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初冬或冬末初春季节,寒潮降温天气产生的云中过冷却液态降水碰到地面物体后会直接冻结成冰,形成雨凇。冬春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电线、树枝上被一层晶莹的冰雪包裹或悬挂,这就是雨凇。有人将雨凇等同于冻雨,其实雨凇和冻雨形成的物理机制和结果确实是相同的,但仍有一定区别。冻雨是一种天气现象,而雨凇是冻雨的结果,是一种灾害或景观。
在多数情况下,雨凇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现象。严重的雨凇厚度可达几厘米,能压断树木、电线和电杆,造成供电和通讯中断,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飞行安全。
我国雨凇发生最多的地区是贵州,其次是湖南、湖北、河南和江南等省区。北方地区雨凇出现较多的地区是山东、河北、辽东半岛、陕西和甘肃,其中甘肃东南部、陕西关中地区更多一些;而四川、云南、宁夏、山西以及华南沿海很少出现雨凇。
贵州发生雨凇天气日数最多,但每次雨凇持续时间并不长,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和安徽等省出现的天数稍少,但每次雨凇天气持续的时间较长,湖南常德和湖北钟祥最长一次雨凇天气持续的时间分别达到466小时和443小时,大约20天;雨凇很少出现的地区持续时间也最短,通常不到10小时。
每年的11月中旬前后,北方地区开始出现雨凇,南方要到12月。但湖北11月中旬就可能出现雨凇,雨凇开始期较早,结束期一般都在3月中旬以后;辽东半岛雨凇结束期在4月初,华东沿海和华南沿海在1月末至2月初较早地结束。我国多数地区雨凇发生在1-2月,3月较少;但新疆乌鲁木齐、辽宁、河北、山东等地以11月和3月最多,1月和2月反而较少。
我国北方地区雨凇出现之后就地消失的占多数,但也有扩展到南方地区的,有时最终到贵州才消失。南方雨凇的源地主要是贵州,雨凇发生次数约占总数的84%左右,发生在湖南的仅占16%。雨凇消失于贵州的站94%左右,消失在湖南的占6%左右。
雨凇造成灾害的可能性与程度都大大超过雾凇,在高纬度地区,雨凇是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消除雨凇灾害的方法主要是在雨凇出现时,采取人工落冰的措施,发动输电线沿线居民不断把电线上的雨凇敲刮干净,并对树木、电网采取支撑措施;在飞机上安装除冰设备或干脆绕开冻雨区域飞行,可部分减轻雨凇带来的危害。
本文标题:寒潮雨凇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kp/zaihai/2439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kp/zaihai/2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