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美誉,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个数最多的省区是( )
A. ①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省南部有阳光直射
B. ②省简称粤
C. 流经③省的河流冬季会结冰
D. ④省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也是我国最东、最北的省
【答案】1. A
【解析】
【分析】
该题组借助省级行政区轮廓图考查我国的行政区划。
【1题详解】
结合图中轮廓判断①是云南省,②是广东省,③湖北省,④是黑龙江省。我国少数民族个数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故选A。
【2题详解】
云南省南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有太阳直射现象,A正确。广东省简称粤,B正确。湖北省位于亚热带气候区,1月均温大于0ºC,流经③省的河流冬季不结冰,C错误。我国最北点和最东点都位于黑龙江省,故④省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也是我国最东、最北的省,D正确。故选C。
【点睛】中国的疆域四至: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东经135度 );西至(新疆帕米尔高原,东经75度附近 );南至( 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度);北至( 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北纬53度)。
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旅游,旅游期问,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参观了橡胶园。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3. 小明旅游的省是(
A. 云南省
4. 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这是因为
A. 山地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
B. 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
C. 当地土壤营养物质丰富
D. 河流众多,灌溉条件好
【答案】3. A
【解析】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位于云贵高原的西部,因地势较高,夏季凉爽,冬季受北部山脉的阻挡,气温较高。
【3题详解】
由题目可知,小明在寒假期间游览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看到橡胶园,说明他去的省区是云南省,故选B。
【4题详解】
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这是因为该地区北部是高大的山脉,阻挡了冬季冷空气南下,气温相比同纬度地区稍高,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东南亚有关知识。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5.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①为青藏高原
C. ③为黄河谷地
6. 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 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C. 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答案】5. B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①为云贵高原,②为四川盆地,所以B正确。
【6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是云贵高原地区,其地形特征就是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正确的是A项。
考点:中国自然地理
读下面的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7.
①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
③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
④四川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分界线
A. ①③
8. 甲、乙两地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为小麦和水稻,其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不同
9. 下列有关图中丙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带性土壤为紫色土,因而被称为“紫色盆地”
②是我国重要的水稻、茶叶、甜菜产地
③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
④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高
A. ①②
【答案】7. B
【解析】
考查我国主要的地理分界线,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农业生产的条件。
【7题详解】
根据图中注记名称判断,甲乙之间的山脉是秦岭。秦岭是我国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②对。是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③对。不是一、二阶梯的分界线,山脉位于陕西南部,不是两省分界。故选B。
【8题详解】
甲乙两地水热条件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甲地位于秦岭以北,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乙地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同气候导致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不同。我国东部季风区农作物一般分布规律是“南稻北麦”。故选C。
【9题详解】
图中丙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地带性土壤为红壤,不是紫色土,①错。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茶叶主要在丘陵地区,甜菜是喜温凉的作物,产地在北方温带地区,②错。该地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③对。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高,④对。故选C。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作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
A. 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 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 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 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11. ⑤地区作为全国性商品粮生产基地,与太湖平原等地区相比,优势条件是( )
A. 单位面积产量高
B. 交通发达
C. 水热条件好
D.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12. 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
A. 春小麦、亚麻、甜菜
B. 冬小麦、玉米、水稻
C. 棉花、春小麦、大豆
D. 油菜、茶叶、春小麦
【答案】10. B
【解析】
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读图分析能力。
【10题详解】
根据①②③④⑤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和走向、地势的高低起伏确定其所代表的地形区,①-大兴安岭,②-小兴安岭,③-长白山,④-内蒙古高原,⑤-东北平原。故选B。
【11题详解】
甲地区为我国东北的松嫩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区,生产规模大;太湖平原属于水稻种植业生产规模较小。故选D。
【12题详解】
适宜在⑤地区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较多,但大规模种植的为春小麦和喜温凉的作物亚麻与甜菜。故选A。
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和某日降水量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左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 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 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C. 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 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
