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半球某日天气系统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 甲处是(
A. 高压中心
2. ①处的风向为(
A. 东北风
3. 根据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②处锋面过境时,将(
A. 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C. 气温升高,天气晴朗
【答案】1. A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图示甲处中心气压较四周高,故判断为高压中心。
【2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等压线分布,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可直接从图示中画出风向,为东北风。
【3题详解】
图示②为冷锋,冷锋过境则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和常见天气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从图示的等压线分布特征判断气压中心和等压线图示风向的画法,根据不同的锋面符号判断锋面的性质和锋面的天气变化等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的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读图判图能力的训练。
4.2012年12月3日,泉城济南被笼罩在雾气当中,早上9点钟,山东省气象台发布了大雾橙色预警信号,此次大雾真可谓来势汹汹,受大雾影响,山东省境内40余处高速入口临时关闭。据此可知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 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C. 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首先要弄清楚能见度高低的影响原理:我们所看见的物体,都是因为其发出的光或是反射太阳辐射(阳光)进入到我们的视线。那么,当不发光的物体在没有太阳辐射的情况下我们就看不见了,太阳辐射弱,则大气能见度低,大雾天气主要是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而使太阳辐射弱。故选B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5.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C.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答案】B
【解析】
【详解】夏季气温高,太阳辐射强,此时正是果子成熟季,覆盖地膜就像是放了一面镜子,
【点睛】本题易错选成D答案,解答时应注意地膜覆盖的地点及时间---苹果树下、夏季,与我国北方地区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相区分。
6.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图乙是“图甲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图甲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A. a
【答案】A
【解析】
【详解】图乙中,分水岭两侧都受到河流侵蚀,东侧河流海拔较低,分水岭被侵蚀后,水流向海拔较低的东侧。图乙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C对。流水沉积在低洼处,不是分水岭被侵蚀的原因,D错。材料不能体现风力作用影响,A、B错。
【点睛】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图示分水岭两侧都有河流侵蚀,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古人称之为“海天佛国”“人间第一清静地”。普陀山是燕山运动晚期的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经风化侵蚀,沿垂直高角度切节理发育,四周山体崩塌,形成的众多孤峰突兀的风景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普陀山主要由图乙中的哪类岩石组成( )
A. A类岩石
8. 图甲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 海浪侵蚀
【答案】7. B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普陀山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属于侵入型岩浆岩,A为喷出型岩浆岩,B为侵入型岩浆岩,C为变质岩,D为沉积岩。
【8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有众多孤峰突兀的风景地貌,地貌为海浪侵蚀地貌,故选A。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下图为某气压系统发展过程示意图。T1,T2为该气压系统发展的不同时段,图中P1,P2,P3,P4为海平面处的等压线,且两图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 若P1>P2>P3>P4,则该气压系统(
A. T1时段的风力大于T2时段
C. 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阴雨天气
10. 若P1
A. 1月至3月
【答案】9. D
【解析】
【9题详解】
若P1>P2>P3>P4,则该气压系统为低压系统,T1时段的风力小于T2时段,没有确定那个半球,所以不能气流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还是顺时针辐合,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发展过程与台风的形成过程相似。
【10题详解】
若P1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这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调控实验室,将会开展多项科学实验,其中包括选择了水稻和拟南芥,计划进步“从种子到种子”的植物全生育发展的过程实验。阅读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1. 拟南芥一般是冬性一年生植物,自然条件下在秋季发芽,幼年期度过冬季,花分生组织在春季分化,种子在夏季成熟脱落。下列地区的植物生长规律与拟南芥相似的是(
A. 三江平原的小麦
12. 当“天宫二号”在太空运行时,对它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太阳活动
【答案】11. B
【解析】
试题分析: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拟南芥在秋季发芽,冬季为幼年期,春季开花,夏季成熟,与华北地区的冬小麦生长特性相同,B对。三江平原为春小麦,春季播种,秋季收获,A错。青海湖畔的油菜应当在春季种植,夏季开花,秋季收获,C错。松嫩平原的玉米为夏玉米,春种秋收,D错。故选B。
【12题详解】
天宫二号在太空运行时,如果太阳活动剧烈爆发,发出的带电粒子流导致航天器上的精密仪器受损,甚至威胁航天员生命,A对。太空中没有大气,天气现象单一,B错。太阳辐射对航天器没有运行,C错。太空中地球对航天器的引力非常小,处于失重状态,D错。故选A。
