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洞群的自然美景妙不可言,而各洞也都有着古人的题咏、题词或勒石,如“云泉灵洞”、“大块一窍”、“清虚洞天”等等,至今仍历经风雨而得以遗存。唐时自居易来杭州当刺史,第二年就游了风水洞,他在诗中写道:“云水埋藏恩德洞,替据束缚使君身,暂来不宿归州去,应被山呼作俗人。”他为因公务羁绊以致不得畅游而感叹万分。宋时,范仲淹在杭州做知府时,也拜访、驻足过灵山,他留下的诗句中将灵山胜景比作了桃花源:“神仙一去几千年,自遣秦人不得还,春尽桃花无处觅,空余流水到人间。”其时,林和靖游览凤水洞后,十分感慨,从而题咏一首七律:“平昔尝闻风水洞,重水复水去无穷,因缘偶入云泉路,林下先闻接客钟。”由此可知,灵山各洞,早已闻名遐迩。大诗人苏东坡追寻踏青去的朋友李节推一直至灵山,他留下的诗文表达了对灵山风景的赞美:“春山碟碟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路长漫漫傍江浦,此间不可无君语”。还有他对风水洞的吟诗:“风岩水穴旧闻名,只隔山溪夜不行;溪桥晓溜浮梅警,知君系马岩落花。”上述风水洞岩壁上的“云泉灵洞”四个大字,为北宋皇佑二年元居中篆书,分两行,大径丈许。“大块一窍”,是明万历年间汤沐所题。下方岩壁凿刻有“苏轼小瞻”,可能出自苏东坡的手迹,昙山仙人洞内,有南宋绍兴三年的石刻“清虚洞天”和朱熹题字。宋代,赵乎乍游风水洞时,亦有诗文云:“风穴有声连水洞,听风观水暂闲身;杭州未入从容甚,且与南山作主人。”元、明之间,战乱频仍,一些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先后被毁,游人杳然,洞穴逐渐湮没。另外还由于钱塘江东移,昔口惊涛骇浪之所,化为坦坦平野,险景不险,游人口渐减少。清时,沈九如游仙人洞时,也留诗一帧:“峭壁横江浦,阴匡望或开,石门悬雨露,至洞锁风雪。”在底层洞内的高大石笋旁,曾发现两具人类骸骨,一具躺在水中,一具斜倚岩壁,为一男一女,生时约在清同治年间。不远处的石壁上还发现有用硬物刻写的“大明六年”四字,大明为南朝宋孝武帝年号,即公元462年。证明距今1530多年前,洞里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灵山风景区古称“湖埠”,除了灵山幻景为主景外,还有不少景点。如湖埠不远的昙山石壁上有“缆痕,深刻数寸”;定山、浮山是古时郡人观潮和吴越、两宋两朝每年春秋雨季演习水战之地。清代以来有素负盛名的“湖埠十景”,即“云泉晨曦”、“龙鳞曲柳”、“董坟松涛”、“茱英晚霞”、“暗水明出”、“冬暖夏凉”、“明水暗入”、“樵夫双曲”、“围墙石壁”、“双狮滴潭”。此外,灵山风景区还盛产西湖药菜和大湖九曲红茶(又名九曲红梅茶),两者名满天下。
寒泉玉髓涌雪洞
六洞山,一名灵洞山,亦名上洞山,因环山有涌雪、紫霞、白云、呵呵、无底、漏斗等六洞而得名。其实该山远不止6个溶洞,此外尚有玉露洞、无名洞、莲花洞和后山洞等共10个洞穴,组成一个洞穴群体。它们位于浙江省兰溪市东8公里的洞源村东侧,现已是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约1。 5平方公里,可分为四个小景区,其中以涌雪洞、玉露洞为主景区。景区内环境清幽,风景绮丽,洞壑瑰奇。六洞山不但山奇水秀,而且名胜古迹颇多。山巅原有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的古刹栖真寺,曾珍藏明万历颁发的《北藏》经典6000余卷。寺北有孤石“小飞来峰”,寺前有常年涌流不涸的“天池泉”和树龄已700多年的罗汉古松,寺侧还有古墓、碑多处及“半山亭”、“灵洞山房”遗址。六洞山早为历史上名人骚客云集游览之地。古人赞六洞山有“溪桥烟柳”、“琼崖积雪”、“古洞栖霞”、“片石飞云”、“LI--J亭樵语”、“梵刹松声”、“天池漾月”、“中献干霄”、“三}l环壁”、“石屋藏书”等十景。其中“琼崖积雪”是为“断崖怒涌四时雪”的涌雪洞写实;。左洞栖霞”是为“朝南烟云暮看霞”的紫霞洞正名;“片石飞云”是为“石屏空倚白云寒”的自云洞定景名。
本文标题:云水埋藏灵山洞(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mingdong/457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mingdong/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