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材料说明利物浦市早期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2)推测“1英镑住宅计划”的实施对利物浦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3)试为利物浦市的经济复苏和振兴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1英镑住宅计划”除外)。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分析20世纪后期台特玛湖消失时间晚于罗布泊的自然原因。
(2)推测罗布泊地下水中钾盐的来源。
(3)试简述台特玛湖恢复的意义。
25.读中国新疆及中亚、西亚地区简图,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分析A、B两地区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差异。
(2)图示地区西部战争频繁,是当今世界最为动荡的地区,试指出其原因。
(3)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中亚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对该地区湖泊水文特征的影响。
26.2018年7月,我国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样继2017年鼓浪屿被列入名录以来,我国世界遗产突破53处。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以自然风光、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动植物类型多样为主要特色;此外还有闻名于世的佛学景点。鼓浪屿位于福建厦门市,原名圆沙洲,因其西南部有海浪侵蚀洞穴,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于明朝时期雅化为今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鼓浪屿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27.秦岭北麓的某县沿山一带,分布着3000多家石渣开采企业。由于盲目无序发展,“牛皮癣”一样被开采过的秃岭随处可见。为了美化光山秃岭,当地相关部门在裸露的山体上喷洒绿油漆。这种“绿化”模式作为先进经验在多地推广,为增强油漆的附着效果和延长保绿时间,各地竞相研究在油漆中加入多种化学添加剂。
【答案】1. C
【解析】
【1题详解】
图示反映出口首位流指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等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而且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因此影响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空间距离、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方式、地形阻隔不能从图中读出,实际中也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据此选C。
【2题详解】
图中甲、乙两省分别是人口流入区、人口流出区,因此应分别对应经济发达与经济落后区域,结合选项选B。
【3题详解】
该图说明,经济因素对人口流动首位流的影响最大;东北地区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基本是周边地域或环渤海地区,并不复杂;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全国各省区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广东、上海、北京,据此选C。
【点睛】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答案】4. B
【解析】
【4题详解】
由图可知,2014年,四川茶叶单位面积产量低大于贵州;与1984年相比,2014年云南茶叶单产大幅度提高;1984-2014年,湖南茶叶产量稳中有长;1984-2014年,浙江茶园面积波动上升,据此分析选B。
【5题详解】
图中显示,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由湖北、浙江、安徽等地向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转移,故茶叶生产重心的转移方向大致是向西南方向,据此选A。
【6题详解】
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转移的原因有国家政策鼓励西部发展茶叶等优势农产品,西部生态环境良好且西部生产成本低于东部;东部自然条件优越不是茶叶重心转移的原因,据此选D。
【答案】7. B
【解析】
【7题详解】
现代交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但建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需要克服苛刻的沙漠环境,需要防暑防风防沙等等,这就对铁路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科技,因此,建设该公路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科技水平,选B。
【8题详解】
对沙漠公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威胁来自风力沉积,该破坏可以直接摧毁路基甚至导致公路被掩埋,交通中断。地基沉降、物理风化一般是在大量冻土分布区需要克服的现象,并不是沙漠公路需要面对的最大的自然威胁。据此分析选B。
【9题详解】
为减轻流沙对沙漠公路的破坏,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沟谷地势低,在公路两侧挖沟阻沙对大风沙几乎没有作用;该地是沙漠地区,风沙天气常见,流沙更是常见,在公路两侧喷洒塑胶固沙效用不大;在公路两侧建玻璃挡风墙根本不能抵御大规模的风沙;但拓宽公路两侧的防风植物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流沙对公路的威胁,相对比较实用、合理,选D。
【点睛】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
(1)荒漠化的成因
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
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
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2)荒漠化的防治
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整治模式:
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其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这是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