【考点定位】农作物生长习性
下图是中纬度某地剖面示意图,此时正经受某天气系统的影响。分析回答下面小题。
13. 最能反映P地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
A. B. C. D.
14. 观测发现,该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夜晚气温较高,主要原因是(
A. 有降水,大气中水的相态变化会放出热量
C. 云量增多,大气的逆辐射强
15. 图中天气系统一般出现在下列哪一气压状况图中(单位:hp):(
A. B. C. D.
16. 若此天气系统快速由甲地向P地移动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有(
①暴雨;②沙尘暴;③寒潮;④梅雨;⑤对流雨;⑥大雪
A. ①②④⑤
【答案】13. C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P地上空出现等温线弯曲处出现了逆温现象,为锋面系统所在位置。锋面下方随海拔高度,气温降低,锋面上方随海拔高度升高,气温降低,锋面附近出现逆温。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大气的保温作用。锋面过境产生阴雨天气,云量增多,大气的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增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锋面气旋。近地面的锋面往往和气旋结合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气旋的左侧为冷锋系统,右侧为暖锋系统。图中B选项为低压气旋系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6题详解】
此天气系统快速由甲地向P地移动,为冷锋系统,快行冷锋能带来暴雨、寒潮、沙尘暴、降雪等天气。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发源于五大湖的圣劳伦斯河以“冰钓”闻名于世,魁北克是一座冰钓之城,每逢冰钓季,在冰封的河床上会搭建起近500间垂钓小屋,蔚为壮观(右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与魁北克段河流相比,康沃尔段圣劳斯河的水文特点是(
A. 流量大,流速慢,结冰期长
C. 流量小,流速快、结冰期短
18. 为了使垂钓小屋在冰面上更加稳固,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 在河床中打木桩
【答案】17. C
【解析】
【17题详解】
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流量、流速、含沙量、结冰期、径流量变化等角度进行描述。康沃尔段河流位于上游,魁北克段圣劳斯河位于下游河段,有众多支流汇入,且所处纬度较高,因此,其的水文特点为流量大、流速慢、结冰期长。
【18题详解】
在冰封的河床上用浇水的方法,水结成冰后可以很好地固定垂钓小屋,并且省时省力,简单易行。在冰面上撒盐会使冰融化,在冰层上铺水泥、在河床上打木桩的方法耗时费力。故选A。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下图为某循环运动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若此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则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 环节①
20. 若此图表示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环流,则(
A. 太阳直射南半球
C. 塔里木河出现汛期
【答案】19. A
【解析】
本题“一图多用”,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低。
【19题详解】
在海陆间水循环中, 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读图可知①为径流,故A正确。
【20题详解】
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表现为“冬逆夏顺”。图中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因此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地中海沿海地区处于少雨季节;塔里木河出现汛期;天山牧民在山上牧区放牧。故C正确,A、B、D错误。
21.“广阔河床绿色吞,如同塞北碧无垠,鄱湖出现新风景,枯季洲滩变草原。”下图是鄱阳湖枯水期水位持续走低,湖水干涸后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题。
从水循环环节看,枯水期鄱阳湖湖水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 地表径流汇入减少
【答案】A
【解析】
湖水的总量与湖水收入与支出有关。地表径流汇入减少使湖泊水量减少,A正确;大气降水丰富使湖泊水量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和湖面蒸发强不会使湖泊干涸,C、D错误。故答案选A。
22.冬季,暖气开放的教室内外的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A. ①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冬季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气温高,气流由地面往上运动,地面形成低压,上空形成高压;室外相反,地面形成高压,上空形成低压。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由高压流向低压。结合图,故①②正确。
【考点定位】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利马号称世界“不雨城”,但全年有半年时间大雾弥漫,沾衣欲湿,利马人把这种浓雾称为“毛毛雨”。由于这种“毛毛雨”的时常滋润,地处低纬热带沙漠之中的利马,依然繁花似锦,风光秀丽。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 利马多大雾而“无雨”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秘鲁寒流经过利马附近海域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
B. 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降水稀少而形成雨影区
C. 位于沿海平原,受安第斯山脉阻挡抬升作用小
D.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形成辐射雾
24. 利马建城初期选址在热带沙漠之中,其主导因素有(
①位于沿海平原,多港湾,交通方便
②气候温和干燥,有浓雾露珠滋润
③附近有河流及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④矿产资源丰富,开采规模比较大
A. ①③④
【答案】23. A
【解析】
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区位因素。
【23题详解】
秘鲁沿岸为秘鲁寒流,利马地处低纬地区,受沿岸寒流影响,沿海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下层空气易冷凝成雾,故选A。
【24题详解】
利马建城初期选址在热带沙漠之中,是因为区域气候干燥,严重缺水,而该沙漠位于沿海平原,多港湾,交通方便,①正确;且该地临海,气候温和干燥,有浓雾露珠滋润,②正确;图中显示该地附近有河流及高山冰雪融水补给,③正确。首都的主要功能是行政功能,并非工业城市,初期选址时工业也尚不发达,虽然附近有矿产但开采规模不大,④错误。故选B。
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贝加尔湖形成于