14. 有关该日降水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盛行西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B. 夏季风带来暖湿气流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C. 东南信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D.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对流雨
【答案】13. C
【解析】
试题分析:
【13题详解】
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很小;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土壤为红壤,有机质含量小,土壤较贫瘠;而受地形的影响,河流以中小河流为主,落差大,径流量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14题详解】
从降水量曲线分析,该地降水最多地位于东南山坡上,所以是夏季东南季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受山地迎风坡的阻挡;而该地不受西风带、东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
下表为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
地点
年降水量(㎜)
一月平均气温(℃) -8.5 -6.6 -1.2 -9.0
七月平均气温(℃) 27.4 23.5 23.9 23.6
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5.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16. 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 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 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 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17. 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 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 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 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答案】15. B
【解析】
【15题详解】
读表格中数据,四地中夏季气温差异不大,说明纬度差异不是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四地的降水差异较大,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主要是东南季风,距海近,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就较多。我国的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从冬夏气温差异看,温差越大,说明大陆性越强,表格中所显示的降水越小,说明降水主要是由距海远近造成的。据此分析可知,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影响,B对。A、C、D是影响因素,但不是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A、C、D错。
【16题详解】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四地的冬季气温都 在0°C以下,说明是在北方地区。①地降水量很少,说明在西北干旱区,不可能有春汛,A错。四地夏季气温较高,不可能位于青藏高寒区,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约8°C左右,B错。②、③两地的降水量都大于400mm,属于半湿润地区,应位于我国季风区,C对。②地位于半湿润区,D错。据此分析选C。
【17题详解】
从表中资料分析得出,①地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年降水量稀少,农业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上,山麓地带有充足的高山冰雪融水,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A对。结合前面分析,②地降水较多,位于半湿润区,土地主要开垦为耕地,种植业比重高于畜牧业,B错。③地位于北方地区,以旱地农业为主,C错。青稞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区,不可能分布在④地,D错。据此分析A。
【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2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3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等。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 )
A. 太阳能、生物能
C. 太阳能、地热能
19. 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
A. 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C. 纬度低、海拔高
20. 图中④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
A. 河谷灌溉农业——小麦
C. 温带草原畜牧业——细毛羊
【答案】18. C
【解析】
【18题详解】
仔细读图,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为西藏自治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能丰富;西藏自治区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地壳活跃,地热能丰富。石油和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西藏自治区海拔高,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物资源不丰富。据此分析选C。
【19题详解】
图中③所示山区为我国的横断山区,相比东北林区而言,该山区纬度低、海拔高,垂直地带性明显,树种丰富;东北林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在水源、土壤方面并不比西南林区差。同时,夏季,东北的光照时间比西南林区长,故夏季东北林区的光照条件较好。据此分析选C。
【20题详解】
仔细读图,图中④处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的河流附近,由于有河流的灌溉水源,发展绿洲农业。该地区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适宜棉花生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河谷灌溉农业分布于青藏高原,温带草原畜牧业—细毛羊、山地畜牧业—滩羊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草原及宁夏的草原地区。据此分析选B。
【点睛】
下列三图分别示意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A.
C.
22.
A.
C.
23.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线
A.
【答案】21. B
【解析】
试题分析:
【21题详解】
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区是东北平原,丙区是山东丘陵,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B对。甲区位于东部季风区,不是深居内陆,
【22题详解】
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A对。甲区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乙地面积小,丙地地形起伏较大,B错。甲区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甜菜,乙、丙区是冬小麦,C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只在甲区分布,D错。
【23题详解】
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①对。不是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②错。半干旱和干旱分界,③对。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是秦岭-淮河一线,④错。D对。
【考点定位】不同区域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区域农业发展的共同条件,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名师点睛】先根据经纬度,判断区域位置,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分析三地的共同条件,主要从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熟记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的名称、位置。
读中国局部地区图,该地区有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长廊”美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图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长廊”,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A.
25.
A.
C.
26.
①地势平坦
⑤交通便利
A.
