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 太阳光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天体概念的理解。
【详解】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星际空间的尘埃等统称为天体。太阳光是自然现象,可排除;陨石和待发射的航天飞机属于地球的附属物,不属于天体,故BD不符合题意.星际空间的尘埃是是天体,故选:C.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 图中没有涉及的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
C. 银河系
3. 图中天体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
A. 有液态水
C. 不断运动
【答案】2.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2题详解】
地球和月球构成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共同构成总星系。故图中涉及的天体系统是A、B、C。没有涉及河外星系,D正确。
【3题详解】
天体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故C正确。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态星球,温度极高,没有有液态水;自身能发光是恒星的特征,地球作为行星本身不发光;地球是目前所知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什么的天体。故A、B、D不是共同特性,错误。
4.地球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的根本原因是:(
A.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存在生命的条件。
【详解】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是能吸附住大气,故A错;日地距离适中和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是有合适的温度,但如果距日过近,温度就高,距日远温度就低,故有合适的温度的根本原因是日地距离适中,故B正确,C排除;大气厚度适中不是地球上存在适宜温度的根本原因,故D错。
5.地球能形成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层的根本原因是:(
A.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大气层的形成条件。
【详解】由于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公转周期适中,影响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和地表的温差,故BCD错;地球上适宜的大气是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A正确。
6.与水星、火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 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C. 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答案】A
【解析】
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
|
外部条件 |
太阳光照稳定 |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
运行轨道安全 |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
|
自身条件 |
有适宜的温度 |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约为150C,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较小。 |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
|
有液态的水 |
地球内部的水随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
与相邻行星比较,地球具备生命存在条件之主要是自身条件。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7.2018年9月18日,台风“山竹”席卷了深圳市,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其能量主要源于:(
A. 地热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台风是空气流动引起的。引起空气流动的是空气冷热不均造成气压不相等,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从高压区域流向低压区域,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地转偏向力影响产生旋转。地面冷热不均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造成的,故答案选C。 地热能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潮汐能、核能不是台风的主要来源,故ABD错。
8.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核裂变反应产生的能量
C. 其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故A错
9.有关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错误的是:(
A. 参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
C. 促进水体与大气运动,塑造地表形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有机质的合成,必须依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提供能量、促进水体与大气运动,塑造地表形态
10.太阳活动与对应的层次正确的是:(
A. 光球层—--日珥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与其对应的大气层。
【详解】太阳黑子在光球层
11.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是:(
A. 影响地球气候,使降水量增加
C. 使无线电长波通讯受影响,信号中断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
【详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如下图)
既有正相关,又有负相关。故A错。②对电离层的影响:扰动无线电短波通信。故C错。③对地磁场的影响:磁针不能正确指向,即“磁暴”现象。对地表温度影响不大,故B错。④在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故D正确。
12.某人8点看到一颗恒星,则第二天在同一位置看到该恒星的时间是:(
A. 8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详解】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1恒星日。1恒星日是23时56分4秒,比24时少3分56秒,故第二日看到该恒星的时间是7点56分4秒
13.平时我们所说的“一天”是指:(
①一恒星日
A.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1太阳日的时间长度。
【详解】平时我们说的一天是24时,即1太阳日。故只有A正确。1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23时56分4秒,比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天要短。
14.一架飞机以167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沿赤道向东飞行,则飞机上的人感觉到的昼夜交替周期约为:(
A. 6小时
【答案】B
【解析】
【详解】以地面为参照物的飞机绕地飞行角速度Φ地=15°/小时;由于Φ地与Φ0方向一致,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弧长为111km,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该飞机绕地飞行角速度Φ地=(1670&pide;111)°/小时=15°/小时;地球自转的角速度Φ0=15°/小时。因而以太阳为参照物的飞机绕地飞行角速度Φ阳=Φ地与Φ0的叠加=Φ地+Φ0=15°/小时+15°/小时=30°/小时。以太阳为参照物看到的飞机绕地飞行一周(即完成一个昼夜更替周期)所需的时间=360°&pide;30°/小时=12小时。在飞机上一个昼夜更替周期变成了地面上的1/2,由于飞机运动是匀速的,所以飞机的昼夜各变为地面上的1/2。答案为B。
【点睛】这一类地理测试题,常常令很多同学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其实这类题目的解决关键是要弄清以下问题:
地球的自转方向及角速度Φ0
(2)以地面为参照物的飞机绕地飞行方向及角速度Φ地
以太阳为参照物的飞机绕地飞行方向及角速度Φ阳.
