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国甲、乙、丙、丁四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国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
A. 甲
2.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A. 甲→乙→丁→丙
B. 甲→乙→丙→丁
C. 乙→甲→丁→丙
D. 丁→甲→乙→丙
下图示意某个时期中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的环境承载力(单位:万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4.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矿产资源
C. 地形地势
5.6.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A. 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 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 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移部分人口
D.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并向宁夏北部迁移人口
7.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依次是(
A. ⑥①②
下图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9.2000~2020年,我国 (
A. 年轻劳动力人口数量逐渐提高
C.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10.11.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
A. 人口老龄化严重
C.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12.现代环境人口容量比原始社会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A. 资源总量不断增加
C. 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提高
读下图“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类型是(
A. ①
14.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
B. 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 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D. 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1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与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 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C. 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
D. 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16.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为a,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为b,二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 a
17.有关城市功能区的正确叙述是
①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
②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
③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工业区
A. ①②
下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图”。回答下面小题。
18.19.①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 环境极差
C. 交通不便
20.21.③区域很可能属于
A. 工业区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23.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是因为这四处(
A. 社会知名度更高
C. 距行政中心更近
24.25.2010年,e处最可能是(
A. 文化区
高铁客运站不仅是城市对外的枢纽,更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对城市产业活动有较强的集聚性。读“我国某城市高铁站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6.在高铁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
A. 工业
27.高铁站将会导致该城市出现( )
A. 郊区城市化
C. 逆城市化
28.“一碗糯米饭,一碗咸豆浆,一个甜包子,一碗豆腐脑”是早点店铺的写照。早点与一般餐馆比较(
A. 早点铺门槛人口多,服务范围大,数目少
C. 一般餐馆门槛人口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多
2015年春运从2月4日持续至3月15日共40天,客运量达到28.09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5%。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9.2015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
A. 国际人口迁移
30.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
A. 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C. 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热岛效应是城市化带来的最明显的环境特征之一。下图为某大城市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值(℃)随时间变化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该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是(
A. 春季
C. 秋季
32.近年来该市城区和郊区温度差值在减小,主要原因是(
A. 城区绿地面积显著增加
C. 郊区城市化发展迅速
下图为某城镇多年平均风频图。回答下面小题。
33.34.该城镇可能位于(
A. 我国华北平原
C. 地中海沿岸
35.36.如果在该城市布局一个火电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应该布局在该城市的 (
A. 西北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7.38.图甲中,直接反映出来的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A. 非农业人口增加
C. 城市规模增加
39.40.据图乙推断,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A. 温室效应
下图a、b、c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1.从自然条件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是(
A. ①
42.如果图中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资源、交通、政治因素,那么与南京对应的点可能是(
A. ①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43.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在主要流向和原因。
主要流向:
原因
(2)结合材料,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影响。
有利
不利
44.阅读下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要求。
(1)这些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是
(2)尼日利亚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3)德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45.人口迁移差额率=(人口迁入数-人口迁出数)/人口总数*1000‰。读某城市A~I各地区2004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具体表现,
(2)分析城市化过程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
(3)指出A—I各城区中,人口数量增长最快和基本不变的城区分别是
46.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除考虑风向外,图中该地工业布局的合理性还有哪些?
(3)A、B、C、D四地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参考答案
1.B
2.D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安市二中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可以计算出人口死亡率的数值。甲时期死亡率约为13‰,乙时期约为6‰,丙时期约10‰,丁时期约33‰,所以最低时期是乙,B对。A、C、D错。故选B。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化,首先从人口死亡率下降开始,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然后人口出生率下降,转变成现代型增长模式。所以最初是丁,最后是丙,只有D对。A、B、C错。故选D。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
3.4.B
5.6.D
【来源】2015届福建省龙海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3.4.读图,根据图中地名后面的数据,宁夏黄河沿岸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大,而远离黄河的干旱的南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因此淡水资源是其主要影响因素,B对。矿产资源、地形地势、科技水平不是主要因素,A、C、D错。
