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预测篇1】——选择题精挑细选
近年选择题命题特点:
(1)主题式、问题串、共用材料
(2)(课标卷)四个主题,3道3问+1道2问
(3)知识抽样,题组内考点分散,选项设置角度多元化,思维跨度大
(4)设问与选项完整对接,流畅性好
(5)“新知识”“新名词”多,信息量大,突出对考生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6)关注长效热点的考查,如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转移、新能源开发、气候变化、新交通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1.地球运动
预测
下图为某男士度假时在当地正午前后拍摄的照片,照片上显示的时间为北京时间(提示:一般成年人的身高是脚长的7倍)。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约为
A.30° B.45° C.60° D.90°
2.该男士度假的地点可能位于
A.大洋洲北部地区 B.北美洲的西海岸
C.非洲中部刚果盆地 D.亚洲较低纬度地区
3.此时,度假地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飓风多发,暴雨成灾 B.盛行西北风,天气晴朗
C.日影达一年中最长的一天 D.附近大洋洋流逆时针流动
【答案】1.C
【解析】1.由图示可以看出,影子长约为脚长的4倍,设脚长为a,则影子长为4a,身高为7a,设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tanH=身高/影子长=1.75,故H约为60°,选C正确。
2.该图是正午前后拍摄的照片,显示是北京时间15:08,可判断该地在120°E的西侧,较120°E晚了3小时8分钟,即可判断该地经度是73°E,因影子小于身高,由上题正午太阳高度可知该地纬度较低,应在亚洲南部低纬区,据此选D。
3.度假时间是1月1日,是北半球的冬季,南亚盛行东北季风,此时晴天多,降水较少,飓风较少;日影达一年中最长的一天为太阳直射该地时,而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据此选D正确。
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下图为2017年10月21日12时28分某游客在河南登封某地(34.5°N,113°E)拍摄到的仙鹤日晷景观图(此时仙鹤头部的影子恰好处于水池最外边缘)。据此完成4—6题。
4.若该日是晴天,则拍照时图中横梁①的日影落在仙鹤两翅刻度中的
A.11上 B.12上 C.1上 D.2上
5.此时拍照者的朝向为
A.正北 B.正南 C.东北 D.西南
6.此日后一个月内图中仙鹤头部的正午日影离水池最外边缘的距离
A.越来越远 B.越来越近 C.先远后近 D.先近后远
【答案】4.B
【解析】4.图中横梁①连接仙鹤的头和尾,分别指示南北方向。根据材料分析,此时仙鹤头部的影子恰好处于水池最外边缘说明此时仙鹤的影子最短,应为正午时刻,此时的日影应落在仙鹤两翅刻度中的12上,选B。
5.结合上题,可知仙鹤面北背南,则左西右东,故拍照者的朝向为东北,选C。
6.图示时间为10月21日,此日后一个月内为10月21日至11月21日,太阳直射点越来越靠南,该地的昼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故正午时仙鹤头部的正午日影离水池最外边缘的距离会越来越远,选A。
在北半球,把手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方向,在当地时间中午12点前,按顺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的平分线方向为南方(如下图a),中午12点后,按逆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的平分线方向为南方。北京时间上午7时,正在罗布泊(41°N,90°E)野外考察的李教授将手表的时针对准了刚刚日出的太阳(图b)。据此完成7—8题。
7.李教授所在地的正南方应该是图b中的
A.Sl B.S2 C.S3 D.S4
8.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到漠河进行冰雪旅行 B.南非室内采光面积较小
C.黄河中游段含沙量大 D.华北地区雾霾天气频发
【答案】7.C
【解析】7.时针指向太阳方向,在当地时间中午12点前,按顺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的平分线方向为南方。北京时间上午7时,罗布泊地区地方时是5时。太阳位置是不动的,表盘顺时针旋转,时针指向5点,对准太阳方向。按顺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240°,角的平分线方向为南方。正南方是图b中的S3,C对。
8.图示季节,该地日出在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北半球是夏季。到漠河进行冰雪旅行应是北半球冬季,A错。南非是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室内采光面积较大,B错。夏季黄河流域降水多,中游段径流量大,河流含沙量大,C对。华北地区雾霾天气频发是在冬季,D错。
2.气候
预测
