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教授把中国划分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四个区域。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关于所划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 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 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 各区域的划分是凭空构想出来的结果
2. 图中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A. 区域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
C. 区域年降水量的多少
【答案】1. A
【解析】
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A正确。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具有相似性,但不是完全一致。图中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是区域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
【1题详解】
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A正确。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具有相似性,但不是完全一致,B错误。自然区域间的界线是模糊的,C错误。各区域的划分是有依据的,四色中国的划分主要是依据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D错误。
【2题详解】
图中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是区域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A对。区域面积的大小不是划分依据,B错。区域年降水量的多少是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C错。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的划分依据,D错。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农业生产、聚落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也呈现出差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 我国农业生产的耕作制度,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变为一年一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4. 我国北方民居特别重视坐北朝南的方位,其主要原因是(
A. 受帝王思想的影响
C. 可以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
5.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平原最显著的优势条件是(
A. 热量充足,粮食单产高
C. 市场广阔
【答案】3. C
【解析】
【3题详解】
我国农业生产的耕作制度,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变为一年一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充足,适宜作物生长的时期长,C对。地形、降水、土壤对作物生长有影响,但不能影响作物熟制,A、B、D错。
【4题详解】
我国北方民居特别重视坐北朝南的方位,其主要原因是北方冬季寒冷,朝南的民居可以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C对。与帝王思想的影响无关,A错。朝向方位不能节省建筑成本,B错。不能减少雨水对房屋的压力,D错。
【5题详解】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平原最显著的优势条件是以黑土著称,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D对。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A错。水资源比长江流域少,B错。都主要面对国内市场,没有优势,C错。
6.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题。
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A. 夏季高温多雨
【答案】C
【解析】
【详解】左图是山西,右图是鲁尔区,结合图例煤田分布区,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重化工业基地,C对。鲁尔区终年温和,A错。山西的经济落后,城市化水平低,水资源缺乏,B、D错。
【点睛】根据轮廓判断左图是山西,右图是鲁尔区,结合图例煤田分布区,两区域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共同的特征有重化工业基地。
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其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在全国靠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 山西省发展重化工业的优势条件有(
①水源充足
③科技力量雄厚
A. ①②
8. 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
A. 原煤开采仍是主导产业
B. 发展多元化的原料工业,并延长产业链
C. 山西产业结构将向轻工业方向发展
D. 加大原煤的外运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答案】7. D
【解析】
【7题详解】
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能源大省,发展重化工业的优势条件有煤、铁、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②对。山西省的水源短缺,①错。山西经济水平低,科技力量弱,③错。山西有众多的铁路线,交通便利,④对。D对,A、B、C错。
【8题详解】
山西省以传统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发展多元化的原料工业,并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B对,C错。合理规划原煤开采量,不再以原料开采为主导产业,A错。对原煤进行深加工,或改输煤为输电,是今后发展的方向,D错。
红水河是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 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丰富,水量大
③地形崎岖,落差大
A. ①②
C. ①③
10. 除开发水电外,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式还有(
①发展钢铁工业
③小麦种植
A. ①③
C. ①②
【答案】9. C
【解析】
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位于阶梯交界处,地形崎岖,落差大。除开发水电外,还能利用充足电能和有色金属矿,发展有色冶金,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
【9题详解】
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①对。含沙量小,无结冰期不是水能丰富的原因,②错。位于阶梯交界处,地形崎岖,落差大,③对。水能丰富与平行水系特点无关,④错。C对,A、B、D错。
【10题详解】
除开发水电外,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式还有利用充足电能和有色金属矿,发展有色冶金,②对。该地缺少铁矿,钢铁工业不是动力指向型,①错。地形起伏大,不适宜种植业发展,③错。可以利用水资源,发展水产养殖,④对。B对,A、C、D错。
下图为世界某两区域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 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A. 土壤、水源
C. 风向、地势
12. 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C. 水污染
【答案】11. B
【解析】
【11题详解】
图中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种植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光热不足。乙地位于中亚,属于大陆性气候,水资源短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降水少,水源不足,B对。两地的土壤、地势、地形等适宜种植业发展,风向不影响种植业发展,A、C、D错。
【12题详解】
乙地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壤次生盐碱化,D对。区域降水少,水土流失问题少,A错。土地荒漠化不是灌溉不合理形成的,B错。灌溉不是水污染的原因,C错。
2017年9月25日下午5点开始,微信的欢迎界面换了。原先微信启动页中选用的照片素材,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全世界范围公开的第一张完整的地球照片,名为“蓝色弹珠”(Blue Marble),证明人类能从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了。替换原图片的,是由中国“风云四号”卫星从太空拍摄的最新气象云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 中国风云四号的关键装置是(
A. 航空器
C. 胶片质量
14. 中国风云四号观测的优点有(
①探测范围大
③成本低,效益高
A. ②③④
C. ①②④
15. 2017年12月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再度陷入“十面霾伏”之中,纷纷拉响空气重污染预警。为了及时对雾霾区域进行分析和预报,可采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北斗导航系统
