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指出,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下表为我国人口变化预测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说法符合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的是( )
A. 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 B. 劳动力人口趋于年轻化
C. 人均寿命增长,死亡率降低 D. 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2. 根据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推测其对我国农村的影响( )
①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②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变小
③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④农村学校儿童上学平均距离缩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 A
【解析】
【1题详解】
读表1可知,我国人口性别比自2015年的113.5下降到2020年的112,到2030年下降到107,说明性别比趋于平衡,A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力人口趋于老年化,B错。人均寿命延长,死亡率升高,C错。生育率自2020到2030年间没有变化,而死亡率升高,自然增长率应当降低,D错。故选A。
【2题详解】
读表1可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导致农村劳动力比例降低,农村劳动力短缺,会推动劳动力机械化水平的提高,①对。由于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村劳动力年龄增加,②错。大量农村人口到城市居住,缓解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③对。由于农村人口比例降低,农村少年儿童数量减少,学校布局更加稀疏,农村学校儿童上学平均距离延长,④错。故选B。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下图是“我国未来100年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B. 城市的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
C. 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 D. 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
4. 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消失大约在( )
A. 2020年 B. 2045年
C. 2060年 D. 2075年
【答案】3. A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增加,A正确。
【4题详解】
老齡化程度指的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图看代表城市和农村人口老齡化曲线相交于于2045年,之后城市人口老龄化曲线高于农村,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消失大约在2045年,B正确。
【考点定位】人口老齡化
人口倒挂是指流动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的现象。近年来,上海市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明显年轻化,以从事制造业为主。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上海市人口倒挂区( )
A. 第二产业发展迅速 B. 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C. 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D. 劳动力成本比城区高
6. 上海市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城市( )
A. 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大 B. 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
C. 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D. 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答案】5. A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由图可知上海市近郊区工业区广布,环境相对较差,高档住宅多分布在远郊区,故排除选项B;图中显示该市交通运输以公路和铁路为主,故排除选项C;由材料可知,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的地区外来人口较多,为上海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成本比城区低,故排除选项D;由于上海市人口倒挂区以从事制造业为主,因而这里的第二产业发展迅速,故选项A正确。
【6题详解】
由于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占用城市的有限资源,导致环境承载力降低,故排除选项A项;目前上海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并在继续升高,人口倒挂不是上海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的标志,故排除选项B;上海市经济发达,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 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
A. 人口老龄化 B. 婚姻家庭
C. 政治因素 D. 经济因素
8. 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乙、丁
【答案】7. D
【解析】
【7题详解】
图示人口迁移集中在20~34岁年龄段,以青壮年迁移为主,最有可能是外出务工、经商,即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D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D。
【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是20-29岁年龄段人口,该年龄段人口的子女年段在0-4岁,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故答案选A。
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 B. 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
C. 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 D. 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
10. 2010~202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 )
A. 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
B. 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
