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 1~2 题。
1.图中植被种类丰富是因为该地( )
①纬度较低
③河流短急
A.
C.
2.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何种因素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
A.气候
C.植被
1.C
2.C
【解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致。区域纬度低,海拔高,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度大,物种丰富。根据诗句描写的特征,判断对应的地理事物。
1.根据图示信息,图示区域气候湿热,说明纬度较低,降水丰富,①、④对。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度大,种类丰富,②对。河流短急与物种丰富关系不大,③错。C对,A、B、D错。
2、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气候湿热,降水较多,如果植被遭破坏,就会导致滑坡、泥石流灾害。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4.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3 B
4. B
【解析】
3. 根据图示源于土壤湿度增大,可使空气湿度增大,则导致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同时源于蒸腾作用加强,可使土壤湿度增大,则导致降水增加;土壤热容量越大,气温变化幅度越小。故选B。
4. 该图显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B。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左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右图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A.
B.
C.
D.
6.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A.
C.
5.C
6.B
【解析】试题分析:考点:本题考查土壤肥力及改良。
5.从右图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枯枝落叶必须经过分解才能形成有机质,A错;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B错;从图9可以看出表层土壤肥力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为流水侵蚀作用,C对;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降水较多,D错。
6.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B对;大棚温室是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C错;砾石压土主要改变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D错。
7.读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图,完成下列问题。
A.土地肥力下降 B.洪水灾害增多
C.河道淤塞加快 D.水土流失加剧
解析:本题通过考查热带雨林的破坏带来的影响来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解答时要注意联系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进行分析。
答案:(1)循环 更新 水分
(3)相互联系的整体 制约
本文标题:必修一新课程成长资源课时作业16自然地理的整体性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112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