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图像显示,格陵兰岛西南部德尔塔省一条季节性入海河流三角洲的面积在逐年增长,且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读图,完成1—3题。
1.格陵兰岛的环境特征是
A.森林葱郁水网密 B.草原辽阔稀树高
C.黄沙漫漫风怒号 D.茫茫冰原人烟少
2.对格陵兰岛环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寒流 D.大气环流
3.推测图中季节河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遭到破坏 B.冰雪融水增加 C.地表土质疏松 D.海洋沉积加剧
【答案】1.D
【解析】1.格陵兰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极圏内,纬度高,气候寒冷,不可能森林葱郁水网密,也不可能草
原辽阔稀树高;这里地表终年为冰雪覆盖,大陆冰川广布,生存条件恶劣,茫茫冰原人烟少,不可能黄沙
漫漫风号,据此选D。
2.格陵兰岛自然环境的最大特征就是茫茫冰原人烟少,而这个特征的最重要原因是格陵兰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极圈内,纬度高,气候寒冷造成的,地形、寒流、大气环流虽然也有一定作用,但都不是最主要因素,据此选A。
3.格陵兰岛无大片耕地,不可能是A;格陵兰岛依然是冰川广布,不可能地表土质疏松,C错;海洋沉积加剧需要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格陵兰岛表土多为冰川,不可能,D错;但伴随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加,携带物增多,部分近海区域地表有可能裸露,导致季节河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大,据此选B。
成兰铁路全长730.549千米,其中新建线路全长462千米,工程总投资619.39亿元。成兰铁路客货共线,属于国铁I级双线电气化快速铁路。沿线桥隧比达86.05%。2011年2月开工建设,2012年12月后一度停工,2013年10月16日正式复工。成兰铁路预计2021年竣工,届时,兰州至成都由原来的15小时减少到只需4小时。下图为成兰铁路线路图。据此完成4—6题。
4.成兰铁路一度停工,最可能是因为兰州
A.线路长、造价高 B.沿线人口稀少、盈利能力微弱
C.桥隧多、技术弱 D.生态环境脆弱、地质条件复杂
5.成兰铁路部分桥梁准备将铁路、公路两种线路功能在一座桥上实现,这可以
①加强民族团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成兰铁路通车后,会
A.促进成都与兰州间的大宗货物交换 B.结束成都与兰州之间无铁路的历史
C.使兰州地区的人口大量流入成都地区 D.加强关中地区与成渝地区的交流合作
【答案】4.D
【解析】4.成兰铁路经过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影向铁路修建,我国修建铁路的技术水平
已经较高,沿线地区域市数目较多,图示地区线路长短及造价都是开工以前进行规划的,故选D。
5.成兰铁路将铁路和公路在一座桥上实现,可以减少桥梁建设的数目,节约工程投资及少占土地资源,对
于民族团结的加强和大气污染没有影向,故选B.
6.成兰铁路通车后,会促进成都与兰州间大宗货物的交换,A对。成兰铁路修建以前,成都与兰州之间的铁路可以经陇海—宝成线进行联系,B错。铁路建设不会导致兰州地区人口大量流入成都,C错。成兰铁路不经过关中地区,D错。故选A。
读我国长江经济带茶园面积(左图)和茶叶产量(右图)空间格局变化图,完成7—9题。
7.据图判断
A.2014年,四川茶叶单位面积产量低于贵州
B.与1984年相比,2014年云南茶叶单产大幅度提高
C.1984—2014年,湖南茶叶产量持续下降
D.1984—2014年,浙江茶园面积逐年上升
8.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的转移方向大致是
A.西南 B.西北 C.东北 D.东南
9.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转移的原因有
①东部自然条件优越
③西部生态环境良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7.B
【解析】7?由图可矢口,2014年,四川搽叶单位面积产量大于贵州;与1984年相比,2014年云南茶叶单产
大幅度提高:1984-2014年,湖南茶叶产量稳中有长;198+-2014年,浙江茶园面积波动上升,据此分析
选B
8.据图可判断,1984-2014年,长江经済带茶叶生产重心由湖北、浙江、安微等地向四川小、贵州、云南
等地转移,故茶叶生产重心的转移方向大致是向西南方向,据此选A。
9.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转移的原因有国家政策鼓励,西部发展茶叶等优势农产品,西部生态环境良好且西部生产成本低于东部;东部自然条件优越不是茶叶重心转移的原因,据此选D。
下图为世界某著名海城地质剖面示意图,该海城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城。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海城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A.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显著
B.气温高,降水多,水循环极其活跃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旺盛
D.地处内陆,与外部海水没有交换
11.有专家推测该海域面积不断扩大,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汇入河流多 B.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
