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该区域( )
A. 降水增加
C. 水汽输送量增加
2. 若要增加该区域的年降水量,则下列措施中目前可行性较差的是( )
A. 增加水汽输送量
C. 封山育林
【答案】1. D
【解析】试题分析:
1. 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就是破坏植被,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选择D项。
2. 可行性就是实际实施容易实现的。增加水汽输送量实际操作困难,可行性差。选择A项。
考点:水循环。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 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 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 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 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4.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 (
A. 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 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 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 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答案】3. A
【解析】试题分析:
3.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环节①是大气降水,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A对。环节②是地表径流,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是热量、水分,B错。环节③是海水蒸发,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C错。环节④是水汽输送,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有关,D错。
4.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环流为南半球的中低纬度环流。洋流①是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A错。洋流②为西风漂流,B对。洋流③ 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C错。洋流④为南赤道暖流,D错。
考点:海陆间循环,大洋环流,洋流的影响。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有关该地区地质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中丙地岩石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C. 图中岩石有可能是沉积岩和变质岩
6. 有关对该地区地质条件利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图中丙地的岩石可以作为水泥厂的原料来源
B. 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有利于地下水的储藏
C. 图中丙地的岩石可以作为石灰厂的原料来源
D. 图中甲所在地的岩石有可能找到优良建材大理石
【答案】5. A
【解析】
5. 读图分析,并结合图示图例可知,图中甲处为页岩,乙处为砾岩,丙处为石灰岩,丁处为页岩。石灰岩被溶蚀、侵蚀有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A正确;图中既有沉积也有侵蚀,为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图中无变质岩,C错误;沉积岩有可能有化石,并非一定存在化石,D错误。故答案选A。
6. 丙为石灰岩,可以作为水泥厂的原料来源,A正确;图中甲处的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地质构造,有利于地下水的储藏,B正确;图中丙地为石灰岩,可以作为石灰厂的原料来源,C正确;大理石是变质岩,图中没有变质岩,D错误。故答案选D项。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 大气的温室效应
C.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8. 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C. 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答案】7. D
【解析】
7. 从图中看甲玻璃箱有土,而乙玻璃箱没有土,甲气温高,说明影响气温的因素是土,土层吸收太阳辐射后向空气辐射热量,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而不是太阳辐射,D正确。
8. 甲箱里有土,乙箱里没有土,土层就相当于地面,土层吸收太阳辐射后向空气辐射热量,原因是地面辐射强弱的差异,A正确。
读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9. 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
A. ②①③④
C. ④③①②
10. 有关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风带a和c之间的区域终年温和湿润
B. 气压带M和风带b交替控制下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涝天气与风带c有关
D. 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c的北移有关
【答案】9. C
【解析】试题分析:
9. 根据图中各风带的风向及所处的纬度,可以判断①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②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③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④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
10. ①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②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③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④为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风带c的北移有关。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
甲、乙两图中箭头分别表示该地某季节风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有关甲乙两图所示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所示风向为东南风
C. 两图所示风向盛行时间基本相同
12. 当图乙中所示风向盛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澳大利亚北部正值雨季
C. 我国华北地区正值雨季
【答案】11. C
【解析】试题分析:
11. 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左偏,从而形成西北风。澳大利亚的西北部此时受西北风的影响,应该为夏季,A错;甲风的成因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成,乙位于东亚,西北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错;南半球夏季即北半球为冬季,季节相同,故C对;甲图的西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暖湿气流;乙图的西北风来自较高纬度的陆地气候干冷,D错。
12. 当乙图盛行西北风,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澳大利亚的北部为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日本西岸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东岸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B错;此时为冬季,华北地区为冬小麦的生长季节,C错;飓风出现多在夏秋季节,D错。
【考点定位】季风环流与气候,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
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关于图中的天气系统描述正确的是(
A. 气压状况看,乙处为高压中心
C. 气流分布状况看,乙处为气旋中心
14. 图中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
A. 30<P<31
【答案】13. C
【解析】
13. 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的综合判读。从气压状况来看,乙处为低压,气流运动为气旋;甲为高压,气流运动为反气旋,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选C项。
