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淋溶灰褐土分布区的降水量偏高(一般大于650mm),土壤的脱钙作用明显,钙质含量较低。下图示意祁连山某山峰南北两坡土壤垂直带谱分布模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山峰的林带主要分布在()
A.2000一2600m的南坡B.2200一2600m的北坡
C.2600一3000m的北坡D.2600一300Om的南坡
2.导致两坡带谱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坡度C.海拔D.坡向
3.该山峰3000米以上,两坡带谱差异较小的原 ( )
上半部气候寒冷,人类活动影响弱 两坡面积较小, 植被多样性减少
两坡距离近,水热交换作用增强 上半部空气稀薄,两坡光照充足
A.B.C.D.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和影响山地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淋溶灰褐土分布区的降水量偏高,而森林植被主要生长在降水量一般大于600mm的半湿润地区。因此该山的林带主要分布在淋溶灰褐土分布区对应的海拔范围,也就是2600-3000米的北坡地区,本题C选项正确。
【2题详解】
从图示可知该山南北坡的纬度、海拔和坡度陡相差不大,而南坡和北坡垂直带谱差异明显,应该是南北坡向的热量和降水条件差异明显导致自然带。所以本题D选项正确。
【3题详解】
该山3000米以上自然带谱差异减小,到3500米以上时南北坡向自然带已经相同了。人类活动不是影响自然带形成的主因,错误;光照不是影响自然形成的主因,形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主因是热量和降水的组合变化,且该山有南北坡向的不同,由其所处的纬度位置一般会有阳坡和阴坡的差异,因此南北坡向上光照条件是有差异的,排除。正确,本题选B。
左图为浙江汪郎山丹霞地貌,山峰陡峭,红色岩层(砂岩)水平清晰。右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代表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和土壤(沉积物),数字序号代表各种地质作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江郎山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
A.甲B.丙C.丁D.戊
5.右图中()
A.与江郎山岩石形成有关B.过程须在地表才能进行
C.过程不可能形成沉积物D.示意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答案】4. A 5. A
【解析】
【4题详解】
江郎山丹霞地貌以红色砂岩为主,水平纹理清晰,为沉积岩。根据图示,丙是地球内能的体现,代表岩浆,岩浆冷却凝固形成丁-岩浆岩,排除BC。戊能为生物圈提供营养,故为土壤,D错;土壤沉积作用和流水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甲代表沉积岩,答案选A。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乙变质岩,变质岩经过重融再生形成岩浆。
【5题详解】
根据图示,戊能为生物圈提供营养,故为土壤,土壤经过堆积形成沉积岩甲,故与江郎山岩石形成有关,A正确。过程为变质作用,通常在地下高压高温状态进行,B错。过程表示变质岩风化为土壤,可以形成沉积物,故C错。代表岩浆活动对地球大气圈的影响,比如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增加大气颗粒物,不是地面反射太阳辐射,D错。
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河谷横剖面示意图(此时地方时为12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 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区最适合农耕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7. 下列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 c处位于河流的凹岸 B. 图中所示河流北岸为侵蚀岸
C. 该河流剖面一定位于河流的上游 D. 据图可判断此处河流自西向东流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图示a位于河岸陡坡上,不适宜耕种,A错。B处地势较高,接近水源,但地形为斜坡,不适合农耕,B错误。C是河漫滩平原,丰水期容易被淹,不能长期耕种作物,不是最适宜农耕的地区,C错误。D处地势平坦,接近水源,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淹没,故最适合农耕,答案选D。
【7题详解】
图示c有大量沉积物,故以堆积作用为主,位于河流凸岸;河流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A错。图示为地方时12时河流剖面图,华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位,河流南侧为堆积岸,说明流水偏向北侧,为侵蚀岸,故B正确。河流剖面有明显的堆积岸,一般在河流中下游地区,上游以侵蚀为主,河床呈现深V型,故C错误。河流曲流主要受离心惯性力影响,无法准确判断河流的流向,故D错误。
【点睛】河流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下图为某地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从上到下岩层由新到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河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褶皱B.背斜C.向斜D.断层
9.下列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 ( )
A.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甲处地貌是内力作用所致
D.图中岩层都为岩浆岩
【答案】8. B 9. B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图示河流附近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图示河流岩层新老关系,河流干流岩层较老,河流两侧的岩层较新,故判断为背斜构造,选B。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河流为背斜,故排除A。向斜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与图示不符,故C错误。断层岩层出现断裂且有明显位移,图示无法判断,故D错误。
