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右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第1~2题。
1.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2.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田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根据风向标可看出①处风由湖面吹向陆地、③处风力大于①处,由此推出②处盛行下沉气流,④处盛行上升气流,④处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降水较多。第2题,湖陆风的强弱受湖泊与陆地之间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城市地面硬化、湖泊面积增大会增强热力性质差异,湖陆风会增强;白天吹湖风会降低城市温度、增加城市湿度,从而减小城市昼夜温差。
亚寒带针叶林带的气候特点是长冬严寒,短夏温暖,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为300~600毫米。下图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纬度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水分 D.昼长
4.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年较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针叶林,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弱
B.距海远,受海洋调节作用较小
C.海拔高,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
D.纬度高,年内太阳辐射变化大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图示纬度大陆东岸有寒流,所以分布纬度较低;大陆西岸有暖流,所以分布纬度较高。故选B项。第4题,针叶林面积广,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强;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延伸到海岸,所以不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针叶林分布区也有海拔较低区;而亚寒带针叶林带纬度高,年内太阳辐射变化大,所以气温年较差大。
下图是对三峡工程下游各河段冲刷发展过程的预测。宜昌、城陵矶、武汉和大通依次为长江沿线的观测点,据此完成第5~6题。
5.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上三河段中,河段越长,同期冲刷量越大
B.宜昌至大通段在三峡大坝建成60年后冲刷量达最小值
C.水库运行100年范围内,各河段冲刷量先减后增
D.宜昌至武汉段在大坝运行50年后开始缓慢淤积
6.图示时段内,可推测各河段( )
A.一直以侵蚀作用为主
B.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
C.先侵蚀为主后堆积为主
D.先堆积为主后侵蚀为主
答案5.D 6.C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宜昌到武汉段在大坝运行50年后累计冲刷量减少,说明此时开始缓慢淤积;由图可知三河段中,河段越长,同期冲刷量越小;由图可知宜昌至大通段在三峡大坝建成60年后累计冲刷量达最大值(注意纵坐标数据),此后累计冲刷量开始减少,即开始淤积;由图可知水库运行100年范围内,各河段冲刷量先增后减。故D项正确。第6题,由图可知,各河段累计冲刷量先增后减,即先侵蚀为主后堆积为主。
安徽省颍上县在煤矿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读图,完成第7~8题。
甲
乙
7.读该县某煤矿生产流程图(图甲),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B.充分利用废弃物
C.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D.
8.图乙是该煤矿塌陷区所采取的“深挖高筑”治理方式示意图,这种治理方式会( )
A.抬高水位,缓解雨季洪涝
B.浪费水资源
C.提高树木的存活率
D.浪费土地资源
答案7.D 8.C
解析第7题,该产业链主要是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轻了污染,保护了环境,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利用煤炭资源可以发展电力工业,建材厂可以利用火电厂的粉煤灰等制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故E为电力工业,F为建材工业,D项符合题意。第8题,根据图示可知,“深挖高筑”是将低洼地的积水抽干,并进行开挖,不断加深,同时将挖掘出来的泥土用于筑高周边地势,并在洼地边缘地带种植树木,加强绿化。通过对洼地的开挖可以降低水位,缓解雨季洪涝问题,同时也储备了一部分水资源,挖出的泥土可以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2018·全国Ⅱ卷,9~11)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表。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第9~11题。
降水序号 |
降水历时/天 |
降水量/mm |
汾川河洪峰情况 |
1 |
2 |
53.0 |
无明显洪峰 |
2 |
4 |
80.3 |
无明显洪峰 |
3 |
5 |
100.1 |
无明显洪峰 |
4 |
2 |
73.2 |
无明显洪峰 |
5 |
2 |
90.7 |
洪峰流量346m3/s |
6 |
2 |
54.4 |
洪峰流量1750m3/s |
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10.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9.B 10.B 11.D
解析第9题,汾川河流域主要补给方式为大气降水,受季风影响显著,植被覆盖率的提高不会造成降水变率的变化,也不能增加降水量和河流径流量;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大大减少。第10题,从前5次降水来看,第5次单位时间内降水最多,说明此次降水强度最大;经过前几次降水的下渗,土壤的含水量已经较高,故第5次降水的下渗减少。第11题,经前几次降水的下渗,植被下方的沙土接近饱和,土壤松动易被流水侵蚀,造成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二、综合题(共56分)