C. 数字地球
【答案】13. B
【解析】
【13题详解】
中国“风云四号”卫星从太空拍摄的最新气象云图,属于气象遥感卫星。中国风云四号能够拍摄遥感图像,关键装置是传感器,B对。航空器指的是卫星,是传感器的载体,A错。拍摄遥感图像,不需要胶片、磁带,C、D错。
【14题详解】
中国风云四号属于航天遥感,观测的优点有探测范围大,①对。获得信息快,②对。卫星的研制、发射等对技术要求高,投资大,生产成本高,③错。航天遥感,不受地面条件限制,④对。C对,A、B、D错。
【15题详解】
为了及时对雾霾区域进行分析和预报,可采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数据信息,D对。北斗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A错。遥感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例,B错。数字地球主要功能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C错。
【点睛】中国风云四号属于气象遥感卫星,能够拍摄遥感图像,关键装置是传感器。航天遥感观测的优点有探测范围大,获得信息快,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数据信息。
16.形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①纬度位置高
③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A.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形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碍作用,②对。纬度位置位于中纬度,不是干旱原因,①错。该纬度不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③错。深居内陆,距海洋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④对。C对,A、B、D错。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路透社巴西利亚2012年1月23日消息:亚马孙森林在过去的5个月中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毁林面积从2011年8月的243平方千米激增到12月的948平方千米。这个数字相当于2004年同期的4倍。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7.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 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B. 发达国家的商业性伐木
C. 过度的迁移农业
D. 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18.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A.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B. 低纬度农作物产量减少
C. 增加全球降水极端事件的发生
D. 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19. 下列热带雨林开发方式中,会带来经济效益的有(
①鼓励保护性开发方式,如生态旅游等
A. ①②④
C. ①②⑤
【答案】17. A
【解析】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吸收二氧化碳量减少,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17题详解】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A对。发达国家的商业性伐木是直接原因,B错。过度的迁移农业是直接原因,C错。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是雨林生态系统的特点,不是被毁的原因,D错。
【18题详解】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吸收二氧化碳量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D对。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是全球变暖的后果,A错。雨林被毁,开垦成耕地,低纬度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大,B错。增加全球降水极端事件的发生,是全球变暖的后果,C错。
【19题详解】
下列热带雨林开发方式中,会带来经济效益的有鼓励保护性开发方式,如生态旅游等,①对。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②对。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利于保护森林资源,不能带来经济效益,③错。设立国际基金,为雨林地区提供资金援助,④对。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不能带来经济效益,⑤错。A对,B、C、D错。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 该地在早期工业发展的基础是(
A. 环境优美
C. 煤炭资源丰富
21. 由图可知,阶段二出现的问题有()
A. 煤炭开采规模减小
C. 湿地减少
22. 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发生的变化有(
①传统工业不断向河流上游扩展
③建设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
A. ①②
【答案】20. C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图例,该地有煤炭资源,在早期工业发展的基础是煤炭资源丰富,该地是在煤炭资源基础上形成的工业城市,C对。环境优美不是工业城市发展的基础,A错。早期该地缺少城市,劳力少,交通线路少,B、D错。
【21题详解】
由图可知,阶段二煤炭资源得到开发,城市兴起,交通线路增多,湿地面积减少,出现的问题有湿地减少,C对。煤炭开采规模增大,A错。图中的工业部门增加,B错。城市发展,就业人口增加,D错。
【22题详解】
结合图例,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发生的变化有传统工业数量减少,①错。有高等院校建立,交通线路增加,说明发展科技教育,完善交通,②对。建设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③对。出现新兴电子工业,位于城市外环线,靠近飞机场,④错。B对,A、C、D错。
攀枝花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花名命名的地级市,也是新中国首个资源开发特区,被誉为“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3. 下列工业区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与攀枝花主导工业的发展基础类似的是(
A.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C. 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24. 与德国鲁尔工业区相比,攀枝花发展重工业最不利的区位因素是(
A. 原料
25. 为避免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攀枝花需进行产业调整,其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 对工业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B.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 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第一产业比重
D. 关停高耗能的重化工企业,大力发展轻工业
【答案】23. D
【解析】
【23题详解】
下列工业区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与攀枝花主导工业的发展基础类似的是英国中部工业区,都是在丰富资源基础上发展的传统工业区,D对。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资源依赖进口,A错。德国南部慕尼黑工业区,是高技术产业中心,B错。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是新兴工业区,C错。
【24题详解】
与德国鲁尔工业区相比,攀枝花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发展重工业最不利的区位因素是技术,C对。两地的原料、水源都丰富,A、B错。攀枝花的劳动力价格低,数量多,是重工业发展的优势,D错。
【25题详解】
为避免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攀枝花需进行产业调整,其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对工业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A对。该地科技力量较弱,不适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错。提高第一产业比重,不利于经济水平提高,C错。该地是重工业城市,关停高耗能的重化工企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D错。
【点睛】与攀枝花主导工业的发展基础类似的是英国中部工业区,都是在丰富资源基础上发展的传统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相比,攀枝花发展重工业最不利的区位因素是技术。攀枝花进行产业调整,有效措施是对工业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二、综合题
26.读我国沙漠化土地的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
(2)图中②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哪些?
