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Wuwei Shi)
甘肃省河西走廊最大城市,武威地区辖市和行
署驻地。甘肃省人口最多、农业人口最稠密的县级市。位于河西走廊东段。
面积5081 平方公里,人口84.91 万。武威郡城原是匈奴所筑故盖臧城,后讹
为姑臧。从西汉至宋,除北魏改名林中县治外,均为姑臧县治。三国时魏始
移凉州治于此,晋至唐属凉州武威郡治。西夏为西凉府治,元属永昌路西凉
州,明属陕西行都司凉州卫。清始改为凉州府治武威县。辛亥革命后废府存
县。1985 年改市。
武威城区位居河西走廊最大的武威绿洲中心,为河西走廊东段门户,历
史时期“丝绸之路”孔道,迄今已有2000 多年的建城历史。海拔约1530 米,
年均温7.7℃,1 月均温-8.7℃,7 月均温21.9℃。年降水量158 毫米,属温
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城郊有汽车和拖拉机修理、矿山机械、亚麻纺织、水泥
制品、地毯、皮革等企业。兰新铁路与甘新公路经此,并有干(塘)武(威)
铁路与包兰铁路相连。
武威城内有明建文庙,收藏大量文物,以公元1094 年刻立的西夏碑最著
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有唐建大云寺、罗什寺塔。城北1 公里
的雷台汉墓为史称“天马行空”的东汉铜奔马及金、铜、玉等231 种器皿的出土处。城西北2.5 公里有宋、元2 代建的海藏寺、西凉皇娘娘台及齐家文
化遗址,均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南约40 公里的天梯山石窟(又名大佛寺
或天梯寺)始凿于北凉王沮渠蒙逊时期(401~432),北魏、隋、唐以至宋、
元、明、清各代均有新建或重修。石窟群开凿在红砂岩陡崖上,今存3 层26
窟,其中有8 窟内藏壁画和塑像。规模可与敦煌千佛洞、安西万佛峡相比。
有高约30 米的石雕大佛坐像,但头、臂、手等部分已遭破坏。山上原有广善
寺,又名石窟寺。1959 年因修建黄羊河水库,窟址属淹没区,除大佛像仍保
留外,其余窟存佛像、汉藏写经及绢画等,已于1957 年分别迁往甘肃省博物
馆和中央文化部保存。
本文标题:武威市(Wuwei Shi)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baike/818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baike/8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