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承德园林
位于河北省北部的承德市,群山环抱,河流纵横,森林茂盛,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具有造园的一切有利条件。清代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既是行宫,又是规模宏大的园林区,其景色之壮丽,不亚于北京西郊的三山五园。
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帝避暑的离宫,又名热河行宫,位于承德市区北半部。同时,也是风景秀丽的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座山庄占地达8400余亩,超过了圆明园的规模,尽有河山之胜。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完工,历时近百年。山庄分为宫殿区、苑景区和外八庙三部分,有机组合成一幅壮丽无比的画卷。
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四组建筑。正宫正门称避暑山庄门,以澹泊敬诚殿为正殿,俗称楠木殿。另外还有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等殿堂。松鹤斋位于正宫的东面。万壑松风在松鹤斋后,有纪恩堂、鉴始斋等建筑,雄踞冈上,又临大湖,十分壮观。东宫位于松鹤斋东面,有勤政殿、清音阁等建筑,今仅有遗迹而已。
苑景区分为湖区、平原区和山区。湖区在宫殿区以北,湖中洲岛错落,使湖面又有了澄湖、镜湖、上湖、下湖、银湖、内湖、半月湖的称谓。主要建筑群有水心榭、文园狮子林、天宇咸畅、月色江声、如意洲、烟雨楼、环碧、戒得堂等,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形成一个巨大的游览胜境。湖北为平原区,沿湖自东而西为甫田丛樾、莺啭乔木、濠濮间想、水流云在四亭,以北为万树园,林木苍翠,景色如画。平原西部还建有文津阁,藏有四库全书。山区在西北部,除遍布苍松外,也曾有许多建筑,与耸峙的山峰争丽竞辉。
外八庙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陆续建成的,共有寺庙11座,现仅存7座。外八庙主要分布在山庄的东面和北部山麓。在武烈河(即热河下游)以东从南向北有溥仁寺、溥善寺(已毁)、普乐寺和安远庙,与山庄隔河相望。武烈河以西、山庄东北有普宁寺、普佑寺(已毁)。狮子沟以北,也就是山庄正北自东而西有须弥福寿庙、普陀宗乘庙、殊像寺、广安寺(已毁)、罗汉堂(已毁),与万里松涛融为一体,笼罩在青色翠绿之中。其中普陀宗乘庙的鎏金铜瓦顶,闪闪发光,与日月争辉,格外壮观。庙宇整个建筑外观犹如一座城堡,内部为正方形结构,中央大殿,四周配殿,并有长廊贯通,最高处有对称的亭阁,十分辉煌壮丽,有小布达拉宫之称。
避暑山庄融宫殿、园林、寺庙为一体,集中国南北园林特点于一身,其规模之宏大,景色之壮丽,都是空前的。北方的四合院、镇江的金山亭、苏州的文园狮子林、嘉兴的烟雨楼、杭州西湖的芝径云堤等都在仿照之列,并有用石块堆砌的“虎皮墙”,别具一格。这里森林茂密,绿草如茵,麋鹿成群,更是其他南北园所不及。今日的避暑山庄面貌一新,设施齐全,是旅游度假的最佳去处。
外八庙既有喇嘛寺庙形式,也有汉族庙宇形式,更有仿北京天坛祈年殿形式的圆亭子,不具一格,与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为山庄增添了无限美好的风光。避暑山庄和外八庙被誉为“紫塞明珠”,名副其实,蜚声中外,联合国已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1)凤翔园林
凤翔县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县城以东的东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园林之一,可与杭州西湖相媲美。
东湖原名“饮凤池”。相传周文王时有凤凰来此池饮水,遂以为吉祥之兆,取名“饮凤池”。今凤翔城南有秦雍城,城东南为秦橐泉宫,“穆公冢在其下”。隋代也曾于城内建岐阳宫。周代的饮凤池可能为上述都城或宫室的风景区。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引凤凰泉水注入凤池,疏浚扩展,种荷树柳,置亭设阁,改名东湖,遂为一方名胜。凤凰泉位于凤翔城西北,东西绕城分流,犹如凤凰展翅飞翔,凤翔城即以此得名。两水在东湖西南的凤尾桥合流,从五孔桥眼飞流而下,酷似凤尾,桥也因此得名。
从北宋算起,东湖的历史已有900百余年。后来虽几经沧桑,屡修屡坏,但终究被保留下来,成为我国北方园林的优秀代表。明嘉靖,清道光、同治、光绪,民国9年、12年,曾多次重修,建筑物不断增多,湖体也有所扩大。清光绪年间开辟了南湖,称为外湖,原湖则称内湖,统名东湖。湖的面积约14公顷。曾在东湖先后建立起来的著名亭阁有宛在亭、君子亭、喜雨亭、凌虚台、会景亭、莲池亭、三公祠、苏公祠、不系舟、洗砚亭、来雨轩、一览亭、八卦亭、鸳鸯亭、春风亭、小娇亭、望苏亭、雁南亭等。其中喜雨亭、莲池亭、会景亭、凌虚台,都是当年苏轼修建或同苏轼有关的建筑物。明代的东湖“莲盈二三亩,余三方植竹万杆,翠盖红芳,摇金戛玉”。前者出污泥而不染,后者傲霜斗雪,挺拔独秀,因在湖南岸建亭,以莲花、翠竹喻君子,故亭以“君子”名。湖中景物为纪念苏轼而修建的有苏公祠,位于湖北岸三公祠(周、召、太三公)旁;洗砚亭相传为苏轼当年曾在此吟诗作画;因苏后来去江南作官,疏浚过西湖,故修雁南亭、望苏亭,遥望江南,以表思念之情。