C.断层构造,相对下沉运动 D.地壳运动的水平张裂作用
【答案】10.C
【解析】10.图示海域在阿拉伯半岛和非汁大陆之间是红海,红海地处副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盛行下沉气流,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加之地处两大陆之间,与外大洋海水交换周期长,沿岸缺少淡
水河的汇入,导致该海域盐度高。选C正确。
11.红海地处板块张裂带,地売运动的水平张裂作用使该海域面积不断扩大」与河流汇入、温室效应、下
沉运动无关。选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36—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6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河岸带是陆地和河流的交错地带,坡面径流的变化使河岸带具有生态脆弱性、物种多样性等特点。采取恰当的河岸带管理措施,调节坡面径流量,可以使其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下面左图为某次降水过程中河流岸坡不同坡度(10°、20°)和植被盖度(0、30%)条件下坡面径流的变化过程(假定降雨强度不变,径流系数表示降水形成径流的比例)。右图溪流倒木是我国东部地区河岸的一种常见的景观。在该河流岸坡改造工程中,有关部门计划采取“生态梯田”的岸坡设计理念,并且着手清理溪流倒木。
(1)
据图说出哪个坡度的坡面径流量受植被盖度影响程度大?请指出依据,并推测“生态梯田”改造的具体措施。(6分)
(2)简析河岸带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8分)
(3)针对有关部门清理溪流倒木的做法,有专家提出异议,请帮他阐明理由。(8分)
【答案】(1)植被盖度对坡度10°(小)的岸坡,影响程度大。依据:10°时,不同植被盖度的坡面径流差异大,说明植被盖度对坡面径流的影响大;或者:20°时,不同植被盖度差异小,说明不同植被盖度对坡面径流影响小。
措施:降低坡度,平整坡面,改造成阶梯状河岸;植树种草,增加植被盖度。
(2)河岸带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多河流沉积物,土壤较肥沃;位于水域、陆域交错地带,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河岸浅滩浅水环境,为鱼类产卵孵化提供条件;近岸陆地营养物质输入较多,饵料丰富,利于鱼类汇集;食物丰富,利于动物觅食。
(4)缅甸柚木出口到中国主要选择公路运输的主要原因是柚木原产地离我国近,地形以山地为主,公路修建难度较小;河流落差达,水运条件差;缺乏直通中国的铁路。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新华社2018年12月20日讯,泰国旅游部门及业界19日举行仪式,欢迎今年到泰的第1000万名中国游客,庆贺赴泰中国游客人数创历史新高。据统计,2017年共有超过3500万人次外国游客赴泰旅游,其中中国游客超过980万人次。下为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泰国入境旅游人数统计图。
归纳泰国入境旅游人数的季节变化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特点:季节分布不均,12月至次年3月为旺季,其余月份相对为淡季,但7—8月形成一个次高峰。
原因:泰国(为热带季风气候)11月后进入旱季,较适宜室外旅游,11月份后主要客源地国(中国)进入冬季,其国内旅游活动受限制,前往温暖的热带地区愿望强烈。7—8月正值主要客源地国(中国)的暑假,游客闲暇时间增多。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泰国入境旅游人数的季节变化较大,12月至次年3月为旺季,其余月份相对为淡
季,但7-8月形成一个次高峰。
原因主要与泰国的气候、游客的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泰国为热带季风气候,11月后进入旱季,较适宜室外旅游,11月份后中国进入冬季,中国的国内旅游活动受限制,前往温暖的热带地区愿望强烈。7—8月正值中国的暑假,游客闲暇时间增多。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水白菜原产于巴西,属多年生浮水草本植物。水白菜早先落户在珠江流域,后逐渐移到长江流域,经常因为生长过于旺盛而引发生态灾害。20世纪70年代水白菜北移到黄河流域,但没有爆发引起生态灾害。
(1)请简要分析水白菜在黄河流域没有爆发的原因。(4分)
(2)分析水白菜在珠江流域爆发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6分)
【答案】(1)水白菜原产巴西,习性喜热,黄河流域地处温带,冬季气温较原产地低,水白菜不易越冬。
(2)水白菜腐烂,水质变差;抢夺其他水生生生物养分和生存空间,水体缺氧,鱼类等水生动物死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1)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从自然植物生长情况与所处环境、植物生长习性分析。水白菜原产巴西
热带地区,说明它喜热,而黄河流域在温带地区,冬季受冬季风影向大,气温低,水白菜难过冬,存活率
低,所以没有疯长。
(2)考查植物入侵对区域环境的响。水白菜大面积疯长,腐烂物容易造成水污染。另外,它的疯长霸占
了其他水生生物空间,造成水体缺氧,水生动物大量死亡;与比同时,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
本文标题: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省级联考卷(五)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167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