【9题详解】
甲处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是良好的储水结构,B正确。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为良好的储油构造,A错。甲处为河流支流发源地且为两河流分水岭,地势较高,为山峰,是向斜山,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C错。褶皱不会改变岩石的原产状,保持岩石完整性和连续性,层理结构比较明显;岩浆岩分侵入型和喷出型,岩石较新,不太可能形成图示标准褶皱,故不可能均为岩浆岩。D错。
【点睛】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1)岩层上下关系。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与沉积岩的关系。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与周围岩石的关系。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与海岭的远近关系。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图中洋流的成因和性质分别是()
A. 夏季风;暖流; B. 陆地形状;寒流
C. 地转偏向力;暖流 D. 夏季风;寒流
11. 图示季节 ( )
A.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活动频繁 B. 地下水补给河流
C. 鄱阳湖水补给长江 D. 天山牧民在山麓草场放牧。
【答案】10. D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洋流方向,由赤道向北至阿拉伯海,由水温较低流向水温较高,为寒流,排除AC。7月,北半球的夏季,该海域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洋流主要是夏季风形成的,排除B。此时,索马里半岛沿岸吹离岸风,表层海水自西向东远离岸边,深层冷海水上翻,形成寒流,故选D。
【11题详解】
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故A正确。当地河流进入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但无法确定河流具体位置,无法确认河流此时水量情况,B不正确。我国冬春季长江大气降水补给少,鄱阳湖补给长江,与题目夏季不符,C错。夏季,天山高海拔气温回升,草料充足,牧民在高海拔牧场放牧;冬季,天山气温低,山麓牧场较温暖,适合放牧,故D错误。
某探险队在新疆进行考察。从新疆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海拔(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 图中山坡一侧有云杉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处山地北坡,热量条件不足 B. 受极地高气压带影响,多降雪
C. 受山谷风的影响,少夜雨 D. 该海拔高度多地形雨
13. 图示山地的雪线北坡低于南坡,其主要原因是 ( )
北坡纬度偏高,气温较低 南坡纬度偏高,气温较高
南坡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偏多 北坡多地形雨,积雪冰川面积大
A. B. C. D.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纬度判断,山地北坡为阴坡,热量条件相对不足,不适宜高大树木生长,但云杉林出现在北坡,故A错。该区域在中纬度,不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B错。夜晚山顶冷却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同海拔山谷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山顶寒冷气流顺着山坡下滑到谷地,山谷暖空气被抬升,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大气较稳定,降水少,不利于云杉分布,C错误。云杉林分布的海拔在2100-3000米,同海拔南坡是草原,南坡为阳坡,说明植被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不是热量。北坡位于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在该海拔形成地形雨,水分条件好,适合高大树木生长,故D正确。
【13题详解】
雪线的高低主要受气温和降水量影响,雪线高低与气温呈正相关。南坡雪线比北坡高,是因为南坡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雪线较高;北坡纬度高,气温低,雪线较低,故正确错误。该山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影响,受海洋影响小,山地南侧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干旱,降水偏少,错。北坡地处北冰洋水汽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积雪冰川较多,雪线较低,正确,答案选B。
【点睛】影响山地雪线和林线的因素
(1)纬度(温度):纬度越低(高),0温度出现高度越大(小),雪线越高(低)。
(2)山地降水:同座高山湿润气流迎风坡固态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3)坡度、坡向:坡度大,冰雪重力作用强,不利于冰雪储存,雪线高。
(4)人为因素与环境变迁等。人为因素与环境变迁通过影响气温、降水影响雪线高度变化
下图为中国首次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路线示意图,箭头表示航行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航行至海域时,帆船( )
A. 顺风顺流 B. 顺风逆流 C. 逆风顺流 D. 逆风逆流
15. 有关图中各海域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域洋流使沿岸降温减湿 B. 海域洋流自南向北流
C. 海域洋流有利于渔场形成 D. 海域洋流为上升补偿流
【答案】14. A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海域洋流为北赤道暖流,该海域位于东北信风带,帆船航行至此地顺风顺水,故A项正确。
【15题详解】
