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 1、作物的熟制
水热条件(降水、热量)的不同,影响着农作物的种植制度。
我国从南向北(南方-北方),所获得的太阳热量逐渐减少;从东向西(沿海-内陆),降水也逐渐变少。青藏高原的光照条件充足,但海拔较高,温度较低,降水较少,水热条件非常一般。
因此,我国从南向北,农作物的种植制度依次为一年三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一熟,如下图所示。
图1 我国作物的熟制
- 2、我国的人口分布
我国的人口空间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人口的分布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东南部地区地形较为平坦,海拔较低,气候适宜,降水丰沛,交通便利,对外贸易便利,并且宋朝以来,经济中心逐渐向东部和南部转移,经济基础较好,因此人口较多。
以黑龙江漠河——云南腾冲(胡焕庸线)为分界线,分界线西侧57%的土地承载着6%的人口,东侧43%的土地承载着94%的人口。
图2 我国的人口分布
例题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1、估算人口容量的公式为: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要的耕地面积。假设上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a和c相同,则四地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水资源,对人口容量的影响较为明显。据下图判断,四地人口容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C
精讲精析:(1)分析各地的人口容量。①由题干可知,理论人口容量与耕地面积(a)、熟制(b)、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要的耕地面积(c)有关,而这四个城市的a和c都相等,因此只有作物的熟制影响人口容量;②我国由南向北,热量条件逐渐变差,作物的熟制逐渐从一年三熟,变为一年两熟、一年一熟。因此图中的四个城市,纬度越低,熟制越高。因此城市④的熟制最高,理论人口容量最大。
(2)分析各地的水资源。①题目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了四个城市的水资源状况,当“人均用水总量”(黑色长虚线)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黑色实线)时,水资源供给>需求,因此人口尚未达到最大容量;②在四幅图中,只有①④的水资源总量>人均用水总量,因此这两个城市的人口尚未达到最大容量。
总结
- 我国的水资源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各地的作物熟制,分析四个城市的理论人口容量;②根据每个城市水资源总量、人均用水总量,分析水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进而分析是否达到了人口最大容量。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①东多西少,南多北少;②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因此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①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降水;
②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
图3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知识讲解-我国的人口分布,作物的熟制,水资源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9104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91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