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
A. 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
B. 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
C. 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
D. 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
2. 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
①1月份冰层厚度大
A. ①②
【答案】1. C
【解析】试题分析:
1. 图中照片在北极点有影子,是极昼时期,3月21日北极点没有极昼现象,A错。根据材料,中国结放在了北极点。在北极点看周围方向都是正南,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都是正南,没有东南、东北方向,所以拍摄日期是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C对, B、D错。
2.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有厚厚的冰盖,1月份冰层厚度较大,①对。3月份的1-21号,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大于 夜长。22-31号,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3月份南极点累计昼长较长,②对。与北极点相比,南极点海拔高,近地面气压低,平均气温低,③、④错。
【考点定位】极点的方向判断,极点的自然环境特征差异。【名师点睛】影子朝向与太阳所在方向相反,但在极点地区较特殊,北极点四周都是正南方向。根据北极点有极昼现象,判断对应的日期是夏半年,春分日是分界,没有极昼、极夜现象。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比较,要结合两地的实际情况分析。
【考点定位】
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 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 鞍部
4. 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的高差可能是(
A. 256米
【答案】3. B
【解析】试题分析:
3. 根据黄土高原的特征,该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加上地表破碎,土质疏松,水土流失较严重,地势较高的山顶、山脊、铵部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在山谷集聚,所以山谷植被覆盖率较高,林木密集。故选B。
4. 根据公式(n-1)d<H<(n+1)d,n是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d是等高距,H是图示区域东西两侧的相对高度。图示区域东西两侧等高线条数相差最多是7,图示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d为30米,则东西两侧的相对高差在180米-240米之间,故选C。
【考点定位】等高线地形图局部地形的判读和相对高差计算
【名师点睛】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1)公式计算法: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 m,利用公式(n-1)d m+1)d m。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 m。
(2)直接计算法:根据图中各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如图中A点海拔为300~400 m,B点海拔为0~100 m,则A、B的相对高度为(300-100)m-0)m。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Q地的海拔可能为(
A. 90米
6.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 260米
【答案】5. D
【解析】试题分析:
5. 图示等高距为50米,根据图中河流与等高线分布特点及山峰海拔可推知河谷向两侧海拔升高,山峰外侧等高线海拔应为450米,则河谷两侧等高线海拔均为350米,Q地海拔在400米至450米之间。故选D。
6. 已知山峰海拔为460米,要想求出其与湖面的高差,须求出湖面的海拔。湖面与瀑布都位于300~350米海拔范围,而位于湖面下游的瀑布落差为32米,据此求出湖面的海拔应为332~350米之间,故其与山峰的高差在110~128米之间。故选B。
【考点定位】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相对高度计算
【方法总结】等高线数值的判读:等高线值的判读是以等高线为基础,综合题目信息对所求地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判读。1、根据流水的方向判定。水往低处流,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由高值流向低值。2、根据示坡线判定。示坡线也叫降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3、根据等高距判读。等高距全图一致,结合图中所提示的信息,如海平面、某等高线高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推算出所求地高度。4、根据两地间的气温差判读。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约为0.6℃/100m),可计算出这两地间的相对高差。5、根据“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判断。比如两条等高线之间,或闭合等高线的等高值相同,那么如果这两条线(或闭合线中间)比外圈的等高值小,那么之间的数值即小;如果这两条线(或闭合线中间)比外圈的等高值大,那么之间的数值即大。6、根据公式法对相对高度的判读。(1)如果能从等高线图上直接读出所求甲乙两点间的海拔高度。则甲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两点之差。(2)如过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为不确定值,可以根据公式计算。H高—H低<∆H<H高—H低+2d,其中H高表示两点所夹等高线最高值的高程,H低表示两点所夹等高线最低值的高程。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 50 m
8. 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 ①
9. 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 15 m
【答案】7. C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7. 图中等高距为5米,东南角地势最低,海拔为20到25米之间;东北角地势最高,海拔为80到85米之间,故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5到65米之间,但不会是55米或65米,故C项正确。
8.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河流流经地区落差大,水流急。图中③附近河段等高线密集,表明该处坡度大,河水流速快,C正确。
9. 图中有两处适合建水库,一处是30米等高线所形成的口袋形地形,但该处设计的坝高达不到13米,舍去;另一处为50米等高线所形成的口袋形地形,此处建坝坝顶海拔可为55米,坝底海拔可在40~45米,坝高在10~15米,符合要求。对照比例尺,55米等高线距离最近处约为40米,B项正确。
10.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等高线a和等高线内b的数值可能分别是(
A. 200米,350米
C. 200米,450米
【答案】D
【解析】考查等值线的判读。据图可知,山谷处会发育成为河流,图中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谷,故a的数值为400米;在两条闭合的等值线之间,有一个闭合曲线且该曲线的数值为400米,说明b点的高度介于400—500米之间。结合选项,D项正确。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其中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若②图比例尺为1∶N,则①图、③图的比例尺依次为( )
A. 2∶N 1∶2N