海域洋流为厄加勒斯暖流,使沿岸增温增湿;海域洋流为本格拉寒流,自南向北流;海域洋流为北赤道暖流,对渔场形成影响不大;海域洋流为南赤道暖流,为风海流,故B项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图示地区花岗岩出露地表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抬升,缺少沉积岩形成条件B.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C.森林大量砍伐,地表介个遭破坏D.上覆页岩等遭受风化、侵蚀
17.甲、乙、丙、丁四地中,与云山地质构造类型相同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6. D 17. B
【解析】
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
【16题详解】
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到上部形成的侵入岩,经过地壳向上运动,出露地表,在地表形成后,在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下上覆页岩被破坏,形成现在的景观,故本题选D。
【17题详解】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褶皱构造是地壳中最广泛的构造形式之一,通常岩层向上拱起的背斜形成山地,岩层向下凹陷的向斜形成谷地。据图可知:云山岩层向上拱起,因此为背斜,乙处的岩层也是向上拱起的,因此两处地质构造类型相同,故本题选B。
【点睛】此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熟悉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以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结合图中的信息解题,此题难度一般。
下图为板块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 在图一所示板块边界区域,可能形成的地表态为 ( )
A. 东非裂谷 B. 海岸山脉
C. 大西洋 D. 喜马拉雅山脉
19. 如果处为南美洲,则大洋板块为 ( )
A. 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南极洲板块 D. 非洲版块
【答案】18. B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板块内部,受张力作用,与图示作用力相反,A错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对运动,形成海岸山脉,故B正确。大西洋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之间,处于板块张裂区,以张力为主,C错。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面形成的,与印度半岛相接,不会出现图示的海平面,故D错误。
【19题详解】
如果处为南美洲,则该区域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附近,图示大洋板块为南极洲板块,故选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对运动,形成北美洲海岸山脉,故A错。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对运动形成岛弧,故B错误。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对运动形成地中海,故D错误。
海岸是海陆相互作用地带,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它是古海岸的遗迹。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0. 从6000年前至今,渤海湾西岸海岸线的变迁特点及主要原因是( )
A. 陆进海退 河流泥沙堆积 B. 陆进海退 海潮、海浪堆积
C. 陆退海进 河流冲刷 D. 陆退海进 海潮、海浪冲刷
21. 贝壳堤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流水冲刷 B. 海浪侵蚀 C. 海浪堆积 D. 流水堆积
22. 从2500年前至今形成的两条贝壳堤在图示南部地区合二为一,是因为( )
A. 贝壳堤必须与海岸线平行 B. 南部海平面比北部海平面高
C. 南部河流入海泥沙比北部的少 D. 南部地壳下沉与外力堆积的速度相当
【答案】20. A 21. C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从图中分析,从6 000年前至今渤海湾西岸海岸线逐渐向东推进,变迁特点陆进海退,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处海河入海口附近,河流夹带泥沙沉积形成,所以A项正确。
【21题详解】
因为贝壳堤主要是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形成的,所以主要地质作用是海浪堆积,B项正确。
【22题详解】
图示南部地区两贝壳堤虽然形成的时间不同,但合二为一,说明在两堤形成的过程中,该地海岸线没有发生大的变迁,说明该地海底较稳定,泥沙沉积速度和地壳下沉速度持平,D项正确。两条贝壳堤在北部分开,走向不同,与海岸线并不平行;因不同海域海浪堆积强度不同,所以贝壳堤不一定与海岸线平行,A项错误。该地为同一海域,海平面高度相同,B项错误。南部河流为黄河,因含沙量较海河大,入海泥沙比北部的多,C项错误。
【点睛】注意河口三角洲属于河流沉积,贝壳堤属于海浪沉积,沉积过程的外力不同。
龙眼是典型的亚热带果树,气温高低直接决定其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因此可以用温度适宜度表示龙眼生长发育的风险状况。龙眼的温度适宜度随气温升高而增长,到达某一适宜值后,适宜度随气温升高迅速下降。读我国南方某些地区龙眼温度风险分区及各月龙眼温度适宜度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23.图中龙眼风险温度分区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以水分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B.以热量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以地表性质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24.地区成为龙眼温度高风险区的原因可能有 ( )
春季气温偏高 夏季气温偏低 秋季气温偏低 冬季气温偏高
A.B.C.D.
