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是一种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盖技术。甘肃省利用该技术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图3示意“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甘肃省利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是充分利用了
A. 降水
2.在甘肃省降水量相对较小的地区,为最大限度的起到减少水分流失的作用,最佳的覆膜时间是
A. 春季
3.下列不属于该技术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有利影响的是
A. 拦截降水径流
C. 防止大风掀膜
【答案】
1.A
2.C
3.D
【解析】
1.该地膜覆盖技术有两种:一种是播种农作物在膜内,一种是播种农作物在膜外。地膜覆盖有两种作用:保温和保湿。因为是在我国西北地区,而且是播种农作物在膜外,所以与保温无关。有材料和图示可知技术采用了大小垄相间的种植方式,全地面覆盖地膜后,人为增加了集雨面积,可使有限的降水、甚至是5mm以下的无效降水,通过垄的分水作用、地膜的良好阻渗作用,汇集到种植沟,并沿播种孔入渗到作物根部,变成有效降雨,大大提高了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故A正确。
2.甘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秋季,蒸发旺盛,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耙地,在十月中下旬起垄覆膜。此时覆膜能够有效阻止秋冬春三季水分的蒸发,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故答案选C项。
3.该技术其特点:一是显著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尤其是秋覆膜和顶凌覆膜避免了秋冬早春休闲期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又减轻了风蚀和水蚀,保墒增墒效果显著;二是显著的雨水集流作用。阳间相间的大小垄面是良好的集流面,将微小降雨集流入渗于作物根部,大大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三是增加了积温,扩大了玉米及中晚熟品种的种植区域;四是有效抑制田间杂草,减轻土壤的盐碱为害。由此判断,该技术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有利影响的是拦截降水径流,A属于。覆膜可减少降水水分蒸发,B属于。相接处用垄面或表土地方谱,可防止大风掀膜,C属于。不能增强昼夜温差,D不属于,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农业设施、技术对农业的影响。这类题要抓住技术特点及题中所给信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用的是地膜,地膜有保温保湿的作用,保温即提高温度满足作物所需热量,同时可以防止低温冻害;保湿即防止土壤水过度蒸发;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地膜上面有一些孔和“雨水流向”雨水明显流入孔中,一方面可以收集雨水缓解旱情,另一方面雨水在地膜上流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在垄沟中播种,垄可以阻挡冷风,减少损失。
(题文)我国某企业在泰国建设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区,已成为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在泰国的产业集群中心与制造出口基地。图示该工业园区地理位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小题1)影响泰中罗勇工业园区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工业基础
5.(小题2)工业园建设初具规模之后,园区着力引导国内企业来投资泰国独特的行业。以下行业属于泰国的独特行业的是
A. 毛纺织业
6.(小题3)园区对引进的企业进行考察,以期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其目的是
A. 减少劳动成本
【答案】
4.5.D
6.【小题2】C
【小题3】【小题3】B
【解析】本题组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第(1)题,根据泰中罗勇工业园区是出口基地,而工业园区位于港口附近,可以推断出产业其主导区位因素是交通。第(2)题,泰国的特色优势作物是天然橡胶,据此可以推断其特色产业与天然橡胶有关。第(3)题,根据材料,“上下游协同的产业链”说明该地意在避免同行恶性竞争。
4.5.根据图示信息,泰中罗勇工业园区是出口基地,而工业园区位于港口附近,其主导区位因素是交通。
6.【小题2】泰国出产天然橡胶,因此,橡胶加工轮胎的产业属于其特色产业,选C。
【小题3】【小题3】上下游产业是投入-产出之间的联系,产业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避免产业之间的过度竞争。根据材料,“以期形成上下游协同的产业链”说明该地讲究科学引入相关产业链条,避免同行恶性竞争,选B。
下图为北京、上海不同时期外来常住人口年均增速。完成下列各题。
7.图示信息可以反映出
A. 北京人口老龄化更严重
C. 北京迁出人口数量增多
8.北京、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增速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城市人口容量不断下降
C. 与其他省经济差距缩小
【答案】
7.D
8.C
【解析】
