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必修一新课程成长资源课时作业06地球的结构

必修一新课程成长资源课时作业06地球的结构

时间:2019-02-12 16:2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基础巩固】

    北京时间 2017 年 3 月 41 日 5 时 41 分, 印度尼西亚发生 5.6 级地震, 震源深度 79.2 千米。 据此回答 1~2 题。 

1.本次地震发生在地球的(     

A.岩石圈             B.软流层 

C.下地幔             D.地核 

2.地震有时会引发海啸,地震和海啸对哪个圈层影响最小(     

A.岩石圈             B.水圈 

C.大气圈             D.生物圈 

1.A 

2.C 

【解析】

第 1 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根据震源的深度可知,A 选项正确。

第 2 题,地震对岩石圈和生物圈影响较大,海啸对生物圈和水圈影响较大,地震 和海啸都对大气圈影响较小。

3.下列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地球内部由里向外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②地壳的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③地幔以古登堡面为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④地核是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温度最高的一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D

【解析】地球的内部由里向外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层,古登堡面是划分 地幔和地核的界线,受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的影响,总体来说,地球内部的温 度向里是增高的。

(2017·临沂期中)2017年 2 月 11 日,印尼北苏门答腊省的锡纳朋火山又发生喷发,火山活跃程度不断升高,喷出的炙热火山灰成倍增长。据此回答 3~4 题。 

3.此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

A.岩石圈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4. 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喷发出来, 下列关于岩石圈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D.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3.D 

4.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软流层及岩石圈。

第 3 题,一般认为,上地幔上部的 软流层是岩浆活动的源地。

第 4 题,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为岩石圈,由岩石 构成。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如岩石圈为生物圈 提供养分,生物圈促进岩石圈的风化、加快土壤的形成等。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完成 6~7 题。 

XJ必修一新课程成长资源课时作业06地球的结构【解析】

6.有关图中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软流层存在于①层的上部 

B.④分界面为莫霍面 

C.②层在海洋下缺失 

D.⑤分界面为古登堡面 

7.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A.生物圈 B.水圈 C.①圈层 ) D.②圈层 

6.B 

7.A

【解析】 

第 6 题,图中①②两层为地壳,地壳与地幔(图中③层)的界面为莫霍面(图中④)。 硅镁层在地壳中的分布是连续的;软流层存在于地幔(图中③层)的上部。

第 7 题,人类赖 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是生物圈。 

8.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XJ必修一新课程成长资源课时作业06地球的结构【解析】

(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图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B为________,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________,D+E________,F+G________。

(4)自己设计图例,并在图中画出岩石圈的范围。

(5)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

【答案】:(1)A

(2)莫霍面 古登堡面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地壳 地幔 地核

(4)画图略(提示:软流层以上部分)。

(5)由于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由此可以判断: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外核可能为液态或熔融状态。

【解析】:

第(1)题,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能量,并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由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可知,陆地上的人先感受到纵波,后感受到横波。

第(2)(3)题,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图示各字母的位置可判断各字母代表的名称,明确B界面为古登堡面进而判断地震波通过此界面时的波速变化特征。

第(4)题,岩石圈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第(5)题,依据纵波和横波的特点分析。

【能力提升】

读云南鲁甸地震资料,回答1~2题。

时间

2017年2月8日19时11分(北京时间)

震中位置

27.07°N,103.36°E(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

震源

10km

震级

里氏4.9级

1.鲁甸地震的地震波传到古登堡面时

A.横波速度突然增加      B.纵波速度突然增加

C.横波突然消失          D.XJ必修一新课程成长资源课时作业06地球的结构【解析】纵波突然消失

2.鲁甸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软流层      C.上地幔顶部        D.下地幔

1、C

2、A

【解析】

1、古登堡面以下的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地震波 S 波(横波)不能传播,突然消失,选 C。

2、震深10km,位于地壳(陆地平均33km)。选A。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3~4题。

XJ必修一新课程成长资源课时作业06地球的结构【解析】

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 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4.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的是(  )

A. 图中C层            B. 图中G层

C. 软流层             D. 下地幔

3.C 

4.B

【解析】

第3题,图中A是大气圈、B是生物圈、C是水圈、D是地壳、E和F为地幔、G是地核。A、B、C为地球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由D、E、F、G四部分组成。横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第4题,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的是软流层.故选C。

  地震波是人们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下左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某此地震时,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为半径作成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如下右图),读图完成5~7题。

XJ必修一新课程成长资源课时作业06地球的结构【解析】5.能穿过地核的波是

  A.W1                      B.W2   

  C.W1和W2皆可              D.两者皆无法通过

6.若甲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甲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A.3000km                  B.3500km    

  C.4000km                  D.4500km 

7.依据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5、C

6、D

7、C 

【解析】

5、读图分析可知,传播同样的距离,W1用时长,说明其速度慢,应该为横波; W2用时短,说明其传播速度快,应该为纵波。地幔是固态,纵波横波都能通过,故A错误;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纵波可以通过液体和固体,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故C错误;纵波比横波破坏力大,故B正确;能通过地核的是W2,故D错误。故选C。

6、根据图甲可知,在5000km距离时,纵波和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结合选择项可知,4500 km最接近,故选D。 

7、依据M、N、Q三地震台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应位于图乙三个圆的交汇处,即②点,故选C。

8.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XJ必修一新课程成长资源课时作业06地球的结构【解析】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
 (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发出的地震波,B测得地震震级为8.3级,E测得的地震的震级为________级。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____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
 【答案】(1)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8.3 E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 

(3)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下图) 

XJ必修一新课程成长资源课时作业06地球的结构【解析】

【解析】本题为地球内部圈层分层的变式图,只要正确掌握教材中“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此题便可以迎刃而解了。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界面:一个在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界面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 900千米深处,在这里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界面叫做古登堡面。我们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本文标题:必修一新课程成长资源课时作业06地球的结构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101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1016.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地理试题解析:地球的结构(4)
    欢迎你对必修一新课程成长资源课时作业06地球的结构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必修一新课程成长资源课时作业06地球的结构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