14. 读图分析可知,甲处气压中心的值为1035-1040之间,乙处的气压值为1000-1005之间,因此通过计算可知,甲乙两地的气压差为30-40之间,最大气压值无限接近40,但是不能等于40 ,结合选项,答案选B项。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下面小题。
15. 上面左图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右图中的( )
A. 甲点
C. 丙点
16. 该城市今后应采取的发展措施是( )
A. 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B. 制定鼓励生育的政策,提高出生率
C. 完善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D. 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答案】15. D
【解析】试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和应对人口老齡化的措施
15. 左图中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都小于1%,对应右图中的丁点,D正确。
16. 该城市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齡化严重,应完善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C正确。
【点睛】
我国主要人口问题及对策: 1、人口增长的绝对量大,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措施主要有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2、人口老龄化,措施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延迟退休年龄。3、劳动年龄人口年龄升高,比重下降,措施是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素质。4、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迁移量大,措施有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市公交通等。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拟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自然带①→②→③→④→⑤和自然带⑦→⑧→⑨→⑩的分布分别符合(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8. 图中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17. A
【解析】
17. 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⑤→⑥呈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⑦→⑧→⑨→⑩则表现为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8. 读图可知,甲山脉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该山脉的基带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半球南坡为阳坡,阳坡的自然带海拔比阴坡高,故A项正确。
19. 沙漠中出现绿洲的条件是拥有丰富的地下水或高山冰雪融水,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考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读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地区为乳畜业
C. 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
B. ②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草场面积
C. 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D. 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答案】19. C
【解析】
19. 读图可知,①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商品率高,应当为混合农业,A错。②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为季风水田农业,B错。③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应当为大牧场放牧业或者乳畜业,C对。季风水田农业为传统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与混合农业均属于现代农业,D错。故选C。
20.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商品率高,应当为混合农业,A错。②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为季风水田农业,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A错。②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为季风水田农业,与草场面积无关,B错。③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应当为大牧场放牧业或者乳畜业,不是种植业,C错。③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应当为大牧场放牧业或者乳畜业,应当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提高载畜量,D对。故选D。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高低起伏,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我国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分析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21. 有关西北地区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
B. 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是经济发展落后
C. 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既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 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合理人口容量会一直很小
22. 有关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
A. ①②
【答案】21. C
【解析】
21.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提前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由于距海远加之山岭阻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环境承载力小;加之社会经济落后,科技欠发达等,环境人口容量小.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故选C。
22.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增长。一个区域如果对人口的增长不进行调控,人口增长失控,形成图中A曲线的走势,最后将导致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②正确;合理的人口增长方式,如图中C曲线走势,形成的人口数量合理,不超过环境人口容量,④正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则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一定的条件和时期内,具有相对确定性,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较大,①错误;虽然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则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又会有所不同,③错误;因此②④正确,所以本题选择C。
点睛: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1)资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口,如在原始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3)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会大得多。
(4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生理方面的需求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甲、乙两图分别是某市城市化过程图和该市随距市中心距离地租水平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 甲图反映了该城市可能