A. 地壳断陷集水
26.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 湖区降水量加大
27. 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湖面蒸发弱
【答案】25. A
【解析】
【25题详解】
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由于地壳断陷集水而成;其形成与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断河流无关。故选A。
【26题详解】
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四周环绕着高山,注入贝加尔湖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在贝加尔湖沉积,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巨厚的沉积物;目前该湖盆仍在陷落,河流水不断汇入湖泊,导致湖水深度不断加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区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变化不大;入湖泥沙变化不大,且其变化也不会引起湖水深度增加。故选C。
【27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故选D。
【点睛】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贝加尔湖的认识——断陷构造湖。第2题从题干中的湖底沉积达8千米的沉积物,可是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外力的沉积物堆积速度小于内力的地壳下沉。
A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植物大多叶小、肉厚,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荒漠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图中阴影部分示意A地区的位置。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8. 图示A地区沿岸洋流(
A. 是在西南风影响下形成
C. 造成沿海地区气温升高
29. 该地区多肉植物生长特征反映了当地8,9月(
A. 接受到太阳直射、光照强
C. 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小
30. 若A地区多肉植物运往中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过(
A. 白令海峡
【答案】28. B
【解析】
【28题详解】
根据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的成因、性质可知:A地区的洋流是水平补偿流,并不是西南风影响下的风海流,故A错误;由于该洋流为寒流,水温比同纬度周围海区水温低,所以流经海区等温线向北凸出,故B 正确;寒流有降温作用,会让周围海区气温降低,故C 错误;洋流自南向北流,使向南的海轮航行速度减慢,故D 错误。
【29题详解】
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没有直射现象,故A 错误;由材料可知“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荒漠百花开、生机再现”,说明该地气候相对干旱,因此降水是影响植物存活的重要因素,结合该地纬度位置可知,8、9月该地受到行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故B 正确,C 错误;晴天多,昼夜温差应该比较大,并且,由于晴天多,降水少,水分条件差,对植物不利,故D错误。
【30题详解】
由A地运往中国,最近航线是向南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再由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最后向北到达我国,故D正确、A、B、C错误。
【点睛】在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大陆西岸为寒流,受其影响,大陆西岸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
31.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图左为右图方框放大后的冰岛简图。
材料二:冰岛为发达国家,国土面积为10.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32万人,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当地建筑物具有密度小、高度低、墙体厚的特点。
(1)指出一年内丙地日出时间早于乙地的时期,并说明理由。
(2)从图中可知,冰岛主要自然灾害是________,其成因是地处________边界,地质活动频繁。请说出它的开发利用方式:________。
(3)简述从甲到乙的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并指出其影响因素。
(4)简析冰岛建筑物密度小、高度低、墙体厚的原因。
【答案】(1)3月21日至9月23日。该时期太阳直射北半球,由于丙地纬度高于乙地,丙地白昼比乙地长,所以丙地日出时间早于乙地。
(2)火山;板块张裂(或生长);发展地热能;发展旅游业;利用火山灰作为种植业肥料;矿产开发等
(3)空间变化特征:从甲到乙降水变少;变化幅度变小。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山脉)。
(4)原因:人口密度小;地震、火山频发;气温低;太阳高度小。
【解析】
【详解】(1)丙与乙两地位于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但丙地纬度高于乙地。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2)冰岛位于大西洋中的大洋中脊上,属于板块生长边界(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地壳运动频繁,多火山。火山资源的利用包括开发地热能、发展旅游业、将火山灰作为肥料等,火山喷发会形成硫磺等矿产,因此当地也可进行矿产开发。
(3)根据图中等降水量线变化规律可知,从甲到乙的降水量逐渐减少,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形。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甲地位于山地西侧,属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而乙地位于西风背风坡,降水少。
(4)冰岛建筑物密度小,主要是因该岛人口密度小;该岛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地震火山频发,高度低、墙体厚有利于提高房屋的抗震性;同时该岛纬度高,气温低,高度低、墙体厚也利于保暖。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丰满水电站大坝将松花江拦腰截断,在其上游形成松花湖。冬季,晴朗夜间,气温常低于-20℃,但松花湖底部水温却高于0℃,流出的湖水使松花湖下游几十里雾气满江。早晨晶莹霜花缀满枝头,这就是雾凇(“树挂”)。“夜看雾,晨看挂”乃吉林冬季旅游盛景。
材料二:图a为吉林省等高线图及雾凇景观图,图b为松花江雾淞景点分布图。
材料三:图b冬季某时段的甲、乙、丙三处表层水温统计分别为4℃、3℃、1℃。
(1)分析图a中长白山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结合相关信息,分析图b中甲到丙河段的水文特征。
(3)简述当地冬季晴朗夜间“雾”形成的过程。