5.6.结合前面分析,南部地区主要限制因素是水资源缺乏。正确做法应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适度开展生态移民,如向北部迁移部分人口,D对。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会增加人口密度,加重环境的压力,垦荒拓耕,会加快环境的恶化,不是正确措施,A、B、C错。
【考点定位】环境人口容量,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
【名师点睛】影响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区域发展的限制因素。可以结合木桶理论的短板效应分析。图中距黄河水源远的地区,人口容量 小,可以判断淡水资源是主要因素。合理发展措施,是保护生态环境,使区域人口保持在人口合理容量范围内。
7.B
【来源】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图中博物馆的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大,最有可能为博物馆的是⑤。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等级低,服务范围小。所以依次是⑤③⑥
8.9.D
10.11.A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3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8.9.从图中可看出,2000~2020年我国年轻劳动力人口数量逐渐下降,A错;2000~2005年,我国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故B错;2000~2020年我国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故D正确。2000~201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但2015~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故C错。
10.11.从图中可得出,我国未来几十年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A正确。由于老年人占的比重高,故未来几十年我国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B错。从图中可得出年轻劳动力人口比重、中年劳动人口比重较小,未来我国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的现象,故就业压力不会越来越大,C错。无法预测我国人口大量外迁,D错。
【考点定位】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
【方法总结】该题考查学生对曲线图的读图能力,需注意时间段的要求,第3小题的要求是“2000~2020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而并非是到2050年,该年份段还应分段观察其变化。
12.B
【来源】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现代环境人口容量比原始社会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利用资源的广度、深度不断扩大,B对。资源总量随着使用有的不断减少,A错。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减小,C错。人口增加,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D错。
13.C
14.A
【来源】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我国实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比重减少,老龄人口比重增加,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模式。但人口任然在增长。选择C项。④类国家人口出现负增长,导致人口数量下降,老龄人口多老龄化现象严重。选择A项。
15.D
【来源】[中学联盟]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以及国内大量民工涌向我国东南沿海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两者都具有自发的性质,较高的收入,较优越的生活环境,较多的就业机会,才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因。
【点睛】回顾人口迁移的历史,人口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客观要求,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人口的发展经常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处于互不适应的状况,所以人地关系不协调是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
16.A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3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为供养我国人口的极限值(16亿左右),我国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个人口数值。而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9亿,目前我国已经超过这个理想的数值。故a,A正确。
【考点定位】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区别
【名师点睛】我国目前的人口总数为13.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为8—9亿,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我国目前人口数量已超过人口的合理容量,且离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极限值越来越近。故我国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是控制人口数量。
17.C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3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便形成了功能区,某一种功能区还可兼有其他的功能,如住宅区里常有商店,只是商店的用地面积较小。故①错②对。较大的工业城市一般不止一个工业区,故③错。商业区的区位要求是有便捷的交通条件,故④对。C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城市功能区的类型及成因
18.19.D
20.21.C
【来源】2011-2012学年湖北省襄阳四中、荆州中学、龙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18.19.①区域位于市中心,主要是中心商务区,地价高,故住宅区少。
20.21.③区域人口数量最多,故为住宅区。
22.23.D
24.25.C
【来源】2013届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2.23.地租的高低主要是受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的影响,a、b、c、d四处距离市中心较远,但四处的地租均高于邻近地区,最可能的是当地交通通达度更高。
24.25.c处从1995年到2010年人口密度快速上升,且到2010年成为该城市人口密度最大地区,所以该处最有可能是住宅区,住宅区是城市用地面积最广且人口密度最大的功能区
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地租水平、功能区布局)
26.D
27.A
【来源】[中学联盟]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试题分析:
26.工业需要布局在货运交通便利的区域,该核心区是客运,不适宜工业布局。园艺占地面积广,适宜布局在城区边缘。该站点定位为客运,不适宜布局货运的物流业。高铁客运站是以旅客集散为主,交通便利,流动人口多,消费市场广,适宜布局商业。故选D。
27.高铁站兴建,带动沿线第三产业的发展,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出现郊区城市化。城市空心化、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后期阶段出现的结果,不是高铁站修建的结果。过度城市化是城市经济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不协调的表现。故选A。
【考点定位】工业布局、城市化进程
【名师点睛】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差异:
|
郊区城市化 |
逆城市化 |
时间 |
20世纪50~70年代 |
20世纪70~80年代 |
表现 |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
人口由市郊迁往农村和小城 镇 |
成因 |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
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
图解 |
|
|
28.B
【来源】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一碗糯米饭,一碗咸豆浆,一个甜包子,一碗豆腐脑”是早点店铺的写照。早点与一般餐馆比较早点铺门规模小,槛人口少,服务范围小,数目多,B对,A错。一般餐馆门槛人口较多,服务范围较大,数目多,C、D错。
29.D
30.A
【来源】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29.2015年春运的旅客流指的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节,属于人口流动,D对。人口迁移改变户籍所在地,改变定居地,时间在半年以上,外出务工人员没有改变户籍和定居地,不属于人口迁移,A、B、C错。
30.春运期间,春节前是外出人员返乡,主要流动方向是城市→农村。春节后劳动力又要外出务工,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是农村→城市,A对。B、C、D错。
点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节,属于人口流动。人口迁移的特点是改变户籍所在地,改变定居地,时间在半年以上。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务工。节前是返乡,节后是出门务工。
31.D
32.C
【来源】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31.图为某大城市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值随时间变化等值线,数值越大,表示差异越大。该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是差值最大的季节,是冬季,D对。其它季节差值较小,A、B、C错。
32.近年来该市城区和郊区温度差值在减小,说明下垫面特征接近,主要原因是郊区城市化发展迅速,郊区的温度升高,C对。城区绿地面积显著增加,郊区水域面积大量减少不是差值减小的主要原因,A、D错。城区实行机动车限行政策是减轻全球变暖的措施,B错。
