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球表面的形态
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大理石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当地物理风化作用强。读“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图”,完成1~2题。
1.昆仑山物理风化作用强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力大B.风力小C.温差大D.土层厚
2.和田玉的形成过程是( )
A.乙→丁B.丙→甲C.丁→丙D.丁→丁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山体高大,昼夜温差大,所以物理风化作用较强。第2题,从图中信息看,图中丙为岩浆,甲为岩浆岩,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和田玉属于变质岩,是大理岩(变质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变质岩。
二、地球运动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下图是美国本土局部地区图。
浙江一家人,向东飞越太平洋到奥兰多旅游,他们所经历的一昼夜将________(填“小于”或“等于”或“大于”)24小时,抵达时当地时间(西五区)为5日9时,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日______时。
答案 小于 5 22
解析 向东飞行,其方向与晨昏线移动方向相反,故昼夜交替周期小于24小时。奥兰多与北京(东八区)时差为13小时,北京时间为5日9时+13小时,故为5日22时。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幅天气系统示意图中,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有关的是____________。
(2)乙图为________(锋面),它活动最为频繁时,会使我国北方出现________(灾害性天气);则此时地球位于丁图中________(字母)点附近,开普敦所处的季节是____________;受__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控制,印度盛行________风。
(3)简述乙图中A城市未来天气变化过程(锋面过境时和过境后)。
(4)甲天气系统控制下会出现________天气,在热带或副热带海区甲天气系统强烈发展会形成________(灾害性天气)。
答案 (1)丙
(2)冷锋 寒潮 F 夏季 副热带高 东北(季)
(3)过境时由晴朗转为阴雨、大风天气,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4)阴雨 台风
解析 甲图表示北半球气旋,乙图表示冷锋,丙图表示反气旋。第(1)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为反气旋天气。第(2)题,乙图为冷锋,冷锋活动频繁会形成影响我国北方的寒潮天气;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故地球位于F点附近;此时开普敦为夏季,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此时印度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第(3)题,根据图示冷锋的移动方向,A城市即将出现冷锋天气,冷锋过境时,出现阴天、大风、降雨、降温天气,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第(4)题,甲为气旋,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阴雨天气;气旋在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可能形成台风。
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
(3)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
答案 (1)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洲快,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
(2)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且谷地呈西北—东南走向。盛行的西(北)风(或答“与谷地走向一致的气流”)受狭管效应的影响,在谷地速度加快,导致风大。
(3)有利: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口稀少,移民费用低;风电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
不利: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
解析 (1)从材料可知,甲为绿洲,乙为沙漠。夏季沙漠增温快,气压低,风从甲地吹向乙地形成西北风。(2)从等高线图可以看出,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处,受地形影响多大风。(3)从资源、市场、技术、地价、生态等角度分析其利弊。
五、人口与城市
(2018·浙江青田检测)下图示意某国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发展四个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2题。
1.该时期的人口发展四个阶段,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甲 乙 丙 丁 B.甲 乙 丁 丙
C.乙 甲 丁 丙 D.乙 甲 丙 丁
2.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国( )
A.人口总量呈波动变化态势
B.人口总量呈下降态势
C.甲阶段的总人口最多
D.丙、丁阶段之间,出生率的变化大于死亡率的变化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根据人口发展的四个阶段特点可以判断甲乙丙丁的先后顺序是乙、甲、丁、丙。第2题,丁阶段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丙阶段人口增长模式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因此出生率的变动大于死亡率。
六、区域产业活动
(2018·浙江稽阳联考)据报道,2018年春运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8亿人次,与2017年基本持平。客运结构与以往相比有所变化。其中,铁路、民航分别增长8.8%和10%,公路下降1.6%,公路客运首次出现负增长。完成1~2题。
1.在我国每年春节前后出现的“民工潮”是春运压力的主力军。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区域人口密度的差异
C.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D.传统节日文化认同差异
2.2018年春运公路客运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家庭轿车数量的快速增长
B.2018年春节流动人口减少
C.多家航空公司开放空中手机使用
D.“四纵四横”高铁网络已具规模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农民工外出务工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第2题,我国的“四纵四横”高铁网络已经形成,特别是兰州到重庆的兰渝铁路、西安到成都的西成高铁、重庆到贵阳的渝贵铁路等线路的陆续开通,使西部地区的客运能力显著提升,为缓解我国春运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区域可持续发展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被称为安徽省内“南水北调”的引江济淮工程,输水干线全长330千米,多年平均引江济淮水量约10亿立方米,将大大缓解沿淮及淮北地区与豫东和鲁西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这是一项集水利、环保与航运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
(1)简述“引江济淮”工程对淮北平原小麦生产的意义。
(2)分析该工程对沿途河湖及城市生态的有利影响。
(3)综述该工程对途经区域交通运输的作用。
答案 (1)冬小麦春季需水量大,但淮北平原此时水资源短缺(降水少、蒸发量大),春旱对冬小麦生长威胁很大。“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后能有效补充灌溉用水,确保小麦丰收。
(2)对河湖:补充水量、稀释污染、净化水质,有利于水生生物生长。对城市:改善水质;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防止地面下沉;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3)沟通长江、淮河,形成南北向水上大通道(结束安徽江淮之间的水运必须绕道京杭大运河的历史),缩短运输里程,降低运输成本,减轻铁路运输等陆路交通的压力。
本文标题:2019版高考(人教版)地理提优练题(二)含参考答案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331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3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