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 断块山
断块山,由断裂作用形成,边缘陡峭,与相邻平地没有过渡地带。
断裂作用,主要形成了两种地貌:
①相对上升的为“地垒”,常常发育为断块山,例如华山、泰山和庐山;
②相对下降的为“地堑”,常常发育为长长的盆地,例如山西的晋中盆地。
图1 地垒与地堑示意图
例题
下图是我国某旅游名山景观的照片,位于亚热带地区,山顶海拔3099米,属于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 断裂上升
B. 褶皱弯曲
C. 冰川堆积
D. 风力侵蚀
2、在山顶,游客可以欣赏到的景观是( )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 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 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答案:A、B
精讲精析:(1)分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貌顶部平坦,四周很陡峭(接近垂直),因此很可能是断块山;②断块山是由于断裂作用形成,相对上升的一部分,形成断块山,因此选项A正确(该山为峨眉山)。
(2)分析该地的景观。①虽然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但由于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该地海拔3099米,因此气温比0米的地区低18℃左右;②由题干可知,山顶的植被为针叶林,因此进一步确定,山顶的温度较低;③在日出之前,是一天温度最低的时候,所以早上,游客可能会看到积雪;④该地海拔较高,空气较为稀薄,因此晴天时可以看日出,选项B正确;⑤该地为针叶林带,因此桃花、梯田、桑树都不适宜该地的气候。
总结
- 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小,解题思路为:①根据地貌形态,分析产生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断裂上升);②根据该地的海拔、植被,分析该地山顶的气温(较低),进而确定山顶的景观。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0.6℃/100m),分布的植被类型也会发生变化。山地垂直地带性的植被分布,主要有3个规律:
①基带。山麓地区分布的植被(基带),与当地的植被分布一致;
②山脚-山顶。从山脚至山顶,气温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差),植被越来越稀疏;
③迎风坡、阳坡。迎风坡和阳坡的光照、水汽更加充足,因此同样的海拔时,植被比背风坡和阴坡更加茂盛。
图2 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知识讲解-断块山、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9116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9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