【答案】23. B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图中龙眼风险温度分区从海南向北到福建风险逐渐减低,反映因纬度不同以热量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以水分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图示区域均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故A错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因海拔差异产生的;图示区域以丘陵山地为主,海拔相差不大,垂直分异不明显,排除C。图示区域地表性质相差不大,故排除D。
【24题详解】
龙眼温度适宜度随气温升高而增长,到达某一值,适宜度随气温升高迅速下降。根据各月龙眼温度适宜度变化图得知,3-4月(春季)龙眼适宜温度偏低,11-12月(秋冬季)龙眼温度适宜偏低些。地区主要是我国海南与广东的雷州半岛,纬度低,全年气温偏高,排除;对于龙眼来说,冬春该区域气温会偏高,故正确,选C。
中国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读中国传统村落在八大地区的空间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25.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是( )
A.北多南少B.东多西少C.西南地区最多D.西北地区最少
26.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A.离海远近B.地形地貌C.文化习俗D.农耕文明
【答案】25. C 26. A
【解析】
试题分析:
【25题详解】
中国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多东少、南多北少,西南地区最多,东北地区最少,所以C正确。
【26题详解】
中国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地形地貌、文化习俗、农耕文明,和距海远近关系不大。
考点:区域的含义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7.图中洋流是()
A.南半球的寒流B.南半球的暖流
C.北半球的寒流D.北半球的暖流
28.关于图示地区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
A.河流北岸冲刷严重B.甲地盛行西南风
C.湖泊含盐量较高D.乙地高温多雨
【答案】27. A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假设图示洋流位于北半球,则为低纬度环流圈,洋流由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是寒流。与图示洋流由低纬向高纬流,为暖流,故假设不成立,排除CD。假若洋流位于南半球,则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寒流,排除B;该寒流分布在大陆西岸,比如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故A正确。
【28题详解】
根据等高线递变规律判断,图示河流自东向西流,位于南半球,流水受地转偏向力偏向南岸,故河流南岸冲刷严重,北岸堆积,故A错误。甲地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北侧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吹西北风,故B错误。该区域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加上沿岸寒流降温减湿,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湖泊含盐量较高,故C正确。乙地纬度较低,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故D错误。
29.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关于该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
B. 甲、丙两汛期分别是积雪融水和降雨所致
C. 该河流没有断流现象
D. 河流流量和气温基本上呈正相关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不属于季风气候区,故不在我国东北,A错。根据流量与气温变化关系图得知,气温越高,流量越大,基本成正相关,故最可能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D正确。冬季冰川结冰河流缺乏补给,可能出现断流现象,故C错。图示甲处河流在春季有积雪补给,随着气温升高流量增加,丙处冰雪融水补给最大,加上夏季大气降水补给,流量最大,故B错。
30.读图中山地( )
A. 各植被带间有明确分界线
B. 各植被带间的分界线随季节变化
C. 可能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D. 植被带更替以水分变化为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山地各植被带间没有明确分界线,是一个过渡带,故A错。植被带间的分界线没有季节变化,相对比较稳定,故B错。根据图中自然带递变规律推算山麓自然带最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山地可能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C正确。山地垂直植被带更替以海拔产生的热量、水分差异为基础,D错。
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2009年接待游客多达 2120万。 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 400毫米,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推测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 ( )
A. 河湖水 B. 雨水
C. 地下水 D. 淡化海水
32. 判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 (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31. C 32. B
【解析】
【31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马略卡岛位于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西风带来降水丰富,但是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导致地表水缺乏。城市用水最主要是地下水,C对。河湖水、雨水、淡化海水不是主要城市用水,A、B、D错。
【3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马略卡岛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夏季,地表水、地下水都缺乏,B地。春季、秋季缺水程度较轻,冬季降水多,水资源比较丰富,A、C、D错。
二、综合题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居延海后期因湖面缩小被分裂成两个湖泊,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下图为黑河流域示意图。
(1)说出黑河不同季节的补给类型。
(2)说明居延海被分裂成两个湖泊的原因。
(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春季,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以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秋冬季节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2)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过度引入湖河流的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湖面萎缩;湖泊中部高,东西两侧地势低。
(3)气候更加干旱,湖水盐度升高,水质恶化,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
【解析】
(1)从纬度位置看该纬度较高,冬季有积雪,春季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夏季降水集中,祁连山积雪夏季冰雪融化,所以夏季以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秋冬季节降水和冰雪融水都少,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2)居延海被分裂成两个湖泊的原因是湖面下降。湖面政下降的原因是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过度引入湖河流的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湖面萎缩;湖泊中部高,东西两侧地势低。
