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学说的论据虽然很多,但漂移的机制并没有很好解决。因此,受当时认识水平的限制,大陆漂移说受到许多地球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的反对。到30年代,大陆漂移说便逐渐衰落下来。到了50年代,由于一些新的、独立的大陆漂移证据的发现,使得大陆漂移说再度活跃起来。其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古地磁学研究的成果。
现今地球周围存在着地磁场,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球周围也同样存在着地磁场称古地磁场。岩石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因受当时古地磁场的磁化可以获得磁性,磁化的方向与古地磁场方向一致。例如岩浆岩在其冷凝成岩的过程中,当它冷却经过居里温度点时,岩浆中的一些铁磁性矿物就会顺当时的地磁场方向排列而发生磁化,当岩浆冷凝成岩后这种磁性就保存下来;沉积岩在沉积和固结成岩的过程中,由于一些铁磁性矿物颗粒受当时地磁场影响发生顺磁力线方向的定向排列,也会获得较弱的磁性。这种岩石在形成过程中所获得的磁性称为天然剩余磁性或化石磁性。这种化石磁性一经形成便具较强的稳定性,可一直保存到今天。借助于岩石的化石磁性,我们可以追溯岩石自形成以后所发生的水平运动情况。
近代地磁场的观测表明,地磁极是围绕地理极附近作周期性移动的,若从数千年以上的时间尺度来看,地磁极的平均位置可以看成是与地理极重合的。根据这一原理,可以把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磁极近似地当作古地理极;把古地磁场的磁子午线方向当作古地理经线;古地磁场的等磁倾角线则可看成是古地理纬度线,磁倾角与纬度值之间可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进行换算。岩石在形成时所产生的剩余磁性的磁化方向可用来确定古经线的方向,测定岩石中化石磁性的磁倾角可确定所处的古纬度。
古地磁研究在本世纪50年代时曾盛极一时。英国著名学者布莱克特和朗科恩等测定了大批的岩石化石磁性资料,并根据化石磁性的古地磁要素,求出某一时代岩石标本所在地的古纬度以及相应的古地磁极的位置。他们发现,在一些地区或大陆,所测得的古纬度往往与目前所处的纬度有很大的差别,说明这些地区或大陆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水平位移,这就为大陆漂移提供了重要证据。如果假设大陆固定于目前的位置上不动,把大陆上不同时代的岩石化石磁性得出的磁极位置都标在地图上,发现地质时代越古老,古地磁极的位置偏离现代磁极的位置就越远,把各时代的古地磁极连起来即可得出该大陆的古地磁极的迁移轨迹。但实际上地磁极是基本上位于地理极附近不动的,极移曲线本身反映了大陆漂移的路线。在任何地质历史时期,某一个极性(N或S)的古地磁极只可能有一个,但古地磁研究表明,不同的大陆岩石测出了不同的极移轨迹,这说明了这些大陆之间必定发生过相对位移。分别根据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岩石测出的两条极移曲线,这两条曲线在现代相交于一点,随着时代变老两者偏离越远,为了把北美的极移曲线与欧洲的重合,就必须将北美大陆向东退回30个经度左右,这时大西洋消失,北美大陆与欧洲拼贴在一起,这就恰好恢复了魏格纳漂移说所提出的联合古陆的情况。其它各大陆的古地磁资料也进一步表明,如果把各大陆大致按魏格纳的设想恢复到漂移前的位置,则根据古地磁资料测出的各大陆同一地质时代的地磁极位置相当接近,各大陆的极移曲线亦可互相重合。所以古地磁资料再次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大陆漂移。
古地磁研究使漂移说复苏以后,人们又开始深入探讨与大陆漂移有关的一些问题,并获得了许多新的证据和资料。例如,英国学者布拉德等借助电子计算机对大西洋两岸(按约1000m的等深线)地行了十分完美的拼接,为验证大陆漂移提供了最形象的证据;此外,南极洲及其它大陆发现的古生物、地层、构造新资料等也都进一步证实了大陆漂移的存在性。尽管到了50年代晚至60年代早期,大陆漂移说衰而复兴,然而,对大陆漂移的机制问题依然悬而未决。这期间,海底地质与地球物理的研究飞速发展,终于为大陆漂移机制的解决带来了曙光。
本文标题:大陆漂移(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kegai/1014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kegai/10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