12. 若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为1.84 cm,则①图的比例尺约为( )
A. 1∶3 000 000
【答案】11. D
【解析】试题分析:
11. 其图幅依次减少四分之三,即是原图图幅的1/4,对应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的1/2,所以若①图比例尺为1∶N,则②图、③图的比例尺依次为:1∶2N 1∶4N,故选D。
12. 读图可知,甲乙两地相差5个纬度,实地距离为555千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计算可知,①图的比例尺约为1:20000000,故选B。
【考点定位】比例尺缩放及计算
【名师点睛】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如果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那么原比例×n。
如果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那么原比例×1/n。
如果将原比例尺缩小1/n;那么原比例×(1-1/n)。
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会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关于图中所见部分不同纬线的长度,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线是②线的1/2
C. ③线比④线长
14. 甲、乙两人从G点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
A. 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 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15. 图中关于甲、乙、丙所在网格面积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 甲>乙
【答案】13. C
【解析】
13. 考查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纬线的长度均不相等,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③线比④线长,C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纬线的变化特点,故可排除。
14. 考查经线和纬线的变化特点。经线的长度均相等,纬线的长度不相等,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故甲、乙两人从G点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那么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故D项正确。
15. 考查经线和纬线的变化特点。经线的长度均相等,纬线的长度不相等,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图中显示的甲、乙、丙所在网格面积大小为乙=丙,D项正确。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面小题。
16. 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
A. S1=0.5S2
17. 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 )
A. 1次
【答案】16. D
【解析】试题分析:
16. A、D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距离约为111千米,即A、D的距离S2约为6660千米;A、B同位于北纬60°纬线上,在该纬线上,经度相差2°的距离约为111千米,即A、B的距离S1约为9990千米,S1=1.5S2。
17. 当晨昏线经过A、C两地且A、C之间为昼弧时,这种情况出现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直射点向北、向南移动时各出现一次;同理,当晨昏线经过A、C两地且A、C之间为夜弧时,也会出现两次。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图的基本知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8. 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气候
19.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 稻田
【答案】18. C
【解析】
18. 根据图示,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山麓脚下是鱼塘,往上依次是地形平坦地带是稻田、坡地是菜地花圃、山坡平坦地带是居住用地、再往上坡度较陡地带为果园,直接反映了地形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
19. 城市郊区农业结构一般会随着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而发生变化。一般城市郊区农业中,因稻田占地面积广,产值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也不是很高;而鱼、水果、蔬菜及花卉等农业副产品的城市需求量相对较大,经济效益高。故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郊农业的生产规模一般会不断扩大,而导致了水稻种植面积缩小。
【点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地变化。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它们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坡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农业发展。
下图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 过度开垦
21. 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 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C. 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20. A
【解析】
20. 由材料及图可知,该地区山地丘陵所占比重大,平原比重小,因此,其农业用地结构中林业所占比重应该大,种植业比重应该较小;但从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中可以看出,种植业所占比重最大,而林业所占比重较小,由此可以推知,该地区是将大量的山地丘陵开垦为耕地所致,故选项A正确。
21. 由于该地区地处江南丘陵地区,山区面积广大,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必然会导致水土流失,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因此,要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降低种植业比重,提高林业的比重,其出路必然是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故选项D正确。
点睛: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下图为循环经济模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2. 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①东北大豆和小麦间作
A. ①③④⑤⑧
23. 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A. 提供新资源
【答案】22. D
【解析】
22. 试题分析: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原则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消费者选用具有环境标志的产品,有利于废弃物的排放,利于环境保护;北京留民营村的生产模式,利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利用的自然资源减少,也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使废弃物循环利用,形成良性循环;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使在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选D。