(3)主要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湖面变小,蒸发水少,气候更加干旱,湖水盐度升高,水的净化能力弱,水质恶化,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
34.下图为雅鲁藏布江谷地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鲁藏布江谷地是西藏城镇最密集,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西藏最主要的农
业区,这里的农作物具有“个头大、产量高、质量好”的特性。
材料二 墨脱县平均海拔1200米,是西藏高原中的海拔最低、环境最好的地方,该地四季如春、植物多样、年降水量在2358毫米以上,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墨脱公路几次修建几次中断,被称为世界筑路史上最难的一条公路。
(1)指出图示区域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2)试从地形、地质和水文角度分析墨脱公路成为世界筑路史上最难修建的公路的原因。
【答案】(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流水侵蚀,冰川侵蚀。
(2)山高坡陡,地形起伏大,施工困难;雨量丰沛,降水强度大,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地震频发,岩石破碎,对公路修建造成威胁大;河流众多,多瀑布、急流,施工技术要求高;
【解析】
【分析】
考查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交通运输方式的修建的自然区位分析,难度中等。注意区分内外力作用,关注分析角度作答。
【详解】(1)内力作用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表现形式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图示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对运动形成,有内力作用的表现-地壳运动。图示冰盖说明有冰川作用;雅鲁藏布江谷地,降水丰沛,流水侵蚀作用明显。
(2)从地形角度看,图示等高线密集,坡度陡,且山峰海拔高,地形起伏大,公路施工困难。地质方面看,受西南季风影响,雨量丰沛,降水强度大,加上山高坡陡;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地震频发,岩石破碎,土质疏松,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公路修建造成威胁大。水文角度分析,该区河流众多,落差大,降水多,多瀑布、急流,公路通过需修建桥梁等,对技术要求高。
35.下面左图为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该地沿海某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水循环的类型,并说明与C海区的渔业资源丰富有关的水循环环节。
(2)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3)判断A环节的名称,说明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
(4)与10年前相比,右图中河流的地下水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该地的气候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以及该变化所产生的地理意义。
【答案】(1)海陆间循环。地表径流。
(2)地面沉降(或地面建筑物倾斜、坍塌)、地下水水位下降、海水入侵。
(3)水汽输送。 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与水分平衡。
(4)地下水位变化:升高; 气候变化趋势:逐步趋向湿润。地理意义:有利于沿岸地区自然环境的恢复;可以提供更多的水资源。
【解析】
【分析】
考查水循环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难度中等。
【详解】(1)图示海洋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地面形成地表径流,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回流到海洋,形成海陆间循环。C海区位于低纬度大陆架浅海区上,地表径流携带丰富的营养物质,饵料充足,渔业资源丰富。
(2)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水位大幅度急速下降,可能出现地下水降落漏斗;容易出现地面沉降;建筑物可能开裂、倾斜、坍塌;沿海地区容易海水入侵,加剧地下水水质恶化;还有可能产生泉流量减少,水井枯竭等不利影响。
(3)A代表由海洋上空进入陆地上空,是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环节。水汽输送有利于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与水分平衡。
(4)读图,10年后地下水等水位线升高,说明地下水位升高。地下水位升高,水资源储备充足,可以提供更多的水资源,该地气候逐步趋向湿润。气候变湿润,有利于沿岸地区自然环境的恢复。
36.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M、N之间不同地质时期地形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常会出现大量鱼类死亡的原因。
(2)请说明C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
(3)读图,简析M、N间地形变化对P地自然景观的影响。
(4)在C、B两处山地东侧,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水温升高,鱼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上升流减弱,表层营养物质减少,饵料缺乏。
(2)受高大山脉阻挡难以向内陆延伸;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延伸
(3)对西风的阻挡增强;位于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明显,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4)山麓自然带不同;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高度不同。纬度位置。
【解析】
【分析】
考查厄尔尼诺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对气候分布的影响、山地垂直地带性的表现及成因,难度较中上。
【详解】(1)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即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A地附近海域水温升高,由于A海域附近为寒流,水温升高鱼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鱼类不适应造成死亡。海水升温,上升补偿流减弱,表层营养物质减少,饵料缺乏,食物紧缺鱼类死亡。
(2)根据图示C分布的位置判断,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南信风带控制,形成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荒漠带,受高大山脉阻挡难以向内陆延伸;加上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延伸,最后呈南北狭长带状分布。
(3)读图,从M到N地形经过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阶段1到阶段3,中部海拔不断升高,山脉对西风的阻挡增强。N地位于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温度升高,焚风效应更明显,降水减少,气候更干旱,形成荒漠景观。
(4)C、B两处山地,位于山脉东侧,由于纬度位置不同,相同海拔高度山体,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首先,山麓自然带(基带)不同,基带与当地自然带相同,即C为热带荒漠带,B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其次,纬度越低,自然带种类与数量越多;第三,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雪线)高度不同,纬度越低,气温越高,雪线越高。
【点睛】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两个关键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
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本文标题: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958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9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