33.34.A
35.36.C
【来源】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港边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33.34.风频图中,线段越长(外面到中心的距离越大)表示风频越大,为当地主导风向;线段越短(外面到中心的距离越小),表示风频越小。因此该地区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和西北风,所以该地区最可能位于东亚季风区,故A正确。印度半岛盛行风向为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地中海沿岸受副高和西风的交替控制;西欧终年受盛行西风(西南风)影响。故B、C、D错误。
35.36.读图可知:该地最小风频为东北风。有大气污染企业应布局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即东北方向。故D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图示判断主导风向和最小风频方向,并掌握大气污染型企业的布局原则即可。
37.38.C
39.40.C
【来源】[首发]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4月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组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城市用地规模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取,而城市规模变化尤其是城市硬化路面增多,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影响,其中图中显示的最明显的影响是出现城市内涝现象。
37.38.由图可知,从阶段Ⅰ到阶段Ⅱ, 该地区的城市用地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可知城市用地规模在增加。故选C。
39.40.由图可知,在降水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市中心与郊区比较,雨水渗人地下的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容易形成城市内涝。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和温室效应在乙图中没有体现。故选C。
41.B
42.C
【来源】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41.图中a、b、c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读图判断,从自然条件考虑,图中气候、地形、河流因素条件都最好的地点是②,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是②,B对。①只有地形优势,③缺少气候优势,④地只有河流优势,不是最易形成城市的地点,A、C、D错。
42.如果图中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资源、交通、政治因素,南京交通便利、是省政治中心,资源短缺,那么与南京对应的点可能是③,C对。A、B、D错。
点睛:城市最早出现在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即气候、地形、河流因素条件都最好的地点。南京交通便利、是省政治中心,资源短缺。
43.(1)流向: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中西部流向东部。
原因: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机会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活环境优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2)对于迁入区:有利: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
不利: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
对于迁出区:有利:缓解人地矛盾,获取大量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
不利:同时造成劳动力流失。
【来源】[首发]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现阶段看图中80年代以来的人口迁移箭头,可知人口流动方向是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迁移;主要原因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增大,东部经济发达,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优于中西部地区,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是经济。
(2)人口流动的影响应从对流入区和流出区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流入区:有利于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但造成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问题;对于流出区:可缓解人地矛盾,获取大量资金,加强与外界联系,但同时造成劳动力流失。
(3))民工流动的原因是务工和经商,解决民工流动问题主要解决民工就业问题,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及农村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合理、有序引导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等。
【点睛】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利:1、有利于迁入地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的迁入带来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经验,加快了生产方式的交流和发展.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外来人口如果来自于文化优势地区则他们的迁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3、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外来人口的迁入使人口的流动成为常态,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弊:1、外来人口的迁入给当地的各种基础建设带来压力,人口密度的增大,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来满足,如学校,住房等.
2、交通压力加大.春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人口增多给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挑战.
4、人口的增多也会给当地治安带来巨大挑战.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4.(1)尼日利亚
(2)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来源】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整体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计算表中各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这些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是尼日利亚,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德国。
(2)尼日利亚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加过快,应采取的人口对策是控制人口增长。
(3)德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应采取的人口对策是鼓励生育或接纳移民。
45.(1)表现: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2)自然环境:城市出现“热岛”效应;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下渗减少,地下水减少;加重环境污染;易发生内涝;
社会环境: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社会治安等社会问题。
(3)I
【来源】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1)该市城市化进程的具体表现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2)城市化过程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自然环境分析,城市规模扩大,出现“热岛”效应。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表硬化,下渗减少,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大,易发生内涝。工业生产及生活排放废弃物增多,加重环境污染。
(3)A—I各城区中,人口数量增长最快和基本不变的城区分别是I 、B。
46.(1)偏南风(或东南风)
(2)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充足;分布在城市外缘,地价较低;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有隔离带(河流)分开,减少了对居民区污染
(3) A
风景区(环境好);地势高;远离工业区,污染小(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河流上游)
【来源】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1) 图中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方向,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最有可能是偏南风或东南风。
(2) 除考虑风向外,图中该地工业布局的合理性还有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分布在城市外缘,地价较低。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有隔离带(河流)分开,减少了对居民区污染。
(3)
本文标题:福建省永安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610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6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