考点:循环经济
点评:本题结合案例考查循环经济的判断,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循环经济的概念、原则和特征。
23. 试题分析:图中a过程是说明废弃物经过分类后再进行处理,这样能把可利用的废弃物再循环利用,进而减少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此过程没有新能源和新废弃物的的产生,也没有节约资源。故选C。
考点:固体废弃物
点评:本题考查对废弃物的处理,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固体废弃物分类的优势。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圈。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4. 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A. 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 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 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 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25. 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 小农经营
【答案】24. D
【解析】
24. 本题考查生产上的生态循环系统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框图的能力。分析这类框图时,应从自己最有把握的环节入手。图中的⑤由“作物种植”指向“沼气池”,显然是指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作为沼气的原料,即⑤代表废弃物,据此可知D项正确。
25.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意在考查考生从图示内容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该循环系统可知,这一模式的生产环节较多,且对科技的要求较高,集约化程度也较高,不宜小农经营,但这种生产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商品率。
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完成下面小题。
26. 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观点一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B. 观点一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 观点一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 观点一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27. 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观点二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B. 观点二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C. 观点二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D. 观点二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28. 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思想的是(
A.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C. 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答案】26. C
【解析】试题分析:
26. 读图,观点一指人类社会从环境中索取资源,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环境只是影响人类,而人类不会影响环境,这是人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时形成的自然环境决定论,人类只是被动的适应环境,没有主观能动性。故选C。
27. 观点二指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得资源,然后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人类不断地开发环境,这是在工农业时期形成的,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现代人类社会尽力谋求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故选D。
28. 根据观点三示意图,人类社会从环境获取资源,也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人类社会作用于环境,同时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体现人地协调发展。斩伐养长,不失其时;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和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这些都符合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而竭泽而渔,焚薮而田会使人地关系不协调。故选C。
考点: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名师点睛】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 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历史阶段 |
生产力水平 |
人类活动 |
对环境影响 |
对人地关系认识 |
人类社会发展早期 |
极为低下 |
采集与狩猎 |
极为有限,被动适应环境 |
肤浅 |
农业社会时期 |
生产力有较大发展 |
以畜力和金属工具进行农耕 |
加大,要求改造自然,出现各种环境问题 |
出现人定胜天的思想观念,进而出现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 |
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时间 |
人地关系理论 |
主要核心思想 |
19世纪 |
地理环境决定论 |
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 |
20世纪初 |
可能论 |
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
“二战”以后 |
和谐论 |
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 |
20世纪80年代 |
可持续发展论 |
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 |
下图是“运价定价方式随运输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9. 在南京主城区开行的投币公交车,在城区内均为1元(空调车2元);地铁一号则是多个站点,票价2~4元不等。公交和地铁运输的定价方式分别是( )
A. a和c
30. 如果图中a、c代表公路与水路运价与运输距离的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代表公路运输,c代表水路运输
C. a运输方式适合长途货运
【答案】29. D
【解析】
29. 由材料可知公交在城区内票价均为1元(空调车2元),定价方式为均一定价,为d;地铁票价为2~4元,随距离增加,票价增加,定价方式为距离比例定价,为a,D正确。
30. 图中a随距离增加,价格不断增加,适合短途运输,代表公路运输;c为远距离递减定价,适合长距离运输,代表水运,水运速度较慢,不适合长途客运,A正确。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1. 为了加强甲、乙两村与城市的联系,拟建两条公路,图中八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
A. ② a
32. 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①穿越河流