7.本题以外来常住人口为切人点,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迁移及其主要影响的理解。由图可以看出,北京外来常住人口增速一直是正值,所以外来人口数量一直保持增长,且外来人口中一般来说青壮年较多,所以A,C错误;上海常住人口在2014-2016年期间为负值,说明外来人口数量减少,D正确;随着外来人口的迁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B错误。
8.本题以外来常住人口为切人点,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迁移原因的理解。从整体趋势来看,北京、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增速都在降低。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环境质量的提高,上海、北京A口容量在增大,A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两市的工资水平在不断上升,B错误;外来常住人口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农业生产水平对外来人口影响较小,D错误;上海、北京与其他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是导致外来人口增速降低的主要原因,C正确。
读安第斯山东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9.下列有关对图中植被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坡自北向南垂直景观数量增多
B. 35°S的西坡垂直景观比东坡丰富
C. 25°S海拔1 000 m处均为针叶林
D. 荒漠半荒漠景观东坡面积大于西坡
10.雨林景观纬度跨度东坡远大于西坡的主要因素是( )
①
A. ①②
【答案】
9.B
10.C
【解析】
9.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西坡自北向南垂直景观数量相对减少;从图上可以看出,同是35°S,西坡垂直景观较东坡丰富;25°S海拔1 000 m处为热带雨林;西坡的荒漠景观面积大。
10.本题考查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安第斯山低纬度地区东坡为亚马孙平原,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全年高温多雨,雨林广布。
(题文)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淡水资源贫乏。下图为该国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小题1)该国水资源紧张,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A. 降水量和蒸发量大
B. 淡水储存空间小
C. 珊瑚生长需水量大
D. 地表水下渗较多
12.(小题2)该国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状况的主要途径有
①收集雨水
②跨流域调水
③向邻国购水
④海水淡化
A. ①②③
C. ①②④
【答案】
11.12.B
【小题2】【小题2】D
【解析】
11.12.本题考查区域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该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也大,并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从气候角度看水资源应该丰富,由于岛屿面积狭小不利于淡水资源的储存所以水资源紧张,B项正确。
【小题2】【小题2】本题考查区域环境问题综合整治的措施。由于马尔代夫是岛国,区域内部水资源都短缺,不能实现跨流域调水,②选项错误,故D项正确。
下面左图为我国南方春季某日14时天气形势图,右图为次日14时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乙地气压可能是( )
A. 1 015 hPa
C. 1 002 hPa
14.在这24小时中,丙地天气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风力增大,雨后降温
C. 气压升高,风力减弱
【答案】
13.B
14.A
【解析】
13.据图可知,相邻两条等压线相差2.5
14.对比两幅图可知,b图中等压线较密集,且处于冷锋过境后的位置,说明风力增大,雨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故A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点睛】锋面气旋的判读
1.冷锋、暖锋的判断:在锋面气旋中,要判断冷锋和暖锋,需要先判断出是冷气团还是暖气团主动移动。常规的方法是根据槽线处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判断:如下图,在虚线处画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外向内,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如甲线箭头所指方向;再根据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向右偏转)可知气团的运动方向为乙线箭头所指方向。通过作图很容易判断出虚线甲处是北侧冷气团主动移动,为冷锋;虚线丙处是南侧暖气团主动移动,为暖锋。南半球判断方法与此类似。?
2.降水区域的判断: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而暖锋降水在锋前。但锋前、锋后的判断是一个难点,这要根据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分析,锋面将要经过的区域为锋前,锋面已经经过的区域为锋后。这里同样有一个规律:锋面降水都在冷气团一侧,即图中的1和4区域。?
