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区域为我国南方某丘陵地区,图中两条小河的流量相当。读图文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进入小镇的引水线最合理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小镇人口逐渐增加,过度引用河水将导致
A.甲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
B.甲河下游河段水量锐减
C.乙河下游河段净化能力下降
D.乙河下游河水季节变化加大
【答案】1. D 2. C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因图中为南方丘陵地区,所以最适宜种植茶树;而水稻、甘蔗和棉花适宜种植在平原地区。故选B。
【2题详解】
因河流位于河谷中,所以根据河流的位置及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①和②引水线都是从地势低的地方引向地势高的地方,引水困难;③引水线的距离远,而④引水线既从地势高处引向低,引水方便,又距离短,所以最适合。故选D。
【3题详解】
小城镇是从乙河引水,所以对甲河流没有影响;而从乙河过度引水,使河流的下游河段水量减少,净化能力下降;因夏季人们的生活用水增加,而夏季降水量多,河流的水量多,所以小城镇的引水会减小河流下游的季节变化。故选C。
考点:等值线、农作物分布、河流
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O—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 ~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图3为中国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展望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A.1950年-1960年B.1960年- 1970年
C.2000年- 2010年D.2040年- 2050年
4.据图推测
A.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
B.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
C.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
D.2020年以后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答案】3. B 4. B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仔细读图,1960年- 1970年间抚养比明显增加,老年人口的抚养比不会出现如此明显的变化,因此,说明少儿抚养比增加,意味着出现了婴儿潮。答案选B。
【4题详解】
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做决定的,A错;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O—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 N64岁)之比,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B对;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的,C错;2020年以后就业比逐渐下降,说明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有所降低,但短时间内不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D错。答案选B。
考点:人口抚养比和就业比。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地形剖面、气候统计图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地形剖面线、≥10°C的积温曲线、年降水量线分别对应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乙、甲D.丙、甲、乙
6.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其海拔约为
A.900mB.1250mC.1600mD.3000m
【答案】5. A 6. B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秦岭为山脉,海拔较高,地势高于周边地区,故甲为地形剖面图,秦岭海拔高气温较低,积温线低于周边地区,乙为积温曲线,在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丙为降水量线,故A正确。
【6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丙为年降水量线,降水最多的地点位于秦岭以南大约20千米处,此地对应的甲地形剖面线上海拔1500米处,故B正确。
考点:中国地形特征,等值线判读,读图分析能力。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7.该图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A.甲B.乙C.丙D.丁
8.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A.西北高东南低B.东高西低C.中间高四周低D.南高北低
【答案】7. D 8.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学生要认真阅读材料,根据农作物的特点和地区的地理特征判断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根据图中的河流判断地势特征。
【7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提示“木薯是耐高温,不喜霜雪的作物”,则可判断最适宜种植木薯的要选择年均温最高的纬度最低的丁地。
【8题详解】
由图经纬度和省的轮廓可知,该地区是广西,又图中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流,水往低处流,所以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
湿润系数是指一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湿润系数越小,则该地干燥程度越明显。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湿润系数图,回答下面小题。
9.A区域的地表景观是
A.沙漠景观B.森林景观C.草原景观D.沼泽景观
10.B处湿润系数与周围地区存在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影响不到,降水少B.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
C.地处盆地,对流旺盛D.山地降水多,蒸发量弱
【答案】9. A 10. D
【解析】
试题分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根据等值线“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基本特征,且图示的等值距为0.15,故判断A处闭合中心的湿润系数小于0.05,气候干燥,结合该地的位置判断,该地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地表景观为沙漠,故选A。
【10题详解】
图示B处的湿润系数较周边地区高,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环境分析,B位于我国天山地区,由于迎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形成山地地形雨,故湿润系数较周边地区高。故选D。
【考点定位】地表景观的分布影响降水的因素
【名师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下垫面性质等。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
(1)海陆位置:沿海迎风区降水多(如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西风带影响的大陆西岸),离岸风区降水少(如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岸、西风带影响的大东西岸),内陆地区空气干燥 降水少;
(2)大气环流: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多;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例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区(尤其是大陆西部),降水少;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或季节降水多,受冬季风影响的地区或季节降水少;
(3)洋流::寒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少,暖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多;
(4)地形:暖湿气流流经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穿衣指数是根据天气的阴晴、冷热、风力等情况,去提醒人们适当着装。下图为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1.该图所示的日期,最不可能是( )
A.4月20日B.5月1日
C.7月20日D.10月31日
12.造成全国穿衣指数如图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差异B.地势高低C.海陆位置D.风俗习惯
【答案】11. C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我国气温分布规律,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南北则普遍高温,7月正值我国夏季,而图示南北方的穿衣指数分布却并不相同,故最不可能的是7月份,故选C。
【12题详解】
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低.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太阳的光热少.另外,我国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地区时,风力大大减弱.所以,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30~﹣40℃,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阴.从而造成我国南北穿衣不同的巨大差异,故选A。
下图分别是1998—2010 年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期平均耗水量图”和“生长期平均有效降水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缺水最严重的是:
A. 秦皇岛 B. 保定 C. 衡水 D. 邯郸
14. 图示地区冬小麦生长期缺水的原因有:
① 生长期内降水量少 ② 春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 远离海洋,水汽不易到达 ④ 锋面雨带停留时间较短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③ ④ D. ① ④
【答案】13. C 14. A
【解析】
试题分析:
【13题详解】
冬小麦生长期缺水量=平均耗水量-平均降水量,可算出秦皇岛的缺水量=420-128,为292mm;同理可算出保定缺水量是355-365mm;衡水缺水量是365-375mm;邯郸缺水量是350-365mm,缺水最严重的是衡水,C正确。