C. 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
D. 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答案】9. C
【解析】
试题分析:
【9题详解】
据表中数据判断,乙国老年人口比重大,老龄化程度高,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但目前老龄化速度慢于甲国。没有人口基数,无法判断甲乙两国哪国老年人口数量多。
10题详解】
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说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的增速。劳动力的劳务输出一般不会改变其国籍,其劳动收入也会汇回国内,所以计算老年抚养比时,这些劳动人口应计算在内。
考点:人口问题
读“某地区城市分布及图中甲城市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图中城市( )
A. 共有三级城市等级体系 B. 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广
C. 二级城市数目比三级城市数目少 D. 乙、丙都是甲城的卫星城,服务功能相同
12. 关于图中甲城市地租值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 B. b
C. b D. c>d
【答案】11. B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图中圆圈大小可以判断有四个等级体系;甲城市的等级最高,服务的范围最大,其次是乙,再其次是丙,二级城市数目比三级城市数目多,乙、丙都是甲城的卫星城,但是乙规模大,功能要更齐全。所以ACD错误,B正确。
【12题详解】
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结合等值线判读规律及图中甲城地租等值线示意图可知,图中地租值大小的关系是:a>b>c,d>b。所以C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城市体系,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城市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越高,拥有的数量就越少,其服务的范围就越大。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
13.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新疆的瓜果生产
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 ①热量 ②水源 ③光照 ④市场 B. ①水源
C. ①地形 ②国家政策 ③土壤 ④科技 D. ①热量 ②土壤 ③地形 ④国家政策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详解】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是热量条件好,可一年两熟,主导因素是热量;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是在干旱地区种植水稻,是当地可解决灌溉水源,主导因素是水源;③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是当地晴天多,光照强,利于光合作用,主导因素是光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是当地市场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主导因素是市场。选A正确。
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出我国热带、中亚热带、北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表中代表中亚热带的最有可能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5. 造成丙、丁两地人口容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光照 B. 热量 C. 面积 D. 水源
【答案】14. B
【解析】
【14题详解】
图示为我国热带、中亚热带、北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热带地区单位面积的生物量大,人口可能密度大,亚热带其次,北温带较少,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最大可能密度最小,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亚热带的最有可能是乙。故选B。
【15题详解】
读图表,结合上题分析,甲为北温带,乙为亚热带,丙为热带,丁为青藏地区,影响丙、丁两地人口容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高、地势高,最主要因素是热量。故选A。
我国某城市在城区仿建了八卦农田,使农田成了城里人眼里的香饽饽,医生、律师、公务员,都争相捋起裤管、袖子下田体验农业生产过程。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该城市新建八卦农田主要是( )
A. 为城市提供粮食及副食品
B. 丰富城市景观并发展旅游业
C. 缓解城市污染及“热岛效应”
D. 为农业培育粮食、蔬菜良种
17. 该城市建八卦农田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①充足的客源市场
②国家的优惠政策
③特色的农业模式
④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6. B
【解析】
【16题详解】
该城市新建八卦农田是为了发展旅游。
【17题详解】
观光农业除了要求当地具有特色农业模式外,还要有经济发达的城市作为旅游客源地。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的华北平原上。近5年来,素有“山东北菜园,京津南菜园”美称的德州,已经便捷、 高效地把“放心”农产品供应到全国各地和京津冀地区。
完成下列各题。
18. 德州市发展为“山东北菜园,京津南菜园”的区位优势是( )
A. 位于京沪交通干线的节点,南北交通便利 B. 人烟稀少,城市规模小,耕地集中连片
C. 京杭运河贯通,灌溉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D. 现代化农业发达,生产与管理技术先进
19. 为了保障“放心”蔬菜的四季供应,亟待( )
A.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B. 发展智慧化大棚农业
C.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D. 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
【答案】18. A
【解析】
【18题详解】
德州市发展为“山东北菜园,京津南菜园”区位优势是位于京沪交通干线的节点,南北交通便利,A对。德州人口密度大,城市规模较大,B错。南方灌溉水源更充足,不是成为京津南菜园的原因,C错。农业发展水平、生产与管理技术与其它地区相似,D错。故选A。
【19题详解】
为了保障“放心”蔬菜的四季供应,亟待发展智慧化大棚农业,B对。该地农业基础设施已经完善,A错。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不是保证四季供应蔬菜的原因,C错。故选B。
读甲、乙、丙三地农业资料比较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 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大 B.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C.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 常年温和湿润的气候
21. 乙类农业分布的典型地区是( )
