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部分地区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死亡率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是
A. 上海
B. 北京
C. 西藏
D. 宁夏
2.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直接原因是
A. 经济发达
【答案】
1.A
2.B
【解析】
1.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通过计算可知,图中死亡率最高的是上海,故A项正确。
2.上海人口的出生率比北京的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的低,其原因是上海的人口老龄化严重,所以死亡率较高,故B项正确。
读“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A. ①②
4.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①蔬菜种植基地
A. ①②
【答案】
3.C
4.B
【解析】
3.读图可知,距市中心不同的各地段,相比于2000年,2007年地价均有上涨。距离近,增幅大;距离远,增幅小;远郊地区范围扩大,故②④说法正确。远郊地价升值幅度低于市中心,中心城区范围不变,①③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项。
4.2007年的地价曲线中,近郊区出现了峰值,表示当地地价较周边高,由此可推知其新建设的事物应该适合布局在近郊区且能使地价上升。蔬菜基地的经济回报低,付租能力低,不能使近郊形成峰值;美术馆属于文化区,一般位于市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学城对环境要求高,占地面积大,并具备一定的付租能力,所以布局在近郊区并能形成地租峰值。故B项正确。
读“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5.阶段1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A. 初期阶段
6.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 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
C. 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 轨道交通的发展
【答案】
5.B
6.C
【解析】
5.据图可知,第一阶段中市区人口向郊区扩展,城市规模扩大,说明城市化处于加速阶段,故B项正确,A、D项错误;阶段二市区人口向周围的小城镇移动,说明城市化处于逆城市化阶段,故C项错误。
6.据图可知,阶段二市区人口向周围的小城镇移动,主要原因是市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居住环境不断恶化,故C项正确;城市经济不会出现衰退,故A项错误;乡村和小城镇发展水平低于城市,故B项错误;轨道交通的发展会促进市区人口向小城镇移动,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读“甲乙丙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回答下面小题。
7.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 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C. 丙——亚洲水稻种植业
D. 甲——城郊乳畜业
8.丙地区农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条件是
①有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②有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的气候③地广人稀④有便利的交通运输
A. ①②③
【答案】
7.B
8.D
【解析】
7.从图中来看,甲地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较低,投入的劳动力数量较多,应为亚洲水稻种植业;乙地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比重接近,商品率很高,应为混合农业;丙地畜牧业比重很大,且商品率很高,应该为大牧场放牧业或城郊乳畜业。故B项正确。
8.由(1)分析可知,丙地农业地域类型应为大牧场放牧业或城郊乳畜业。乳畜业生产规模小,布局在城郊,而题干强调该农业地域类型可大规模生产,故丙地应为大牧场放牧业,形成条件有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地广人稀、有便利的交通运输,①③④入选。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多为种植业分布区,非大牧场放牧业必备条件,②不入选。故D项正确
(题文)鲁尔区曾是世界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区位条件优越。20世纪50年代,经济逐步衰退。20世纪60年代,经过综合整治,经济再度崛起。结合鲁尔区“旧貌新颜”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9.(小题1)鲁尔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上升
B. 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
C. 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旧旧貌”
D. 煤炭、钢铁产量过剩,用地紧张
10.(小题2)20世纪50年代后,鲁尔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①机械工业②钢铁工业③化学工业④煤炭工业
A. ①③
11.(小题3)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鲁尔区落户,主要原因是
①传统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新兴产业发展要求
②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差
③区内用地紧张
④环境污染严重
A. ①②③
【答案】
9.10.C
11.【小题2】B
【小题3】【小题3】C
【解析】
9.10.鲁尔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以及重化工业集聚造成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故C项正确。
11.【小题2】鲁尔区初期发展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为两大最基础工业部门。由(1)分析可知,20世纪50年代后受鲁尔区经济衰退影响最明显的是煤炭和钢铁工业,故B项正确。
【小题3】【小题3】新技术革命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鲁尔区旧有的生产组织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早期重化工业集聚造成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故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鲁尔区落户,①③④说法正确。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的典范,基础设施完备,公共设施齐全,劳动力素质高,②说法错误。故C项正确。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交通运输建设,以下表为依据完成下面小题。
12.从该交通设施的投入成本及交通运输的运量、安全性、快捷程度等综合因素考虑,该地区适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 公路、管道
13.该国交通工程的修建,可能会带来的问题是
①破坏生物的栖息地②破坏当地的地热资源③加剧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④加剧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
A. ①④
【答案】
12.B
13.A
【解析】
12.从表中可知,该地深处大陆内部,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资源丰富,因而货物运输量大,而且该地区的交通线运输距离较长,所以宜修建运速快、运量大、运价较低的铁路,可以加强该地与外界的交流、加快物资的流通;且该地区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水流湍急,说明水运条件较差;该地多断层、地热,岩层脆弱,公路建设成本大、投入高且运量小,故不选公路建设;管道运输不适用于有色金属、稀有金属,所以判断最适合选择修建铁路;同时注意题目要求的“快捷”,所以也可发展航空运输,故选项B正确。
13.交通线路的修建会破坏大量植被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会破坏沿线生物的栖息地,①④说法正确。交通线路的修建属于地表活动,不会破坏地热资源,反而会促进当地地热资源的开发,不会加剧气象灾害的发生,②③说法错误,故A项正确。
读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关于该社会发展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类依赖环境,崇拜自然
B. 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 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 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5.图示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植被破坏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环境污染