A.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24. 若乙图箭头方向表示数值增加,则图中b地最可能( )
A. 位于城中心区
C. 位于新工业区
【答案】23.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和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原因。读图中的信息是完成本题的关键,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就容易得出结论。
23.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知识,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城市化的知识 来分析问题,可以得出图甲中该城市城乡过渡区面积增长速度后来大大超过城市核心区,则反映了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24. 图中b地距离市中心较近,但不是旧城市中心区,也不是远郊地区,而新兴工业区多布局在城市外围区,b地地租水平较高,最可能是位于城市环形道路沿线,交通便利使得地租较高。
下表示意2006年和2016年某市居民购物出行的距离(单位:km)。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25. 下列商店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A. 生鲜蔬菜
26. 表中信息显示( )
③城市功能分区明显 ④城区环境承载力大幅度降低
A. ①③
【答案】25. B
【解析】
25. 人们购物的出行距离反映了同类商店之间的距离,购物出行距离越远,说明该类商业服务范围越大。表格中家用电器的购物出行距离最大,所以家电超市的服务范围最大,故答案选B项。
26. 由表可知,该市居民购物出行的距离在缩短,其中缩短幅度最大的是购买家用电器的出行距离,说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也说明居住区周边商业设施不断完善,①②正确;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建设,城区的环境承载量应该有所提高,④错误;图中只显示了购物距离及其变化,并不能反映功能分区的情况,③错误。故答案选C项。
下图为上海市某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外来常住人口与全部登记人口数量差异最大的年龄段是( )
A. 15~19岁
C. 40~44岁
28. 外来常住人口占全部登记人口比例高的主要因素是( )
A. 经济因素
C. 家庭因素
【答案】27. D
【解析】试题分析:
27. 结合图示柱状图可知外来常住人口与全部登记人口数量差异最大的年龄段是45-49岁之间,相差近40000人。
28. 上海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外来人口多。其原因就是外来务工人员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所以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图表解读能力。
点评:本题以上海市某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图表解读能力。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题。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从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分析。
29. 下列四幅中,工业用地与生活用地关系不合理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合理布局。为了防止工业区对生活产生污染,一方面要在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建立防护带;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当地的风向,工业区应该建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在季风区,需要建在盛行风向对吹的郊外。A图中,工业区建在了南风的上风向,会对生活区产生污染,A错误;BCD图中工业区位于上风向,居住区位于下风向,避免了工业区对生活区的污染,因此BCD合理。故答案选A。
点睛:工业区选址盛行风风向:
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工业区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效外是废气对城市污染小。
30. 下列部门或机构可以布置在防护带内的是:(
A. 酒店、体育馆
C. 停车场、幼儿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防护带可以是一些隔离带,在防护带内可以建设仓库货场、停放消防车库等,B正确;酒店、体育馆占地面积较大,防护带不适合布置,A错误;幼儿园应该建在居民点附近,而且占地面积较大,C错误;医院、学校属于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适合建在防护带内,D错误。故答案选B项。
读某城市示意图(甲处是老自来水厂),完成下面小题。
31. 相对于老城区,老自来水厂布局是合理的,推测该城市老城区大致位于( )。
A. 铁路以东
C. 河流以南
32. 相对于老城区,下列区位最不合理的是( )。
A. 铁路
C. 造纸厂
【答案】31. B
【解析】试题分析:
31. 自来水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再结合流经老城区的河段流向为自东向西,所以老城区大致位于河流以西,B为正确答案。
32. 对于河流有污染的工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而钢铁厂对河流有污染且布局在流经老城区河流的上游,所以最不合理,B为正确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选择。
读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符合甲、乙变化趋势的工业区位因素分别是( )。
A. 廉价劳动力、计算机网络
C. 科技、原料
34. 分别以上题中甲、乙为主导因素的工业部门是( )。
A. 长春的汽车工业、大连的造船工业
B. 九州的电子工业、上海的钢铁工业
C. 法兰克福的化学工业、慕尼黑的宇航工业
D. “硅谷”的电子工业、休斯敦的石油化学工业
【答案】33. C
【解析】试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33. 近年来,科学技术进步很快,工业的区位选择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因素;由于交通和科技的发展,一些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图中甲表示科技、乙表示原料,C正确。
34. 图中甲是技术导向型工业,乙表示原料导向型工业,D正确;本州岛的钢铁工业是市场导向型、慕尼黑宇航工业是技术导向型。
读亚洲水稻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35. 图中阴影地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是( )
A. 雨热同期,地势平坦
C. 土壤肥沃,劳动力充足
36.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 )
A. 居民以米饭为主食
C. 水利工程设施完善
【答案】35. A
【解析】试题分析:
35. 读图,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且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或沿海平原地区。所以有利于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是雨热同期,地势平坦,A对。冬雨夏干,雨热不同期,B错。沿江沿海不是有利条件,C错。耕作、科技不是自然因素,D错。
36. 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的劳力多。从社会经济条件看,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D对。饮食习惯、单产、水利工程不是突出优势,A.B.C错。
考点: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37. 下列关于图中阴影区农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C. 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广人稀
38. 阴影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 国际市场广阔
C.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答案】37. D
【解析】
37.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图中阴影部分位于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地广人稀,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ABC正确;该地经营方式为私营的农场主形式,我国东北部属于国营农场,D错误。故答案选D项。
38. 美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有利的区位条件主要由于的自然条件之外,还具有地广人稀、国际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等区位优势,因此ABD正确,C错误。故答案选C项。