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枯叶、枯枝、果实),下图为世界某地甲乙两种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乙树种分布地区在欧洲对应的气候类型为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甲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下列地区中的
A.藏北高原 B.东北大兴安岭北部
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
3.造成甲树种春季凋落较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A.阴雨天多,风力较大 B.降水相对较少,气温回升,蒸腾作用增强
C.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D.春季寒潮多发,低温影响明显
【答案】1.A
【解析】1.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如枯叶、枯枝、果实等。图中乙树种凋落物在秋季凋落量大,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地区在欧洲对应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A对。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欧洲均无分布,B、C错、D错。
2.甲树种全年都有凋落物,说明全年有生长凋落,2、3月份凋落量较大,可能是亚热带常绿林,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C对。藏北高原以高寒草甸植被为主,没有森林分布,A错。东北大兴安岭北部以针叶林为主,冬季凋落量大,B错。华北平原是落叶林分布,秋季凋落量大,D错。
3.我国东南部春季降水相对较少,且气温回升较快,蒸腾作用增强,造成树叶凋落较多,B对。东南丘陵春季有春雨天气,但风力较小,A错。春季太阳辐射比夏季弱,C错。春季低温影响不如冬季明显,不是最主要原因,D错。
2018年1月24日,湖北遭遇了第二轮大范围持续雨雪天气。下图为此次雨雪天气结束后湖北某高中的校园景观图,图中河流一侧积雪较多,但对岸却不见积雪。据图回答4—5题。
4.图中道路上无积冰,但桥面有大量积冰的原因是
A.桥面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B.桥面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C.路面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D.路面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5.据图推测图中道路的走向最可能为
A.东北一西南 B.东南一西北
C.东一西 D.南一北
【答案】4.B
【解析】4.由材料桥面结冰而路面没有结冰说明路面温度比桥面的温度高;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或桥面的热量来自于太阳辐射,而不是大气,故A、D错误;地面或桥面以长波辐射形式向外释放热量从而温度降低,路面温度高,所以路面释放的地面辐射比桥面要少,故C错误,B正确。
5.根据材料河流一侧结冰另一侧没有结冰,根据所学知识,河流的阳面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所以没有结冰;背阳面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所以有冰雪覆盖;该河流位于湖北,所以可以判断阳面为河流北岸,阴面为河流南岸,因此可以判断河流为东西走向,根据图示道路和河流垂直,所以道路走向为南一北,故D正确。
2018年初春,北京经历了一场四月雪,积雪初融之后某停车场空车位上出现了近千个“馒头”状的小雪堆。该停车场上铺着方形的地砖,中间是凹下去的,露出土地,每个“雪馒头”都位于一块方砖的正中央。读图完成6—7题。
6.北京这场“四月飞雪”是由于
A.春季迅速增温导致的强对流天气
B.强冷气团南下形成的冷锋天气
C.暖湿气流北上形成的暖锋天气
D.冷气团湿度增大而产生的明显降水
7.“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
A.洁净的雪不易融化,北京环境质量上升
B.土地与砖地降温速度不同
C.土地与砖地对地热传导速度不同
D.土地与砖地升温速度不同
【答案】6.B
【解析】6.北京这场“四月飞雪”是由于强冷气团南下形成的冷锋天气,快速降温,形成降雪天气,B对。春季气温较低,不会形成强对流天气,A错。暖湿气流北上形成暖锋天气,气温升高,不易形成降雪,C错。冷气团来自北方内陆,湿度小,D错。
7.地砖中间是凹下去的,是空心的,露出土地,“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土地与砖地升温速度不同,土地升温速度比砖慢,D对。图片体现的是地砖与土地的差异,雪的洁净程度相同,A错。雪后,主要反映土地与砖地升温速度不同,B错。土地与砖地的热量来自太阳辐射,不是地热,C错。
下图为美国西部内华达山脉37°N西坡1—12月降水垂直递增率分布图。降水垂直递增率是指海拔每上升100米降水的增加量(毫米/100米)。据此完成8—10题。
8.下列各月中,海拔300米处降水垂直递增率最小的是
A.2月 B.4月 C.10月 D.12月
