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第十五次联席会议在安徽合肥举行,来自上海、无锡、宁波等30个成员城市进行深入探讨,重新划分了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区和外围区.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长三角核心区和外围区
A. 均属于行政区划
B. 按自然条件差异划分
C. 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相当
D. 之间具有多样的联系
2. 下列叙述能体现皖赣区块优势的是
A. 海运便利
C. 地广人稀
3. 近年来许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测算城市轨道平均坡度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
C. 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1. D
【解析】
长三角核心区指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自然区划,外围区的苏北区块、皖赣区块属于行政区划。全球定位系统能够精确定位经度、纬度、高程,计划出坡度。
【1题详解】
长三角核心区指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自然区划,外围区的苏北区块、皖赣区块属于行政区划,A、B错。核心区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C错。核心区和外围区之间具有多样的联系,D对。
【2题详解】
能体现皖赣区块优势的叙述是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B对。不临海,海运没有优势,A错。位于东部平原区,人口密度较大,C错。与核心区相比,城市化水平低,D错。
【3题详解】
近年来许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测算城市轨道平均坡度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能够精确定位经度、纬度、高程,计划出坡度,C对。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不能测量线路的海拔高度,不能计算坡度,A、B、D错。
珠江三角洲,开发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已为越族先民的居住区,尤以海岸边缘台地为主;后汉时期已经农业兴盛;宋代已形成独特的基塘农业区;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之一,但此后粮棉生产地位逐步衰退。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珠三角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粮、棉基地的条件是
A. 稠密的水系始终扩大区域间交通联系
B. 气候条件优越,自然灾害较少
C. 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良,农业已基本不受土壤、地形影响
D. 大量人口迁人,促进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5. 近些年珠三角农业生产地位逐步衰退的原因是
①人多地少,难以推广农业机械化和提高商品化
③农业单位产出降低
A. ①②
【答案】4. D
【解析】
【4题详解】
珠三角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之一,水稻种植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粮、棉基地的条件是大量人口迁人,促进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D对。稠密的水系过去能扩大区域间交通联系,A错。该地水旱等自然灾害较多,B错。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良,农业仍受土壤、地形影响,C错。
【5题详解】
近些年珠三角农业生产地位逐步衰退的原因是人多地少,难以推广农业机械化和提高商品化,①对。地块狭小,难以规模化、专业化生产,②对。农业技术发展,单位产出增加,③错。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的促进农业发展,④错。A对,B、C、D错。
我国某大学应用某种地理信息技术的数字评估,完成中国某重要地理分界线(过渡带)分布图的绘制。图示为该分界线西段、中段、东段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 材料中的“某种地理信息技术”是指
A. 遥感
7.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区域
A. 具有层次性
C. 不一定具有明确边界
8. 该地理分界线可能是
A. 水田与旱地集中分布区的分界线
C.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答案】6. C
【解析】
【6题详解】
应用某种地理信息技术的数字评估,完成中国某重要地理分界线分布图的绘制。材料中的“某种地理信息技术”能够评估数字信息,绘制地区,是指地理信息系统,C对。遥感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A错。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定位、导航,B错。数字地球主要功能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D错。
【7题详解】
材料中的地理分界线是一个过渡带,可以看出区域不一定具有明确边界,C对。材料中地理分界线线具有过渡性,不明确,不能体现区域具有层次性、内部性质相对一致、区域之间有差异性等特点,A、B、D错。
【8题详解】
图示该地理分界线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可能是水田与旱地集中分布区的分界线,A对。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缘,呈弧形,B错。400mm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整体上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C、D错。
【点睛】材料中的“某种地理信息技术”能够评估数字信息,绘制地区,是指地理信息系统。材料中的地理分界线是一个过渡带,说明区域不一定具有明确边界。该地理分界线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可能是水田与旱地集中分布区的分界线。
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城市出租车中心调度系统,为了准确了解每辆出租车的状况,更好的服务城市居民,主要应用的技术是
A. RS
10. 对1985年与2O17年长沙市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 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C. 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答案】9. D
【解析】
【9题详解】
【10题详解】
图示为某导航仪的导航截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该导航仪利用的技术是
A. GPS
12. 下列行为与导航仪所依赖的技术相同的是
A. 综合分析某区域的土地利用
C. 监测地震灾区的破坏范围
【答案】11. A
【解析】
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RS主要是拍摄遥感图像, GIS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信息。利用GPS技术,能够精确测量经度、纬度、海拔等三维坐标。
【11题详解】
该导航仪利用的技术是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A对。RS主要是拍摄遥感图像,B错。GIS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信息,C错。数字地球主要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D错。
【12题详解】
下列行为与导航仪所依赖的技术相同的是精确测量某山地的海拔高度,利用GPS技术,能够精确测量经度、纬度、海拔等三维坐标,B对。综合分析某区域的土地利用、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处理是GIS的功能,A、D错。监测地震灾区的破坏范围是RS的功能,C错。
下表为我国新疆(土地总面积166. 48万平方千米)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平方千米) |
|||
水蚀 |
风蚀 |
冻蚀 |
盐碱化 |
12.53 |
83. 93 |
5.24 |
9. 398 |
13. 新疆的土地荒漠化
A. 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 荒漠化主要是由于滥伐森林造成的
