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地质作用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A. 地质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
B. 地壳始终在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变化
C.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和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D. 内力作用使地面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面变得趋于平坦
【答案】A
【解析】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能量可能是来自地球本身也可能来自地球外部。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一般而言,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据此选A。
2.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A. 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C.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C对。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A错。 固结成岩作用属于外力作用,B、D错。
【考点定位】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3.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是
A. 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C. 发生地震、山崩和火山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发生岩层的变形或者错误。岩层受挤压常形成皱褶山系。所以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等。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4.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相应的成因连线正确的是
A.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流水侵蚀作用
B. 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华北平原——风力沉积作用
C. 干旱地区的蘑菇石——褶皱隆起
D. 大陆内部的沙漠、裸岩荒漠——冰川作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地貌。华北平原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B错误;干旱地区的蘑菇石是风力侵蚀地貌,C错误;裸岩荒漠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长江三峡和瀑布都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
5.下列关于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吴承恩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地理试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自然环境的有机整体,且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环境中的其他要素乃至整个环境都要发展变化,故选B项。
点评: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6.我国南方季风区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发育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外流河众多,水循环活跃,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A.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 我国南方地区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气候、土壤、植被、河流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自然环境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选A。
7.番禺所处的自然带是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B
【解析】番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处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选B。
(题文)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小题1)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 ①
9.(小题2)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④阶段相似的是()
A. 埃及
【来源】2011-2012学年山西大同市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答案】
8.9.D
【小题2】【小题2】C
【解析】
8.9.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该国人口总数就增加。根据曲线,该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的时期为④,此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之前人口总数一直是增加,D对。①、 ②、③时期人口总数仍在上升,未到达最大值,A、B、C错。
【小题2】【小题2】目前图示情况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是小于0,即负增长。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德国,人口负增长,C对。埃及、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中国是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都大于0,A、B、D错。
10.我国“十一黄金周”,大量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A. 国际人口迁移
【来源】2011-2012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地理试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判断人口迁移的基本标准:一是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县级以上);二是时间较长(一般一年以上);三是定居地的变更;故选D项。
11.(题文)读下图,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 从北美迁往拉美
B. 从亚洲迁往拉美
C. 从非洲迁往西亚
D. 从欧洲迁往非洲
【来源】广西容县六王中学2017年春季学期高一地理3月份月考考试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二战后,经济因素是影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因此此时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故西亚石油资源丰富,经济较非洲发达,故人口由非洲迁往西亚地区。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人口迁移和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目前的世界人口迁移方向。并能利用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分析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2.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出现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A. 重大工程建设
C. 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收入差距