【答案】(1)长白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且海拔较高导致东部夏季风迎风坡降水量大于西部背风坡;冬季西坡为冬季风迎风坡导致同海拔西部气温低于东部;地形高差大,导致气候垂直(水热条件)差异。
(2)受松花湖水库调蓄作用,径流量较稳定(水位变化较小);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温常年高于0℃,冬季无结冰期;受湖泊拦蓄泥沙作用,河流含沙量较小;流经区域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慢。
(3)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该段江水温度远高于气温,水汽蒸发多,水汽遇低温,凝结形成雾。
【解析】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般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山地垂直分异、山脉分布、山脉走向和迎风坡背风坡等方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来分析。
(2)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及变化、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分析。图b中甲到丙河段均位于水库以下河段,河流的径流量变化都会减小,水位变化减小;从松花湖流出的江水水温高于0℃,该段河流无结冰期,因泥沙在水库库区大量沉降,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减小;从等高线地形图来看,该段河流流经200米以下平原地区,河流流速较慢。
(3)雾的形成主要从水汽来源和水汽冷凝的过程来分析。在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大气降温快气温低;受水库较高水温的影响,冬季水汽蒸发多,而当地气温较低,水汽遇冷凝结,容易形成雾。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号称是“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减弱,大洋中东部水温升高致使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2015年9、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
材料二:右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示意图。
材料三:实际上“世界干极”并不缺“水”,只是它以雾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智利中部的某海滨小村,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当地人在山坡上竖立6张大网,当雾穿过这张大网时,雾里的潮湿水汽在细小的网眼凝结成水滴,积攒的水通过大网下方的水槽和输水管流到一个蓄水桶力。每年这些捕雾网可以从雾气中获得2.4L水。尽管水量不多,但对于滴水如油的沙漠村庄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气候在阿塔卡玛沙漠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解释2015年9、10月份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海的原因。
(3)该地“捕雾取水”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4)智利最近计划在沙漠中修建一座水电站,并提出了一个大胆构想:利用太阳能把海水抽到位于安第斯山脉顶峰的水库,然后让海水倾泻而下用于发电。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该地区年均温较高,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致使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植被稀疏;沙漠广布,土壤贫瘠;自然地理环境总体表现为“干旱”的突出特征。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导致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附近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雨水下渗和当地的高温促使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
(3)①一年当中有100多天没有雾,不能“捕雾取水”;②气候于旱,捕雾获得的水容易被蒸发.水分损失大;③投资大,收效微弱。
(4)赞同:①智利常规能源缺乏,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不稳定;②临海有丰富的海水资源;③能增加山顶水库蓄水量,利用地势落差可确保稳定发电。
不赞同:①智利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②该工程建设难度大,投资成本高;③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解析】
(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要素组成,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据图可知,阿塔卡玛沙漠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气候极其干燥(气候)。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或全无(水文),风化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地貌、土壤),动植物极少(生物),自然地理环境总体表现为“干旱”的突出特征。
(2)9、10月份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海的原因,可以从气温、降水、径流等方面回答。由材料可知,该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有非常大的关系,正常年份,南太平洋的东侧由于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在南美洲的西岸,形成离岸流,进而又产生冷水上泛,导致该海域气温较低,气流多以下沉为主,降水较少;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导致降水较多。
(3)据材料三可知,该地区有200余天被大雾笼罩,则一年当中有100多天没有雾,不能“捕雾取水”。且该地区气候于旱,捕雾获得的水容易被蒸发,水分损失大;同时据材料分析可知投资大,每年这些捕雾网可以从雾气中获得水量不多,收效微弱。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赞同或者反对都可以,赞同的理由可以从资源丰富等方面回答,反对的理由可以从成本高、难度大等方面回答。智利常规能源缺乏,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不稳定;临海有丰富的海水资源;能增加山顶水库蓄水量,利用地势落差可确保稳定发电。智利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该工程建设难度大,投资成本高;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标题: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956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9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