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尼塞河流域民族众多,除人数最多的俄罗斯族外,还有布里亚特人(族)、图瓦人(族)、哈卡斯人(族)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世居民族。
现有10万人口的哈斯卡人(族)是俄罗斯100多个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的哈卡斯共和国(约6万人)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地。哈卡斯人属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母语是哈卡斯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奴语支,哈卡斯人(族)在1926年创制了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哈卡斯人(族)主要从事半游牧业,饲养牛、马、细毛羊,兼事农业,种植小麦、马铃薯等作物。哈卡斯人是在古代叶尼塞柯尔克孜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代叶尼塞柯尔克孜人曾经建立过一个汗国,也有过文字;10世纪受契丹人统治,13世纪又受到蒙古统治,大批叶尼塞柯尔克孜人都离开了叶尼塞河上游,17世纪留下来的叶尼塞柯尔克孜人还建立过几个小公国;1703年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并入沙俄,俄罗斯人把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一带的人统称米努辛斯克鞑靼人、阿巴坎鞑靼人、叶尼塞鞑靼人,而他们自称哈卡斯人、哈卡斯部族。 1922年原苏联政府将哈卡斯部族定为哈卡斯民族,1923年在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建立哈卡斯民族县,1925年改为哈卡斯州,1930年改为哈卡斯自治州,隶属西伯利亚边疆区,1934年又隶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现在是俄罗斯85个一级行政区之一的哈卡斯共和国。哈卡斯共和国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中南部,面积61900平方千米,人口53.7万(2018年),首府阿巴坎。在哈卡斯共和国国徽上,有一只趴在地上的雪豹,四周是绿色的白桦树枝,上方是金色和白色相间的太阳标志,下部是字母题字“哈卡斯”;国徽上的雪豹象征哈卡斯族是一个历史久远的民族,在哈卡斯祖辈使用过的众多生活用品、武器上都能看到雪豹图形,雪豹是哈卡斯族的动物图腾。哈卡斯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沿旗杆分布的是绿色,象征哈卡斯族生活的地方有绿色的森林、草原,国旗的右侧是白、蓝、红三色横条,与俄罗斯联邦的国旗颜色相同,表明哈卡斯族是俄罗斯100多个民族之一。
哈卡斯共和国国徽
图瓦人(族)也是叶尼塞河上游的世居民族之一,自称“图瓦人”,俄罗斯称之为“唐努图瓦人”、“索约特人”(俄语意为萨彦人之意),讲图瓦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蒙古人种,信奉萨满教、喇嘛教;图瓦人文化特色较鲜明地表现在音乐上,拥有其他民族少见的“呼麦唱法”。 图瓦人(族)现在是俄罗斯100多个民族之一,有人口20多万,主要居住在图瓦共和国(俄罗斯85个一级行政区之一)境内。图瓦人2000多年来一直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萨彦山脉与唐努乌拉山脉之间的高山、盆地一带,为匈奴、突厥等统治,7世纪一度归大唐帝国的安北都护府管辖,8世纪受回纥汗国管辖,13世纪为元帝国岭北行省管辖,14世纪归瓦刺控制,之后为蒙古帝国管辖,17世纪属大清帝国的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部和托辉特首领管辖。沙俄1864年通过与大清国签订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获得一部分领土,之后建立了俄罗斯帝国的“保护国”——图瓦自治国,1921年成立“唐努瓦图共和国”(之后得到苏联承认),1926年改称“图瓦人民共和国”,1944年宣布改为“图瓦自治州”,成为苏联的一部分,1992年设图瓦共和国,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图瓦共和国的国旗、国徽上反映了这里的地理环境,国旗上两道白色和蓝色条纹象征流经图瓦共和国的两条河流——大叶尼塞河与小叶尼塞河;国徽中心图案是一名骑手骑在骏马上飞奔,表明这里的图瓦族以畜牧业为主。图瓦共和国地处西伯利亚南部,东部、南部与蒙古国接壤,面积17万平方千米,人口32万,85%是图瓦人(族),首府是克孜勒。
图瓦共和国国徽
主要生活在贝加尔湖区东南岸一带的布里亚特人(族)是叶尼塞河流域的俄罗斯少数民族之一,讲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布里亚特语,布里亚特人原来是以游牧为生,20世纪20年代以来,多数人转为定居放牧或农耕,目前大多数人从事工商业及现代服务业;布里亚特人喜食牛羊肉、不加盐的奶茶、涂稀奶油和白糖的面包。13~14世纪,一些进入贝加尔湖地区的蒙古人与当地布里加特人、埃西里特人、霍林人混合,17世纪基本形成布里亚特部族;17世纪早期俄罗斯人在贝加尔湖西建了伊尔库茨克城,与贝加尔湖区的布里亚特人形成冲突,一部分人向南迁入蒙古喀尔喀,一部分迁入黑龙江流域,留下来的臣服了俄罗斯;18世纪俄罗斯布里亚特民族基本形成,成为沙俄帝国的一部分,民族文化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1923年建立苏联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共和国,1958年改为布里亚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92年改为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俄罗斯85个一级行政区之一)至今。现在俄罗斯的40多万布里亚特人(族)主要居住在布里亚特共和国(约有35万人以上),少部分在俄罗斯赤塔州、伊尔库茨克州等地。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有10多万布里亚特人居住。乌兰乌德坐落在色楞格河下游,北去75千米就是贝加尔湖。
本文标题:西伯利亚大河--叶尼塞河(7)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kp/ziran/8800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kp/ziran/88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