飞机绕地向东飞行,角速度Φ阳=Φ地+Φ0;但由于飞机的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相反,角速度Φ阳=Φ0-Φ地
15.下图中标注的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北极点俯视是逆时针,南极点俯视是顺时针。故A正确。BCD错。
16.下图能表示岳阳夏季晨线的是(阴影表示夜半球):(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岳阳夏季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故AD可排除。其中晨线是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界限,而B是沿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界限是昏线,故B错;C正确。
下图为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某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该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该纬线的纬度范围是:(
A. 0°~23.5°
18. 该日M点的昼长为:(
A. 3小时
19. 一年中N点在该纬线上向东移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直射点在北移
C. 岳阳气温渐低
【答案】17. C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转化成太阳光照图会更好理解。如图示:
据题意“下图为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某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该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可知在此日当地夜长昼短,且夜长18时,昼长6时,根据题意“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可知当地出现了极昼和极夜现象,故可知当地的纬度在66.5°~90°之间,只有C正确。其余的纬度是没有极昼和极夜的,故可排除。
【18题详解】
据题意“下图为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某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该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转化成图
,可知夜弧经度是270°,昼弧经度是90°,据此分析,可知当地的昼长是6时,夜长是18时。
【19题详解】
由于北半球俯视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一年中N点在该纬线上向东移时,说明昼在变长。如图示:
北半球昼变长的时间段是从冬至-夏至,即太阳直射点北移,故A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1月初,最慢的是7月初,故地球公转速度是先变快,后变慢,B错;岳阳气温渐高,故C错;白昼时间变长,则日出的时间会逐日提前,故D错。
20.一条河流,其上游北岸冲刷厉害,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南岸冲刷厉害,北岸有沙洲形成。关于这条河流的位置和流向,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A. ①②
【答案】A
【解析】
河流上游北岸冲刷厉害,说明地转偏向力向北偏,下游南岸冲刷厉害,说明地转偏向力向南偏,该河上下游地转偏向力偏向不同,说明该河流上游和下游的南北半球不同,A正确;若河流上下游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偏转方向应该是相同的。
【点睛】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没有偏转。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顺河流流向看,地转偏向力向哪岸偏,哪岸受侵蚀。
21.图中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小岛,最终小岛可能相连的堤岸是:(
A. ②③
【答案】C
【解析】
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向北纬度度数越来越大的是北半球,左图为北半球,河流流水向右偏,②岸侵蚀,①岸沉积,最终可能和小岛连接的岸堤是①;向北纬度度数越来越小的是南半球,右图为南半球,河流流水向左偏,③岸侵蚀,④岸沉积,最终可能和小岛连接的岸堤是④。
22.岳阳市(113°E)在9月23日日出的北京时间为:(
A. 6:0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时差的计算。
【详解】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经度差1°,地方时差4分钟,岳阳市与北京时间差7°,则地方时差28分钟。9月23日是秋分日,全球均是地方时6时日出,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北京时间应是6:28,故只有C对。
23.某日岳阳市(113°E)日落的北京时间为19:00,则该日岳阳的昼长为:(
A. 14小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昼长的计算公式。
【详解】昼长=(日落时间-12时)×2。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经度差1°,地方时差4分钟,岳阳市与北京时间差7°,则地方时差28分钟。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当北京时间是19:00时,岳阳的地方时是18:32。故根据公式(18:32-12)×2=昼长13小时4分,只有D正确。
24.当地球表面新旧两天所占面积之比为2:1时,国际标准时间(0时区的区时)为:()
A. 2:00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地球表面新旧两天所占面积之比为2:1时,,即全球新一天长达是16小时,旧一天是8小时,则可推算新一天零时的经度在西经60度,即西四区的中央经线地方时新一天的0时,根据相差几个时区,即区时就相差几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可推出两地相差4小时,国际标准时间(0时区的区时)为:4:00,故只有B正确。
25.下列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 昼夜的产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昼夜的产生是由于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故太阳同时只能照到一半。面向太阳光的一侧是昼半球,背向太阳光的一侧是夜半球,故A错。月相的变化时由于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的变化,故B错;湘江西岸多浅滩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得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湘江是自南向北流,东侧是侵蚀岸,西侧是堆积岸,故湘江西侧多浅滩,C正确。昼夜长短的变化时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故D错。
26.北半球夏半年日数多于冬半年日数的原因是:(
A. 地球自转线速度因纬度而异
C. 地球在远日点的公转速度慢于近日点