A. 墨累一达令盆地 B. 西欧地区
C. 美国中央大平原 D. 四川盆地
【答案】20. C
【解析】
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多,应是水稻种植业。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相当,商品率高,是混合农业。典型地区代表是墨累一达令盆地。
【20题详解】
甲地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多,应是水稻种植业。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C对,A错。商品率低,交通运输不是主要条件,B错。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D错。
【21题详解】
乙类农业类型中,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相当,商品率高,是混合农业。分布的典型地区是墨累一达令盆地,A对。西欧地区以乳畜业为主,B错。美国中央大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C错。四川盆地是水稻种植业,D错。
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 季风水田农业 B. 畜牧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混合农业
23.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
A.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B.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C. 市场和饲料是形成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因素
D. 经营方式多为国有大型农场
24. 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农场可能分布在( )
A. 澳大利亚 B. 美国
C. 马来西亚 D. 阿根廷
【答案】22. C
【解析】
【分析】
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主要分布区有美国(主要在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22题详解】
该农场的农事活动都是围绕小麦的种植和收割进行的,且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为商品谷物农业。C正确。
【23题详解】
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B正确。
【2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和阿根廷都位于南半球,马来西亚不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美国是世界上主要商品谷物生产国,B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以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为材料,要求学生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及布局。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有关专业人员探索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取得良好效果。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指的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下图示意一般城市和海绵城市雨水排放系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下列城市建设,属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一部分的是曹冬柏
A. 拓宽下水道、增加主干道坡度
B. 路面铺设透水材料、绿色屋顶蓄水
C. 裁弯取直河道,改变河流流向
D. 道路旁修建水渠、校园操场塑胶化
26. 与一般城市相比,海绵城市的水体排放量占比较低主要是由于
A. 雨季回灌,地下水储量增加
B. 枯枝落叶积存,地表径流缓慢
C. 热岛效应缓解,降水强度降低
D. 洼地增多、土地硬面化面积减少
【答案】25. B
【解析】
【2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是增加下渗,并加强蓄水利用,减少地表径流,路面铺设透水材料能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绿色屋顶蓄水增加蓄水利用,故B正确。A虽然增加了下渗量,但没有加强储存,A错;裁弯取直河道,并没有加强下渗和存储水资源,只是加强了地表径流的通过速度,C错;其道路旁修建水渠,并没有增加下渗、校园操场塑胶化虽然增加下渗,但总体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不足,D错。故选B。
【26题详解】
海绵城市降水后水体能更多地进入到地下或储存在地表低洼处,则排放到域外水体较少,即D正确。解题关键明确材料中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本质就是减少城市化过程中对自然水循环的干扰,核心就是尽可能保持地面的透水性。故选D。
【点睛】低影响开发从水文循环角度,要维持径流总量不变,
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7. 图中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
A. 1970年 B. 1990年
C. 2005年 D. 2010年
28. 造成该地区迁移率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
B. 当地人口大规模迁出
C. 生态环境明显恶化
D. 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
【答案】27. D
【解析】
【27题详解】
人口增长率包含人口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两者的和大于0,则人口总数增加。根据图中曲线判断,大约在2010年二者的和为0,所以此时人口达最大值,D对。
【28题详解】
图中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特征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口迁移率高,属于政策性移民开发,之后人口迁移率迅速降低,与之对应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在降低,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最可能是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不需要太多劳动力导致的,据此最合适的选项是A。当地人口大规模迁出会导致迁移率为负值,与图示不符,B错;图示不能得出生态环境恶化或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的结论,CD错。
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地区牛奶生产和销售模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9. 从图中看出,阶段I的牛奶生产基地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水源状况 B. 科学技术 C. 草场分布 D. 市场需求
30. 可能引起上述牛奶生产布局变化的原因是(
①甲地的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突出