【答案】24. C
【解析】
【24题详解】
图示山脉位于我国黄河上游,宁夏平原附近,且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结合中国山脉分布可知甲山脉为贺兰山,选C。
【25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图中甲山脉北侧河流发源于祁连山区,向北流入沙漠,故属于内流河,以冰川融水为主要水源补给,水量较小,故越往下游,水量越少;流量主要与气温相关,夏季水量大,冬季水量小,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据此分析选C。
【26题详解】
影响有色金属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主要从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和交通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地有色金属丰富,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由有黄河流经,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故答案选D。工业发展条件与农业相比,对地形、气候要求较低,且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劳动力不是很丰富且素质总体较低,故其余选项可排除。
【点睛】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夏季是汛期,冬季断流,多为季节河,时令河,径流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含沙量小;有结冰期;一般流量较小,流程较短。
读我国两大地理区域简图及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下列问题。
27. 图示传统民居位于区域图中的(
A. ①地
28. 与N地区相比,M地区(
A. 年降水量较少,气温年较差大
C. 民居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大
【答案】27. B
【解析】
【27题详解】
图示传统民居是窑洞,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在区域图中的②地,B对。①地东北平原,③地是云贵高原,④地江南丘陵。ACD错。
【28题详解】
与Ⅳ地区相比,M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气温年较差大,A对;河流汛期较短,B错。民居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小,C错;地势较平坦,水运不便,陆路交通运输更便利,D错。
【点睛】民居风格反映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窑洞是北方黄土高原区的民居风格。根据气候特征差异,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差异、民居特点。
山西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的“死海”,湖水含盐度高,在偏南风盛行的季节,湖边盐田常有“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的奇特现象。下图为山西部分区域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由图可知,山西运城盐池的形成原因为(
A. 地壳挤压凹陷积水而成
C. 地壳断裂下陷积水而成
30. 关于“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此现象出现于春季,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易于蒸发
B. 此现象出现于夏季,夏季气温高,位于山脉背风坡,蒸发旺盛
C. 此现象出现于冬季,冬季多大风天气,易于蒸发
D. 此现象不会出现于夏季,夏季降水丰富,不利于成盐
【答案】29. C
【解析】
【29题详解】
读图可知,运城盐池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是岩层断裂下陷,流水在低洼处汇集成湖,流水带来的盐分长期在湖泊内累积,形成盐池,故C项正确。
【30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河东盐池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风盛行为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盐池位于中条山北侧,处于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强,利于晒盐,故B项正确。
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31. 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 ( )
A. 青藏高原
C. 四川盆地
32. 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理位置优越
C. 市场需求量大
33. 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 )
①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
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衡、高效运输
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
A. ①②③
C. ①③④
【答案】31. B
【解析】
【31题详解】
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没有经过青藏高原、西川盆地和内蒙古高原,C对,ABD错。故选C。
【32题详解】
油库的扩建,归根到底与市场需求量有关,B正确;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运营成本不是主要原因,ACD错。故选B。
【33题详解】
该管线的修建有利于缓解区域间能源紧张的局势,而且相对安全、高效,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点睛】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
1.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的分析思路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
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
央广网呼和浩特12月29日消息:我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呼伦湖,冬捕开始,一网收获十吨鱼。读呼伦湖附近图,完成下列各题。
34.
A.
35.
①热量条件好,饵料丰富
③水温低,生长缓慢
A.
【答案】34. C
【解析】
【34题详解】
根据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知,该山脉是大兴安岭,其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据此分析选C正确。
【35题详解】
该湖泊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故①错误;当地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较小,生态环境优越,故②正确;纬度较高,水温低,生长缓慢,故③正确。生长期长并不是因为冬季捕捞造成的,故④错误。据此分析并结合选项,选C正确。
【点睛】中国界线:
一、人口密度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二、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我国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与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大约重合。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
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4)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四、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五、我国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36. 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 地形、热量
C. 水分、热量
37. 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
①降水丰富
④气温日较差大
A. ①③④
C. ③④⑥
38. 青藏高寒区相对于东部季风区光照充足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
C. 内陆
【答案】36. B
【解析】
【36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东部季风区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内部差异的主要因素为热量条件差异,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内部根据东西部的降水差异,分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主要因素为水分,故选B。
【37题详解】
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而西北地区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而气温年较差对于农业生产没有影响,热量条件西北不如东部季风气候区丰富,故选D。
【38题详解】
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故选B。
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
地区
年平均气温℃ 8.1 23.5 2.6 18.3
>10℃积温
年降水量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39.
A.
40.
A.
41.
A.
C.
【答案】39.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热量差异,农作物熟制的差异以及华北地区植被类型和农作物种类,需要结合到对应的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39题详解】
由表格中四地的年平均气温可以看出,乙地最高,推测纬度最低,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40题详解】
我国农作物一年一熟的地区主要在中温带,结合表格可以看出,丙地年平均气温最低,农作物一年一熟,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41题详解】
甲地年均温较低,且位于我国东部,降水量低于800毫米,推测为我国北方地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华北地区棉花种植面积较广,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2. 该地区位于我国(
A. 西南地区
43. 有关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C. 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答案】42. D
【解析】
试题分析:
【42题详解】
读图,根据气温曲线,该地区最冷月气温小于0°C,说明位于温带地区,A、B错。夏季气温高,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位于我国华北地区,D对。青藏地区夏季凉爽,C错。故选D。
【43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该地区位于华北地区。地理环境一年中春季降水少,蒸发量大,最干旱,A对。植被为落叶阔叶林,B错。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C错。农业耕作制度两年三熟,D错。故选A。
【考点定位】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不同区域自然特征差异
长江沿江地带既是我国工业发达地区,也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4.