【答案】C
【解析】
试卷分析:由于北半球夏半年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而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故导致了北半球夏半年日数多于冬半年日数。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公转概况,知识性试题。
27.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 酒泉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卫星发射。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比较我国四大航空发射场的纬度位置,文昌的纬度位置最低,故自转线速度最快。
28.下列各行星既属于类地行星,又属于地外行星的是:(
A. 土星
【答案】D
【解析】
【详解】类地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地外行星是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本题只有火星满足条件,答案选D。
29.构成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A. 氧和氢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太阳大气有氢和氦组成。
30.某日一艘轮船航行在(40°S,30°W)的洋面上,船员看到日出景观,此时北京时间为
15:00,则该日北京的昼长为:(
A. 14小时
【答案】B
【解析】
【详解】纬度度数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两地,昼夜长短时长相反。北京的纬度是40°N,即40°S的昼长是40°N的夜长。当30°W日出时,北京时间是15:00,由于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经度差15°,时差1小时,可推出两地的时差是10小时。根据东早西晚和东加西减的原则,即40°S的日出时间是当地的5:00。根据昼长=(12-日出)×2,可推出当地的昼长是14时。夜长=24-昼长,即当地的夜长是10时,那么北京的昼长就是10小时,只有B正确。
二、综合题(40分)
31.读北半球夏至日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
(1)作图:在太阳光照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地球自转方向以及太阳光线___。
(2)图中的晨昏线为___(晨或昏)线,太阳直射的经度是_______
(3)图中ABC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 ,
(4)北京时间是6月______日 _______ 时。
(5)此日,C比B先日落 ______ 小时,C日落的区时是 ______
(6)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由B向C发射的炮弹将会向 ______(西/东)偏向
【答案】
(2). 晨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详解】(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面向太阳光的一面是昼半球,背向太阳光的一面是夜半球,根据此作图

(2)晨线是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界限,昏线是沿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界限。故图中的晨昏线是晨线,太阳直射的经度是正午12时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如图中A所在的经线。图中的任意两条经线相差30°,0°经线以东的是东经度,故可知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是150°E。
(3)地球的自转线速度是赤道最大,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图中ABCB点在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B 。此图是北半球的夏至日,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故昼长最长是A。
(4)据上一小题可知是夏至日。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由于150°E是12时,两地经度差30°,则时差2小时,由120°E在150°E的西侧,于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6月22日10时。
(5)据图可知,晨线与纬线的交点是当地的日出时间。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是6时即晨线6时日出,图中任意两条经线时差2小时,C点在B点的东侧,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此日,C点的日出时间是8时。日落时间=12+(12-日出),可知B点18时日落,C点16时日落,故C比B先日落
(6)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由B向C发射的炮弹将会向东偏向。
32.读“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1)今年10月8日为寒露节,则与寒露节直射点相同的节气是
(2)地球运动到近日点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3)太阳直射点从直射赤道到下一次直射赤道的时间间隔为一
(4)地球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简述地球有生命存在自身及外部条件
【答案】(1)惊蛰
(2)小寒
(3)回归
(4)①日地距离适中,地球接收到的太阳热量适中
②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并且演化成适于生命呼吸的二氧化碳与氧气
③太阳光热一直稳定,生命演化没有中断
④八大行星各行其道,地球的宇宙环境安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称性。(1)春分与秋分对称,夏至和冬至对称。如图以冬至为中心,可以看出寒露与惊蛰对称,即以南回归线为轴,寒露直射点与惊蛰的直射点相同,图中每相邻的节气相差15天左右,由于春分是3月21日左右,则惊蛰是3月6日。
(2)因为每年的1月初为近日点,公转速度是最快的,冬至日是12月22日左右,小寒与其相差15天,约在每年的1月5日左右,故小寒与1月初最为接近。
(3)太阳直射点从直射赤道到下一次直射赤道的时间间隔为一回归年,时长为365日
(4)自身条件:
①日地距离适中,地球接收到的太阳热量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温度。
②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并且演化成适于生命呼吸的二氧化碳与氧气
③原始海洋的形成,使地球表面上有了液态水。
外部条件:
④太阳光热一直稳定,生命演化没有中断
⑤八大行星各行其道,地球的宇宙环境安全。
本文标题:湖南省岳阳一中、汨罗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10月联考地理试卷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021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0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