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脉(KunlunShanmai)
横贯中国西部的高大山脉。西起帕米尔
高原东部,东到柴达木河上游谷地,于东经97°~99°处与巴颜喀拉山脉和
阿尼玛卿山(积石山)相接,全长2500 余公里;南北最宽处在东经90°,
达350 公里,最窄处在东经81°附近,为150 公里。山势宏伟峻拔,峰顶终
年积雪,屹立在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之南。山脉北部与盆地的高差
3500~4500 米,南部与高原的高差500~1500 米。
地质昆仑山脉与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间均以深大断裂相隔。昆仑山
地区以前震旦系为基底;古生代时为强烈下沉的海域并伴有火山活动,古生
代末期经华力西运动褶皱上升,构成昆仑中轴和山脉的中脊;中生代产生拗
陷,经燕山运动构成主脊两侧4000 米以上的山体。昆仑山脉与秦岭构成分隔
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纬向山脉。
昆仑山脉的新构造运动极其强烈,晚第三纪以来上升大约4000~5000
米;叶尔羌拗陷中的砾石层厚度2500 余米,河谷高阶地上则分布有第四纪火
山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克里雅河与安迪尔河的上游均保存有中更新世玄武
岩流与火山口,1951 年在于田县境昆仑山中的卡尔达西火山群的一号火山曾
爆发,并伴有现代火山泥石流。东部昆仑山第四纪以来上升了2800 余米,其
相关沉积物在柴达木盆地中的埋藏深度达2800 米。昆仑山的新构造运动具间
歇性,叶尔羌河、喀拉喀什河、尼雅河均形成4~5 级阶地;各河出山口形成
4~5 级叠置的洪积扇。
自然特征 昆仑山北坡濒临最干旱的亚洲大陆中心,属暖温带塔里木荒
漠和柴达木荒漠,山前年降水量小于100 毫米,西部60 毫米,东部20 毫米,
若羌仅为15~20 毫米。年降水量随山地海拔增高而略增,暖温带荒漠被高山
荒漠所取代,由特有的垫状驼绒藜与西藏亚菊组成。源于昆仑山脉北坡诸河
流,源远流长,汇流于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内流水系。
昆仑山脉西高东低,按地势分西、中、东3 段:
①西段。从喀拉喀什河上游的赛图拉与叶尔羌河上游的麻扎通过的新藏
公路,构成昆仑山脉西、中段的分水界。西段主要山口有乌孜别里山口、明
铁盖山口、红其拉甫达坂及康西瓦等,为通往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交通要道。
位于西昆仑山海拔在7000 米以上的山峰有3 座,6000 米以上的山峰有7 座,
平均海拔为5500~6000 米。受重重山体阻挡,使喀拉喀什河谷中的年降水量
仅为25~30 毫米,雪线附近的降水量则达300 毫米左右;北坡降水量大于南
坡,主峰形成现代高山冰川作用中心,年均温0℃等温线大致沿4000 米等高
线通过,最高山带的年均温为-15~-7.5℃。
公格尔山海拔7719 米,慕士塔格山7546 米。前者的冰川面积为300 平
方公里,有20 余条冰舌向下散射:北坡冰舌最长为23 公里,东坡和西坡20
公里;冰舌下达的海拔高度为3900~4900 米。后者的冰川面积275 平方公里,
有16 条冰舌下溢,东坡最长21 公里,冰舌下达高度5300 米。西坡冰舌的长
度20 公里,下达高度4000~4500281 米。雪线高度北坡5500 米,南坡5800
米,慕士塔格一带雪线为4800~5000 米。
塔什库尔干谷地的海拔3100~3900 米,年均温3℃,年降水量70 余毫
米;谷地以东山地的现代雪线,北坡为5000~5200 米。
发源于西段的主要河流有叶尔羌河,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在盆地北部
汇流成塔里木河。
西段山地北坡为山地荒漠和高寒荒漠景观。低于2700 米的前山及中山带
下部为红沙与合头草荒漠,砾-石质的山地棕漠土,上部为昆仑蒿为主的草原
化荒漠,棕钙-淡栗钙土。2700~3000 米的下部沙土地带为合头草荒漠,上
部为紫花针茅、银穗羊茅占优势的山地草原,阴坡出现小片雪岭云杉林,与
山地草原构成山地森林草原。在3000 米的塔什库尔干宽谷中为高位沼泽化草
本文标题:昆仑山脉(KunlunShanmai)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baike/881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baike/8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