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3)治理措施和经验
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
宁夏中卫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有毛或细刺;或者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
“三北”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答案】10. B
【解析】
【10题详解】
大型零售市场与大型批发市场相比,二者均需占地广,但二者对地价要求不同、对市场距离的要求不同、对顾客的要求不同,因此二者的位置选址有所不同,但二者对商品类型的要求没有明显的差异,据此选B。
【11题详解】
随着电商的普及,消费者更多地将会与供应商挂钩,省却了中间商,大量业务将通过商家与用户直接联系,因此原有的大型商场将会削弱,大型批发商场受冲击更大,可能会更趋衰落,也就是Ⅰ市场规模将可能会缩小,Ⅱ市场可能渐趋衰落,据此选D。
【答案】12. C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亚地区,区域降水主要来自西南印度洋上,以西南季风的形式影响该区域。P地位于印度西南部,地势较高,海洋水汽受到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其南北两侧丰富,据此选C。
【13题详解】
MN两地降水迥异,分别形成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该现象既因二者的纬度不同、大气环流不同,也与二者的地形差异有关。N地受大陆气团影响大,N地受海洋、西南季风影响大,N地地势低,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M地地势高,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地形雨丰富。据此选A。
【14题详解】
图中显示,T处为沙漠, S处虽然降水更少但有印度河及其支流等河流流经,农业发达,所以没有形成沙漠,S处降水少,地下水水位不高,地下水不丰富;地表植被少,历史上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很大。据此分析选C。
【答案】15. C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火山碎屑岩层有4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据此可以判断有4次火山活跃期,据此选D。
【16题详解】
据图,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显示该地一侧为火山,另一侧有沉积岩且为湖相沉积层与火山碎屑岩的交错沉积层,因此该地质构造一侧临山一侧临湖,C选项符合要求。
【点睛】据图分析出火山碎屑岩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的层次有4层,同时,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显示该地一侧为火山,另一侧有沉积岩且为湖相沉积层与火山碎屑岩的交错沉积层,因此该地质构造一侧临山一侧临湖,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答案】17. D
【解析】
【17题详解】
格陵兰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极圈内,纬度高,气候寒冷,不可能森林葱郁水网密,也不可能草原辽阔稀树高;这里地表终年为冰雪覆盖,大陆冰川广布,生存条件恶劣,茫茫冰原人烟少,不可能黄沙漫漫风怒号,据此选D。
【18题详解】
格陵兰岛自然环境的最大特征就是茫茫冰原人烟少,而这个特征的最重要原因是格陵兰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极圈内,纬度高,气候寒冷造成的,地形、寒流、大气环流虽然也有一定作用,但都不是最主要因素,据此选A。
【19题详解】
格陵兰岛无大片耕地,不可能是A;格陵兰岛依然是冰川广布,不可能地表土质疏松,C错;海洋沉积加剧需要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格陵兰岛表土多为冰川,不可能,D错;但伴随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加,携带物增多,部分近海区域地表有可能裸露,导致季节河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大,据此选B。
【答案】20. C
【解析】
【20题详解】
春分日全球各地均为6点日出,因此位于180°西侧且位置越靠东的城市,看见日出越早,结合选项可知,上海经度位置最接近180°,最先看到日出,据此选C。
【21题详解】
某日北京和广州居民同时看到日落,该日的昏线应为东北-西南走向,此时北极点附近应为极昼,据此推知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悉尼、伦敦均日出东北方,据此选B。
【22题详解】
某日广州居民看到太阳位于正头顶的现象,也就是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23°N,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则根据四城市纬度,四城市中北京纬度最高,白昼最长,选A。
23
【答案】(1)借助利物浦港口的发展和带动作用,对外贸易发达;位于沿海地区,终年受暖流和西风影响,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海拔较低,节省城市建设投资;海陆联运,交通便利;工业革命早,工业基础好。
(2)“1英镑住宅计划”可吸引人口迁入,为复苏和振兴城市经济创造基础(劳动力和市场)条件;新居民的入住令“无人社区”重焕生机;带动周边工商业、服务业发展;促进市场和城市再次繁荣。
(3)政府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新型港口,发展海洋运输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现代工业、高科技产业及服务业;发展旅游业。
【解析】
【详解】(1)利物浦市早期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是因为利物浦是优良港口城市,利物浦市借助利物浦港口的发展和带动作用,发展对外贸易;位于沿海地区,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沿海地区地形平坦,节省城市建设投资,便于城市的扩展;海陆联运,交通便利;工业革命早,工业基础好。
(2)“1英镑住宅计划”是极具诱惑力的拉力因素,可以解决该市发展缺少的人力、活力、产业等系列问题。而人口问题的改善是最基本的。“1英镑住宅计划”可吸引人口迁入,为复苏和振兴城市经济创造基础条件;新居民的入住令“无人社区”重焕生机;带动周边工商业、服务业发展;促进市场和城市再次繁荣。
(3)为了利物浦市的经济复苏和振兴,政府可以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新型港口,发展海洋运输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现代工业、高科技产业及服务业;发展旅游业。
24.
