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卷】文综地理试题(4)

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卷】文综地理试题(4)

时间:2018-06-10 17:05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长江源区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分布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丛等植被类型。源区内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及土壤水热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冻结期(10月中旬—次年4月上旬)、生长前期(4月中旬—5月中旬)、生长期(5月下旬—8月中旬)和生长后期(8月下旬—10月上旬)。源区内不同阶段,尤其是冻结期和生长期之间日均蒸散发量(水分蒸发和散发量的简称)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长江源区位置及各典型高寒草地的面积年均变化率。

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卷】文综地理试题

(1)分析长江源区不同阶段蒸散发量差异显著的原因。(8分)

(2)说明长江源区高寒草地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带来的影响。(8分)

(3)推测长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因素和主要驱动因素。(6分)

  【答案】(1)冻结期,气温很低,地表水和土壤冻结,蒸散发量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2 分)生长前期,气温升高,土壤温度随之升高,冻土开始融化,蒸发导致蒸散发量快速增大;(2 分)生长期,气温迅速上升并升至最高、降水增多,蒸散发量迅速增加并达到极值;(2 分)生长后期,气温快速回落,蒸散发量急剧减小。(2 分)

  (2)趋势:总体上长江源区高寒草地的面积减少;(2 分)高、中覆盖度高寒草地面积减少,低覆盖度高寒草地面积增加,高寒草地覆盖度降低。(2 分)

  影响:导致该地区草地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2 分)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2 分)

  (3)驱动因素:气温升高引起的区域暖干化;(2 分)人口增多,过度放牧等人类不合理的开发。(2 分)主要驱动因素:人口增多,过度放牧等人类不合理的开发。(2 分)

  【解析】(1)由材料可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气温着手手,再结合合四个不同阶段的气温特点分析作答。

  (2)从图中来看,长江源区高寒草地面积减少,高寒草地的覆盖度降低。其景景向主要从植被减少带来的不利影响分析,导致该地区草地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注意分析题设要求,推测长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因素和主要驱动因素,即分析长江源区高草地生态系统变化(高寒草地减少、覆盖度降低)的原因,并判断出其影向最大的因素。高寒草地减少、覆盖度降低,既有自然因素(气温升高引起的区域暖干化),也有人为因素(人口增多,过度放牧等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其中以人为因素为主。
  本文标题: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卷】文综地理试题(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678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678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卷】文综地理试题(4)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卷】文综地理试题(4)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