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土壤的化学性质
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水通常是土壤溶液,它是土壤中化学反应的介质。当NaCl溶解在土壤溶液中时,它分离为带正电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的氯离子Cl-。在土壤中,一些离子只携带一个电荷,而另一些离子则
于土壤溶液中的离子构成了植物养分的来源。土壤溶液中的胶体颗粒担当着离子吸收和保存的作用;土壤溶液的酸碱度决定着离子的交换和养分的有效性;土壤溶液的氧化还原反应则影响着有机质分解和养分有效性的程度。因此,土壤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土壤胶体性质、土壤酸碱度和氧化还原反应三个方面,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土壤胶体性质
如前所述,次生粘土矿物和腐殖质是土壤中最为活跃的成分,它们呈胶体状态,具有吸收和保存外来的各种养分的性能,是土壤肥力形成的主要物质基础。
胶体一般是指物质颗粒直径在1~100nm之间的物质分散系。土壤胶体(soil colloids)颗粒的直径通常小于1μm,它是一种液-固体系,即分散相为固体,分散介质为液体。根据组成胶粒物质的不同,土壤胶体可分为有机胶体(如腐殖质)、无机胶体(粘土矿物)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三类。由于土壤中腐殖质很少呈自由状态,常与各种次生矿物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体,所以,有机-无机复合胶体是上壤胶体存在的主要形式。
由于胶体颗粒的体积很小,所以胶体物质的比面(单位体积物质的表面积)非常大。土壤中胶体物质含量越多,其所包含的面积也就越大。据估算,在104m2的土地面积上,如果20cm深的土层内含直径为1μm的粘粒10%,则粘粒的总面积将超过7×108m2。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一定体积的物质比面越大,其表面能也越大。因此,胶体含量越高的土壤,其表面能也越大,从而养分的物理吸收性能便越强。
胶体的供肥和保肥功能除了通过离子的吸附与交换来实现之外,还依赖于胶体的存在状态。当土壤胶体处于凝胶状态时,胶粒相互凝聚在一起,有利于土壤结构的形成和保肥能力的增强,但也降低了养分的有效性;当胶体处于溶胶状态时,每个胶粒都被介质所包围,是彼此分散存在的,虽可使养分的有效性增加,但易引起养分的淋失和土壤结构的破坏。土壤中的胶体主要处于凝胶状态,只有在潮湿的土壤中才有少量的溶胶。
(2)上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又称土壤反应,它是土壤盐基状况的一种综合反映。土壤酸度是由H+引起的,而土壤碱度则与OH-的数量有关。H+大大超过OH-的土壤溶液呈酸性;而OH-大大超过H+的土壤溶液呈碱性;如果两种离子的浓度相等,土壤溶液则呈中性。
土壤的活性酸度是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造成的,通常用pH值表示。化学上把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定义为pH值,对于土壤而言,pH值就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根据pH值的高低,可将土壤分为若干的酸碱度等级,图9-5是美国的一种划分结果。
另一种酸度称为潜在酸度,是土壤胶体所吸附的H+和Al3+被交换出来进入土壤溶液中所显示的酸度。因为这些离子在被交换出来之前并不显示酸度,因此得名。
活性酸度和潜在酸度在本质上并没有截然的区别,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的关系,可用反应式表示:
假如加入石灰物质来中和土壤溶液的氢离子使酸度降低,上述反应将向右进行,结果是更多地吸附性氢和铝移动出来进入土壤溶液,变为活性酸度,使土壤酸度不会降低过快;而当较多的氢离子加入到土壤溶液之中时,溶液酸度升高,上述反应将向左进行,更多的氢离子被胶核所吸附,变为潜在酸度,使土壤酸度不会升高过快。土壤这种对酸化和碱化的自动协调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作用,它使得土壤pH值具有稳定性,从而给高等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化学环境。
(3)氧化还原反应
在土壤溶液中经常地进行着氧化还原反应,它主要是指土壤中某些无机物质的电子得失过程。根据化学的知识,一个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称为被氧化,它本身是还原剂;而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到电子称为被还原,它本身是氧化剂。土壤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氧化还原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们参与氧化还原过程的情况是不同的。
Mn4+、Fe3+等引起,它们是土壤溶液中的氧化剂,其中最重要的氧化剂是氧气。在土壤空气能与大气进行自由交换的非渍水土壤中,氧是决定氧化强度的主要体系,它在氧化有机质时,本身被还原为水:O2+4H++4e→2H2O。在土壤淹水的条件下,大气氧向土壤的扩散受阻,土壤含氧量由于生物和化学消耗而降低。如果土壤中缺氧,则其他氧化态较高的离子或分子成为氧化剂。
土壤中的还原作用是由有机质的分解、嫌气微生物的活动,以及低价铁和其它低价化合物所引起的,其中最重要的还原剂是有机质,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PH值等条件下,新鲜而未分解的有机质还原能力很强,对氧气的需要量非常大。
一般来说,氧化态物质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利用,而还原态物质不但有效性降低,甚至会对植物产生毒害。
本文标题:土壤的性质-土壤圈(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ke/2116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ke/21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