创意产业,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下图是北京市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9. 北京创意产业分布特点是( )
A. 集聚分布在中心城区及其周边
C. 集聚分布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区
40. 利于北京创意产业区形成的区位优势有( )
①水陆交通便利,钢铁资源丰富 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③更加接近市场,快速获取信息 ④获得廉价的劳动力,降低运营成本
A. ①②
【答案】39. A
【解析】试题分析:
39. 根据图示信息,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围绕在中心城区周围,在远邻区县也有零散分布。
40. 北京作为文化古都和我国文化中心,有雄厚的文化底蕴;创意产业核心是创造,北京作为我国信息、科技中心,能满足其快速获取海量、最新信息的基本要求。北京并没有便利的水上交通;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为高素质人才,劳动力成本高。
考点:本题组考查工业区位因素(高新技术产业区位因素)。
第Ⅱ卷
41. 日本九州岛一个7英亩的水稻农场,建立了如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种农业的地域类型属于________农业。我国________地区适合建立这种模式。
(2)简要分析该农场发展这种农业模式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3)简述九州岛这种农业模式的特点。
【答案】(1)混合 秦岭—淮河以南(南方,珠江三角洲)
(2)有利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日本人多地少,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不利条件:水旱、台风等气象灾害较多;日本农村劳动力少;工资水平高。
(3)形成湿地稻田养鱼、养鸭复合生态系统,农业产出大;农产品多样化,对市场的适应性更强;农业生产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化肥,环境效益大。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农业模式。(1)图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既有种植业又有养殖业,故属于混合农业,该地区主要种植水稻,故判断适宜布局于我国南方地区。(2)结合水稻种植业在日本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可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政策、科技、劳动力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日本的实际。(3)该农业模式属于生态农业,其特征可从资源的利用;对市场的适应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分析。
4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安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是邯郸市唯一的县级市,钢铁、煤炭等工业发达。武安采矿业和炼铁业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成为全国有名的“钢铁大县”和邯郸市“产能大县”,拥有数十家钢铁企业,进入21世纪,武安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产业结构失衡,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铁矿、煤炭枯竭,经济迅速走向衰落。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已成为武安的“新形象”。下图示意武安市在河北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1)说明20世纪80年代武安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2)近年来,河北省西部一些钢铁企业计划向黄骅搬迁,试解释黄骅港成为钢铁企业搬迁目的地的主要原因。
(3)分析武安市近年来钢铁工业不断衰落的主要原因
【答案】(1)煤铁资源丰富,原料充足;邻近京津冀工业发达地区,市场广阔;临近河流,水源比较充足;有铁路、高速公路等干线经过,交通便利;政府政策大力支持等。
(2)港区范围广,环境容量大;海运成本较低,便于海外铁矿资源的进口,黄骅市沿海滩涂广阔,地价较低。
(3)产业结构单一;钢铁市场需求量下降;钢铁生产能源消耗过大,成本较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政策上压减钢铁产能;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结合材料可从煤炭资源、消费市场、水源、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
(2)分析钢铁工业搬迁的原因可从当地资源状况、运输成本、土地价格等方面考虑,同时结合黄骅港的区位条件以及水运的优点。
(3)分析钢铁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可借鉴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从生产结构、市场需求、生产成本、环境污染、政策、新技术等方面分析。
(4) 钢铁产业发展和经济振兴可借鉴鲁尔区的经验,从优化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拓展交通、科技创新等方面分析。
43. 读非洲气候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上图的各数字中,气候类型相同的是哪两个?试分析其成因有什么不同?
(2)图中AB沿线经过的自然带变化这反映了自然带分布的什么规律,其形成基础是什么;C海域的面积将会如何变化,为什么?
(3)C沿岸为什么形成世界最大的热带沙漠?
【答案】(1)相同的是②④;
②处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沿岸受到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④地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终年盛行上升气候,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纬度地带性;热量。C海域将会扩大,因为该海域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两侧的陆地会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3)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受寒流影响;海岸线平直;地势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成因、地域分异规律以及成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读图分析可知,①为地中海气候,②为热带雨林气候;③为热带草原气候,④为热带雨林气候,因此②④气候类型相同。④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②地为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加上沿岸受到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2)读图分析可知,沿AB线自然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呈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自然带呈南北方向更替,体现的是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因素是热量;C海域为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随着地壳不断张裂、分离,红海的面积会不断增大。
(3)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成因。热带沙漠的形成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海岸线、地形、地势等因素进行分析。首先从纬度上来看,该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下沉气流控制,气候十分干旱。东北部是欧亚大陆,终年盛吹的东北信风来自亚洲内陆,很干燥,故沙漠可直抵东部红海之滨。非洲大陆的轮廓以北地区是一低高原,地形单一,起伏不大
点睛: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两基础:
(1)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③看自然带变化: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④看主导因素: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④看主导因素:水分。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富锦一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731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7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