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地形区城市密度最小的是( )
A.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2.从城市选址来看,上海、天津、纽约三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位于海岸、河口、水运转陆运的转换处
B. 临近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
C. 位于灌溉条件便利的大河冲积平原
D. 位于当地物资易于汇集的军事要冲
3.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温和湿润
C. 矿产资源丰富
4.若该地聚落分布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
A. 甲乙
5.近代气候变化主要是指( )
A. 近500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
B. 近100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
C. 近50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
D. 近一二百年以来的气候变化
6.我国寒潮标准不一致的原因是( )
A. 寒潮源地不同
C. 国家缺乏统一管理
7.下列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铁矿资源
8.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有( )
①河流水 ②冰川水 ③深层地下水 ④淡水湖泊水
A. ①②④
9.我国最缺水的地区是( )
A. 华北
10.下列叙述,符合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的是( )
A. 夏秋多,北方多
C. 夏秋少,南部少
11.人口增长模式由( )
A. 人口总数量决定
C.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
12.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 ①
13.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
A. “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模式
C. “高低高”模式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目前的发达国家总体上人口的死亡率高于人口的出生率
B. 目前的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属于“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
C. 欧洲国家由于营养好,肥胖人口较多,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D. 北美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15.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
A. 亚洲与欧洲
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A. 男女比例不平衡
B. 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 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 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17.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人口老龄化
C. 政治因素
18.该国可能是( )
A. 中国
C. 德国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9.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
20.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
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影响。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A. 空间条件优越
22.上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A. ①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23.24.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 15亿~16亿
C. 8亿~9亿
25.26.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C. 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南极半岛气温升高,暴雨骤增,已严重威胁企鹅繁殖,数以万计初生的阿德利企鹅因羽翼未成以及被大雨淋倒,全身湿透,很快冻死。科学家认为,若暴雨天气持续,阿德利企鹅可能在10年内绝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 火山喷发
C. 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增多
28.材料中反映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是( )
A. 海平面上升
C. 影响农业生产
29.下列措施有利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
A. 减小能源使用量
B. 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
C. 压缩工业生产规模
D. 大量使用制冷设备
2009年11月1日受寒潮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普降大雪。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0.造成此次寒潮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
A. 暖锋
C. 快行冷锋
31.受其影响,一艘伊朗货船在长江口搁浅,37人被困,此次营救最大的自然障碍是
A. 气温太低
C. 能见度低
32.此次天气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阻塞部分交通,首都机场飞机可能延误 ②加重甲型H1N1病情
③吉林地区部分 蔬菜价格上涨 ④四川农作物冻伤严重
A. ①②③
C. ①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3.读下图“某地区公路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设计修建从B村到A村公路的
(2)修建从B村到D村的公路不走直线, 而绕道C村的主要原因是
(3)因发展需要,该地拟建一人工运河以沟通Ⅰ、Ⅱ两条河流。请在图中画出运河开凿的最佳位置,并说明理由。
34.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_, 计算方法是____.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是从___________下降开始的.
(3)图中_______________(甲、乙、丙、丁)处于人口增长减缓阶段的是,按经济发展水平,目前_______________(发展中或发达)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4)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图中_______________(甲、乙、丙、丁)的阶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进入该阶段与大力开展___________工作密切相关.