A. ①②
【答案】
14.C
15.A
【解析】
14.据图可知,该景观图显示了农业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该时期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与广度都增大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但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C正确;人们依赖环境,崇拜自然是采猎文明时期,A错误;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是工业文明时期,B错误;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后工业化时期,D错误。故选C。
15.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是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图,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A正确;酸雨危害和环境污染是工业社会时期出现的,BCD错误。故选A。
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绿色消费已成为时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③使用高效化肥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⑤采用生物技术防治虫害
A. ①②③
17.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国正在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要求
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③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④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A. ①②③
【答案】
16.B
17.D
【解析】
16.高效化肥包括无机肥,无机肥的使用会破坏土壤环境,污染农作物,③错误;使用农药防治虫害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并会导致农作物农药残留,影响食品安全,④错误;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使用绿肥等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虫害这三项措施均避免了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的污染问题,①②⑤正确。故B项正确。
17.绿色食品,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获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绿色食品的原料不一定是绿色植物,①错误;绿色食品原料的选择必须符合环境质量标准(无污染、无公害、安全),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生产技术标准(安全、优质、营养型),产品的加工、包装和储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无污染、无公害、安全),②③④正确,故D项正确。
读甲处风向的形成示意图,其中a、b、c表示受力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8.(小题1)与甲处风向相同的风带是
A. 南半球的信风带
C. 北半球的信风带
19.(小题2)高气压位于甲处的
A. 东南方
【答案】
18.19.B
【小题2】【小题2】C
【解析】
18.19.根据指向标,可知甲地风向为西北风,南半球西风带与此相同。故B正确。南半球的信风带为东南风;北半球的信风带为东北风;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南风。故A、C、D错误。
【小题2】【小题2】图中b方向与风向相反,为摩擦力;a方向与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因此c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与等压线垂直,从高压指向低压。故B正确。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0.该海域位于
A. 南半球中低纬度
C. 北半球中高纬度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渔场的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
B. ②处洋流的形成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C. ③处洋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D. ④处洋流与另一半球同纬度海区的洋流性质相同
【答案】
20.A
21.C
【解析】试题分析:
20.根据纬度,有回归线穿过,判断该海域位于中低纬度,C、D错。根据环流呈逆时针方向,判断是南半球的中低纬度环流,B对,A错。
21.结合前面分析,该海域位于南半球,①处渔场的形成是单一寒流作用,与暖流无关,A错。 ②处洋流的形成受东南信风的影响,B错。③处洋流是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C对。④处洋流是寒流,与另一半球同纬度海区的洋流性质不同,D错。
【考点定位】洋流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世界渔场的成因,洋流对沿岸地区的影响。
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2.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①用水量大②降水丰富③干旱少雨④污染严重
A. ①②
23.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节约用水②国内跨流域调水③人工降水④循环用水
A. ①②
【答案】
22.A
23.D
【解析】试题分析:
22.新加坡人口密度大,工业及生活用水量大,故①正确;该国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故②正确,③错误;该国环保措施严格,污染较小,故④正确。A项正确。
23.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国内地表水资源缺乏,无法进行跨流域调水,故②错误;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量大,故③错误;节约用水、循环用水是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故C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新加坡地理环境特征
读某地景观素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该地地质构造属于
A. 断层
25.下列是对该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地质作用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A. 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B. 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C. 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D. 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答案】
24.C
25.D
【解析】试题分析:
24.读图,图示地质构造岩层向上拱起,属于背斜构造,C对。断层构造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A错。山岭不是地质构造,B错。向斜岩层向下凹,D错。
25.该景观岩层层理清晰,说明是沉积岩,最初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再经过地壳运动,地势抬升,然后受外力侵蚀,形成图示地貌景观,D对。
【考点定位】地质构造,地质作用,景观的形成过程。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四个节气之间的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两侧,还有距太阳较近的_________轨道和距太阳较远的_________轨道。
(2)今天(7月2日)地理考试期间,地球公转至图中_______时段。
(3)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_
(4)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
(5)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的时段是__________。北半球白昼逐日缩短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金星
(2)B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背景,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地球公转的速度、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难度一般,重在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考查。
