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道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B. 道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
C. 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缓坡
D. 修建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答案】D
【解析】
【详解】公路建设时,道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A错。公路道路应尽量照顾沿线小居民点和小村庄,B错。山谷中的道路应修建在缓坡,降低起伏状况,C错。修建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D对。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 以下对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处都是断层 B. 甲为断层,受压力作用形成
C. 乙为断层,受张力作用形成 D. 该地质构造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3. 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图示构造无关的是(
A. 华山 B. 华北平原 C. 庐山 D. 渭河平原
【答案】2. A
【解析】
甲、乙两处都是断层,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根据斜面倾斜方向,甲断层是受张力作用形成,乙断层是受压力作用形成。华北平原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与断层构造无关。
【2题详解】
图示内容的叙述中,甲、乙两处都是断层,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A正确。甲为断层,根据斜面倾斜方向,是受张力作用形成,B错。乙为断层,结合斜面倾向,是受压力作用形成,C错。该地质构造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D错。
【3题详解】
选项地貌的形成与图示构造无关的是华北平原,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B无关,符合题意。华山
4.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长江三峡是冰川侵蚀形成
B.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
C. 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
D.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积地貌
【答案】A
【解析】
【详解】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A错误,符合题意。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B正确。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C正确。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积地貌,D正确。故选A。
5.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 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 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D. 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A错。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沉积成岩属于外力作用,B错。
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有时较剧烈,内力作用一般较缓慢,有时表现剧烈,C错。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D对。故选D。
考点:内外力作用的表现
6.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
A. 岩层的弯曲形态 B. 地形的起伏状况
C. 岩层的新老关系 D. 岩层的坚硬程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构造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构造岩层中间新,两翼老,C对。岩层的弯曲形态是一般依据,不是最可靠,A错。地形的起伏状况、岩层的坚硬程度不能判断地质构造,B、D错。
【点睛】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构造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构造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7.下图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中ABCD分别是褶皱-地壳运动-内力作用,风蚀蘑菇-风力侵蚀,断层-地壳运动-内力作用,火山-内力作用,据此选B、
【点睛】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球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8.长江口崇明岛的成因是(
A. 断层上升 B. 褶皱隆起 C. 泥沙沉积 D. 火山喷发
【答案】C
【解析】
【详解】长江口崇明岛的成因是河流泥沙沉积,是外力作用形成,C对。与断层上升、褶皱隆起、火山喷发等内力作用无关,A、B、D错。
9.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
A. 河流阶地、大峡谷 B. 喀斯特地貌、陡崖
C. 角峰、U型冰川谷 D. 河口三角洲、冲积扇
【答案】D
【解析】
【分析】
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冲积扇位于山麓地带河流出山口处,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河流阶地、大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详解】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河口三角洲、冲积扇,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冲积扇位于山麓地带河流出山口处,D对。河流阶地、大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10.下列不属于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
A. 变质作用 B. 侵蚀作用 C. 堆积作用 D. 风化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选项中不属于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A对。侵蚀作用、堆积作用、风化作用都是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B、C、D错。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下面小题:
1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为沉积岩 B. C为岩浆 C. E为变质岩 D. D为岩浆岩
12. 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 ①为冷却凝固作用 B. 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C. ⑤为外力作用 D. ⑥为变质作用
【答案】11. C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图中箭头方向,沉积物形成物质是D,D为沉积岩,D错。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可以形成E,E为变质岩,C对。变质岩能够形成岩浆,A为岩浆,岩浆形成的岩浆岩,B是侵入岩,C是喷出岩,A、B错。
【12题详解】
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①为冷却凝固作用,表示岩浆冷却凝固成侵入岩,A对。③为外力作用,B错。⑤为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C错。⑥表示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D错。
【点睛】沉积物形成的物质是D为沉积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可以形成沉积物。①为冷却凝固作用,表示岩浆冷却凝固成侵入岩。
13.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流水的侵蚀作用 B. 风化和风蚀作用
C. 水的溶蚀作用 D. 海浪侵蚀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缺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风化和风蚀作用,B对。该地降水很少,河流少,流水的侵蚀作用、水的溶蚀作用影响小,A、C错。位于陆地上,与海浪侵蚀作用无关,D错。
A. 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 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
C. 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D. 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现象,反映了整体性特征。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反映的是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详解】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现象,反映了整体性,B正确。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反映的是地理环境的差异性,A错误。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反映的是差异性,C错误。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反映的是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D错误。
1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A.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 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是随着海拔高度,水热条件发生变化导致的,属于山地的垂直地带性,C对。
16.有关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只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不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
B. 有的地区存在差异性,有的地区不存在差异性
C. 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D. 同一自然带内不存在差异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既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也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A错误。地区存在差异性是绝对的,没有不存在差异性的地区,B错误。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C正确。同一自然带内具有相似性,也存在差异性,D错误。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既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也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地区存在差异性是绝对的,同一自然带内具有相似性,也存在差异性。
