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自然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科普 > 自然地理 > 非永久性变形—地震

非永久性变形—地震

时间:2013-08-15 16:35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地震是最具毁灭性的地质灾害,许多大地震今天说来仍令人心碎和胆寒。1755年11月1日葡萄牙里斯本地震,六分钟之内全城倾覆。1906年4月1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地震,使旧金山市遭灭顶之灾。1960年5月21日至25日智利地震使智利的地形貌几乎完全改观,海面上出现4.5m高的巨浪,远达美国、新西兰、菲律宾、日本等地。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地震,24万生命殁于瓦砾,16万人顿成伤残。

  构造地震是地壳深处积聚的能量突然释放的结果,即:一旦积聚的弹性应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极限,岩石突然破裂,产生一个冲击力。这种地下冲击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称地震波,可分为三种。振动方向与地震波前进方向一致的称纵波,平均速度8-10km/sec;振动方向与地震波前进方向垂直的称横波,平均速度4-5km/sec。地震台可根据收到这两种波的时差及它们穿过地壳各岩层的折射和反射情况计算震中的距离和震源深度。还有一种地震波叫地面波,振动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由震中向外传播,速度最慢(一般小于1km/sec),但对地表的破坏和人类的生存危害最大。

  构造地震是深部的岩石破裂引起的,地震又使地表形成规模不等的破裂带。我国最早研究的地裂缝是1954年2月11日甘肃山丹地震,在震中区的地表出现一条长达20km的大破裂带,由许多裂逢组成,走向近北西西,与当地的主构造线近于一致,也与山脊的延伸方向一致。1891年日本的美浓一尾张地震,在地表形成近百公里长的破裂带,断裂两侧的相对水平位移达4m,局部地区的垂直位移可达7m。在地震波及的广大区域内(常以万平方公里为数量级),岩层只是传递应力(弹性波传播的介质)而没有造成永久性的变形(除形成地裂逢的震中区外)。

  地震除了发生在陆地上外也可发生在海洋里,伴随以海浪高达十几米的海啸。海震常使海底地形发生改变,使铺设好的海底电缆发生折断和移动。因海底电缆的折断而发现了深海浊流活动,引出了沉积学上的一个全新概念:原认为因地壳的振荡运动而形成的韵律式沉积实际上是快速的侧向加积的产物。


  本文标题:非永久性变形—地震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kp/ziran/5101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kp/ziran/5101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非永久性变形—地震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非永久性变形—地震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