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自然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科普 > 自然地理 > 垂直运动:从火成论到地槽-地台学说

垂直运动:从火成论到地槽-地台学说

时间:2013-08-15 16:43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由于在萨克森、维苏威等地见到了貌似黑煤的玄武岩的流动和侵入含化石的沉积地层等现象,玄武岩和花岗岩等曾是火一样燃烧的熔融流体的设想被许多人接受,因而19世纪初期开始火成论逐渐占了上风。人们可以用地球深处是热的这一思想来解释许多地质的和地貌的现象。其中一个叫普拉特的人,研究了印度的高原后,认为深部物质的热膨胀使浅部的岩石上浮,形成了高原或山脉,这就是普拉特的地壳均衡的假说。艾里则提出了另一个地壳均衡的假说,他认为高原或山脉既然密度小,就应该有一个“山根”才能保持稳定,就象船一定得有一部分浸在水中才能使船浮在水上那样。

  1842年,罗杰斯兄弟以“关于说明助长火山上升规律的阿帕拉契亚山脉的构造”为题发表演讲,认为这个山脉上升的原因是被挤入地下的瓦斯突然逸出,在地壳因挠曲而突然上升的同时也发生了龟裂。霍尔则在经过了长期的野外调查并与北美中部平原作比较后,提出阿帕拉契亚是地球表面一个特殊的沉积区:由于地壳的可塑性,其上堆积的沉积物的重量能使之不断沉降,因而可以形成巨厚的(几千米~2万米)的沉积。这一想法被丹纳发展为地槽。

  地槽的演化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强烈下沉,伴随以基性-超基性岩活动。第二阶段是上升隆起,沉积地层因挤压而褶皱,伴随以花岗岩侵入和区域变质作用。最后,地槽就褶皱回返而成为高耸的山脉,山前或山间有磨拉石堆积。可以看到:在这个地槽演化的全过程(称构造旋回)中,垂直运动自始至终是占主导作用的。

  板块学说出现以后,仍有人坚持垂直运动的理论,如前苏联的别洛乌索夫。他强调深层的分异作用是大地构造发展的基本动力。对新生代的活化地区,他认为是地壳发育的一个新阶段--玄武岩阶段的特点,并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天山式,因差异分割而形成狭窄的隆起和坳陷;二是高原式,地壳普遍而广泛地隆起;三是东非式,在大面积的隆起中发育有狭窄的地堑或裂谷。



  本文标题:垂直运动:从火成论到地槽-地台学说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kp/ziran/5102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kp/ziran/5102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垂直运动:从火成论到地槽-地台学说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垂直运动:从火成论到地槽-地台学说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