C. 荒漠化一定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D. 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14. 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风力
B. 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治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C. 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D. 只要改变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15. 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是
A. 增加移民
【答案】13. D
【解析】
【13题详解】
新疆的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A错。荒漠化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的,B错。荒漠化不只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C错。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D对。
【14题详解】
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中,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风力,A对。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治荒漠化效果明显,B错。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C错。改变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荒漠化速度减慢,仍会形成荒漠化,D错。
【15题详解】
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是保育天然植被,D对。增加移民、扩大耕地面积,会加快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破坏,A、B错。新疆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禁止放牧不合实际,C错。
胡杨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沙漠地区。图示为我国西北某地大面积枯死的胡杨林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导致图示区域景观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 过度垦荒
C. 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
17. 为挽救大漠中的胡杨林,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 建设草方格沙障治沙
C. 禁止流域内农业开发
【答案】16. D
【解析】
【16题详解】
图示为我国西北某地大面积枯死的胡杨林,导致图示区域景观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流域内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胡杨林因缺水死亡,D对。树木干枯死亡,没有被砍伐,与过度垦荒、过度放牧、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无关,A、B、C错。
【17题详解】
为挽救大漠中的胡杨林,应对流域内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分配,保障区域内的水源供应,B对。建设草方格沙障治沙能够防治荒漠化,不能挽救胡杨,A错。禁止流域内农业开发,通过移民减少西北地区的人口数量,不能增加区域水资源,不能挽救胡杨,C、D错。
【点睛】图示为我国西北某地大面积枯死的胡杨林,直接原因是流域内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胡杨林因缺水死亡。对流域内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分配,保障区域内的水源供应,利于挽救胡杨林。
图示为我国石漠化土地按省区比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我国石漠化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A. 全部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地形崎岖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覆盖率高,生物风化作用强烈
C. 气候湿热,且多暴雨,水蚀作用强烈
D. 交通不便,人类活动较少
19. 防治石漠化问题应该采取的对策是
A. 大量外迁人口,减轻人地矛盾
C. 扩大耕地面积,解决贫困问题
【答案】18. C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图示石漠化省区名称,我国石漠化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气候湿热,且多暴雨,水蚀作用强烈,C对。广东省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A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覆盖率高,流水侵蚀少,不易形成石漠化,B错。石漠化主要是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的,人类活动较多,D错。
【19题详解】
防治石漠化问题应该采取的对策是陡坡退耕还林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D对。大量外迁人口,实行难度大,会增加其它地区人地矛盾,A错。禁止砍伐树木,全面实施封山育林不合实际,B错。扩大耕地面积,会加重水土流失,加快石漠化速度,C错。
图示为世界各大洲森林面积变化趋势(百万公顷)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当前全球最主要森林破坏区域
A. 枯枝落叶多,土壤肥沃
C. 生物循环旺盛,群落生产力高
21. 导致目前全球森林面积总体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有
①大规模植树造林②过度伐木③水旱灾害频繁④毁林开荒,开矿、修路、建住宅等
A. ①③
【答案】20. C
【解析】
森林面积减少最明显的区域在非洲、南美洲,主要是热带雨林面积减少。雨林区域生物循环旺盛,群落生产力高。目前全球森林面积总体变化趋势是减小,主要原因有过度伐木,进行商业性采伐等。
【20题详解】
读图,图示森林面积减少最明显的区域在非洲、南美洲,主要是热带雨林面积减少。所以,当前全球最主要森林破坏区域生物循环旺盛,群落生产力高,C对。雨林区有机质分解快,虽然枯枝落叶多,但土壤贫瘠,A错。气候暖湿,树种类型较多,B错。植被茂密,水循环快,D错。
【21题详解】
目前全球森林面积总体变化趋势是减小,主要原因有过度伐木,进行商业性采伐,②对。大规模植树造林,是森林面积增加的原因,①错。水旱灾害频繁是森林破坏的结果,③错。毁林开荒,开矿、修路、建住宅等,导致森林面积减少,④对。B对,A、C、D错。
20世纪中期以来巴西的热带雨林遭到了严重破坏。由于开发不当,产生了 “修路采矿开牧场,烧荒种地政树忙”的乱象。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导致巴西热带雨林大范围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 热带雨林物种丰富
C. 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
23. 巴西热带雨林的大范围破坏可能带来的后果是
A. 海平面上升
C. 森林植被消失
【答案】22. C
【解析】
【22题详解】
导致巴西热带雨林大范围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对耕地、粮食等的需求量增加,C对。热带雨林物种丰富是生态系统完善的原因,A错。热带迁移农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B错。道路城镇建设快速发展是雨林破坏的直接原因,D错。
【23题详解】
巴西热带雨林的大范围破坏可能带来的后果是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A对。极地冰雪融化,冰雪覆盖率下降,B错。雨林是森林植被的一种类型,森林植被减少,不会消失,C错。有的降水量可能减少,D错。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二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导致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全年多雨
A. ①②
25. 导致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C. 道路、城镇建设
【答案】24. C
【解析】
【24题详解】
