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结构,依现有研究程度所知,可分为三层。中心为地核,其外为地幔,最外为地壳。人类居住在地球上,主要在地壳给我们造就的大地构造环境里生活、生产和从事社会活动。这个环境提供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首先是衣食住行和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地下资源和能源;同时又在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貌、地理、水文、土壤、气候、地质灾害等方面决定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健康和安全,以及工农业布局、工程设施等。因此,有必要研究地球,特别是地壳的各种有关问题,以此为认识大地构造环境及利用、改造环境条件,发展国民经济,消减灾害,预防疾病等的依据。
地壳是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大地构造学是地质学中的一个学科,它的研究任务就是研究地球,现阶段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诞生、成长、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即把地壳的演化与运动统一研究,重建和探究其演化—运动的历程和规律,并探索其根本原因和力源机制,并据以预测未来。
地壳(详称地球硬壳)是由岩石组成的,故又称岩石圈。岩石圈是由大小不一,既在演化又在运动(包括移动)的块体,逐步成长、增生扩大和迁移,拼接结合而成的。这些块体如同地壳的胞体,故称壳体。由于地壳是由壳体组成的,故大地构造学的具体研究对象主要就是壳体的演化与运动。
地壳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是由于地幔蠕动强度及方式的不均—引起地壳各个部分的热能积聚多少及运动强弱的不均—所致。这种差异导致和决定了在一个壳体的演化—运动史中某个地质时代的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于不同地质时代,其地壳活动强度和活动特点都有所不同。于是,在某一时代的不同地区或某一地区的不同时代,都可形成具有相应特征的构造单元,表现为相应特征的大地构造体制。依其活动性强弱,构造单元可分为(强烈)活动区和(相对)稳定区二类。每类中又可依其体制特征分为若干个类型。据现有研究程度,现存的大陆壳型活动区计有地槽区和地洼区二种,大陆壳型稳定区有地台区一种。
在追溯壳体大地构造发展历程的研究工作中,可以利用构造层来反映其演化—运动史的物质记录。它是由具有一定特征的各种岩石建造组成的,并具有相应特征的构造型相的地层组合。在陆壳构造单元中,岩石建造是指包括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及变质建造三种在内的种类、特点等及其反映的建造作用强度。构造型相是指各种褶皱、断裂及其他构造的种类、特点、方位等及其反映的构造作用强度。各种岩石建造可用作研究当其形成时期的壳体演化阶段、成长期以及大地构造体制的物质记录;而构造型相则可用作研究当其形成时期的壳体运动范围、强度、方式、方向以及古应力场,以至地幔蠕动古动力场的构造形迹(变形遗迹)。根据各种岩石建造及构造型相特征,目前已可分出地槽、地台和地洼构造层以及多个前地槽构造层。
通过构造层的研究、鉴别和划分,便可以重建一个地区的壳体演化运动史和划分演化阶段,又可恢复各个地质时代中的古应力场,据以重建有关壳体(或壳段)的体内运动和体间运动史。
本文标题:大地构造学的基础知识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xue/2013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xue/20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