A. ①②
【答案】31. D
【解析】试题分析:
31. 公路的选线原则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少占耕地,少穿越河道,过境线路从城市边缘经过,不经过市区内部。①、②、③、④四条线中,①线坡度最缓,一次过河。②线坡度较陡,行车不安全,一次过河。③路程远,几次过河,工程难度大。④路程远,坡度陡,行车不安全。a 、b、c、d 中,a 垂直穿越等高线,坡度陡。B穿越山顶附近,坡度最大。 C穿越等高线最少,坡度平缓,安全。 D路程远,还要穿越铁路,不安全,还要架跨海大桥,费用高。所以选项A、B、C错。选项D对。
32. 图中铁路穿过城区,必然影响城市交通安全,穿越等高线太多,坡度太大,铁路线应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只一次 穿越河流,问题不大,邻近港湾,可以与海港相连,便于对外联系。所以有明显问题的是D,D对。A、B、C错。
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图,交通线路的选址原则。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A. 避开陡坡
34. 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①沿河分布 ②沿交通线分布 ③沿断层线分布
A. ①②
【答案】33. C
【解析】
33. 根据图示等高线分布,铁路分布在200米以下,走向沿等高线,所以其位于山前平原,不受河谷、山脊、断层影响,图示铁路沿线经过较多居民点,故弯曲的主导因素是为了联系更多的居民点,故C正确。
34. 读图图中居民点沿河流、(交通线)铁路线分布,故①②正确;读等高线图该地没有断层线,故③错误;读图该地规模最大的聚落在河流和铁路交汇处,和交通相关,故④错误,所以该题选A。
某日,某网站微博认证用户在该网站微博发起“光盘”行动,该行动倡导人们就餐时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5. “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减少了浪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生态可持续发展
C. 社会可持续发展
36. 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就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
A. 共同性原则
【答案】35.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35.只要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就时刻践行着可持续发展,“光盘”行动实际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其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对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生活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小。选B。36. “光盘”行动必须采取共同行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到“光盘”行动中,就能节约粮食,减少浪费,我们就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选择A。
下图为“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 对该地土地利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湿地面积明显减少
C. 林地面积显著下降
38. 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地区生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增加
C. 水污染加重
【答案】37. A
【解析】试题分析:
37. 对比两幅图可知,大面积的湖面变成了聚落、杨树、鱼塘等,说明湿地面积明显减少,A对。聚落占地面积增加,规模扩大,说明居住用地变化大,B错。林地面积增加,C错。聚落用地与农业用地大于工业用地,D错。故选A。
38. 由于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A错。湖泊面积减少,说明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B对。水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C错。湖泊面积减少,湖泊读长江调蓄能力下降,D错。故选B。
【考点定位】湿地的生态效益
【知识拓展】湿地的生态效益:(1)维持生物多样性。全球超过40%的动植物依赖湿地生存,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许多濒危鸟类、迁徙候鸟都在湿地中栖息和繁殖。(2)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3)提供水资源。水资源在人类文明史中被称为“生命之源”,专家特别指出,在考虑淡水资源的问题时,许多人都忽视了淡水湿地的重要作用。淡水湿地是大自然中最大的滤水池,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水,并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水源。(4)降解污染物。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的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是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从而使当地和下游区域的环境免受污染。
茂名、芜湖、娄底——它们的名字甚至没有在旅行指南《孤独星球》上被提到过,但却被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所发现。目前,沃尔玛正在向中国小型市场进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 沃尔玛进军中国市场的初期,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①消费市场规模
A. ①②
40. 在一些城市,沃尔玛购物广场分布于市区的边缘地带,其选址的主要依据是(
①货源丰富
A. ①②
【答案】39. B
【解析】试题分析:
39. 沃尔玛进军中国市场的初期,选择在大城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大城市的交通比较便利和市场需求量大,因此B正确;②和③影响不大,因此A、C和D错。
40. 沃尔玛选择在市区边缘地带的主要依据是:地租较低和交通便利,所以C对;货源主要分布在商品生产能力较强的市中心;环境优美不是影响商业选址的主要因素,因此A、B和D错。
考点: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二、综合题(40分)
本部分共二大题,共38分。(卷面分2分,卷面工整得2分,卷面不整不得分。)
41. 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D处是________(地形),其海拔高度在________米以上。
(2)若B点气温是20℃,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则C点的气温应是________。
(3)该地区河流干流流向是________。若在该地区修筑一水库,则水坝的位置应建在________处。若坝的海拔为100米,则坝的长度大约是________米。
(4)若从B地修筑一条公路到E地,BGE与BFE两条线路中较合理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有甲、乙两人分别从C、E两点向D处攀登,分析两条路线的利弊。
【答案】(1)山地 700
【解析】本题以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图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等值线的判读。据图可知,D处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说明是山地;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故其海拔高度为700米以上。
(2)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图中BC两地的海拔相差400米,气温相差2.4℃,故C点的气温应是17.6℃。
