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块状分布。河流沿岸小盆地有零星小块耕地,种植耐寒青稞,余为辽阔草
场,饲放绵羊,牦牛等牲畜。
发展简史
青海古属雍州地。秦、汉之际为羌人游牧地。公元前2 至公元1 世纪,
西汉王朝先后击败匈奴及羌人的进攻,进兵湟水流域,建立地方政权,兴修
水利,广设屯田。并在今西宁筑西平亭,于今湟中镇海堡、乐都老鸦城分别
设临羌县和破羌县。汉武帝时又设“护羌校尉”,管理甘肃和青海东部诸羌
事务。汉宣帝时在浩门(今民和)至临羌一带戌边屯田。西汉末年,在今海
晏县三角城置西海郡,下设修远、临羌、兴武、罕虏、顺乐5 县。同时在河
湟流域广设屯田,促进了青海东部的开发,其余广大地区则仍为羌人游牧地。
东汉政权建立后,在今民和县古鄯邑设金城郡,下设允吾、浩门、临羌、破
羌、安夷(今平安县)5 县。东汉末年,在西宁设西平郡,辖临羌、西都(今
湟源县)、破羌、安夷、白土(今化隆甘都)、浩门6 县。当时,西宁已开
始成为西北边陲重镇。西晋时,西平郡辖西都、临羌、安夷、长宁(今大通桥头镇一带)等县,白土、浩门两县改属金城郡。魏晋南北朝时,在今西宁、
乐都一带建立南凉国,改西平郡为湟河郡。北魏时改西平郡为鄯州。西魏时
在今循化、贵德一带设浇河郡。北周时在今尖扎县设达化县。公元4~6 世纪,
吐谷浑人在此建立吐谷浑国,至公元663 年亡于吐蕃为止,统治青海达300
多年。此时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因河西走廊东段常发生战乱而受阻,青海
遂成为东西方交通孔道之一,青唐城(今西宁)则成为东、西方交通要站。
隋时,复在西宁设西平郡,新置龙支县(今民和、循化县),并在原吐谷浑
都城伏俟城置西海郡,辖宣德、威定两县;在赤水城设河源郡,辖赤水、远
化两县,分别控制青海西部和南部地区。唐初,青海东部属陇右道,改西宁
郡为鄯州,辖湟水(今乐都)、龙支、鄯城(今西宁)3 县。其时,吐谷浑
则控制黄河源一带地区,而崛起的吐蕃势力在统一西藏后,向青海扩展,占
据了广大草原。安史之乱以后,青海全为吐蕃所控制。宋时将原鄯州改名为
“西宁州”。元代于旧甘州治地设甘肃行省,今青海东部湟水流域诸县均受
制于西宁州,而西部广大牧区则归“吐河州”吐蕃等处宣慰使司管辖。明初,
改西宁州为西宁卫,下辖西宁、碾伯、镇海、北川、南川、古都,并在今柴
达木和海北地区增设安定、阿瑞、先曲、罕东四卫,归西宁卫统辖;在青海
东南部设积石、贵德两州,归河州卫管辖。明中叶蒙古族进入青海,以柴达
木为活动中心,迫使土著藏民退居黄河以南。清初,南部藏族又进入青海湖
南北,蒙藏杂居至今。清代改西宁卫为府,设西宁县、碾伯县。并设立“总
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管理蒙古各札萨克和果洛、玉树等藏族部落。
此后又设西宁、碾伯、大通3 县和巴燕戎格、丹噶尔、循化、贵德4 厅。1911
年辛亥革命以后,封建军阀马步芳家族统治青海。1928 年中华民国政府决定
新建青海省,将原甘肃省西宁道属之西宁、大通、碾伯、循化、巴燕、戎格、
丹噶尔、贵德7 县以及日月山以西的广大牧区划归青海省管辖。1929 年1 月
青海正式建省。1950 年1 月1 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人文概况
人口与民族 青海是中国地广人稀的多民族聚居省。1949 年以前的近百
年间,全省人口仅增长60%,年平均递增率不足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后,全省总人口由1949 年的147.61 万人,增加到1990 年的445.694 6 万
人。全省人口密度低,平均每平方公里仅为6 人,人口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以西宁市和东部农业区人口较为密集,其面积虽只占全省的2.84%,而人口
却占全省的67.7%,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128.1 人。牧区6 州土地面
积占全省的97.16%,但人口只占全省的32.3%,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
本文标题:青海省(Qing hai Sheng)(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baike/852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baike/8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