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质学基础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质学基础 > 地震预报(3)

地震预报(3)

时间:2010-07-02 20:57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宏观前兆

  指地震前人的感觉器官能够直接察觉到的一些震前征兆。

  1.地下水异常 包括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下降,水质变苦、变甜、变色、变浑或变清,以及翻花、冒泡等;有时还有微观的变化,如地下水温、放射性物质(氡、铀等同位素含量等)变化。由于气候、用水情况等因素,也可引起地下水的变化,必须全面分析考虑。

  2.动物反应异常 地震前的各种变化,往往为动物的某些器官敏锐地感觉到,引起异常反应。如1969年7月18日上午,天津人民公园的动物忽然出现异常现象,水中泥鳅、蚂蝗上下翻腾不停、大熊猫痴呆不动、牛突然打滚不吃草,等等。人们认为可能是地震前兆,并向有关部门作了反映。不久果然在渤海地区发生了7.4级地震。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大地震前一天,突然从海底掀起泥沙混浊了整个海域,有大量小鱼浮沉于海面上。在淡路岛上的一家牧场,有一个饲料和种子仓库,平日老鼠为患。但地震前数日却“鼠迹杳然”。但必须注意,其他原因如生病、发情、饥饿等以及气候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也可造成动物异常反应。

  3.地声 地震时或临震前往往在地下发出声响,常如闷雷声、载重车通过声、风声、金属碰撞声等,自远而近传来;若在震中区,则一听到地声,地震随即发生。地声的出现,可能和岩石破裂有关。根据实验表明,在应力达到岩石破裂强度一半时,声发射信号显著增加;当微破裂进一步发展时,声发频率由高频向低频变化,因而有可能被仪器和人耳接收。根据地声的特点还能够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有人总结其规律:声调沉闷如闷雷,地震较大;声发尖,地震较小;声音长,在远方;声音短,离不远。

  4.地光 在临近强烈地震发生时出现发光现象,称为地光。有的呈大面积笼罩地面,有的呈条带状闪光,有的如火炬或火球成串升起;有时一闪而过,有时可以持续几十秒。其颜色以白中发蓝似电焊火光者居多,间有红色、黄色及其他颜色。关于地光的成因,尚无定论。一种说法,认为震前低空大气发光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另一种说法认为岩石中石英颗粒产生压电效应,并形成强电场;还有的认为与地下水流动产生的高电压有关;有人认为火球式地光是从地下逸出的天然气在地表处的爆发式点燃现象。

  除上所述,地震前兆还常表现为天气骤冷或骤热,大风、暴雨、大雪等异常现象。

  从理论上讲,地震是可知的和可以预防的,我国古代就注意观察和研究地震现象,并且注意到地震前兆和预防。建国后,我国制定和贯彻了“地震工作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防工作”的方针,地震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如1975年2月4日海城-营口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潞西-龙陵地震,同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地震等,都在震前做了较准确的预报。但是,地震科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地震的成因、机制和观测方法都处于探索之中。目前我国的地震预测预报水平还不高,还需要坚持不断实践,认真总结经验。从世界角度看,地震预报问题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不过,无论是预测理论或应用手段,地震工作者都在积极开拓新领域。如美国正在探求在断层带氢释放和地震的关系,认为富含铁镁的岩浆和水发生反应,可以产生氢并通过断层上升到地表;同时,形成蛇纹岩一类物质,挤入断层,就象涂上润滑油一样,导致断层猛然滑动,从而形成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用15个传感器组成的网络,探测活动断裂带氢释放情况,然后通过卫星把数据传输给在华盛顿的一个观测所。许多科学家认为,氢是准确预报地震的关键。

  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的地壳变动研究小组,以及欧美一些国家都在试验利用通用地球测位系统,即在地球上的两个点利用专门接收机捕捉从人造卫星上发出的电波,测定这两个点的距离,其误差只有百万分之一到千万分之一。这样可以十分准确的测定地壳变动情况,根据这种变动来达到预测地震的目的。现在已有若干颗这样的卫星围绕地球旋转。

  为了避免或尽量减少地震给国家、人民带来的灾害,必须做好地震预防工作。首先是要编制出精确可靠的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这是地震预报和预防工作的基础。其次,是在地震区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抗震的整体建筑规划,设计一定的抗震结构,对于建筑物的重量、高度、房屋层数以及重大工程的基地等,都必须严格按照抗震条例设计。第三,在接到临震警报后,必须立即采取断电灭火措施和做出疏散安排等。

  当前在地震研究方面,还注意到地震控制问题。由于在美国某工厂向地下高压注入废液,意外地触发一些小震,从而得到一种启示,是否可以在地震带对活动断层定时定点高压注水,用人为的方法诱发小震,也就是采取化大震为小震的化整为零的控制办法,来避免发生强烈地震。这只是一种设想,尚待实践证明。


  本文标题:地震预报(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zhi/1513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zhi/1513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地质学基础:地震预报(5)第六节(11)
欢迎你对地震预报(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震预报(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