【答案】(1)台特玛湖位于罗布泊上游,补给水源相对充足;台特玛湖的入湖河流流程比罗布泊短,蒸发和下渗也相对较少;台特玛湖水位低至不能外流时,罗布泊失去水源补给而干涸,台特玛湖变成塔里木河的尾闾湖,干涸的时间晚于罗布泊。
(2)上游河流流域的含钾岩石破碎分解,钾盐溶于水中随径流汇集到罗布泊;钾盐随地表水下渗,使地下水中钾盐不断积累,含量升高。
(3)利于湖泊及其周围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缓解土地荒漠化;利于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利于改善湖泊及其周围地区的气候环境与水环境。
【解析】
【详解】(1)20世纪后期台特玛湖消失时间晚于罗布泊的自然原因主要与台特玛湖的位置有关。台特玛湖位于罗布泊上游,补给水源相对充足;台特玛湖的入湖河流流程比罗布泊短,蒸发和下渗也相对较少;台特玛湖水位低至不能外流时,罗布泊失去水源补给而干涸,台特玛湖变成塔里木河的尾闾湖,干涸的时间晚于罗布泊。
(2)罗布泊地区的钾盐壳是伴随着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干涸露出的。由于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的上游河流流域的含钾岩石受外力破碎分解,钾盐溶于水中随径流汇集到罗布泊;钾盐随地表水下渗,使地下水中钾盐不断积累,含量升高。
(3)台特玛湖为湿地,其湖泊恢复有利于湖泊及其周围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缓解土地荒漠化;水域面积较大,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水域具有调节功能,有利于改善湖泊及其周围地区的气候环境与水环境。
【点睛】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主要有:
(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25.
【答案】(1)A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较B地区小,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B地区深居内陆,周边高山环绕,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于A地区,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
(2)位于亚、欧、非三洲的交界地区,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引起大国干预;石油资源丰富,而石油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战略资源,所以该地区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淡水缺乏,土地争端频繁;民族宗教成分复杂,历来矛盾冲突激烈。(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答出三点)
(3)河流径流被大量引用灌溉,入湖水量减少,湖面下降,湖水盐度上升;湖面面积减小,蒸发量减少,湖区降水量减小,湖水补给来源减少,湖泊水量减少,湖泊水体总体热容量下降,结冰期加长;过度种植易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从而使湖泊含沙量加大。
【解析】
【详解】(1)气候特征的比较从气候类型、气温年较差、降水、水热组合特征等方面分析。A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纬度较低,气温年较差较B地区小,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B地区深居内陆,周边高山环绕,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于A地区,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
(2)图示地区西部位于亚、欧、非三洲的交界地区,因其战略位置、石油资源、淡水问题、宗教问题纷争不断。因其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引起大国干预;该区域石油资源丰富,石油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战略资源,所以该地区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该区域降水少,淡水缺乏,土地争端频繁;民族宗教成分复杂,历来矛盾冲突激烈。
(3)中亚地区位于大陆内部,降水少,气候干旱,种植业所需水源主要依靠灌溉。而区域湖泊的补给也主要依靠融水汇入河流注入湖泊。过度发展种植业会导致河流径流被大量引用灌溉,入湖水量减少,湖面下降,湖水盐度上升;湖面面积减小,蒸发量减少,湖区降水量减小,湖水补给来源减少,湖泊水量减少,湖泊水体总体热容量下降,结冰期加长;过度种植易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从而使湖泊含沙量加大。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由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较稳定)。
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流域:河流集水区域,地表以山脉为分界线,即分水岭。
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⑤汛期:有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的高低决定)
⑥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能越大。)
⑦凌汛: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和发生在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⑧径流量变化
⑨流速(短促的河流流速快,长而平直的河流流速慢)
26.
【答案】梵净山自然旅游资源丰富,质量高,为原生态景观;但旅游开发时间晚,距市场较远,旅游配套设施尚待完善,承载能力小。鼓浪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区域旅游合作条件好,旅游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承载力大。
【解析】
【详解】发展旅游业的条件从旅游资源的价值、客源市场、旅游环境承载力、交通通达度等方面综合分析。梵净山自然旅游资源丰富,质量高,为原生态景观;但旅游开发时间晚,距市场较远,旅游配套设施尚待完善,承载能力小。鼓浪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区域旅游合作条件好,旅游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承载力大。
【点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A、旅游游资源的游览价值:(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只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颈的吸引力;(2)旋游资源的集群状况;(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B、地理位置与交通。C、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D、旅游地的接待能力。E、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27.
【答案】影响:造成土地、水、空气污染;释放毒素,影响生物生长、繁殖;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困难。
措施:以生物措施为主,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种植相结合;堆土覆盖岩面,用以保水保湿,利于植物成活;编织草帘、草网遮盖,既能遮阳保湿,又能增加有机质,利于植被恢复。(答出两点,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油漆可以散发难闻气味、释放有毒气体,其成分可以随水流渗入地下,因此用油漆刷绿荒山会造成土地、水、空气污染;释放毒素,影响生物生长、繁殖;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困难。
恢复荒山植被可以采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结合的做法,以生物措施为主,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种植相结合的做法;堆土覆盖岩面,用以保水保湿,利于植物成活;编织草帘、草网遮盖,既能遮阳保湿,又能增加有机质,利于植被恢复。
本文标题:2019届高三上学期五省优创名校联考地理全国卷(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029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0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