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法一结合大气受热过程考查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报告中指出,1880—2012年期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85摄氏度。1901—2010年期间平均海平面升高19厘米,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判断地表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B增强 B.E增强 C.G增强 D.K增强
2.为解决材料中所述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夏季调低空调的温度 B.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C.开发可再生能源 D.保护并扩大雨林面积
【答案】1.C2.A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知,近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多,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大气保温作用不断增强所致。而保温作用主要受大气逆辐射影响,据此结合图示即可得出结论。故选C。
2.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通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可再生能源、保护并扩大雨林面积等措施实现。夏季调低空调温度会加大空调工作强度,使耗电量增加,在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地区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同时,空调等制冷设备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扩大臭氧层空洞,对紫外线的削弱作用减弱,太阳辐射增强,加剧全球变暖,所以是不可取的。故选A。
考法二结合地理因素变化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
(2018届湖北省武昌高三元月调研)下图分别是秦岭南坡与北坡地区1981—2007年间年平均气温变化图和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3—5题。
3.1981—2007年间,秦岭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A.气温降低,降水增加 B.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C.气温增高,降水增加 D.气温增高,降水减少
4.下列有关秦岭南北坡地区1981—2007年间的气候及其要素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南坡较北坡增温幅度大 B.南坡较北坡降水减少多
C.北坡地区气候更加干冷 D.南坡地区气候更加暖湿
5.1981—2007年间秦岭地区的气候变化会使得
A.1月0℃等温线南移 B.秦岭地区冰川面积缩小
C.黄土高原的作物增产 D.附近河流年径流量减少
【答案】3.D4.B5.D
【解析】3.根据图示气温、降水变化曲线,1981—2007年间,秦岭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是气温增高,降水减少。故选D。
4.读图,1981—2007年间,秦岭南坡、北坡的年均温差缩小,说明南坡较北坡增温幅度小,A错;南坡、北坡的年均降水量差距缩小,说明南坡较北坡降水减少多,B对;北坡地区气候更温暖,C错;南坡地区气候更加暖干,D错。故选B。
5.1981—2007年间秦岭地区的气候变化(气温增高、降水减少)会使得1月0℃等温线北移,A错;秦岭地区山脉没有永久冰川,B错;黄土高原的气温升高,气候更干旱,作物可能减产,C错;降水少,附近河流年径流量减少,D对。故选D。
【点睛】根据图示气温、降水变化曲线,判断气候变化趋势。秦岭南坡的年均温大于北坡,南坡、北坡的年均温差缩小,说明南坡较北坡增温幅度小。秦岭地区山脉没有永久冰川,不存在冰川面积缩小现象。
考点二地形对城市、交通等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因素 |
主要影响 |
气候 |
①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 ②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 ③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④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 ⑤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 |
河流 |
①河流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 ②河流的落差及流速; ③河网密度及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区河流短小 |
土壤 |
一般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部分冲积盆地、山间谷地等地区土壤肥沃、水分条件好 |
农业 |
平原、盆地及山间谷地等平坦地形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便于机械化操作;而山区适宜发展牧业或林业,便于保持水土,涵蓄水源 |
工业 |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开阔的地形中,封闭的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污染 |
交通 |
①海港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受海岸线形态、沿岸水深等条件的影响; ②影响交通运输线的方向,对铁路影响最为明显; ③影响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平坦地形一般交通网密度大 |
城市 |
地形平坦、地势稍高、面积大的区域是建城的理想地形,有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可减少投资 |
本文标题: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0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187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