9.7月降水垂直变化小的原因主要是
A.位于背风坡,各海拔降水均少 B.受高压控制,各海拔降水均少
C.受低压影响,各海拔降水均多 D.受海风影响,各海拔降水均多
10.3月,最大降水高度约在海拔
A.900米 B.1400米处 C.1800米处 D.2300米处
【答案】8.C
【解析】8.在纵坐标轴中找到300米刻度,做出横轴的平行线,与图中降水垂直递增率曲线相交。读图可知,2月对应数值约为15,4月对应数值约为10,10月对应数值约为5,12月对应数值约为15。故C正确。
9.内华达山脉37°N西坡属地中海气候,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故B正确。
10.在横轴中找到3月,做出横轴的垂线,与图中降水垂直递增率曲线相交,在1800米处约为0,1800米以下大于0,1800米以上小于0,说明地面至1800米处降水一直增加,1800米以上降水开始减少,因此1800米处降水量最大,故C正确。
3.河流地貌
预测
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是天山北麓规模最大的冲积扇,由南向北发育有多期冲积扇,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下图示意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发展演变。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地势由南向北倾斜 B.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
C.耕地分布南多北少 D.扇体边缘可能有大量地下水溢出
2.从各期冲积扇的位置和形态变化推测,诱发该冲积扇发生F1至F4四期演变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A.风力搬运、沉积作用 B.变质作用
C.冰川搬运、沉积作用 D.地壳运动
3.玛纳斯县境内的F2冲积扇耕地上的灌溉干渠水流方向大多由
A.东北流向西南 B.西南流向东北
C.东南流向西北 D.西北流向东南
【答案】1.C
【解析】1.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位于天山北麓地区,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冲积扇的地势南高北低,即由南向北倾斜;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冲积扇的泥沙颗粒由扇顶向扇缘逐渐减小,可知冲积扇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冲积扇的形态南窄北宽,距离出山口越远沉积颗粒越细,土壤越肥沃,可知该地区的耕地分布南少北多;冲积扇边缘,由于地势低,地下水埋藏浅,可能有地下水出露地表,故选C。
2.由材料可知,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再结合F1至F4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可推断由于地壳活动,造成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发生F1至F4四期演变。故选D。
3.由图可知,玛纳斯县境内的F2冲积扇位于河流的东侧,受地势南高北低影响,修建灌溉干渠水流方向大多由西南流向东北,这样河水可以自流,工程量小。故选B。
辫状河三角洲是辫状河推进到水体中形成的一种粗碎屑三角洲,其上发育有分汉河道、河岸、席状滩等更小单元。下图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岱海(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式断层构造内陆湖)一辫状三角洲沉积模式图。据此完成4—6题。
4.岱海现阶段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有
①风力侵蚀 ②风力堆积 ③流水侵蚀 ④流水堆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在图中①处,每一次洪水宣泄
A.沉积物颗粒为砾石 B.沉积物颗粒为砂质沉积物
C.砂质沉积物比砾石先沉积 D.砂质沉积物比砾石后沉积
6.若该辫状三角洲近年来明显缩小,则造成此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有
A.岱海附近耕地面积迅速扩大 B.岱海流域农业实施节水措施
C.岱海周边植被破坏日趋严重 D.岱海水严养殖业迅速发展
【答案】4.D
【解析】4.由图可知,该地貌为堆积地貌,处于内陆地区,风力堆积作用强烈,图中的河流携带泥沙在该处沉积,故该地貌为风力、流水堆积作用而成,据此选D。
5.流水沉积作用的机械沉积分异比较明显,先沉积大的颗粒,后沉积小颗粒,在图中①处,每一次洪水宣泄都会有大小沉积物分层沉积,其中砂质沉积物比砾石后沉积,据此选D。
6.若该辫状三角洲近年来明显缩小,说明河流携带的泥沙减少,岱海附近耕地面积迅速扩大、周边植被破坏日趋严重、海水养殖业迅速发展都会导致泥沙的增多,岱海流域农业实施节水措施会使得表土冲刷减弱,水土流失减弱,河流携带泥沙减少,选B
研究表明,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光照呈正相关,而光照强度显著受含沙量的影响。长江每年携带大量的泥沙入海,沉积的泥沙向口外海域扩散呈明显的季节性,导致口外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读“长江口外水域洪、枯季节平均含沙量分布(单位:kg/m3),完成7—9题。
