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图9.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例证。
11.活动课文的三个问题,分别从叙述性课文的三个方面,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进行落实。
a.从我家看我国的发展──让学生具体体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身边表现;
b.WTO与我们的生活──促使学生从生活中感知祖国在参与全球化过程中带给身边的变化;
c.经济发展与我身边环境的变化──思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价值取向。
活动特意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与他人交流,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借助初中地理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主动把自己的价值观表达出来,自我教育,终身发展。
教学建议
本章教材建议安排1课时。
本章教材作为区域地理的总结,教学时需要关注到学习区域地理的三个重要方面──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和环境与发展;同时,又要落实认识区域学习的学习要求,即运用地图学习的要求、运用图表学习的要求、运用资料学习的要求和运用实例学习的要求。
本章的教学内容应当是学生主动学习成果的展示会,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活动的前设、活动中的辅导、活动后的总结提升。“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活动,可以在授课前一段时间,把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协商选择有关家乡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的社会调查的内容;制定调查的内容、行动计划、时间安排等;灵活机动地展开社会调查活动;整理资料;向全班汇报调查结果;在汇报的基础上讨论分析家乡的区域发展优势,把握家乡经济发展的方向。以上是活动课文与正文结合的一种方式。对于“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和“WTO与我们”的活动内容,属于国家大事,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比较多,发动学生收集,然后相互展示。信息缺乏的地区由教师收集,然后提供给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更会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课标的落实。“用事实说话”,“从实践中学习”,是本章教法与学法相结合的突出特点,体现教于与学的互动。
由于本章是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总结,同时又是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结合点,教师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部分可选择与学生已经在中国区域地理中学习过的与家乡特点相似或不相似的区域,与家乡进行对比,以旧带新,用学习获得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区域发展的方法。“在世界中求发展”部分,可选取世界地理中学习过的某一国家(如印度)进行区域差异、综合国力、对外联络及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等方面的对比,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明确中国在世界发展中所处的位置,理解可持续发展是强国之路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作为初中地理的结束课,应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再次体会到地理学习对今后生活的意义所在。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区域差异
新课引入(挂出中国地图)还记得前面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我们学习了大小不等的哪些区域?它们各区域的主要特点。(轮流请男同学和女同学回答,区域特点把握不准的,老师给予帮助)
总结:从地图上,从大家的回忆中知道,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区差异很大,这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
2.区域发展
过渡:不同地区的特点不同,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途径、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
读图提问:以东北平原为例,从图9.1上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平原地形特点是什么?
小结:地势平坦,面积广大,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此外,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且人口密度较低。这些是东北平原较其他地区的优势。利用这些优势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为国家提供大量的商品粮,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本文标题:走向世界的我国--教学参考(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aocan/1113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aocan/1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