华亭幽深,太华雄峻,而西山北段的三清阁和龙门,则以险奇取胜。三清阁在西山主峰罗汉山的苍崖峭壁之间,凭空架隙,依山凿石而成。远远望去,仿佛天上宫网。它是昆明最奇险壮观的一处名胜,人称不到三清阁,不知碧鸡山之美;不登龙门,不知罗汉壁之奇。自古以来就是游人必到之地。“碧鸡台榭乱云中,旧是梁土避暑宫”。三清阁最初是元代梁土所筑的避暑行宫,后改建为寺,主要是道教官观。寺有南北两庵:北庵有灵官殿、纯阳楼、玄帝殿、玉皇阁、抱一宫,“皆东}句临海,嵌悬崖间”,“如蜂房燕窝,累累如堕”,极为险峭。南庵有雷神庙、三佛殿、寿福殿、关帝殿、张仙祠、真武官等,“坪间梵宇仙宫,次第连缀”,“更南则庵尽而崖不尽,穿壁覆云,重崖拓而更合”(徐霞客《游太华山记》)。这十余座宫观,虽已装饰一新,但其中神像多已不存,游人到此,主要是欣赏滇池的景色。在此处观赏滇池,令人有超凡脱俗之想。天朗气清,崖岚树色与碧波相映,染人衣襟;每当傍晚,万壑烟霞,半天风月,好似身在蓬莱仙境。
龙门,是罗汉山峭壁上云华洞和达天阁整个石凿工程的总称。始凿于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止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据说当年石匠们用千斤索系在腰间悬空钻锥,在万丈陡壁上付出了血和汗的代价,才创造出这一奇伟宏壮、艺绝古今的杰作。云华洞和达天阁内均有许多摩崖刻石、浮雕和石像。达天阁内供奉神像三尊:中为魁星,北为文昌,南为关圣。魁星高约1米,提斗执笔,足踏鳌鱼,形象生动,令人惊叹的是,所有的神皂、香炉、花瓶、台案、门槛、神像、碑刻等,都是就天然崖石镂空精雕而成的,古朴庄重,浑然一体。石室外有月台,护以石栏,凭栏下视,龙门高出滇池300米,正处在斧削一般垂直的峭壁之上,有壁联称:“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恰在水中央。”被称誉为滇中第一胜境的龙门,近年未兴修了迂回栈道,使过去只容两人侧身擦肩而过的栈道如流水般畅通无阻。
滇池北岸的大观搂,是我国名楼之一,也是观赏滇池景色的著名所在。大观者,丰富壮观之谓。因此楼“倚江临海”,滇池西山皆可一览无余,故有此名。楼为三层木结构建筑,形式占雅。登楼四顾,滇池浩荡,湖上峰青,稻田万顷,渔村聚散,景致极为辽阔壮观。大观楼于清康熙年间建成后,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登临赋诗,但多为吟凤弄月之作。乾隆年间,昆明寒士孙髯,一扫他人俗唱,写出了气势豪迈的180字长联。清代楹联学家梁章拒评价说:“胜地壮观,必有长联始称,然不过二三十字而止。惟云南省城附郭大观楼一楹帖,多至一百七十余言,传颂海内。”原联由陆树堂以行草书写,咸丰时毁于兵火。现存联是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由赵藩以工笔楷书刻成的木制联,蓝底金字,书法遒劲凝重。自长联一出“闻者莫不兴起,冀一登临为快”。大观楼因此愈加名驰遐迩了。长联的上联为:“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愤,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骤神骏,西蠢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编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鬓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下联为:“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褐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柞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上联写滇池风物,将滇池之美写得淋漓尽致。下联回顾云南的历史烟云,酣畅洒脱,气势如云。全联文辟对仗工整,音韵铿锵,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海内长联第一佳者”。孙髯的这副长联具有开创性的功绩,是我国丰富的楹联宝库中光彩夺目的明珠。此后,学习并创作长联者,历代不衰,虽有文字更长者,但影响终不及孙髯翁。
美丽的滇池不仅以湖光山色享誉天下,它同时也是孕育灿烂的云南文化的摇篮,这种文化又为滇池增添了丰富而深厚的内涵。
本文标题:滇池(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minghu/441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minghu/4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