【14题详解】
图示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冬小麦生长期是春季和初夏,缺水原因是生长期内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A正确;距海不远,夏季可受来自海洋水汽的影响;春季和初夏锋面雨带在我国南方地区。
【考点定位】等值线图的判断、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方法总结】华北地区春旱原因:从雨带移动规律看,春季雨带还在华南地区,正在逐步北进,而华北尚未进入雨季;华北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春季增温快,蒸发量较大;华北地区春季正值春耕,对水需求量大;其他因素如华北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污染较严重。
15.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季节降水量等值线图(单位:mm)。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季节应是春季B.该季节应是秋季
C.图中市区400 mm等降水量线以内的降水量数值在400 mm以上,原因是雨岛效应.D.图中市区400 mm等降水量线以内的降水量数值在400 mm以下,原因是热岛效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等值线递变规律,按某一递增或递减顺序变化。市区400 mm等降水量线以内的降水量数值在400 mm以上,原因是雨岛效应。
【详解】图中只有等降水量线,无法判断对应的季节是春季或秋季,A、B错误。图中西南部有390mm等降水量线,结合等值线递变规律,市区400 mm等降水量线以内的降水量数值在400 mm以上,原因是雨岛效应,C正确,D错误。
第Ⅱ卷 综合题( 共55分)
16.下图为我国部分及周边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B描述乌鲁木齐气候特征。
(2)据图A比较昆明和北京两地气温特征的差异 。
(3)分析甲地地形区崎岖的原因。
【答案】(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2)冬季昆明气温高于北京,夏季昆明气温低于北京,气温年较差昆明小于北京。
(3) 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高山和深谷,加上流水对河谷的侵蚀作用,形成山河相间,地表崎岖的地貌。
【解析】
【详解】(1)根据图B中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乌鲁木齐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气候干旱,降水量最大月份的降水量不到10mm。气温年较差大,说明气候大陆性强。
(2)根据图中昆明和北京两地气温曲线,冬季最冷月昆明气温高于北京,夏季最热月昆明气温低于北京,气温年较差是最冷月和最热月的气温差值,所以气温年较差昆明小于北京。
(3)读图,结合经纬度,甲地位于横断山区,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高山和深谷。位于湿润区,降水多,加上流水对河谷的侵蚀作用,形成山河相间,地表崎岖的地貌。
17.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报告称: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与上年相比上升了1.32个百分点。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30亿,同比上年年末增加828万人,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
(1)概述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对农村和城市分别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青海省2000 年和2010 年人口数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青海省2000~2010年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 对农村: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促进农村与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出现土地撂荒、留守儿童等问题。;对城市:弥补劳动力不足问题,提高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造成巨大压力。
(2)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
有利:劳动力较丰富,社会抚养比下降;不利:就业压力加大。
【解析】
【详解】(1) 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30亿,同比上年年末增加828万人,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大量农村人口流出,有利影响是减轻农村的土地压力,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促进农村与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影响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出现土地撂荒、留守儿童等问题。大量劳动力人口流入城市,有利影响是弥补城市劳动力不足问题,城市人口比重增加,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是人口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造成巨大压力。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各年龄段人口比重变化,青海省2000~2010年的人口变化特点是0-14岁人口比重减小,说明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15-64岁人口比重增大,说明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增加。65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大,说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力人口比重增大,非劳动力人口比重减小,有利影响是劳动力较丰富,社会抚养比下降。不利影响是就业压力加大。
【点睛】大量农村人口流出,有利影响是减轻农村的土地压力,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促进农村与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影响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出现土地撂荒、留守儿童等问题。劳动力人口比重增大,有利影响是劳动力较丰富,社会抚养比下降。
18.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1)图甲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你是依据图甲中哪些信息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
材料二:读图回答
(2)根据图中气候资料比较丙、丁两地在发展种植业方面的差异。
材料三:下图为中国某区城图,图中A县适宜许多花卉生长,特别是桂花种植已有百年历史。
(3)A地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的美誉,试分析形成这种气候现象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某区域降水量分布图,回答
(4)描述图中6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状况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答案】(1)乙地。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2)丙地:水田农业,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丁地:旱地农业,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
(3)冬暖原因:地处亚热带地区,纬度较低;距冷空气源地远(且有山岭阻隔),不易受冷空气影响。 夏凉原因:地势(海拔高)较高,夏季凉爽;距海近,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较强,气温年较差小
(4)北段向西(西北)弯曲(凸出),主要受山地影响;南段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受东南季风和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影响。
【解析】
【分析】
茶树适宜生长温暖、湿润,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乙地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地形为低山、丘陵,排水条件良好。A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亚热带地区,纬度较低,距冷空气源地远,且有山岭阻隔,不易受冷空气影响,冬季温暖。
【详解】(1)图甲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乙地。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茶树生长。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排水条件良好。甲地位于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不足。地形平坦,排水不便,不适宜茶树生长。
(2)根据材料二图,丙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水田农业,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丁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旱地农业,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
(3)根据经纬度,材料三图A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亚热带地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距冷空气源地远,且有山岭阻隔,不易受冷空气影响。所以冬季温暖。根据图示等高线,A县地势较高,夏季气温较低,凉爽。距海近,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较强,气温年较差小。所以冬暖夏凉。
(4)图中所示为黄河下游,是渤海沿岸地区。600mm等降水量线北段向西或西北方向弯曲,主要受山地影响,降水较多。南段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受夏季东南季风和海陆位置影响,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本文标题:重庆市万州三中高二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992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9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