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我国南极长城站附近区域图,该区域有冰川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站在这里向北看去,山丘下的湖泊,就像一块碧玉一般,镶嵌在大地上;而湖泊北部和东部两座延伸出来的长长山脊,如同一双温柔的手,以无限的深情呵护着这熟睡的精灵”。文中的“这里”最可能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 理论上R河流量最大的月份应该是:
A. 1月 B. 2月 C. 7月 D. 8月
【答案】1. A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湖泊北部和东部两座延伸出来的长长山脊”说明湖泊两侧有山脊突出,图中只有甲北面湖泊两侧有山脊,故选A。
【2题详解】
由题目可知,该区域有冰川分布,长城站附近的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融雪量大,河流流量大,南半球2月份为夏季,流量最大,故选B。
【考点定位】河流水文特征
阅读某岛屿地形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示景观是该岛南部特有民居,该民居最可能的朝向是: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4. 民居顺势而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 节省建筑材料 B. 减少占用草地 C. 防寒保暖 D. 庇荫纳凉
【答案】3. A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子弹流线型”屋顶与“旗树”方向一致,该地为南半球40°S南,常年受盛行西(北)风方向,为了避风,所以房屋朝向在背风的东南方向。
【4题详解】
居民顺势而建朝东南的房屋,是为了避开寒冷的西风带、防寒保暖。
【考点定位】地图上方向向、盛行西风带。
5.读东亚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天气形势图,完成下题。
图示时刻的天气状况是:
A. ①地吸热慢,气流冷却下沉形成高压 B. 本州岛此时天气状况为阴雨
C. 黄海海域气流上升,此时为阴雨天气 D. ②地天气晴朗,利于海洋捕捞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天气状况主要指阴、晴、冷、暖,A项描述气压状况,与题意不符;且①处的高压中心应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被陆地夏季产生的低压所分割后残留在北太平洋上的余部,属动力成因,A错误;
B、本州岛位于冷锋后,多阴雨天气,故B正确;
C、黄海海域位于高压中心,为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D、②地位于暖锋前,暖锋降水在锋前,因此②地多阴雨天气,
故选:B。
在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使碎石产生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家们称之为冻融分选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以下条件和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A. 地表比较平坦 B. 岩石颗粒均匀 C. 有充足的水分 D. 气温在0℃上下波动
7. 以下地区最易出现石环 地貌的是:
A. 青藏高原地区 B. 巴西高原 C. 南极洲 D. 亚马孙平原
【答案】6. B
【解析】
【6题详解】
从材料中“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可以判断石环地貌区的岩石颗粒大小不一。因此岩石颗粒均匀与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分析材料可推知石环地貌的形成过程:石头比热小---先被冻结---周围的水结冰并膨胀---膨胀推动石头向四周运动---形成石环。维系上述形成过程的基础则为具有一定的水分,温度条件;地形要平坦,否则重力会参与进来破坏石环地貌形态。本题要求选择与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选项,故选B。
【7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即可判断,青藏高原满足石环地貌出现的条件;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气温太高;南极洲气温太低。故A正确,B、C、D错误。
【点睛】此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结合图中的信息,了解石环的形成,解题难度不大。
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8. “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 “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 B. “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
C. 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 D. 两地之间交通便利
9. 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A. 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 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 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D. 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答案】8. 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8题详解】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等,珠三角地区由于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等因素,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因此企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环京新城”转移。故A正确。相对于珠三角地区,“环京新城”经济水平低,科技力量较差,故B错误。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不同,故C错误。两地之间交通便利不是迁移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
9题详解】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主要是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故A错误。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故B正确。使环渤海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从而带动城市化发展,故C错误。对两地交通条件影响不大,缓解产业迁入区的就业压力,故D错误。
【点睛】产业转移的方向,总是由发达地区转移向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首先转移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是因素转入区的经济水平落后,劳动力、土地、租金价格低。生产的利润高。同时对转出区可以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
下图表示一年中某段时间,全球①②③④四个地点昼长的变化规律,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 假如地点④位于北半球,图中 M点代表的是: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11. 假如地点②位于北半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的排列顺序,正好纬度从高到低
B. 地点①可能位于 80ºN
C. 图示期间地点③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
D. 地点④一年之中,有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10. D
【解析】
【10题详解】
题干显示④在北半球,且过昼夜均分这个时间后白昼变短,到
【11题详解】
由第一小题可知,图示时间为从秋分到冬至,然后向春分靠近,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至南回归线后再向北移;③位于赤道,因此③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故C正确。图中四个地点中,③全年昼夜等长,应在赤道上,纬度最低,故
第Ⅱ卷
注 意 事 项 :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3 题,共 56 分。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三角经济圈”是指重庆联合西安和成都,建立以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其区域大致包括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 20-30 万平方公里,包含约 50 座城市。
材料二:我国“长三角经济圈”与“西三角经济圈”示意图。
材料三: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新亚欧大陆桥及黄河流域最大城市。西安是西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较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是全国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在西部地区和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五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
(1)能源短缺 是制约“长三角经济圈”发展重要原因,可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至少列举 3 点)。
(2)与“长三角经济圈”比较,简述“西三角经济圈”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至少列举3 点)
