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惨莫惩?(《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下列反映“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地貌图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中甲背斜成谷符合“高岸为谷”,向斜成山符合“深谷为陵”,A正确。
下图甲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EF处的河床横断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 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EF处,离河岸越远
地方岩石年龄越老 B. 地势北高南低
C. 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 D. 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
3. 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位于南半球 B. 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C. 全年流量变化小 D. 该地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2. C
【解析】
【2题详解】
从右图可以看出,EF处为背斜顶部被侵蚀而形成的河谷,其岩层从中心向两翼越来越新,故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新,A错;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自南向北流,地势南高北低,故B错;④处位于凹岸,侵蚀严重,岸陡水深,适宜建港;②③位于凸岸,易形成泥沙堆积,不适合建港口,①处虽位于凹岸,但并未在河湾处,建港条件不如④处,据此分析D错,本题选C。
【3题详解】
EF河段为平直河段。从右图可以看出,该河F岸的岸陡水深,说明河流向此岸偏转,因此该河位于北半球,A错;该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位于温带地区,冬季气温低,河流有结冰期,河流南北流动,不同河段结冰早晚不同,易形成凌汛,B对;该地位于温带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全年流量变化大,C错;根据EF处的地下水流向(由高到低且垂直于等水位线)可知,此时该地始终为河水补给地下水,D错,据此分析本题选B。
【点睛】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①)。
河漫滩的形成: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图②)。
下图为我国典型林木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 从丙地到乙地林木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A.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
5. 下列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 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 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 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答案】4. B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乙地景观为林海雪原,应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丙地为椰林风光,应位于我国海南,属于热带景观。从丙地到乙地的景观变化是因为二者的纬度不同导致的热量差异形成的,该种以热量为基础的变化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体现,选B。
【5题详解】
根据图示,甲图为大胡杨树,是典型的干旱区树种,应位于我国的西部内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光照充足;乙地景观为林海雪原,应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丙地为椰林风光,应位于我国海南,属于热带,地表为较为贫瘠的红壤;丁图为黄山迎客松,位于皖南地区,风力作用较弱,流水作用较强。据此分析选A。
下图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 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为
A. 自北向南增高 B. 自西向东增高
C. 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 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7. 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海拔 B. 降水 C. 热量 D. 坡向
【答案】6. D
【解析】
试题分析:
【6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自北向南降低,自西向东降低,合起来是自东南向西北增高,D对。A、B、C错。
【7题详解】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降水,B对。海拔高度不是雪线高度变化的原因,A错。热量与雪线高度呈负相关,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因素,C错。坡向对雪线高度有影响,不是主要因素,D错。
【考点定位】雪线高度的变化趋势,主要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根据图示信息,将经度变化趋势和纬度变化趋势结合起来,判断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影响雪线的因素较多,主要因素是降水量,热量、坡向也有重要影响。
某游客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现,园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如左图),而背海一侧的植被则高大而茂密(如图)。
回答下列各题。
8. 该公园所处的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高山䓍甸带 D. 热带季雨林带
9. 山丘东南沿海植被低矮稀疏
主要原因是
A. 土层瘠薄 B. 降水稀少
C. 光照不足 D. 热量过低
【答案】8. A
【解析】
【8题详解】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落叶林带,据此分析选A。
【9题详解】
山丘东南沿海地区,地下水盐度大,土壤贫瘠,因而植被低矮稀疏,热量、降水和背海一侧没有区别,光照条件向海比背海一侧好,所以山丘东南沿海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土层瘠薄造成的,选A。
【点睛】本题主要是自然环境差异性、非地带性的考查。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落叶林带。植被的生长差异性与地形、光照、热量、水源等均有关,要依据具体情况分析。
10.下图中的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例,正值为迁入。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 甲、丙 B. 乙、丁 C. 丙、丁 D. 甲、丁
【答案】D
【解析】
【详解】将四地的人口迁移差额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加,比较计算结果可知,由于甲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迁移差额率最高,结合计算结果可知甲处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丁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值,最低,人口迁移差额率较低,四地计算结果中丁地的人口增长速度为最慢。据此分析结合选项选D。
【点睛】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动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均有关。二者之和即为区域人口增长的参照值。
下图为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等地价线分布概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依次递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
A. 图中等值线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 B. a→d分布有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 市区边界应在d线附近 D. 城市主干道为环行道路网
12. 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火电厂,在图中①②③④处选择厂址,则最佳位置可能是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答案】11. A
【解析】
【11题详解】
图中等地价线从多个方向向外弯曲突出,反映弯曲处地价比两侧高,应该处于放射道路与城市环路交汇处,该城市道路网为环行放射状,等值线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从a→d分布有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市区边界应在由于城市存在导致的热力环流边界上。选C。