7.与冬季相比,夏季
A.长江口泥沙堆积多,口外水域含沙量高
B.长江口泥沙堆积多,口外水域含沙量低
C.长江口泥沙堆积少,口外水域含沙量高
D.长江口泥沙堆积少,口外水域含沙量低
8.长江口外海域含沙量冬夏季差异形成的原因是
A.夏季风扰动海水,长江口泥沙向外海扩散
B.夏季含沙量较大的长江水进入外海
C.冬季风扰动海水,长江口泥沙向外海扩散
D.冬季含沙量较小的长江水进入外海
9.若仅考虑光照强度,与夏季相比,长江口外海域冬季
A.水体透明度高,浮游植物数量多
B.水体透明度高,浮游植物数量少[来源:学科网ZXXK]
C.水体透明度低,浮游植物数量多
D.水体透明度低,浮游植物数量少
【答案】7.B
【解析】7.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位于长江口,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泥沙在河口沉积。夏季,该地降水较多,河流的流量较大,携带能力较强,河流的含沙量较大,泥沙的沉积量较大,长江口泥沙堆积多,而且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知,口外水域含沙量低,B正确。
8.读图分析可知,长江口外海域的含沙量在冬季要显著高于夏季,冬季,长江的河流量较小,泥沙沉积位置比较靠近海岸,但由于冬季我国盛行西北风,海水由西北流向东南,海水流动带动泥沙流动,因此长江口的泥沙也会不断向外海扩散,故答案选C项。
9.结合上题可知,与夏季相比,长江口外海域泥沙含量大,因此透明度低,造成光照较弱,光照弱不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因此浮游植物数量较少。D正确。
水进型三角洲是三角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指当水盆(湖和海)水面不断上升,河流所携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并逐渐往陆地方向退积,在其有效沉积率小于水面上升速度的条件下,在原三角洲沿岸平原之上所形成的一套水下沉积的粒度规律的沉积体。下图为“我国西北内陆某湖泊水进型三角洲变化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据提供的图文资料推断,水进型三角洲砂体粒度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
A.中间粗两端细 B.上端粗下端细
C.下端粗上端细 D.两端粗中间细
11.当图示水进型三角洲面积增大显著时,多发生在[来源:Z,xx,k.Com]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0.C
【解析】10.水进型三角洲是河流所携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形成,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砂体粒度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下端粗上端细,C对。
11.根据材料,水进型三角洲形成与水盆(湖和海)水面不断上升密切相关,面积增大显著时,说明水盆的水面上升速度快,注入水量大。我国西北内陆主要是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水面上升速度快,多发生在夏季,B对。其他季节冰雪融水少。
4.全球气候变化
预测
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据此完成1—3题。
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A.极地东风减弱 B.中纬西风减弱
C.低纬信风减弱 D.副热带高压减弱
2.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A.夏季、变冷 B.夏季、变暖
C.冬季、变冷 D.冬季、变暖
3.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
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
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
【答案】1.A
【解析】1.由于全球变暖,使得两极地区与中纬度地区热量交换活动减弱,相应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弱,极地东风风力减弱,从而导致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故答案选A。
2.由材料可知,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使得大气保温作用更加明显。夏季由于太阳辐射量大,高空云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使得空气温度上升,空气对流活动更加强烈,高空云升高较明显。故答案选B。