②乙地的生产成本降低
③丙地交通不便
④冷藏和保鲜技术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9. D
【解析】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阶段Ⅰ的牛奶生产基地主要位于各个城市的周围,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市场。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0题详解】
图中牛奶生产实现了长距离的运输,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可能的原因为甲地的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突出;冷藏和保鲜技术的发展,是甲区域的生产的牛奶销售范围增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1. 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A.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 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 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 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32. 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 城市绿化面积缩小 B.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C. 文物古迹普遍受到破坏 D. 城市交通拥堵严重
33.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活用水量增加 B. 植被覆盖率增加
C. 降水下渗量减少 D. 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答案】31. C
【解析】
【31题详解】
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城市用地面积增加,B对。图中不能显示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城市道路密度增加,A、C、D错。
【32题详解】
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人口数量增长快,城市交通拥堵严重,D对。城市绿化面积没有缩小,A错。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不是主要问题,B错。文物古迹受到破坏,不是普遍破坏,C错。
【33题详解】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是地表径流量增大,主要原因是城市地表硬化,降水下渗量减少,C对。生活用水量增加不是地表径流增加的原因,A错。植被覆盖率增加,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B错。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错。
点睛:图示中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的标志为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人口数量增长快,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地表径流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地表硬化,降水下渗量减少。
下图为“某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流向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4. 该农作物的生产模式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①农业的机械化、专业化
②现代交通和信息的发展
③农场良性的生态系统
④产区农产品需求量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35. 该农业类型在东南亚分布较少,主要限制环节在(
A. 农场仓库 B. 农场
C. 港口仓库 D. 内河运输
【答案】34. A
【解析】
【34题详解】
下图示意某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流向过程,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专业化, ①正确;该生产模式得益于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②正确;该图中没有显示农场良性的生态系统,③错误;该农作物的产品主要输往国外,产区农产品需求量小,④错误。A选项正确。
【35题详解】
该农业类型需要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专业化生产,农产品产量大,而东南亚地区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狭小,地形限制其机械化和专业化生产,因此东南亚不适合该农场布局。B正确。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6. 图例①、②、③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A.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D.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7. 对②功能区布局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 地租水平 B. 交通运输
C. 人口数量 D. 生态环境
38. 该市进行城市功能区布局时,充分考虑了盛行风的影响。则该城市的主导风向为(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偏西风 D. 偏北风
【答案】36. B
【解析】
【36题详解】
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利用方式①的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②位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两侧应为商业区;③主要分布在①之外和河流的下游地区,应该为工业区。本题B选项符合题意。
【37题详解】
②功能区位于占地面积小,主要分布在公路沿线及十字路口,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大多位于①住宅区内,应该是商业区,其支付地租能力强。因此对其影响最小的应该是生态环境,本题D选项符合题意。
【38题详解】
该地区工业位于城区的东南方向,为避免工业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工业区应该位于城区的下风向,因此该地盛行风向应该是偏北风为主。D选项正确。
上海人口就业地(职)与居住地(住)布局差异导致交通压力较大。上世纪末以来上海政府调整产业和功能区布局来缓解交通压力。
完成下列各题。
39. 外迁制造业是当前上海市政府调整产业布局中最容易实现的措施,主要原因是制造业(
A. 用地成本高,环境污染大 B. 交通需求大,能源需求大
C. 技术要求高,市场需求大 D. 技术要求高,能源需求大
40. 在调整产业布局的同时也需要调整功能区布局,主要目的是(
A. 减少职住分离,缓解交通拥堵 B. 加强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等级
C. 加强职住分离,推动人口疏散 D. 减缓城市建设,控制城市规模
【答案】39. A
【解析】
【39题详解】