必做题(共46分)
12.(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图甲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乙为M地的等高线(单位:米)分布,表格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荒地 |
其他 |
1978年 |
55.0% |
19.8% |
4.9% |
15.4% |
4.9% |
2008年 |
48.2% |
36.1% |
6.2% |
1.3% |
8.2% |
(1)描述M地的地形和气候特征。(8分)
(2)根据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8分)
(3)N湖泊周围的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试评价其成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8分)
答案(1)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
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2)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
(3)水热丰富且组合好(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劳动力充足;水陆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13.(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位于拉丁美洲的巴拿马重工业基础薄弱。运河业务是巴拿马国民经济的支柱,整个巴拿马运河的水位高出两侧大洋26米,设有6座船闸,可以通航76000吨级的轮船,船舶通过运河一般需要9个小时。目前,巴拿马运河航道已无法满足日益巨型化的集装箱船的通行要求。随着科隆自贸区日产10万桶石油炼油厂的建设,石油产品将成为巴拿马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
材料二 2014年开工兴建的尼加拉瓜运河,是巴拿马运河长度的3倍。航道规划底部宽度为230~520米,水深27.6米,可通行船舶最大吨位达40万吨,修建期间预计创造5万就业岗位,运营期间预计创造20万就业岗位。
材料三 巴拿马运河和尼加拉瓜运河位置示意图。
(1)分析科隆自贸区进行大型炼油厂建设的优势区位条件。(12分)
(2)有人认为尼加拉瓜运河的修建不合理,说出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10分)
答案(1)巴拿马运河为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科隆位于运河端口,交通便利,便于运进原油;运河航运繁忙,过往船只多,需补充能源,市场需求量大;科隆自贸区减免关税,政策支持;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地价较低。
(2)合理。缓解巴拿马运河的运输压力;缩短巨型轮船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运输距离,提高运输能力;巴拿马运河需船闸运输,浪费资源和时间,新建运河会节约资源和过河时间;拉动就业,带动尼加拉瓜运河沿河经济发展。
不合理。尼加拉瓜运河与巴拿马运河位置邻近,功能相似,属于重复建设;尼加拉瓜运河航道较长,建设投资较大;通过对巴拿马运河航道的改建可以满足巨型集装箱船的通行要求,改建过程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选做题(二选一,共10分)
14.【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近年来,“采摘游”在一些大城市周边地区兴起,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浙江建德市是全国最大的大棚草莓生产基地之一,阳春三月,天气渐暖,大量游客来到这里摘草莓、尝草莓、赏美景。草莓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颇受人们喜爱的鲜食水果。
建德市景点分布示意图
分析建德市草莓采摘点的分布特点及近年来“采摘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由于游客多来自周边地区,为了方便自驾游客的采摘,草莓采摘点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线两侧。
原因:靠近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市场距离较短;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对休闲娱乐体验旅游的需求增加;附近旅游景区数量多,地域组合好,对游客吸引力大;有高速公路、国道等,交通通达度好。
15.【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大气氮湿沉降主要是指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氮氢化合物等被雨雪溶解或冲刷降至地面的过程。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市氮湿沉降量逐月变化。
(1)指出该市氮湿沉降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2)说出该市控制氮湿沉降量应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答案(1)规律:氮湿沉降量夏秋多,冬春少;市区多,郊区少。
原因:夏秋降水量大于冬春;与郊区相比,市区车流量较大,降水较多。
(2)加强大气监测(或制定并严格执行环境质量标准等);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缓解交通拥堵(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减少高耗能产业比重(或改善能源结构、植树种草等)。(两条即可)
本文标题: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能力检测卷一(新课标)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139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1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