17.从北京向西经内蒙古到新疆,沿途所见到的自然植被类型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这种景观的变化是由于(
A. 热量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B. 水分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C. 光照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D. 气候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北京向西经内蒙古到新疆,沿途所见到的自然植被类型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这种景观的变化是由于水分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B对。热量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带随着纬度更替,A错。光照条件对自然带类型变化不起主导作用,C错。气候条件的变化包括热量、水分条件,D错。
18.下列四副图示中,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同一自然带在山的阳坡分布的海拔高于阴坡,即是靠近赤道的山坡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较高。赤道附近的山地自然带趋于水平、北半球的山地同一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南半球的山地同一自然带北坡高于南坡。选项B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19.导致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水分差异 B. 地形差异 C. 热量差异 D. 土壤差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不同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差异,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差异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壤差异是植被差异决定的。
【详解】导致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不同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差异,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对。水分差异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A错。地形差异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错。
20.生物与环境的正确叙述是(
A. 环境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B. 生物圈范围包括地球上所有动植物
C. 绿色植物可以直接把太阳能转变为热能
D. 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答案】D
【解析】
【详解】环境对植物生长有影响,植物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A错误。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地球上所有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B错误。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生物能,不能直接转化成热能,C错误。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D正确。
21.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
A. 低纬地区 B. 中纬地区 C. 高纬地区 D. 赤道地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中纬度地区,由沿海向内陆,降水量的差异变化明显,B对。低纬地区、高纬地区、赤道地区陆地面积小,受海洋影响大,地域差异不明显,A、C、D错。
【点睛】中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广,由沿海向内陆,降水量的差异变化明显,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
22.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制约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有限性 D. 不可替代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制约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整体性,A对。差异性主要体现区域间的不同特征,B错。有限性、不可替代性不能体现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特点,C、D错。
23.陆地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叙述不正确的有(
A. 是受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的影响
B. 以热量为基础,与水分状况无关
C. 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D. 由海南岛到大兴安岭的热带一亚热带一温带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了这种分异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自然景观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属于纬度地带性,主要由于热量条件为基础,但也与水分变化相关,B错误。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最深厚、分布最广泛的地区,该地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回答下面小题:
24. 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正确的是(
A. 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结果 B. 是流水侵蚀而形成的
C. 是风力沉积而形成的 D. 是流水堆积而形成的
25. 以下对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B. 自然植被以草原为主,发育着黑土
C. 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成土过程影响很大
D. 淋溶作用很弱,不易被侵蚀
【答案】24. C
【解析】
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而形成的厚厚的黄土层,位于亚欧板块内部。流水侵蚀是现在沟壑纵横地貌的形成原因。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自然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24题详解】
黄土高原的成因,是风力沉积而形成的厚厚的黄土层,C正确,D错误。位于亚欧板块内部,与板块碰撞无关,A错误。流水侵蚀是现在沟壑纵横地貌的形成原因,不是高原的形成原因,B错误。
【25题详解】
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A正确。自然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发育着黄土,B错误。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成土过程影响小,C错误。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D错误。
第Ⅱ卷(综合题)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地区,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
(2) 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
(3)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风。
(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
(5)在图示中画出断层两侧岩体运动方向。______
(6)相关部门决定在该区寻找水源,你认为在______钻井最合适?原因是什么?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1)图中A地貌类型是风蚀蘑菇,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其成因是风力侵蚀作用。
(2)
(3)图中F为流动沙丘,迎风坡的坡度缓,结合指向标,则该地盛行偏北风。
(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形成褶皱构造。有岩浆活动,形成侵入岩。
(5)根据图示中相同岩层的位置,断层两侧岩体的运动方向,上升岩层海拔较高,下降岩层海拔较低。
(6)相关部门决定在该区寻找水源,在G处钻井最合适。原因是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容易找到地下水。
27.图中的三幅小图为“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处的河床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三处河床剖面所处的位置:
A位于_____游;B位于____游;C位于_____游。
(2)该河位于___半球,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3)在A处河谷的成因是______, 在B处河谷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 在C处沉积物较厚的原因是________。
(4)若在该河干流建一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坝址应选在A、B、C三处的____处,理由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1)图示三处河床剖面所处的位置,A河道深窄,位于上游。B河道变浅、变宽,位于中游。C河道宽、浅,位于下游。
(2)该河位于北半球,理由是河流下游河段的南岸,即河流右岸,侵蚀较深,北岸即左岸以堆积为主,说明地转偏向力向右偏。上游河段下蚀较强,不易判断地转偏向力。
(3)在A处河谷的成因是A处位于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下切侵蚀。
(4)若在该河干流建一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坝址应选在A、B、C三处的B处。理由是位于背斜构造处,大坝地基坚固。河道呈V形谷,流速较快,泥沙沉积少。位于山区向平原的地形过渡处,河流落差、流量都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点睛】不同河段河道特征有差异,上游河道深窄,中游河道变浅、变宽,下游河道宽、浅。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河流右岸,侵蚀较深,左岸以堆积为主。山区向平原的地形过渡处,河流落差、流量都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本文标题:重庆市铜梁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3月月考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347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