(3)考查河流的流向,考查水库的选址。根据图中的指向标进行判读方向,该地区河流干流流向是从西北向东南;对比图中各点的位置,A点位于峡谷的最窄处,适合修建水库;根据图中比例尺的大小关系可知,若坝的海拔为100米,则坝的长度大约是30米。
(4)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选线一般要求是坡度平缓,尽量在等高线之间穿行,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故BFE合适,理由是起伏小,工程量小,难度小。
(5)考查攀岩线路的利弊。据图可知,CD线路短,但等高线密集,故坡度大;ED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但线路较长。
【点睛】等值线(面)图判读的一般规律:
(1)读数据(注意等值距)
①读等值线(面)上的点
规律一:一般,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差值相同或者为零。
②读等值线之间或闭合等值线内的点
规律二:一般,等值线两侧的数值不同。
(2)比大小:根据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判读等值线(面)的大小。
(3)看疏密(比较值差)
规律三: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该地理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越大。
(4)析弯曲(判断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
规律四: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
规律五: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
(5)判方向:主要是在等高(深)线上判断坡向,在等压线上判断风向。
规律六:坡向由高处指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某国南部沿海部分地区。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沿海水浅。18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M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H港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
(1)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
(2)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的原因。
(3)简述沿海运河航道航运优势。
(4)说明H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
【答案】(1)该地区河流大致自北向南入海,陆上缺少东西向(横向)水运通道。沿海多沼泽,海域水浅,泥沙多,风浪大,不利于航运,不适合建港。
(2)沿岸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地平,多沼泽(湿地、海湾)。
(3)运河与海湾及多条河流相通,水量相对稳定;避免海浪和海风影响。
(4)(该国南部沿海少港口)H港依托沿海运河,成为南部沿海地区的贸易港口; M河流域广阔,腹地广,河道航运繁忙; H港位于M河河口附近,是M河、南部沿海运河航运和海运的枢纽。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该地区河流大致自北向南入海,沿海运河开凿前,陆上缺少东西向或横向的水运通道。根据图例,沿海地区多沼泽,结合等深线判断,海域水浅。沿海地区泥沙沉积多,风浪大,不利于航行,不适于建港。
(2)图示沿岸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便于施工。地势低平,多沼泽湿地、海湾等,可以利用起来开凿运河,所以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
(3)沿海运河与海湾及多条河流相通,水位相对稳定。运河航行,可以避免海浪和海风影响,利于航行安全。
(4)读图,该国南部沿海港口少,H港依托沿海运河,成为南部沿海地区的重要贸易港口。M河流域广阔,腹地广,河道航运繁忙。H港位于M河河口附近,是M河、南部沿海运河航运和海运的枢纽。 所以H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
【考点定位】区域自然环境特征,运河开凿的条件,发展航运的优势,港口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名师点睛】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开凿沿海运河前的水运条件,要从水域深度、泥沙沉积、风浪大小分析。工程建设的难度与地形相关,平原地区难度较小。运河开凿可以充分利用湿地环境。港口发展的条件,要从水域、陆地、腹地等方面分析。
4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蓉欧快铁”货运直达列车于2013年4月26日开始运行。“快铁”线路西端的欧洲中部地区有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钢铁、汽车制造工业历史悠久;东端的成都平原地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汽车工业发展较快,两端广阔的货物集散区域经济互补性强。
材料二“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1)川企产品利用“蓉欧快铁”出口,请分别指出其相对航空运输的突出优点。
(2)据右图,描述左图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
(3)据图示信息,分析“蓉欧快铁”运行沿线可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
(4)一列装有服装鞋帽、家用电器、个人电脑的“蓉欧快铁”奔驰在途中,判断列车的运行方向,并结合汽车生产条件,分析该列车终到站所在地区汽车生产的区位优势。
【答案】(1)比航空运输费用低,运量大;
(2)高原、山地为主(2分);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低)。
(3)较高纬度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多暴风雪;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季风气候的山区,夏、秋季节多暴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4)自东向西。欧洲中部地区有传统工业区,原材料丰富,协作条件好;汽车制造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资金雄厚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所学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铁路运输比航空运输的运量大,费用低。比海洋运输的速度快,用时间短。
(2)根据图乙中的海拔高度分析,该地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结合图中经纬网判断,在西南部和东北部,等高线较稀疏,是高原分布区。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地势起伏大,西南高,东北低。
(3)读图,“蓉欧快铁”运行沿线经过较高纬度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多暴风雪。经过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天气。经过季风气候区的山区,夏、秋季节多暴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4)根据材料,服装鞋帽、家用电器、个人电脑等产品附加值较低,主要在我国生产,销往欧洲。所以列车行驶方向是自东向西。欧洲中部地区有传统工业区,原材料丰富,协作条件好。该列车终到站所在地区位于欧洲国家,汽车制造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资金雄厚,有利于资金生产发展。
考点:现代主要交通方式特征比较,区域主要自然特征及灾害类型,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本文标题: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761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7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