建国后,人民政府对东湖进行了疏浚、整修,恢复了东湖的主要建筑物。修复后的东湖,古柳环周,水明如镜,荷花吐艳,莲叶飘香,亭台楼阁五彩缤纷,并增设展览室、娱乐室、茶社等。千年东湖,重放异彩,游人倍增。十几棵古柳仍然合抱难围,垂丝依依。新植杨柳也添枝吐丝,生长茂盛。重建的长堤、石桥,把主要风景点连成一个整体,游人沿堤观赏,指点江山如画。
东湖二期修建工程,除恢复南湖外,向西扩展,并以西门、坡道、百鸟朝凤为一轴线,形成左右对称的格局,而且将陆续兴建百鸟朝凤、土山、花木、展厅、儿童游艺场、花坛、草坪等,逐渐把东湖改造成建筑物较稀,湖面宽广,花木草地占有更大比例的游乐胜地。
今天,湖北文化馆内所藏苏轼腊梅菊竹画石刻两块,《普门寺诗》石刻两块,临摹吴道子画五幅,石刻两块,都是稀世珍宝,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客。
(12)同里镇园林
同里镇位于江苏苏州以南的太湖之滨,是江南著名的水乡,镇内运河纵横,来往船只如梭,园林也别具一格,引人入胜,退思园就是典型代表。
退思园是清光绪十一到十三年(1885—1887年),任安徽“凤、颖、六、泗”兵备道的任兰生,解职返里后修建的园林,故名“退思”。此园位于同里镇中心,占地1O亩,西部为住宅,东部为园林,园林又分外园、内园两部分。实际上住宅与园林融为一体,成为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分三组建筑,十分考究,最西边有门厅、茶厅、正厅,中间有下房、走马楼,东边有迎宾室、岁寒居、旱船、座春望月楼等。建筑物高低错落,组合得宜,与园林争辉。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有曲桥、回廊、亭、台、楼、阁、轩等,并有棋、琴、书、画相配合,十分佳丽、精妙,有“大观园”之称。池西北有揽胜阁和轩;池西有九曲回廊、水香榭和闹红一舸;池南有半亭、辛台、桂花厅、天桥、菰雨生凉;池东有眼云亭、三曲桥、琴房;池北有退思草堂、回廊,绕池一周,穿堂过厅,曲廊回径,犹如进入天仙胜境,天下秀明,尽收眼底。“座春望月楼”前踏月,“菰雨生凉”内纳凉,“桂花厅”内品茗,“岁寒居”内围炉,“琴房”内操琴,“眼云亭”畔奕棋,“辛台”临窗作书,“揽胜阁”扶栏学画,真是春花娇妍,荷风习习,金桂飘香,竹梅傲雪,春夏秋冬,处处佳丽。
退思园凭藉江南水乡,建筑物与假山、水池巧妙配合,布设得宜,处处生辉,也是江南园林的优秀代表。
中国著名地方城市的园林,除避暑山庄属于皇家园林外,其他都是因势利导而修建的公、私园林。其基本特征是因地制宜、不具一格;小巧玲珑,风景独秀;假山、人工湖多为主景。
扬州瘦西湖就是由河道改造而成,以瘦取胜,配以亭、榭、桥,构成山环水绕、曲折多变、湖转景移、仪态万千、步步入胜的格局,可算因地制宜、不具一格的典型。苏州园林以小巧玲珑闻名海内外,叠山理水之精妙,更为全国园林之冠。假山、人工湖是造园的基础,上海豫园、凤翔东湖、退思园等,无不如此。当然,以崇尚自然之美的中国园林,如果造园的地理条件能尽有河山之胜那是最好不过了。否则就必须人造假山,开凿湖池,再现自然之美,使自然美升华到理想的境界,即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总之,中国城市的园林,不管是都城,还是地方城市,都以山水名胜为造园的基础,以风景秀丽闻名海内外,把自然美和人工美巧妙地结合起来,浑然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林体系,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其光辉的地位。当然,就南北园林而言,也还有一定差异。这就是南园小巧玲珑,北园宏大壮阔;南园多水,北园多建筑物;南园多诗情画意,北园多工匠技巧;南园名称多寓意深刻,北园名称多地名、建筑物等,也体现了南北地理条件和文化上的不同,反映在造园上也就有了各自的特点。
园林是美化城市和为市民提供游憩场所的必要手段,自古以来受到重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等闲视之。没有园林的城市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缺少绿化地和游憩场所的城市必然死气沉沉。广阔的绿地不仅能增大城市空间,协调与周围建筑物的色彩,而且把自然美与人工美融为一体,令人心旷神怡。同对,绿化地也是美化城市环境、净化城市空气的重要一环,必须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
园林、绿化是中国城市建设的优良传统,应该发扬光大,取得更大的成就,使每个城市都有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本文标题:我国城市的园林(8)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chengdi/3609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chengdi/36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