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型,这些植被型是在一定水平地带的热量和水分条件下形成的气候顶极或地带性植被。区域内还具
有一定的占优势的植物区系成分。据此把陕西黄土高原区划分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和温带草原区
域。
植被地带,在面积广阔的两个植被区域里,从东南向西北方向,由于纬度和地势逐渐增高,热量
逐渐减少和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渐次减弱、降水量递减的综合作用,地带性植被亚型或群系及其组合
表现出纬向区域分异,植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区系成分也发生一定变化,从而在植被区域里划分出植
被地带。陕北地区共有4个植被地带,即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林地带、暖温带北部落叶阔叶林地带,
暖温带森林草原地带和温带典型草原地带。
植被小区,在植被地带内,主要由于地貌条件的差异和地理位置不同,引起水热因素趋异,或者
由于地面基质的不同(例如沙土、盐渍土等),占优势的植被群系或植被型(沙区)以及栽培植被类型及
其组合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异而划分为植被小区。陕西黄土高原区共划分出16个植被小区。
二、植被地理区简况
1.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本区域南界西起永寿黑山,经嵯峨山、将军山、尧山、韩城止于省界,北界西起志丹的旦八,向
东越过延安西川河源之分水岭到安塞县南,再向东北经清涧与延川之间止于省界,这后一条连线以北
为温带草原区域。(图6.4)。
图6.4 陕西黄土高原植被分区图
本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8.6℃~13.5℃,一月平均气温-1.8℃~-6.8℃,七月
平均气温20℃~25℃,≥10℃:积温3000~4400,无霜期170~248天。 年降水量455~710毫米,大都
为500~6000毫米。境内地形起伏较大,黄龙山、崂山 与子午岭环列东、北、西三面,中间为面积
较大的洛川塬和交道塬。最西部的长武、彬县有黄土残塬分布。其它地区为黄土丘陵沟壑与台塬地形。
土壤褐土、灰褐色森林土和 粘黑垆土等。
地带性植被以栎林、油松林和侧柏林分布最普遍,面积较大。次有杂木林、山杨 林、白桦林以
及板栗林与白皮松林等。栎林以辽东栎林分布最广泛,北部多于南部,本区域的北界主要以辽东栎林
分布的最北界为限。栓皮栎林、麻栎林、槲栎辽东栎林、杂木林、白皮松林等主要分布于黄龙山与子
午岭的南部。油松林在南部山区分布很广泛,并有茂密高大的林分见于黄龙山和长蛇岭等地,向北逐
渐减少,且林木低矮稀疏,大致于富县、宜川一线以北即很少见到天然油松林分布。
在山区中生灌丛类型繁多,分布亦十分广泛,主要有黄蔷薇、连翘、虎榛子、黄栌、胡枝子、紫
丁香、狼牙刺、沙棘、荆条、筐柳、水柏枝等分别为建群种或几种为共建种形成的灌丛。这些灌丛中
往往残留有栎类萌生的丛状植株或被砍伐的树桩;某些灌木与草本也是林下常见植物,因此它们中的
许多类型系松林或栎林破坏后产生的次生植被,灌丛进一步被破坏,即为在低山和黄土沟坡上常见的
各类灌草丛或以蒿类为主的荒草坡。
构成上述各类植被的区系成分以华北植物为主,尤其是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大都为华北地区常
见植物。在沟谷杂木林中出现一定数量的华中成分等亚热带区系植物。蒙古草原成分除长芒草分布较
多外,其它种类很少。
栽培作物以冬小麦、玉米为主,次有水稻、谷、豆类、薯类、油菜、花生、棉花 等。以二年三
本文标题:第四节 黄土高原植被分区概述(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huangtu/4520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huangtu/45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