【来源】2012-2013学年吉林长春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题(带解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表现为由中西部向东部 ,由乡村到城市。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基础知识识记类型。改革开放后我国由于地区间的较大经济差异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
下图为通过手机定位制成的“2015年成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路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3.由图示的流动路径可知
A. 流动人口以中青年为主
C. 春运后四川人口净流入
14.2015年成都春运人口流出的规模减小,原因是
①流入区生活成本提高②流入区产业向四川转移③四川经济有较快发展④流动人口多回四川务农
A. ①②③
【来源】[首发]河北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答案】
13.A
14.A
【解析】本题组考查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方向是由内地流动到沿海地区,春节前流向内地,是农民工返乡过节,过节后返回沿海发达地区打工。流动人口以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受教育程度较低。随着产业转移,内地农民在当地就可以打工,不需离开家乡。
13.读图,图示的人口流动路径主要分布在四川与沿海发达地区之间,应是内地到沿海发达区打工的劳动力人口,所以流动人口以中青年为主,A对。流动人口主要参加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受教育程度较低,B错。春运后四川人口净流出,C错。流动导致劳动力、人才迁出,不能提高四川环境承载力,D错。
14.专家预测2016年成都春运人口流出规模减小,理由是流入区经济水平高,生活成本提高,①对。流入区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四川转移,劳动力不需要去外地打工,②对。产业迁入,四川经济有较快发展,③对。流动人口多回四川本地打工,④错。A对。
【点睛】
了解民工的流动方向,春节期间人口流动方向的变化,节前是流向内地,节后是流向沿海发达地区。流动人口主要是外出打工人员,主要是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迁出,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15.下表为我国某河谷城市根据当地主要制约因素进行的人口规模测算数据。
项目
人口规模(万人)
最大人口规模(万人)109.8
该城市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分别为
A. 109.8万人;73.37万人
C. 116.96万人;73.37万人
【来源】【全国百强校】广东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答案】A
【解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分别为区域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最佳人口数,据此结合短板效应确定人口合理容量为73.37万人,环境人口容量为109.8万人,选A。
16.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A.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C. 科技发展水平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宿州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注意题目要求是“以上材料表明”;材料中显示: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今天的中国养活了13亿人,而且生活水平提高了;从时间发展角度,说明在资源总数变化不大,甚至人均资源减少情况下,环境承载力也可以增加,主要是科技发展间接增加了人类能够利用资源的数量,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的合理容量。
下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读图,完成第下面小题。
17.①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 环境极差
18.③区域可能属于
A. 工业区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一5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17.B
18.B
【解析】试题分析:
17.读图分析①区域位于城市中心,地价高,主要是支付能力强的中心商务区、商业区分布,住宅区分布较少,故常住人口数量少,答案选B。
18.读图分析可知③区域常住人口数量最多,住宅区的人口多,故为住宅区,B对。
考点:影响城市常住人口布局的因素。
19.(题文)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标志是(
A. 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B. 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集聚
C. 城市用地扩展,出现大量人造景观
D. 城镇密度加大,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来源】2011-2012学年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人口由乡村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是最显著的指标。故答案选A。
20.20.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 城市的用地规模
C. 城市的数量
【来源】201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练习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下图为“亚洲四国家城市化趋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1.四国家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A. 起步晚,水平低
B. 起步早,水平高
C. 起步晚,水平高
D. 起步早,水平低
22.与其他三个国家同期相比,马来西亚城市化
A. 水平最低
C. 速度最快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21.A
22.B
【解析】试题分析:
21.读图,根据曲线的形态特点,图中四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共同的特点是起步晚,水平低,A对。起步早,水平高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B错。C、D错。
22.读图,根据曲线的城市人口比重判断,与其他三国同期相比,马来西亚城市化水平最高,B对,A错。城市化速度在不同时期有变化,C、D错。
【考点定位】城市化特点,不同国家城市化水平差异。
【名师点睛】记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结合图示数值分析判断。马来西亚在图示四个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从城市化水平数值看,仍是发展中国家。图中不同时期,城市化速度不同。
23.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①②
【来源】【全国百强校】广东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答案】D
【解析】①②③④分别对应褶皱、风蚀蘑菇、三角洲、断层,其中,褶皱、断层属于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选D。
【点睛】
内力作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其能量主要来自地球的内部,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地壳运动的证据是地质构造,最常见的形式是褶皱、断层。
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 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 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 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 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25.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A. 地壳张裂作用