【12题详解】
该城市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大气污染严重达到火电厂,应该在西南风的下风向,并在热力环流范围之外的东北方向,故为③处。
13. 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 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 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 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 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14. 【小题2】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 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 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 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 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答案】13. C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功能分区的变化和特点。
【13题详解】
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的发展历史和变化趋势来判断。一个城市早期并没有严格的功能分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通常并没有分开,而是混杂在一起,城市中心人口稠密,甚至都没有明确的工业区、商业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心区逐渐演化为商业区,居住人口逐渐减少,工业区则向城市外缘迁移,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14题详解】
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只要区别①、②、③功能区1990年、2005年之间的变化即可。
读东北某区域地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A. 引入灌溉水源 B. 增加土壤肥力
C. 平整土地 D. 排水造田
16. 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 热量条件 B. 土壤条件
C. 降水条件 D. 光照条件
17. 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A. 天然林 B. 水源林
C. 湿地 D. 草场
【答案】15. D
【解析】
【15题详解】
通过图中所示区域以及河流、沼泽、纬度等信息,确定该平原为东北平原;从图例中可以看出,该平原上多为沼泽地,所以平原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排水才能造田,据此分析选D项正确。
【16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为东北平原,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故B项错误;东北为半湿润地区,夏季雨热同期,降水条件不是限制因素,C项错误;东北地区夏季光照较丰富,D项错误;该地影响粮食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是所处纬度高,热量不足,故本题选A正确。
【17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地分布,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应该是沼泽,沼泽是一种湿地,并非水源林,故B错C对;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山区,并非图示平原地区,A项错误;该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森林,D错误。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
18.全球变暖会导致
A. 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增多,浓度增加
B. 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下限上升
C. 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地球淡水资源增加
D. 高纬地区降水增多,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雪线)上升,故B正确。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会加剧全球变暖,而非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温室气体排放,故A项因果关系颠倒,A错误。全球变暖使全球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发生变化,蒸发量加大,地球淡水资源更加短缺;全球变暖使高纬地区降水增多,大陆冰川面积缩小,故C、D错误。据此分析选B。
【点睛】全球变暖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包括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毁林导致温室气体增多,温室效应增强等。全球变暖会引发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降水量发生变化,部分地区出现水源短缺;出现“粮荒”;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破坏;极端天气频繁等。
19.城市化的进程大幅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一些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如下图。读图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
②相同
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
③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负相关
④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曲线判断,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①正确。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小,②错误。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正相关,③错误。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④正确。C对,A、B、D错。
下图是我国某村四种农产品产值构成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影响该村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A. 政策 B. 市场 C. 地形 D. 气候
21. 该村可能位于
A. 杭州市附近 B. 长春市附近
C. 福州市 D. 烟台市
【答案】20. B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图中乳产品占产值构成的比重最大,说明该村的乳畜业较发达。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兴趣的商品农业,是为了满足城市市场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蔬菜占产值比重也较大,也是为满足城市市场需求发展的,所以市场是主导因素,B对。政策,地形,气候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主导因素,A、C、D错。
【21题详解】
读图,从图中作物种类看,玉米、甜菜都是温带作物,主要种植在北方温带地区,杭州、福州位于亚热带,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所以A、C错。烟台属于暖温带,可以种植玉米,而甜菜主要生长在中温带,烟台没有甜菜,D错。长春位于东北地区,气候适宜甜菜、玉米生长,据此分析选B。
【点睛】乳畜业
典型地区: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
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美国东北部为冷湿),不利于农作物成熟,适宜生长多汁牧草;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集,城市分布集中,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捷;科技水平高。
22.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A. 光照太强 B. 热量不足
C. 日温差较小 D. 年温差较小
【答案】C
【解析】
人类可以对于那些不利于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进行调节和改造,但这种调节和改造要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冬季,气温比较低,不利用蔬菜的生长,但是利用塑料大棚可以改善蔬菜种植的热量条件。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由于大棚的保温作用而对热量的调节,也使得其日温差变小,从而使其质量有所下降,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故选C。