3.锋面过境时的天气变化:冷锋过境时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而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甲处为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
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非常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型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16.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为
A. 沿等高线
17.18.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是
A. 甲地
19.20.图中“人”字型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
A. 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
C. 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
【答案】
15.16.B
17.18.C
19.20.D
【解析】
15.16.图中沿长城一线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值区部位。根据“凸低为高”原则可知长城沿线海拔比周边高,为山脊线。故B正确。
17.18.据图可知,丙海拔较高,且沿途没有阻挡物,因此可以眺望到“八达岭关城”。故C正确。甲和“八达岭关城”之间有一山脊,乙、丁两地海拔较“八达岭关城”低,因此甲、乙、丁均不能够眺望到。给A、B、D错误。
19.20.据图可知,该地多山地,图中“人”字型铁路线基本沿等高线来修筑,虽然线路较长,但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遂道的成本。故选D。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难度一般。
21.右图所示构造地貌最有可能是( )
A. 背斜山
C. 断块山
22.下列有关页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花岗岩中能找到页岩气
B. 页岩气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
C. 属于矿物能源中的新能源
D. 清洁可再生能源
【答案】
21.B
22.C
【解析】试题分析:
21.读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中间海拔较高,四周海拔较低,地形为山地,图中某页岩层顶部高程可以看出,同一岩层中间低,东西两侧高,判断该处构造为向斜,所以该地的构造地貌最有可能是向斜山,故答案选B。
22.页岩属于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黄土高原地区为沉积区,可能会有页岩存在,所以可能储有页岩气,答案A、B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知道页岩气属于矿物能源中的新能源,污染较轻,比较清洁,属于矿物能源,应归为不可再生能源,故答案D错误,应该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地质构造、能源资源开发。
【名师点睛】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
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①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②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③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
(3)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①褶皱——水平运动。②断层——升降运动。③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 ④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4)看岩层是否缺失 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5)看是否有岩浆活动: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代。
(6)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地区、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如没有等高线,则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7)指导人们的找矿行为:①包括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②利用背斜找油。 ③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④利用断层找水、找泉。
下图为欧洲某岛国土地利用结构统计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3.制约该国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24.该国应该( )
A. 进口稻米缓解粮食生产不足
B. 立足国情推进乳畜业发展
C. 大力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D. 开发冰川水缓解水源不足
【答案】
23.C
24.B
【解析】
2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苔原、冰盖广布,说明该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无法利用的荒地多。
24.由于该国所处纬度高,热量不足,因而不适合大力发展粮食种植;热量不足,太阳能资源不丰富;该国水资源丰富,不必开发冰川水;热量不足,水资源丰富,适合牧草生长,从而发展乳畜业。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1960年~2010年气温和降水距平累积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25.图中反映近50年该地区
A. 降水年际变化大
B. 气温逐年增高
C. 降水季节变化大
D. 气温逐年降低
26.该地区农业生产旱情最严重的时期可能是
A. 1960年~1969年
B. 1980年~1989年
C. 1990年~1999年
D. 2000年~2009年
【答案】
25.A
26.D
【解析】试题分析:
25.读图,图中曲线是气温、降水距平累积曲线,是年气温、降水与平均值的差值。反映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根据曲线判断,近50年该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a 对;气温年变化是先逐渐降低。后逐渐增高,BD错;曲线反映的是年际变化,不能反映降水季节变化,C错。
26.该地区农业生产旱情最严重的时期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年份。图中气温距平曲线表示的气温高的年份,是2000年-2009年。该时期降水偏少,距平呈负值,可能是旱情最严重,D对;1960年-1969年气温较高,降水不是最少时期,A错。BC错。
【考点定位】读图能力,气温、降水距平曲线,区域气温、降水的特点。
【名师点睛】以降水的和气温的变化为背景,考察读图析图能力。要理解气温、降水距平的含义,距平值是指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或偏离数值。不表示气温、降水的具体数量。距平值越大,表示年际变化越大。图中正值表示高于多年平均值,负值表示低于多年平均值。
(题文)下为我国东南某区域借助GIS识别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一组图像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7.(小题1)图中
A. 甲地宜大规模种植水稻
C. 丙地的城镇化水平最低
28.(小题2)在进行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时,还需要叠加该区域的
①降水分布图 ②土地利用图 ③空气质量图
A. ①②
【答案】
27.28.D
【小题2】【小题2】C
【解析】试题分析:
27.28.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丘陵、山区,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种植水稻,乙河自北向南流,流速较快,丙地道路交通密集,城镇化水平较高,丁位于城市边缘,比戊路更宜建高速公路,所以D正确。
【小题2】【小题2】在进行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时,还需要叠加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图、空气质量图、人口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和矿产分布图,对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影响不大,所以选择C。
考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令河,也称作季节河,是指河流在枯水季节,河水断流、河床裸露;丰水季节,形成水流,甚至洪水奔腾。某水文勘探队驾驶越野车对利比亚的河流和井泉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勘察,基本摸清了利比亚境内时令河和井泉分布状况及水文变化。下图为利比亚区域图。
(1)分析利比亚境内气候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
(2)分析利比亚多时令河的主要原因。
(3)简述该水文勘探队在勘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4)根据利比亚的自然环境分析其产业结构特征。
【答案】
【解析】(1). 利比亚北部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影响形成。中南部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2).