(5)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面临的的人口问题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35.2011年4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首轮会议在曼谷拉开帷幕。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特点是____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日俱增的原因:一是
(3)把图中预测海平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使之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
(4)(双选)按图中①的状况发展下去,对我国未来产生的影响是( )
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
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
C.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
D.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
参考答案
1.D
【来源】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基础卷)
【解析】地形区城市密度最小的是青藏高原,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高寒缺氧,不适宜人类生存,D对。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较好,适宜人类居住、生活,城市密度大,A、B、C错。
2.A
【来源】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基础卷)
【解析】从城市选址来看,上海、天津、纽约三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位于海岸、河口、水运转陆运的转换处,水运便利,A对。上海矿产资源贫乏,B错。纽约所在地是沿海平原,C错。三城市是经济地位重要,不是军事因素发展起来的,不是军事要冲,D错。
点睛:上海、天津、纽约三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位于海岸、河口、水运转陆运的转换处,水运便利。三城市是经济地位重要,军事要冲应是军事因素影响发展起来的。
3.C
【来源】2011-2012学年内蒙古牙克石林业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长三角地区矿产资源短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4.A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佛山市惠景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干流形成的冲积平原面积大,形成的聚落大;支流形成的冲积平原面积小,形成的聚落点小;甲乙聚落小、数量少,表示支流。选A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河流对聚落的影响。
5.D
【来源】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能力卷)
【解析】考查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
近代气候变化主要是指近一二百年以来的气候变化。故选D。
6.D
【来源】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基础卷)
【解析】我国寒潮标准不一致的原因是南北跨纬度多,气候差异大,D对。寒潮源地相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A错。产生寒潮的天气系统相同,是快行冷锋,B错。国家进行统一管理,因地制宜划分标准,C错。
7.A
【来源】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基础卷)
【解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铁矿资源,A对。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合理利用,属于可再生资源,B、C、D错。
8.D
【来源】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基础卷)
【解析】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①④对,D对。冰川水主要分布在两极或高山高原地区,不易利用,②错。深层地下水埋藏深,不易利用,③错。A、B、C错。
9.A
【来源】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基础卷)
【解析】水资源短缺是指水资源不能满足当地生产、生活的需求。我国最缺水的地区是华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少,生产生活的需求量大,A对。西北水资源总量少,需求量也少,不是最抽水地区,B错。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小,缺水问题较轻,东南地区水资源充足,C、D错。
10.D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段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中国降水主要和夏季风有关。降水特征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季节多,冬春少,各年间的变率大。所以选D。
11.C
【来源】2012-2013学年河南灵宝第三中学高一下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地理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三大基本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人口三率特征对人口增长模式的决定作用即可判断。
12.C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佛山高明区纪念中学高一第一学段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四种模式,对应的人口增长阶段为:原始低增长阶、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经过计算③的出生率较高,而死亡率较低,所以自然增长率最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3.C
【来源】【全国百强校】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应是高自然增长率,即“高低高”模式,C正确。
14.B
【来源】2018年春季学期中图版必修2高一地理1.1人口增长的模式以及地区分布同步测试卷
【解析】目前的发达国家中,有些国家人口的死亡率高于人口的出生率,A错误。目前的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属于“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B正确。欧洲国家由于社会福利保障完善,医疗水平高,老龄人口比重大,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C错误。北美国家虽然人口老龄化,但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出生率,D错误。
点睛:有些发达国家人口的死亡率高于人口的出生率。目前的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属于“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快。欧洲国家由于社会福利保障完善,医疗水平高,老龄人口比重大,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北美国家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出生率。
15.B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吉林长春外国语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人口增长。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非洲;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部分国家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
16.D
17.D
18.C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一中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6.图示为人口年龄结构,不能表示性别比例,A错。图示内容是年龄结构,只表示不同年龄段所占的百分比,不表示人口多少,B错。青年人口比重大于老年人口比重,C错。移民年龄主要是青壮年人口,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D对。
17.从外来移民年龄结构看,移民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以务工、经商为目的,是由于两地的经济水平差异造成的,D对。人口老龄化、婚姻家庭、政治因素不是劳动力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A、B、C错。
18.吸引国外劳动力迁移进来的国家,应是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有较多的就业机会 ,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好的生活条件,吸引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迁移过来。所以C对。中国、巴西、泰国是发展中国家,A、B、D错。
考点:本题组考查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
19.C