23.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图示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读图回答问题。
“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 水平诸断 B. 褶皱凹陷
C. 断裂陷落 D. 水平张裂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地质构造看,渭河平原南部为秦岭,且渭河的南部支流多,这些支流多发源于秦岭北坡。秦岭属于断块山,渭河平原位于秦岭以北,属于该断裂带的一部分,地质结构是断层中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据此分析选C项。
【点睛】地质构造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和变位。是内力作用下形成。
1、地质构造类型: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断层(包括地垒和地堑)等。
2、可用如下歌谣来区分背斜向斜:背上拱,成山岭,中间老,两翼新;向下弯,成谷盆;两翼老,中间新。背斜顶,受张力,易侵蚀,成谷地;向斜槽,物致密,抗侵蚀,成山岭。
3、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的关系:
背斜岩层封闭,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背斜呈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地;背斜顶部受张裂作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顶部可建采石场。
向斜岩层向下凹,易集水,是地下水的储藏区。
断层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故断层是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水库等的回避处。地下水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这里易被侵蚀为洼地,有利于地表水汇集,所以,断层是泉水、湖泊的分布地且多河谷发育。
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下左图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下右图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 与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A. 水源丰富 B. 水灾多发
C. 水运便利 D. 耕地充足
25. 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A. 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 B. 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C. 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 D. 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26. 近20年来,高要地区许多“八卦村”的形态逐渐瓦解,可能是由于该地区
A. 年降水量减少 B. 台风登陆减少
C. 防灾意识增强 D. 堤防趋于完备
【答案】24. B
【解析】
【24题详解】
由图甲可知,北岸多高地,而南岸多低洼地,更容易有水灾,所以南岸村落要修建八卦形态的道路与排水系统,防御洪灾,故选B。
【25题详解】
由图乙遥感图片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为排水顺畅,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C对。该地容易有洪涝灾害,因此设置“八卦村”排水系统,主要目的在于排水而不是蓄水,村落在小盆地内,中心也是容易积水,AD错;道路如果全部都是与排水系统并行,那么道路从中间向四周交通方便但是环形交通不便,B错。故选C。
【26题详解】
“八卦村”的形成是为了治水,而形态逐渐瓦解,说明水灾问题有其他方式得以控制,选择河流堤坝防御趋于完善更加合适,D选项正确;A、B选项不符合实际情况;古代设置八卦村就是因为有较强的防灾意识,C错。故选D。
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7. 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A. 山地针叶林带 B. 高山草甸带
C. 高山苔原带 D. 冰川带
28. 阿尔泰山南坡
A. 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 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 此时季节为冬季 D. 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答案】27. B
【解析】
【27题详解】
阿尔泰山的垂直带谱是从下到上荒漠带、草原带、针叶林带高、山地草原带和冰雪带。教授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这说明他位于山地针叶林带与冰雪带之间的山地草原草甸带,选B。
【28题详解】
阿尔泰山南坡森林大多为针叶林,草场分布在山麓、山坡、山腰地带,此时山上花草郁郁葱葱,季节为夏季。阿尔泰山处于在大陆的内部,东面与太平洋之间有重重山脉阻挡,水汽难以到过。西面地形比较平坦,再加上阿拉山口可以有西面大西洋的水汽到达,所以南坡受大西洋水汽影响降水多。据此分析选D。
下图中甲、乙两地景观不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9. 甲、乙两地自然带的差异
A. 与纬度位置有关 B. 与海陆分布有关
C. 与沿岸洋流有关 D. 与地形阻挡有关
30. 乙地自然带的分布属于
A. 纬度地带性 B. 干湿度地带性
C. 垂直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答案】29. D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甲乙两地都位于40°S以南,属于盛行西风带控制区内,但甲地位于山地的西侧,属于温带海洋气候,而乙地位于山地的东侧,受山地的阻挡,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影响二者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据此分析选D。
【30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乙地虽属于西风带控制纬度范围内,但乙地位于山地的东侧,受山地的阻挡,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故其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该自然带的分布是因地形形成的,地形因素属于非地带性因素,该现象属于非地带性现象,选D。
【点睛】世界主要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非地带性现象 |
形成原因 |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
热带雨林带 |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地峡的东侧等地的热带雨林景观 |
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南半球)或东北信风(北半球)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东部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
热带稀树草原带 |
南美大陆30°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
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的东进;秘鲁寒流规模较大,对沿岸地区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荒漠) |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的深人(地处西风气流的背风坡) |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
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 |
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苔原带(较高纬度) |
亚欧大陆东西岸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北宽度不同,西窄东宽 |
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高;东岸受千岛寒流影响,气温低 |
东西岸自然带南北宽度一样 |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
温带荒漠带 |
二、综合题(共40分)
31.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功能区是________,乙功能区是________。
(2)图中绿化带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等;批发市场区位选择的主要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在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填字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住宅区 工业区 (2)吸烟滞尘、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交通便利 地价较低 (3)d 地势高,靠近风景区
【解析】
(1)