(3)目前,“西三角经济圈”内建设了多条客运专线,简述客运专线对“西三角经济圈”的积极影响。(至少列举 3 点)
(4)西安是关中城市群的核心,简述其在“西三角经济圈”发展中的优势条件。(至少列举 3 点)
【答案】(1)开发新能源,如核能,风能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能源调配,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调整产业结构,淘汰高能耗产业
(2)煤炭、天然气、铁矿等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且丰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
(3)完善交通网,缓解交通压力;加速人员流通,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地区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4)省内及周边地区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聚集着大批科研所和大中院校,科研力量雄厚;六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工业基础好;处于陇海铁路干线上,交通便利。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力以及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有区域产业发展的条件和策略,需要重视课本的相关知识。
【详解】(1)主要从开发新能源、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能源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能耗等方面分析。(2)由图可以看出,西三角煤、铁、天然气资源丰富,相对于长三角,西三角地区经济水平低,劳动力廉价丰富,土地价格较低,另外要考虑政策的支持。(3)交通线路修建的意义主要从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分析,社会意义包括:完善交通网络,缓解交通压力;加速人员流动、文化交流。增加区域就业机会。经济意义包括: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4)由材料可知,相比于周边地区,西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工业基础好;省会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集聚大批科研机构和院校,科技力量雄厚;省内及周边煤炭等资源丰富;处于陇海线上,交通便利。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要求。
沙特阿拉伯面积约22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800万。经济以石油为支柱,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已成为世界上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气候干热是沙特阿拉伯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只有艾卜哈等少数地区降水较多。
(1)简析沙特阿拉伯气候干热特征的形成原因。
(2)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艾卜哈成为沙特阿拉伯的避暑胜地的原因。
(3)沙特阿拉伯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很差,但在首都利雅得附近却有大片的枣椰林分布。评价沙特阿拉伯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
(4)海水淡化能源耗费大,成本较高。沙特阿拉伯是全球海水淡化产量最大的国家。简析沙特阿拉伯重视海水淡化的原因。
【答案】(1)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位于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东西相邻的海域狭窄,受海洋影响很小。
(2)艾卜哈西邻红海,位于高原山地,地势高;白天山坡上气温高、气压低,红海蒸发的水汽沿山坡上升并受到山谷的诱导,容易形成云雨天气,削弱了太阳辐射,气温较低;夜间山坡降温快、气压升高,气流下沉,且夜间吹陆风,艾卜哈上空水汽减少,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气温较低。
(3)有利条件:石油生产大国,有雄厚的资金用于农业投资;
不利条件:境内主要是大沙漠和高原,可耕地很少;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短缺。
(4)沙特降水量少,大部分为无流区,水资源严重不足;但该国油气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并大量出口油气创汇,经济实力强;同时该国人口少,人均国民收入高,有雄厚财力通过海水淡化来缓解生活用水不足。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重点为阿拉伯的气候特征、农业的区位条件、海水淡化的原因,难度一般。但第二小题解答时应注意题干“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的要求。
【详解】(1)气候干热说明当地气温高、降水少。降水少、气温高要从当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的角度来分析。沙特阿拉伯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带高气压或信风带影响,常年炎热、干燥;虽然其两侧都有海,但海域面积较小,对沙特阿拉伯的影响较小,故导致常年气候干热。
(2)艾卜哈是沙特阿拉伯难得的避暑胜地,要从艾卜哈气温相对较低、降水相对较多来分析。由图可知艾卜哈西侧是红海,离海较近,升温慢;而图中艾卜哈等高线的值大于2000米,故该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图中还给出了艾卜哈的热力环流,由图可知:白天山坡上气温高,红海蒸发的水汽沿山坡上升,容易形成云雨天气,这样削弱了太阳辐射,气温较低;夜间山坡降温快,气流下沉,艾卜哈上空水汽减少,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气温较低。
(3)农业生产的条件可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劳动
力、技术、市场)等方面来分析,评价类试题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回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沙特阿拉伯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水源短缺,境内是大沙漠和高原,耕地面积小,是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但沙特阿拉伯是著名的石油生产国,资金雄厚,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由于海水淡化能源耗费大,成本较高。故该国是全球海水淡化产量最大的国家的原因要从足够的能源和资金、淡水缺乏、人类对淡水需求大来分析。该国油气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并大量出口油气,是世界重要石油输出国,经济实力强,有海水淡化的经济条件;该国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带高气压或信风带影响,常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同时该国人口少,人均国民收入高,有雄厚财力通过海水淡化来缓解生活用水不足。
14.下图为尼泊尔地形及部分旅游景点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尼泊尔是全球世界遗产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南亚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其著名旅游景点 有:纳加阔特—“喜马拉雅观景台”、加德满都—“艺术之城”、博卡拉—“亚洲 瑞士”、奇特旺—“野生动物天堂”、蓝毗尼—“佛教之源”……
(1)简述该国地形特点,并分别指出国土北部和南部主要的地质作用类型。
(2)尼泊尔是登山者的天堂,每年吸引大量的登山爱好者参加这项既危险又充满挑战的运动。请你从地理角度分析携带的装备并说明原因。
【答案】(1)北高南低,高山地区面积广大,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南部河谷平坦。
北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引起褶皱);南部:外力作用(侵蚀、沉积)
(2)
装备 |
分析原因 |
跳绳、冰爪、头盔等 |
地形复杂、陡峭、崎岖 |
氧气 |
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少 |
防晒用品 |
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属基础题目,较容易。
【详解】(1)简述某地地形特点应从主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等方面考虑。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判断,该国地形北高南低。结合图中山峰高度和尼泊尔的位置可知,该国高山地区面积广大,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南部河谷海拔低,地形平坦。是外力作用形成。尼泊尔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山峰陡峭,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属内力作用
(2)登山爱好者需携带哪些装备需结合尼泊尔的地形地势、海拔、太阳辐射、气温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尼泊尔地形复杂,多山地峡谷,山高谷深,陡峭、崎岖;平均海拔在
本文标题:天津市蓟州区擂鼓台中学2019届五月高三地理模拟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561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5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