(3)结合①、②两地土地荒漠化现状,为其防治土地荒漠化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
【答案】(1)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环保。
(2)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气候异常。
(3)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调节农业结构;开发新能源;构建防护体系。
【解析】
【详解】(1)图中①地位于内蒙古东部,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还有在工矿交通建设过程中,不注意保护环境等。
(2)图中②地位于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内陆,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有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风沙天气多。气候异常,导致区域缺水问题加重。
(3)结合①、②两地土地荒漠化现状,防治土地荒漠化,首先要控制人口增长,减少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滴灌、喷灌等技术。调节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开发新能源,减少植被破坏,构建防护体系。
27.“世界水电在中国,中国水电在西南,西南水电在金沙”。长江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之间被称作金沙江。位于金沙江下游已建和在建的4座巨型水电站,总发电量相当于2座三峡工程发电量。
下图为金沙江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金沙江河段连续修建4座大型水电站,这种开发方式被称为河流的梯级开发。 试分析这种开发方式的好处。
(2)简析图中湿地的成因。
(3)评价金沙江流域水电开发的条件。
【答案】(1)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每一个河段的水能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形相对低平,排水不畅;冻土发育,
(3)有利条件: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峡谷多,有利于水电站建设;流域人口较少,移民安置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电力需求加大。
不利条件:地质条件复杂,多断层、滑坡、泥石流等不利因素;对生态破坏较大;交通落后,水电建设困难多。
【解析】
【分析】
河流梯级开发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每一个河段的水能资源,增加能源供给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湿地形成条件,主要从水源、地形、冻土等因素分析。水电开发有利条件,主要从水能、建坝、移民、市场等因素分析。
【详解】(1)位于金沙江下游已建和在建的4座巨型水电站,总发电量相当于2座三峡工程发电量。说明梯级开发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每一个河段的水能资源,增加能源供给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读图,图中湿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根据图示海拔高度,湿地区的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湿地分布区在支流与干流交汇处附近,地形相对低平,排水不畅。海拔高,地下有冻土发育,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易积水形成沼泽湿地。
(3)水电开发有利条件,主要从水能、建坝、移民、市场等因素分析。金沙江流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所以水能丰富。河段峡谷多,建坝工程量小,有利于水电站建设。位于山区,流域内人口较少,移民安置问题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对电力需求加大。不利条件主要从地质、生态、交通、大坝建设方面分析。位于阶梯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多断层、滑坡、泥石流等,不利于工程建设。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水电开发对生态破坏较大。地形复杂,交通落后,水电建设、输送困难多。
28.读湖北省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说明湖北省的地理位置特征。
(2)读图描述湖北省的地形地势特点。
(3)长江在枝江至城陵矶河段称为荆江,这里江面开阔,水流平缓,河道弯曲,素有“九曲回肠”之称。分析荆江河段易出现洪水泛滥的原因。
(4)说出图中甲、乙、丙三地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
【答案】(1)地处亚热带(北温带)地区;位于我国中部的内陆省区,地处长江中游,长江中下游平原上;
(2)地形: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西部高,东部低。(或:自西部、北部、东部三面向中部逐渐降低)。
(3)该河段地形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道曲折,水流不畅;泥沙淤积,水位抬高,易导致洪水泛滥。
(4)甲地:林业(或:水果等经济林木业);乙地:种植业;丙地:渔业(或:水产养殖业)。
【解析】
【详解】(1)读图,从纬度位置看,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从交通位置看,是我国中部的内陆省区,地处长江中游,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交通位置重要。从相邻位置看,与陕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重庆等省相邻。
(2)结合河流分布及流向,湖北省的西部位于河流上游,地形以山地为主,东部位于河流下游或交汇处,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结合等高线分布,地势自西部、北部、东部三面向中部逐渐降低。大河干流向东流,地势整体上西部高,东部低。
(3)根据材料,荆江河段江面开阔,水流平缓,河道弯曲,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该河段地形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多。河道曲折,水流不畅,利于泥沙沉积。河床泥沙淤积,水位抬高,所以该河段易发生洪水泛滥。
(4)读图,甲地位于山区,应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或水果等经济林木业。乙地位于平原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种植业发展。丙地位于湖泊区,水域面积广,适宜渔业或水产养殖业发展。
本文标题: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039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0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