(2) 图中绿化带位于住宅区、工业区之间,其主要功能有吸烟滞尘、减弱噪声、美化环境等。 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要考虑地租低的区域;批发市场人流、物流较多,需要所在地交通便利
(3)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上风上水位置、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等。图中四地中,d处地势高,靠近风景区,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
【点睛】
在城乡规划各功能区中,最基本的有居民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甲和商业区连成一体,乙和甲及商业区被绿化带隔离,可初步判断甲、乙分别为住宅区和工业区;绿化带位于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主要功能是环保,其次是美化环境;d处地势较高,并且位于风景区附近,所以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
3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2.材料:图中,下左图为西藏七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1)喜马拉雅山位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
(2)图中甲坡是珠穆朗玛峰的________(迎风坡或背风坡),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甲坡山麓的陆地自然带是________。
(3)西藏的城市多沿河谷分布,简析其原因。
【答案】(1)亚欧
(2)背风坡
(3)河谷地区地势较低,热量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与地貌、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城市区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碰撞隆起而成的,地势较低的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俯冲的地区形成雅鲁藏布江谷地,印度洋板块褶皱形成了喜马拉雅山,印度洋板块的俯冲迫使北边的亚欧板块隆起形成了青藏高原。
(2)同一山体,降水越多的山坡冰雪覆盖面积越大,则冰雪下沿即雪线海拔越低,读图分析可知,甲坡的雪线较高,说明为背风坡。由甲坡为背风坡可知,甲坡为北坡,山麓地带在青藏高原,山麓的自然带与山体所在的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因此,甲坡山麓的陆地自然带是高山草原带。
(3)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候高寒,而河谷地带,水源充足,热量条件较好,适合人类居住。
点睛:水热状况对同一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影响
同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随着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一般而言①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温带(长白山)仅及l 200米;②同一自然带在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低;③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位置低,背风坡位置高(雪线受此影响明显)。但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若基带热量盈余,水分成为决定自然带上限高低的主导因素,同一自然带上限分布高度在迎风坡比背风坡高;若基带热量不足(中高纬度地带的山地或高原),土壤的水热状况就成为决定自然带上限高低的重要因素,水分充足,两坡热量差异明显的山地,同一自然带上限分布高度在阳坡高于阴坡;水分充足,两坡热量差异不大的山地,降水少的背风坡同一自然带上限分布高度比多雨的迎风坡高;水分短缺的地方,降水多的坡面能够更好地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同一自然带上限分布高度较高。
33.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是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下图为中原城市群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郑州市城市规划空间布局结构图。
(1)郑州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通过该市的铁路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2)中原城市群中处于最高等级的城市是________,该城市群不同等级城市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
(3)简述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答案】(1)陇海铁路 京广铁路
(2)郑州 高等级城市数量少,分布稀疏;低等级城市数量多,分布密集
(3)郑州市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郑州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郑州的发展能带动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解析】
【详解】(1)结合图示及中国铁路交通图可知,A、B分别为东西、南北向的交通干线陇海线、京广线。
(2)结合图例,根据不同城市的规模和位置总结规律可知,中原城市群中处于最高等级的城市是省会城市郑州;城市群中,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分布越稀疏;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分布也相对较为密集。
(3)郑州市是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其发展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郑州市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郑州市市核心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等。
【点睛】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等级 |
服务范围 |
职能种类 |
服务级别 |
城市数目 |
相互距离 |
高级城市 |
大 |
多 |
高(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
少 |
远 |
低级城市 |
小 |
少 |
低 |
多 |
近 |
不同等级城市提供不同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
34.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的塔里木河曾多次改道,下游几度断流,造成被誉为“沙漠神木”的胡杨林大片枯死,现在塔河两岸恢复的绿色生命得益于塔里木河输水工程,即便这样,水依然是这里最宝贵的资源。塔克拉玛干地区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蒸发量却在2500~3500毫米之间,是世界上年降雨量最少的干旱地区之一,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处在风沙中。
(1)分析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干旱的原因。
(2)简述该地区大规模种植棉花和西红柿且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
(3)试分析干旱的气候对本地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答案】(1)塔里木河流域距海遥远,且有地形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所以气候干旱。
(2)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的积累。
(3)由于气候干旱,气温的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多风成地貌;河流多为内流河,流程短,流量小;土壤发育差,有大面积荒漠土;植被以荒漠为主,植被少。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查气候成因。塔里木河分布在大陆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是深居内陆距海洋远;四周高山高原等地形阻挡,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2)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3)考查气候对环境
影响。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干旱的气候对植被、土壤、河流、地貌等的影响,在干旱的条件下,人口、城市、农业区、交通线路、工业区的分布都会近水源。
【考点定位】气候成因、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标题: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一静仁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363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3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