进行加工制造的行业都可以叫做制造业。制造业用地成本高,且对环境污染大,对技术要求低,能源需求小,因而外迁制造业之所以是当前上海市政府调整产业布局中最容易实现的措施。BCD错误,A正确。
【40题详解】
上海人口就业地(职)与居住地(住)布局差异导致交通压力较大。所以需要通过调整功能区布局减少职住分离,缓解交通拥堵。所以A正确。
第Ⅱ卷
二、读图分析题(共40分)
41.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图甲)和“某城市地租分布等 值线图”(图乙),回答问题。
(1)图甲中字母代表以城市为中心的土地功能分区,包括有工业区、 住宅区、商业区、小麦种植区、花卉与乳牛区,其中表示商业区和花卉与乳牛区的分别是(
A.a 和 e
(2)试比较乙图中②④两地的地租高低,并解释原因。
(3)若要在乙图中①②③④处选建一集仓储、批发、零售于一体的仓储式超市,其最好的区位是
【答案】(1)B
(2)②
(3)②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功能区的布局。
【详解】(1)商业支付地租的能力最强,故商业区地租水平最高,一般分布在城市的
(2)市中心处交通通达度最好,地价最高,离开市中心的地价降低,但在距离市中心同等距离的条件下,交通便捷程度越高,地价越高。②距市中心近。
(3)大型仓储式超市集仓储、批发、零售于一体,占地面积大,服务范围广,一般要布局在城市郊区、交通便利的地方,而②正好位于城市两中心之间位置,便于货物集散,且地租较低。高级住宅区要求环境质量好,④处附近有风景区且交通便利,是其最好选择。第(4)题,据图中地租等值线分布及功能区布局分析,该城市地域形态为团块状。
42.读世界重要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图所示区域中ab所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该区域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最主要区位优势是_________(气候条件)、_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
(2)乙图中AB区域主要农作物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该类型在我国_________地区最典型。
(3)乙图中东北部五大湖周围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
(4)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判断能力,总体难度一般,基础性强。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ab位于南亚和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且人口密集,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
(2)乙图中AB为美国的小麦带和玉米带,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在我国东北地区也有分布。
(3)乙图中五大湖地区,气候冷湿,人口密集,适宜发展乳畜业。
(4)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区人多地少,粮食消费量大,所以作为商品出售的少,商品率低。
【点睛】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成因
⑴、小农经营。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中国南方每户耕种的水稻面积一般少于1公顷。
⑵、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在田里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作自用,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有限。
⑶、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虽然近一二十年来,利用电力进行灌溉、脱粒等发展较快,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的逐步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还比较低
⑷、水利工程大。灌溉是水稻的生产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的生产威胁很大。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的建设。
4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腰果原产于巴西东北部。16世纪被引入非洲;为喜温、强阳性树种,耐干旱贫瘠,不宜在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区栽种,以海拔500米以下生长为宜;月均温低于17℃,易受寒害。带壳腰果多出口到亚洲加工。近几年,当地政府开始对腰果出口征收出口税,对本国腰果产业带来深远影响。
材料二:非洲西部部分区域地图。
(1)分析图中甲地区利于发展腰果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2)在湿季末期,当地农民开始在植株周围的地面覆盖秸秆或杂草,简称“根圈覆盖”。请说明其作用。
(3)简析当地政府征收腰果出口税对本地区腰果产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1)海拔低于S00米,地势较低平;热带沙漠气候区,光照和热量充足;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沙质土壤通气透水,且不易积水或涝渍;临近港口,便于输出。
(2)湿季过后迎来干季,蒸发量大,根圈覆盖可保持土壤水分(;雨季之后进入冬半年,(且昼夜温差大,)根圈覆盖可以为土壤保温,预防寒害(低温冻害)。
(3)征收可可出口税使得腰果出口利润降低,短期不利于本地区腰果种植业的发展;从长期看,会提高国外腰果加工企业的原料成本,有利于吸引国外加工企业到西非投资,提高本地区腰果加工的附加值,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可从自然区位条件如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技术、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海拔低于500米,地势较低平;热带沙漠气候区,光照和热量充足;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沙质土壤通气透水,且不易积水或涝渍;临近港口,便于输出。
(2)其作用可从降低蒸发量、增大昼夜温差、保温保水等方面进行分析。湿季过后迎来干季,蒸发量大,根圈覆盖可保持土壤水分;雨季之后进入冬半年,(且昼夜温差大,)根圈覆盖可以为土壤保温,预防寒害(低温冻害)。
(3)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征收出口税是对生腰果征收,而对腰果加工影响小。短期看由于当地加工技术水平低,使得腰果出口利润降低,短期不利于本地区腰果种植业的发展;从长期看,会提高国外腰果加工企业的原料成本,从而有利于吸引国外加工企业到西非投资,从材料中“带壳腰果多出口到亚洲加工。”说明本国的加工水平低,多是直接出口原料,附加值低,通过征收出口税,可提高本地区腰果加工的附加值,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长期看是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收入的。
本文标题: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一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362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3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