(1)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他们距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地球公转轨道两侧,距离太阳较近的是金星和火星轨道。
(2)由地球倾斜方向和自转方向可知,此为地球北极上空的公转示意图,故AB之间所示地球位置为夏至日6月22日,故7月2日位于B时段。
(3)北半球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直到北归回线,即夏至日,再次南移。读图可知,D时段为冬至日到春分日,A时段为春分日到夏至日,这两个时段太阳直射点北移。
(4)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即秋分日到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的半年,为CD时段。
(5)春分日,全球昼夜等分,从春分日到夏至日,北极圈内极昼范围越来越大,到夏至日当天,达到最大,对应的为A时段。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半球白昼范围逐渐缩小,到冬至日,北半球昼达到最短,夜最长,对应的时段为BC时段。
27.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与中国人口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1953~2010年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总量及人口年龄结构统计数据图 (不含港澳台)。
(1)概括世界人口数量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2)分析1964~1982年,我国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3)目前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巨大的人口压力和老龄化严重。试分析人口压力和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20世纪中期以前人口增长缓慢,20世纪中期以后人口增长迅速。(或1950年以前人口增长缓慢,1950年以后人口增长迅速。)
(2)人口基数大;人口出生率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
(3)巨大的人口压力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地矛盾激化, 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和就业困难。老龄化不仅加重了社会负担,也将使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的优势逐渐减弱。
【解析】(1)通过图中折线变化,可知得到世界人口数量在不同时期变化快慢,20世纪中期以前人口增长缓慢,20世纪中期以后人口增长迅速。
(2)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与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有关,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出生率高,再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我国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3)人口压力对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老龄化既会加重社会负担,也会造成劳动力减少。
28.读“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13”,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别为:I_________区、Ⅱ________区、Ⅲ________区,其中用地方式多分布在城市外围的是________区(填代表数字)。
(2)1类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该类功能区主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①人口流量大②人口密度较小③交通便捷④对外联系不便⑤地租水平高⑥土地利用集约
A.①②④⑤
(3)由于经济原因,不少城市中的Ⅱ类功能区开始出现高级和低级的分化现象。如果图中城市地区的主导风向与河流的流向大体一致,则高级区应主要分布在城市________部(按地理方位回答),试简述判断理由。
【答案】(1)商业
【解析】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功能区特点,高级住宅区区位特点。
第(1)题,根据功能区的特点和分布回答。
第(2)题,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商业区需要便捷的交通,位于市中心,人口流量大,土地租金高,建筑物高大稠密,土地利用集约。
第(3)题,高级住宅区位于环境较好的位置,地势高处,河流上游,盛行风向的上风向。
29.读“世界某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及气温降水图”,完成下列要求。
(1)B、C两图中与A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相匹配的是_______图,这种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乙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3)简要说明乙地农业生产的特点。
【答案】(1)C
(2)气候条件优越,夏季高温多雨;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地形平坦,以平原地形为主;市场需求量大。
(3)农业单产高;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世界局部示意图及气温降水图为材料背景,考查气候类型及其成因、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甲地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故C图符合;其成因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
(2)乙地位于中南半岛,当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从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市场、劳动力、农业基础等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可以归结为“三低一高一大一小”,即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单产高,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
3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左图所示地区城市规模与数量的关系以及中等城市的分布规律。
(2)根据重庆的发展可以推测,其主要的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右图A~D中的点,并说明判断依据。
(3)重庆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简要分析发展钢铁工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答案】(1)城市规模越大,数量越少,反之越多。多分布在海拔低于500米的地区;多分布在河流沿岸。
(2)A
(3)排放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和污水,污染城市环境。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四川盆地等高线图和重庆市略图为材料背景,考查城市等级、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以及工业化的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难度一般,重在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读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可知,图中城市多分布在海拔低于500米的地区,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城市规模越大,数量越少,反之越多。
(2)读重庆略图分析可知,A位于城市中心,河流交汇处,是城市早期发展的中心,交通便利,符合中心商务区的布局条件。
(3)钢铁工业属于重化工业,在发展中过程中,会对城市环境造成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污染,影响城市环境的总体质量。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形成酸雨危害;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易污染河水;同时产生大量的废渣。
本文标题:河南省濮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升级考试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773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7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