【来源】【百强校】2016届浙江省慈溪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24.C
25.D
【解析】试题分析:
24.判断地质事件先后顺序的方法是:沉积岩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图中砂岩和石灰岩是沉积岩,石灰岩在下,先形成,砂岩在上后形成;后形成的把先形成的都覆盖了,图中喷出的岩浆岩把有褶皱的石灰岩覆盖了,说明先褶皱后喷出;侵入的岩浆岩又把喷出的岩浆覆盖了,说明先有喷出岩浆岩,后形成侵入岩浆岩;最后形成的侵信岩浆岩也出现了断层,说明断裂最后形成,A正确。
【考点定位】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知识拓展】判断地质事件先后顺序的方法是:沉积岩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后形成的把先形成的都覆盖了。
26.除自然带的三种分布规律外,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的现象。判断下列分布属于非地带现象的是(
A.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
C.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亚寒带针叶林
【来源】2011届山东济宁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卷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非地带性因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形成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如沙漠中有水源的地区出现绿洲。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 ②③④①
C. ①②③④
28.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 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
C. 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
D. ④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
【来源】2014-2015学年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答案】
27.B
28.D
【解析】
27.根据图中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判断,①是“高高低”模式;③的出生率很高,死亡率有所下降,仍是“高高低”模式,出现在①模式之后;②的出生率、死亡率都比③降低,属于“高低高”模式;④出生率、死亡率都较低,自然增长率很低,属于“低低低”模式。所以演变历程正确的是①③②④。B正确。
28.读图可知④阶段是现代型人口模式,属于经济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D正确。①阶段是原始型增长模式,没有人口老龄化问题,A项错;②阶段是过渡型人口模式,工业化水平高,农业产值小于工业产值,B项错;③阶段是传统型模式,属于农业社会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小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C项错。
29.下列地区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是
A. 亚洲
【来源】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答案】B
【解析】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是拉丁美洲,开始人口迁入是殖民地开发,现在主要是务工迁出,B对。亚洲主要是人口迁出,A错。欧洲、大洋洲主要是人口迁入,C、D错。
读下图“某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30.图中的山前地貌名称是
A. 三角洲
C. 冲积扇
31.图中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 流水侵蚀
C. 风力侵蚀
【来源】【全国百强校】广东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答案】
30.C
31.B
【解析】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
30.仔细读该地地貌景观示意图可以发现,该地貌位于山麓地带,呈扇形状;根据常见地貌形态与分布可知: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位置,冲积平原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沙丘一般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冲积扇位于山麓地带,呈扇形分布,故选项C正确。
31.由图可知该地貌位于山麓地带,处于河流流出山口的位置,因而该地貌应当与流水作用有关,故排除选项C、D;河流流出山口,流速降低,河水携带的泥沙在山口部位沉积,形成扇形平原,为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故选B。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32.图中①②③④处的岩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A. ①
33.图中a、b、c、d四地,最可能储藏地下水的是
A. a
34.有关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质构造为褶皱
B. b地背斜成山
C. a地向斜成谷
D. b、c之间有断层
【来源】【全国百强校】广东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答案】
32.D
33.B
34.A
【解析】
32.图中主要呈现了沉积岩和岩浆岩两类岩石,沉积岩分层明显,岩浆岩侵入到了沉积岩中且出露于地表,所以岩浆岩④形成时间最晚,选D。
33.a处岩层上弯是背斜构造,b处岩层下弯是向斜构造。向斜处易储存地下水,背斜处易储存油气资源,故最可能储藏地下水的是b处的向斜,选B。
34.a处岩层上弯是背斜构造,b处岩层下弯是向斜构造。背斜、向斜都属于褶皱,图中b地背斜成谷,a地向斜成山,b、c之间有岩浆侵入,选A。
【点睛】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和变位。是内力作用下形成。
1、地质构造类型: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断层(包括地垒和地堑)等。
2、可用如下歌谣来区分背斜向斜:背上拱,成山岭,中间老,两翼新;向下弯,成谷盆;两翼老,中间新。背斜顶,受张力,易侵蚀,成谷地;向斜槽,物致密,抗侵蚀,成山岭。
3、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的关系:
背斜岩层封闭,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背斜呈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地;背斜顶部受张裂作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顶部可建采石场。
向斜岩层向下凹,易集水,是地下水的储藏区。
断层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故断层是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水库等的回避处。地下水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这里易被侵蚀为洼地,有利于地表水汇集,所以,断层是泉水、湖泊的分布地且多河谷发育。
下两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5.据左图判断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烈的是
A. 甲处
C. 丙处
36.关于甲、乙两地土地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可以建设采沙场;②甲—适宜建设港口;③乙—大规模建设住宅;④乙—建设防洪堤
A. ①②
37.右图所示为该河流入海口处,某村五十年前位于海岸边,但现今远离海岸线,加速海岸线产生此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在河流上游兴建水库
C. 抽地下水致地面下陷
38.符合甲、乙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A. B. C. D.