A.
C.
45.
①流域内降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
③围湖造田,中游湖泊调蓄能力减弱?
A.
【答案】44. D
【解析】
汛期流量比1954年小,但是中游水位却比1954年高,主要原因是上游滥伐森林,中游泥沙淤积加剧,河道淤浅。围湖造田,中游湖泊调蓄能力减弱。
【44题详解】
根据图中河流形态,图中工业中心与其主要工业部门组合,①是攀枝花,钢铁工业城市,A错。②是重庆,是直辖市,经济中心城市,B错。③处有许多大型水电站,主要是电力工业,C
【45题详解】
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汛期流量比1954年小,但是中游水位却比1954年高,主要原因是上游滥伐森林,中游泥沙淤积加剧,河道淤浅,②对。流域内降水集中,不是汛期流量小的原因,①错。围湖造田,中游湖泊调蓄能力减弱,③对。沿江工业发展,江水污染严重,不是洪涝灾害发生原因,④错。B对,A、C、D错。
46.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地理事物的形状,C为云南省,简称滇或云,故C不正确。
考点:中国的行政区划
二、综合题
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淮河穿省而过,地形复杂多样,南、北、东、西差异很大。
(1)比较图中A、B两地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
(2)D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试简述其原因。
(3)该省皖南丘陵地区和淮北平原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较大,试从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两方面说明其差异。
【答案】(1)A地气温低于B地。因为A地是山区,地势高,气温低。 B地为沿江平原,地势低,气温高。
(2)D河为淮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季风气候,降水量多且集中; 季风气候降水年变率大;无直接入海通道。
(3)地形方面:皖南丘陵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淮北平原区以平原为主,起伏较小。气候方面:皖南丘陵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淮北平原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解析】
【详解】(1)根据等值线图可知,A地低于15.5℃,而B地高于16.5℃,故A地气温低于B地。据图结合安徽省的实际地形可知,A地是山区,地势高,气温低。B地为沿江平原,地势低,气温高。
(2)D河为淮河,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与淮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等有关。淮河流域的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流域为季风气候,降水量多且集中而且降水年变率大;同时淮河无直接入海通道。
(3)皖南丘陵地区和淮北平原区之间有重要的地理界线分界线-淮河经过,两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主要体现在地形及气候方面。地形方面:皖南丘陵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淮北平原区以平原为主,起伏较小。气候方面:皖南丘陵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淮北平原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点睛】河流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东北平原地形图”和“辽中南地区简图”。
(1)与长江中下游比较,简述PQ河段不同的水文特征。
(2)简述鞍山钢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东北大米因品质优良而畅销全国,简述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答案】(1)流量小;有结冰期;有凌汛;有春汛;含沙量小。
(2)①丰富的铁、煤资源;②便利的水陆交通;③靠近沈阳、大连、长春等消费中心,市场广阔;④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⑤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
(3)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水稻生长周期长;夏季日照时间长,营养物质积累多;土壤肥沃,施用化肥、农药少;病虫害少。
【解析】
【详解】(1)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汛期、含沙量和结冰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东北地区气候寒冷,降雨量小且雨季短。所以,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东北地区河流流量小,汛期短,有结冰期。PQ段河流有春季积雪补给,所以有春汛现象;纬度较高且此段由低纬流向高纬,所以有凌汛现象。
(2)钢铁工业是煤铁复合体型工业,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都比较大,交通运输量大。而东北地区丰富的煤铁资源和便利的水陆交通是钢铁工业发展的优势。另外,附近城市作为广阔的市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也为钢铁工业提供了便利。
(3)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与东北的位置、土壤、气候等关系密切。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水稻生长周期长;夏季日照时间长,营养物质积累多;土壤肥沃,施用化肥、农药少;病虫害少。
【点睛】河流的水文特征: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本文标题: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高二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318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3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