导致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黄土的土质疏松,易被侵蚀,③对。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径流量大,侵蚀能力强,④对,①错。流水侵蚀为主,多大风不是主要原因,②错。C对,A、B、D错。
【25题详解】
导致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严重,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差,D对。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放牧是土地荒漠化的原因,A、B错。道路、城镇建设是地表植被破坏的直接原因,城市地面硬化,不是水土流失原因,C错。
【点睛】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黄土的土质疏松,易被侵蚀。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径流量大,侵蚀能力强。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严重,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差。
二、综合题。
26.图示为三江平原和鄱阳湖平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三江平原的作物熟制是_______,鄱阳湖平原的作物熟制是_______,分析造成两
地熟制差异的主要原因。
(2)三江平原农业生产的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试分析其原因。
(3)近几十年来鄱阳湖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出现了下降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三江平原纬度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温低,生长期短;鄱阳湖平原纬度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生长期长。
(2)三江平原土壤以黑土为主,耕地集中;以旱地为主;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地势平坦开阔,故三江平原利于农业的机械化经营,且商品率高。
(3)人口增长速度快,工农业发展快,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大。
【解析】
【详解】(1)三江平原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温低,生长期短。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鄱阳湖平原纬度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生长期长。鄱阳湖平原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
(2)三江平原土壤肥沃,以黑土为主,耕地集中连片,以旱地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的机械化经营,单产高。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
(3)近几十年来鄱阳湖流域的人口增长速度快,工农业发展快,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大,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千米,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科尔沁沙地是中国最大的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的西辽河中下游通辽市附近,是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图示为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两大沙地位置示意图。
(1) 两大沙地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上,历史上林草茂盛,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沙地面积仍有扩大趋势,分析导致两大沙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2) 两大沙地对北京产生的直接危害是_______。
(3)为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两地荒漠化发展,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1)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和樵采。
(2)沙尘天气频发。
(3)调整产业结构;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控制载畜量;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工程措施固沙;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环保意识等。
【解析】
【分析】
沙地的面积有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和樵采。沙地是北京的沙源。两大沙地对北京产生的直接危害是沙尘天气频发。控制两地荒漠化发展的措施是调整产业结构,控制载畜量,提高环保意识。
【详解】(1)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的面积有扩大趋势,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和樵采,破坏的草地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
(2)浑善达克沙地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千米,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科尔沁沙地是中国最大的沙地,两大沙地对北京产生的直接危害是沙尘天气频发。
(3)为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两地荒漠化发展,采取的措施是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产业。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控制载畜量。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染、浪费。采取工程措施固沙,减轻风沙危害。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环保意识等。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曾拥有1. 2万km2湿地,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区。图示为密西西比河河口湿地面积变化图。
(1)简述密西西比河河口湿地面积变化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2)我国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湿地集中区域,分析其在湿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答案】(1)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减弱风暴潮的能力下降;降解污染物能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率增加。
(2)盲乱开垦和改造湿地;过度利用湿地生物资源;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污染加剧;生态环境破坏。
【解析】
【详解】(1)图示中密西西比河河口湿地面积减少,结合湿地功能,湿地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减弱风暴潮的能力下降。湿地降解污染物能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湿地面积减小,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率增加。
(2)我国东北在湿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扩大耕地面积,盲乱开垦和改造湿地。过度利用湿地生物资源,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生产生活过程中污水不合理排放,导致污染加剧。最终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破坏。
本文标题: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359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3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