20.A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14中高一3月月考文科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19.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是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
20.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地区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气候。
21.C
22.B
【来源】2013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1.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承载量)的主要受到资源总量、人均消费水平、科技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资源总量是首要的因素,所以排除选项A。这里所说的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再排除选项B 和D ,选C。
22.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的时期范围内可利用的资源的种类与数量是有限的,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可利用的资源的种类、数量与领域是会增加的,环境可承载的人口数量是会增大的,故能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发展科技来实现,故选B
考点: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准确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注意区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试题在设问时埋下了一定的伏笔,学生容易犯概念性错误,属于中档性题目。
23.24.C
25.26.D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等校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3.24.概念区分,环境人口容量指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的最大抚养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指根据现有的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活及生产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量变动情况,估算的最适宜的人口规模。所以15亿-16亿和15.1亿-16.6亿均为环境人口容量,8-9亿为人口合理容量,14-15亿为预测人口数量。故选C。
25.26.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状况、科技水平、消费水平、教育水平和地区开发程度等,国家的政策影响的我国人口增长的状况。故选D。
考点: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及其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两者与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27.C
28.D
29.B
【来源】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基础卷)
【解析】
27.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增多,大气保温效应增强,C对。火山喷发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很小,A错。地壳抬升、黄赤交角变小与全球变暖关系不大,B、D错。
28.材料中南极半岛气温升高,暴雨骤增,已严重威胁企鹅繁殖,反映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是影响生物生存,D对。材料没有反映海平面上升、极冰融化危害,A、B错。南极没有影响农业生产,D错。
29.措施有利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B对。减小能源使用量、压缩工业生产规模影响经济增长,A、C错。大量使用制冷设备会加剧臭氧层破坏,不能减缓全球变暖,D错。
30.C
31.C
32.A
【来源】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基础卷)
【解析】
30.11月份受寒潮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普降大雪,造成此次寒潮天气的天气系统是快行冷锋,C对。暖锋形成的是降雨天气,A错。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B错。冷锋移动速度快,D错。
31.长江位于亚热带湿润区,受其影响,江面上易出现逆温,多大雾天气。一艘伊朗货船在长江口搁浅,37人被困,此次营救最大的自然障碍是能见度低,C对。南方地区,气温不会太低,A错。长江没有封冻问题,B错。内河水面,风浪相对较小,D错。
32.此次天气形成降雪或大雾天气,可能带来的影响有阻塞部分交通,首都机场飞机可能延误,①对。寒潮导致感冒增多,加重甲型H1N1病情,②对。吉林地区运输受阻,部分 蔬菜价格上涨,③对。四川地形封闭,受影响小,农作物冻伤较轻,④错。A对,B、C、D错。
点睛:普降大雪,造成此次寒潮天气的天气系统是快行冷锋。寒潮影响,长江江面上易出现逆温,多大雾天气。寒潮天气形成降雪或大雾天气,可能首都机场飞机可能延误。寒潮导致感冒增多,加重甲型H1N1病情。
33.(1)② 地势平坦,工程量小、建设成本低 (2)方便C村居民出行,增加线路货、客流量,提高经济效益 (3)画图在该位置开凿,运河的里程短,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来源】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三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山区的道路应避开陡坡,而呈之字型分布,故②线路符合。(2)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经过C村可增加运量。(3)开凿人工运河,应考虑线路长短,即工程量,应从两河之间的最短距离位置开凿。
考点:本题考查交通线的合理布局。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形、线路长短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即可判断,注意比较分析。
34.(1) 自然增长率
【来源】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基础卷)
【解析】整体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死亡率。人口增长模式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然后是出生率下降。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 ,缓解措施是鼓励计划生育,接纳移民。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 计算方法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死亡率。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3)图中丙处于人口增长减缓阶段的是,按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4)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图中丁的阶段,是现代型,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进入该阶段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密切相关.
(5)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 ,缓解措施是鼓励计划生育,接纳移民。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儿童人口比例较高,人口增长较快。缓解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5.(1)波动上升(2)燃烧矿物燃料
【来源】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能力卷)
【解析】考查全球气温变化特点,二氧化碳浓度与日俱增的原因,全球变暖的影响。
(1)读图可知,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特点是波动上升。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日俱增的原因:一是燃烧矿物燃料;二是毁林。
(3)图中预测海平面上升情况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读图结合表格可知,由上而下依次是:②①③。
(4)读图可知,按图中①的状况发展下去,海平面上升很快,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A正确;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会加剧,B错误;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C正确;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上升,D错误。故选AC。
本文标题: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基础卷)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620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6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