【来源】【全国百强校】广东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答案】
35.B
36.D
37.D
38.A
【解析】
35.由图可知,河流凸岸流速慢,;河流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显著,据此丙、乙处侵蚀作用强,乙处河流弯度更大,故乙处冲刷更强烈,据此选B。
36.该河段在凹岸的流速要大于凸岸的流速,甲处为凸岸,乙处为凹岸。河流凸岸流速慢,沉积作用显著,河水较浅,不适宜建设港口,但可以建采沙场、住宅区。河流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显著,可以建港口,也要建设防洪设施,据此选D。
37.根据材料,该村五十年前位于海岸边,但现今远离海岸线,这说明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多,导致海岸线向大海挺进,选项中与泥沙增多相关的是D项,ABC都导致泥沙减少,据此选D。
38.甲处为凸岸,流速慢,沉积作用显著;乙处为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显著,据此选A。
【点睛】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读下图“某假想地域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39.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C. 地壳运动
40.图中所示地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
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 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来源】【全国百强校】广东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答案】
39.C
40.A
【解析】
39.由图可知,该地地形平坦,距海近,常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湿润,大陆东、西两岸植被都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由于地壳运动,使中部地形隆起,从海洋吹来的湿润西风受到阻挡,大陆东岸降水减少,植被演变为草原;随着海拔的进一步升高,地形对西风的阻挡作用越来越显著,大陆东岸的降水进一步减少,最后演变为荒漠。据此选C。
40.图中所示地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是因为地壳运动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属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选A.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41.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A.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 垂直地域分异
D.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42.图中从C到D的自然景观变化最典型的地区是
A. 北美大陆
C. 非洲大陆
43.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变化
【来源】【全国百强校】广东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答案】
41.B
42.B
43.B
【解析】
41.图中从A到B,从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到了温带季风气候,该变化是因为纬度不同导致热量差异而引起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选B。
42.图中从C到D的自然景观变化是从沿海到内陆,因水分条件不同而产生的经度地带性规律,最典型的地区是亚欧大陆中部地区,选B。
43.结合上题可知,图中从C到D的自然景观变化是因水分条件不同而产生的经度地带性规律,选B
【点睛】
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地带性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其中,地带性规律表现为:(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基础因素是热量;(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基础因素;(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非地带性规律是指因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因素而引起的地域分异。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问题。
44.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45.图中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
46.与丙图比,丁图中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高
【来源】【全国百强校】广东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答案】
44.B
45.A
46.A
【解析】
44.纬度越高,自然带数目越少,且可根据基带的自然带来判断其所处的纬度。根据丁地山麓的自然带为苔原带,纬度最高;丙地的山麓自然带为针叶林,纬度较高;乙地的山麓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纬度较低;甲地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纬度最低,据此选B。
45.同一自然带在不同热量带分布高度不同,纬度越低,分布海拔越高,据此选A。
46.同一自然带在不同热量带分布高度不同,纬度越高,分布海拔越低。与丙图比,丁图纬度更高,山麓气温更低,山麓即为苔原带生长的温度环境,不具备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的环境,据此选A。
【点睛】
同一自然带在不同热量带分布高度不同,纬度越低,分布海拔越高;纬度越高,分布海拔越低。
下左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右图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7.左图中四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 甲
48.左图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右图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A. 甲—①
49.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 ①②
50.丙代表的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来源】【全国百强校】广东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答案】
47.B
48.D
49.C
50.B
【解析】
47.根据左图,乙国低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人口呈现负增长,故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选B。
48.根据左图,甲国人口增长特点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对应②;乙国低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与右图中的④阶段对应;丙国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对应④;丁国人口增长特点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对应①。据此选D。
49.丙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现代型模式,人口受教育程度高,医疗卫生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选C。
50.丙代表的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现代型模式,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就业压力小,青少年人口比重小,人口增长缓慢,资源环境压力小,选B。
读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5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A. 商业区
B. 商业区
C. 住宅区
D. 住宅区
52.关于该城市的规划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建中心商务区——交通便利
B. ②处建化工厂——临近河流,便于排放污水
C. ③处建绿化带——隔离污染
D. ④处建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
【来源】【全国百强校】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答案】
51.B
52.C
【解析】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城市合理规划。
