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脉(Himalaya Shanmai)
世界最雄伟高大的山脉,由数
条大致平行的支脉组成。向南凸出呈弧形。分布于青藏高原南缘,西起克什
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北纬35°14′21″,东经74°35′24″,海拔8 125
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北纬29°37′51″,东经95
°03′31″,海拔7756 米),全长约2 500 公里。由北而南依次为大喜马拉
雅山、小喜马拉雅山及西瓦利克山等,南北宽度约200~300 公里。大喜马拉
雅山大部分在中国境内,其西端和南侧支脉大多在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
锡金和不丹等邻国境内。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 米,为世界第1 高峰。
喜马拉雅山名源于梵文,意为“雪的居所”,藏民则称“雪山”。主脉
大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 米以上,7 000 米以上的山峰50 余座,全球14
座海拔8000 米以上的
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峰峰 名海拔(米) 高度名次
珠穆朗玛峰8848.13 世界第一高峰
干城章嘉峰8585 世界第三高峰
洛子峰8516 世界第四高峰
马卡鲁峰8463 世界第五高峰
卓奥友峰8204 世界第六高峰
道拉吉里峰8172 世界第七高峰
库汤峰8126 世界第八高峰
南迦-帕尔巴特峰8125 世界第九高峰
安那普鲁峰8078 世界第十高峰
希夏邦马峰8012 世界第十四高峰
高峰中即有10 座分布于此(见表)。主脉上的一些山口要隘也多分布于海拔
4000~5000 米。其中较著名的如东段的唐拉山口(海拔4633 米)、中段的
聂聂雄拉山口(海拔5000 米)及西段的索吉山口(海拔3529 米)等。高山
顶部终年积雪,现代冰川作用强盛,冰川规模较大,著名的有珠穆朗玛峰中
国境内的绒布冰川、加布拉冰川及锡金境内的热木冰川等。冰川总面积3.3
万平方公里,中国境内约占1/3。雪线高度5800~6 200 米,南坡雪线低于
北坡。(参见彩图插页第56 页)
地质 喜马拉雅山主脊系由前寒武纪结晶岩和变质岩—花岗岩、片麻岩和
片岩及寒武—奥陶纪的浅变质岩—结晶灰岩、板岩与千枚岩等组成。北坡自
奥陶纪至始新世的海相地层—灰岩、页岩、砂岩等总厚度达1100 米。喜马拉
雅山脉是青藏高原上隆起最晚的年轻山脉。于始新世古地中海撤退时开始升
起,后经数次断块上升而形成。据希夏邦马峰北坡海拔5700 米处发现高山栎
古植物化石推断,上新世以来喜马拉雅山脉约升高了2000 米。同时,南北向
水平挤压,喜马拉雅山脉强烈褶皱,并具掀升性质,形成向北倾斜的叠瓦状
构造,山脉南陡北缓两坡不对称。喜马拉雅山地壳极不稳定,新构造运动十
分活跃,地震活动频繁而强烈,是世界上主要大地震带之一。此外,南北走
向的断裂构造发育,经河流切割形成纵向深险峡谷,成为西南季风气流北进
的通道。
气候与垂直自然带 喜马拉雅山脉南北两侧气候迥异。山南气候暖热湿
润。如墨脱(海拔1 130 米)和樟木(2300 米)两地,最热月均温分别达22.1
℃和17.3℃,年降水量分别为2300 毫米和2800 毫米,位于山麓的巴昔卡(157
米)的年降水量则超过4400 毫米。山北温凉干燥,一般最热月均温多低于
10℃,年降水量少于400 毫米。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南北两坡的地形、水文、
生物、土壤及农业生产差异均大。以喜马拉雅山脉东段为例,南坡地势险峻,
河网密,流水侵蚀强,原始森林葱郁,植物种类丰富,森林土壤多样。山地
垂直带是:①海拔1100 米以下的低山丘陵为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砖红壤性土
壤带。②1 100~2300 米为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带。③2300~2900
米为山地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和棕壤带。④2 900~4 100 米(森林
上限)为山地寒温带云、冷杉暗针叶林-暗棕壤和漂灰土带。⑤森林上限~4
400 米为亚高山寒带杜鹃、山柳等灌丛和高山嵩草草甸-亚高山灌丛土和高山
本文标题:喜马拉雅山脉(Himalaya Shanmai)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baike/815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baike/8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