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宇宙、地球的起源与演化1 银河系和宇宙起源学说
1.1 银河系结构及太阳的运动
晴夜仰望,但见天穹深邃,星光闪烁,银河高悬,流星飞驰。自古以来,群星构成的壮丽图案不但形成许多动人心弦的神话传说,更激励科学家们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16世纪前人们只能凭肉眼见到六七千颗星体,著名的银河(Milky Way)仅是一条乳白色亮带。在当时条件下,古代天文学家创建了天体测量学和哥白尼日心学说,认识到太阳系内天体运行的现象,解决了人类的授时和编历问题,为史前畜牧经济和以后的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7世纪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次重要飞跃期。天文望远镜问世、开普勒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标志着人类进入掌握行星层次天体运动规律的新阶段,为人类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奠定必要的科学基础。
20世纪早期恒星演化理论的建立,反映了天体物理学和现代天文学的进展,标志着人类在恒星层次上实现了认识宇宙的第二次飞跃。
20世纪后半叶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第三次飞跃期。在研究手段方面建立了大型光学望远镜、红外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使天文观测领域扩展到整个电磁波段(含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和150亿光年左右时空尺度。观察地点发展到U2高空侦察机、哈勃太空望远镜、宇宙探测器和人类登月,避免了地球大气干扰和局限。理论方面有宇宙大爆炸学说多种模型问世。在人类从星系层次加深对动态宇宙的认识方面是划时代的进步,也与人类自工业经济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相适应。
(1)银河系结构
银河系 是星系的典型代表,由1500~2000亿颗恒星和无数的星际物质组成。银河系主体部分称银盘,直径8.5×104l.y.(光年)(1l.y.=94600×108km),中央呈近似球形隆起的部分,称为核球,直径104~1.3×104l.y.,厚约104l.y.,是恒星高度密集区域;核球的中心称为银核,是银河系的质心。肉眼见到的银河就是银河系主体在天球上的投影。银盘外围被恒星密度很稀的扁球状银晕所包围,直径达到10×104l.y.(图2-1,左;1×103秒差距(pc)=3261.6l.y.)。
从垂直银河系平面的方向看,银盘内恒星和星际物质在磁场和密度波影响下分布并不均匀,而是由核球向外伸出的四条旋臂组成旋涡结构(图2-1,右)。旋臂是银河系中恒星和星际物质的密集部位。
太阳是银河系众多恒星中的普通一员,它位于银盘中心平面(银道面)附近和一条旋臂(猎户座旋臂)的内缘,距银核约2.7×104l.y.处。
(2)太阳在银河系内的运动
银河系的旋涡结构反映了自身存在自转运动,也就是银河系中的恒星、星云和星际物质都绕银核旋转。太阳绕银核旋转的速度为250km/s,旋转一周约2.5×108~3×108y,称为银河年。
银河系内不同星体间的运动也存在复杂的情况。有人提出太阳在旋转过程中可能发生两种周期性变化。一种是从银河系侧面看,发生在银道面上下的往复波动,大体每隔35百万年就穿越银道面一次。另一种是从银河系平面看,由于不同星体旋转速度不等,太阳与银河系四个旋臂并不同步并行,大体每隔75百万年就穿越旋臂一次。上述假说在天文学研究领域内尚待进一步验证。
1.2 星系运动和总星系
(1)银河系的运动和河外星系
银河系除存在自转外,同时整体以214km/s的速度向着麒麟座方向运动。近些年天文学研究已陆续发现,宇宙空间中存在500亿个类似银河系的恒星系,它们自身直径也达十万光年左右,离银河系则有几十亿至上百亿光年之遥,称为河外星系。若把可见宇宙比作广阔的海洋,它们只不过是散布其中的岛屿,也称为宇宙岛(world island)。
(2)从星系团到总星系
10万光年尺度的星系在空间分布并不均匀,它们有成团的趋势,可以形成星系团。星系团的规模大小不等,形状也各不相同,典型的空间尺度达到千万光年(即108km)量级,总质量达到1047g量级。星系团内星系之间距离约为百万光年量级。银河系和相邻仙女星系、麦哲伦星云等30个星系组成一个规模较小的集团,称为本星系群。
星系团在空间的分布也不均匀,许多星系团可以进一步组成超星系团,典型的空间尺度达到1亿光年量级。本星系群和室女星系团构成的本超星系团,直径约1~2.5亿光年,总质量为太阳的千万亿倍。
人类现在观测能力所及的可见宇宙称为总星系,其典型空间尺度为150亿光年,年龄为100亿光年量级,总质量达到1056克量级。
本文标题:银河系和宇宙起源学说-宇宙、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ke/2119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ke/21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