(3).
(4). 由于利比亚沙漠广布,多时令河,水资源缺乏,因而农业欠发达。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开采和加工工业规模较大,因而石油工业成为该国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中的采掘、加工业为主。
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955年国家建设青海诺木洪农场(平均海拔2 800m),该地人烟稀少,方圆150千米范围内水、空气清洁无污染;2002年,诺木洪农场借助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迅速扩大枸杞种植,实施连片种植,其鲜果色红粒大,果实品质优良。2010年底,农场枸杞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5.4万亩,且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用,被誉为我国最大的绿色枸杞基地。
(1)分析图示区域枸杞生长环境质量好的原因。
(2)分析诺木洪农场枸杞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说明诺木洪农场退耕后种植枸杞的生态意义。
(4)诺木洪农场被誉为我国最大的绿色枸杞基地,请说明其获此美誉的理由。
【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较小。
(2)海拔高,冬季气温低,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干旱的气候与强烈的紫外线也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形成生态屏障,防止沙漠侵吞;减少水资源使用,保障湿地水源;减轻土地盐碱化等。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枸杞;品质优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等。
【解析】(1)开发历史、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程度是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材料信息,青海诺木洪农场开垦历史短,经济相对落后,地广人稀,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较小。
(2)应结合害虫的生存和繁殖条件分析。通常湿热环境容易滋生害虫。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气候干旱,紫外线强烈,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林业用水量小于种植业,因此退耕后种植枸杞有利于保护湿地资源,同时也可避免干旱区过度开垦导致的荒漠化和不合理灌溉导致的土地盐碱化。
(4)理由应把握该农场枸杞种植规模大、产品质量好、环境质量优等特点。
31.(旅游地理)
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西北部,距北京市区约70千米,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北京首个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下面两图分别是野鸭湖湿地公园景点分布图及区内水鸟景观图。
从景区安全与湿地生态方面考虑,野鸭湖景区管理部门需要对游客开展哪些方面的针对性服务?在旅游活动设计中,说明野鸭湖景区选择以短期旅游为主的原因。
【答案】服务:①合理规划游览线路,优化景点配置,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②游览前要向游客说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义,禁止惊扰和伤害野生动植物;③在游览过程中强化安全防范措施;④在重要位置要设置警示牌和宣传栏等。
原因:①野鸭湖位于北京近郊,距离客源市场较近,旅游线路短;②旅游资源类型单一;③景区地域空间狭小,旅游接待能力小;
④旅游环境容量有限。
【解析】管理部门要从方便游客旅游和生态环保方面进行针对性服务。可从线路与景点规划、宣传教育、设施建设等方面来提供 服务。选择短期旅游为主的原因可从距离客源市场的远近、旅游资源类型的特点、景区接待能力的大小、旅游环境承载量大小等方面来思考。
32.(环境保护)
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处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位于广西西南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及江州区和扶绥县境内,由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至东汉时期、生活在左江沿岸的壮族先民骆越人绘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景观包括沿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密集分布的38个岩画点,含107处岩画189组,共3800多个图像,以及与其共同构成文化景观的山崖、河流、台地等环境要素。下图为花山岩画分布图与其岩画。
说明“花山岩画”旅游资源的特性,及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旅游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特性:①景观包括众多岩画,以及山崖、河流、台地等要素,具有多样性;②中国第一处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非凡性;③在适度开发和保护下可持续利用,具有永续性。作用:提高“花山岩画”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发挥品牌效应;增加开发与传承保护的资金投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景观包括沿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密集分布的38个岩画点,含107处岩画189组,共3800多个图像,以及与其共同构成文化景观的山崖、河流、台地等环境要素。景观包括众多岩画,以及山崖、河流、台地等要素,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是中国第一处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景观具有非凡性。在适度开发和保护下可持续利用,具有永续性。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利于提高“花山岩画”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发挥品牌效应。增加开发与传承保护的资金投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本文标题:广东中山一中高二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地理模拟试卷(一)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763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7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