51.图示甲位于市中心,判断为商业区;乙位于市中心的边缘,占地面积大,判断为住宅区;丙位于城市的边缘,且位于与南亚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外,故判断为工业区。故选B。
52.图中①地位于风景区附近,适合建高级住宅区,中心商务区多建在市中心,故A错;大型仓库应建在地价较低,交通便利的地区,故B错误;为减少工业区对住宅区的污染,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隔离污染,故C正确;食品加工厂应建在河流的上游,故D错。故选C。
下表所列为我国四个城市主要社会服务功能情况,根据表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53.表中城镇等级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 甲乙丙丁
54.四城市中,最适宜发展国家级IT产业的是
A. 甲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地理试题
【答案】
53.D
54.B
【解析】
53.城镇等级越高,重点大学、星级酒店、大型综合超市等数目越多,地铁
54.IT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宜靠近高等院布局。四城市中,重点大学最多的是乙城,最适宜发展国家级IT产业的是乙,其它城市重点大学少或没有重点大学,条件不太适宜,A、C、D错,B对。
【点睛】
根据表格中各城市的主要社会服务功能分析,服务功能越多,越齐全,即表格中重点大学、星级酒店、大型综合超市等数目越多,地铁
下左图表示某区域城市分布图,下右图是该区域甲城市规划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5.下左图中所示城市
A. 图示区域城市等级共有5级
C.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56.对甲城市进行规划,最合理的选择是
A. ①处位于城市中心,可投资建设大型跨国零售企业
B. ②处靠近科研所和大学城,最适宜兴建的工业部门是电子装配厂
C. ③处靠近文化区,工资收入水平低,最适宜兴建低级住宅区
D. ④处靠近工业区,为方便工人上下班,最适宜兴建高级住宅区
57.近年来,甲城市工业企业不断向城市外缘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 降低运输成本
C. 提高生产效率
【来源】【全国百强校】广东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答案】
55.B
56.A
57.B
【解析】
55.图示城市等级分为
56.图中①位于市中心,地价高,可布局零售商业;②靠近科研院所、大学城,科技发达,可布局高新技术产业,而电子装配工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③靠近公园,环境优美,可布局高级住宅区;④处靠近工业区,环境污染较重,不宜布局高级住宅区,选
57.随着经济发展,市中心环境问题严重,且市区地价较高,因此,为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环境,城市工业企业不断向城市外缘迁移,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选B。
下图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58.59.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A. a>b>c
60.61.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条件
62.63.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该地
A. 位于城市外缘,环境质量好
C. 地势开阔,便于建立工业区
【来源】[中学联盟]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答案】
58.59.A
60.61.C
62.63.A
【解析】
58.59.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城市土地供应有限,条件好的地点需求量大,地租高,在竞争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距离市中心越近,交通通达度越高,地价越高。读图分析可知,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a>b>c
60.61.本题考查影响地租的因素。地租的影响因素有二个,一方面是距市中心的距离;一方面是交通的通达度。等值线向外凸出,主要是交通影响造成的。选择D 项。
62.63.本题考查高级住宅区的区位条件。高级住宅区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高,基础设施齐全。选择A项。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经济因素,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1)影响城市地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二是交通通达程度,交通通达度越高,地租越高。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是因为道路沿线地租水平较高。(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较多,有历史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等。其中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非常显著。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下列问题。
64.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E为变质岩
C. D为岩浆岩
65.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⑤为外力作用
B. ③为变质作用
C. ⑥为重熔再生作用
D. ①为冷却凝固作用
66.沉积岩的形成与图中的
A. ①
【来源】【全国百强校】广东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答案】
64.AB
65.CD
66.BC
【解析】
64.根据图示信息,沉积物形成的D表示沉积岩,则沉积岩发生变质作用,可形成E表示变质岩;变质岩经历重熔再生形成A为岩浆,岩浆生成B为侵入岩,C喷出岩。据此选AB。
65.结合上题结论,①为岩浆生产岩浆岩的冷凝作用;③表示形成沉积物的风化、侵蚀作用;⑤表示形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⑥表示形成岩浆的重熔再生作用,据此选CD。
66.沉积岩的形成与③表示形成沉积物的风化、侵蚀作用有关,也与沉积物固结成岩的④过程有关,据此选BC。
【点睛】
岩浆冷凝形成岩浆岩,岩浆岩能形成沉积岩、变质岩,变质岩、岩浆岩也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可以形成变质岩,但各类岩石都不能直接形成岩浆岩,必须经过重融再生作用形成岩浆才能形成岩浆岩。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A. ②
68.与我国目前城市化一致的有
A. ①
69.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况类似的国家分别是
A. 中国、墨西哥
C. 墨西哥、美国
【来源】【全国百强校】广东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答案】
67.BC
68.AB
69.CD
【解析】
67.图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只有③④(跨越国界),其余均属于国内人口迁移。选BC。
68.中国属于国内城市化,图中①和②为国内人口由农村迁移到城市导致的城市化,属于国内城市化,③也属城市化,但是跨越了国界。④属于国际人口迁移。据此选AB。
69.从图中人口迁移的方向可以看出,P为农村到城市,多为发展中国家,Q为城市到城市,多为发达国家,并且P和Q两国为邻国。据此结合选项选CD。
【点睛】
跨越国界的人口迁移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发展中国家多为从农村到城市,促进城市化;发达国家多为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城市化水平较高,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017年7月21日,北京因暴雨导致严重内涝。下图为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3.下图是“某区域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
A. 城市化水平很高
B. 城市人口为2500万
C. 大约10%的人口住在郊区
D. 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英国
【来源】【全国百强校】广东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答案】AD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总人口是2500万,排除B;大约10%的人口住在农村,排除C;该地城市人口的比重是90%,所以城市化水平高,与西欧国家尤其是英国的城市化水平接近,据此选择AD项。
本文标题:广东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764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7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