3.由材料可知,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使得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中纬度地区由于低空云数量减少,对太阳辐射量的削弱作用减弱,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同时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于高纬度地区,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故答案选C。
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的沙坝上,海拔约1.8—3米。历史上,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日子,基瓦利纳几乎被厚厚海冰包围,每到秋冬季多暴风雪发生。近50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效应,海水侵蚀使基瓦利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预计到2025年,该小镇将会彻底沉入海底。读图回答4—6题。
4.形成狭长沙坝的地质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海浪堆积
C.珊瑚堆积 D.火山喷发
5.当基瓦利纳小镇处于一年中冰雪融化最多的时候,该区域
A.出现极夜现象 B.暴风雪频发
C.河流从东面冲刷岛岸 D.受温暖西风影响
6.近50年来,基瓦利纳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最主要原因是
A.暴风频率增加,风浪侵蚀海岸加剧
B.植被遭破坏,抵抗侵蚀的能力下降
C.海平面上升,岛屿沿岸低地被淹没
D.海冰消融,失去海冰对岛岸的保护
【答案】4.B
【解析】4.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为沙坝,考虑是外力作用堆积的结果,排除A、D,又因其是沙坝,排除C珊瑚堆积;所以其成因考虑是海浪堆积的结果,读图可知,该地为潟湖,因此其成因是河流和海浪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故答案选B项。
5.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通过题干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一年中冰雪融化做多的事后在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应该出现极昼现象,排除A;材料提示暴风雪天气在冬季,排除B;西风带在夏季确实会北移,影响范围只能到65°左右,因此排除D;夏季东部河流进入汛期,流量增大,所以会冲刷东面岛岸,因此本题选C项。
6.首先材料以及现实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该区域风暴频率增加,排除A;也没有材料表明该地区原本植被丰富或者有植被破坏的提示,所以排除C;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纬高山地区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确会淹没低地,但是近100年以来,因为气候变暖,全球海平面才上升12CM,但是材料提示该岛面积是急剧减少,而且8年时间该岛屿完全沉没海底,说明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海平面上升,二是海冰融化后失去对沙质岛岸的保护,面积急剧减少,答案选D项。
冰湖是冰川变化过程中形成的湖泊。天山西部的别珍套山(如图所示)发育有大量大小不等的冰湖,主要有4种类型:冰斗湖、冰碛湖、侵蚀湖和槽谷湖。位于冰川末端的冰碛湖数量和面积分别占总量的83.3%和87.7%。据此完成7—9题。
7.别珍套山地区冰川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大西洋 B.印度洋、北冰洋
C.大西洋、北冰洋 D.太平洋、印度洋
8.据统计,别珍套山地区绝大多数冰湖分布于海拔3100—3500米的山区,与其分布密切相关的是
A.雪线高度 B.林线高度
C.最大降水高度 D.1月0℃等温线高度
9.调查发现,近几十年来冰碛湖的数量和面积增长最快,主要原因是
A.冰川退缩导致的冰川侵蚀 B.冰川扩展导致的冰川侵蚀
C.冰川退缩导致的冰川堆积 D.冰川扩展导致的冰川堆积
【答案】7.C
【解析】7.别珍套山地区的地形向西、向北敞开,使得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可以过来,在山地的迎风坡形成降水,成为该地冰川水汽的主要来源,据此选C。
8.冰湖是冰川变化过程中形成的湖泊,冰川的存在需要冰点气温,其形成需要在0°C以下,也就是需要分布在雪线或其上高度的位置,据此选A。
9.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导致冰川退缩、冰川堆积,从而使冰碛湖的数量和面积增长最快,据此选C。
本文标题:2018年高考地理考前预测篇(1)之选择题精挑细选A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699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6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