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判断依据 |
日期 |
太阳直射点位置 |
直射赤道 |
春秋分(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
直射北回归线 |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
|
直射南回归线 |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
|
昼夜长短状况 |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 |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
|
全球昼夜平分 |
春秋分日(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
|
正午太阳高度 |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
春秋分日(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
|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
|
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 |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晨昏线与经线呈23°26′夹角;晨昏线与赤道呈66°34′夹角 |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或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
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晨昏线垂直于赤道 |
春秋分日(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
现象 |
北半球夏季 |
北半球冬季 |
地球公转所处位置 |
远日点(7月初) |
近日点(1月初) |
公转角速度、线速度 |
慢 |
快 |
正午太阳高度角 |
大 |
小 |
直射点位置 |
位于北半球 |
位于南半球 |
太阳升落方位 |
日出于东北、落于西北 |
日出于东南、落于西南 |
昼夜长短 |
昼长于夜 |
昼短于夜 |
日出的地方时 |
早于6时 |
晚于6时 |
日落的地方时 |
晚于18时 |
早于18时 |
晨昏线 |
晨线呈西北—东南走向或昏线呈东北—西南走向 |
晨线呈东北—西南走向或昏线呈西北—东南走向 |
现象 |
北半球夏季 |
北半球冬季 |
气温 |
高 |
低 |
陆地气温与海洋气温比较 |
北半球陆地气温高 |
北半球海洋气温高 |
陆地等温线的凸向 |
向北凸出 |
向南凸出 |
我国气温分布情况 |
全国普遍高温,全国低温中心位于青藏高原,高温中心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 |
南北温差大,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漠河附近 |
我国灾害性天气 |
台风、暴雨、伏旱、冰雹 |
寒潮、沙尘暴、冻雨和雪灾 |
盛行风 |
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 |
东亚盛行西北风,南亚盛行东北风 |
气压分布 |
亚欧大陆受印度低压(996 hPa)控制、北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1 026 hPa) |
亚欧大陆受亚洲高压(1 036 hPa)控制、北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1 006 hPa) |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
北移 |
南移 |
现象 |
北半球夏季 |
北半球冬季 |
我国河流的径流 |
丰水期 |
枯水期 |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的河流 |
不结冰 |
结冰,可能出现
凌汛 |
长江口的盐度 |
偏低 |
偏高 |
我国沿海海域 |
易发生赤潮 |
易出现咸潮 |
北印度洋洋流 |
顺时针方向流动 |
逆时针方向流动 |
现象 |
北半球夏季 |
北半球冬季 |
北半球的植物 |
生长旺季 |
温带、寒带地区草木枯黄 |
动物的迁徙 |
北迁 |
南迁 |
北半球山地雪线 |
上移 |
下移 |
南极大陆冰川面积 |
变大 |
变小 |
南极周围海洋的浮冰 |
减少 |
增多 |
时期 |
M |
3月21日 |
4月10日 |
9月3日 |
9月23日 |
日出时间 |
6:42 |
6:20 |
N |
5:58 |
6:20 |
日落时间 |
17:58 |
18:20 |
18:42 |
18:42 |
18:20 |


判断依据 |
南北半球 |
|
自转方向 |
逆时针 |
北半球 |
顺时针 |
南半球 |
|
纬度变化 |
纬度值北高南低(自转线速度北小南大) |
北半球 |
纬度值南高北低(自转线速度北大南小) |
南半球 |
|
温度 |
等温线北低南高;1月(2月)气温低;7月(8月)气温高 |
北半球 |
等温线北高南低;1月(2月)气温高;7月(8月)气温低 |
南半球 |
|
阴阳坡 |
山地北坡为阴坡,南坡为阳坡 |
北半球 |
山地北坡为阳坡,南坡为阴坡 |
南半球 |
|
中低纬大洋环流 |
中低纬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流动 |
北半球 |
中低纬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流动 |
南半球 |
|
水平运动物体偏向 |
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气旋呈逆时针、反气旋呈顺时针) |
北半球 |
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气旋呈顺时针、反气旋呈逆时针) |
南半球 |
|
风带风向 |
信风带和东风带均为东北风;盛行西风带为西南风 |
北半球 |
信风带和东风带均为东南风;盛行西风带为西北风 |
南半球 |
|
提示:判断南北半球的信息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请同学们注意积累补充 |

















类型 |
气象指标 |
|||
气温/℃ |
湿度/% |
风速/(m/s) |
太阳辐射/(W/m2) |
|
环渤海低山丘陵型 |
26.6 |
70.4 |
6.4 |
862.7 |
① |
24.3 |
47.7 |
5.0 |
1 114.7 |
② |
22.7 |
68.2 |
9.8 |
927.2 |
③ |
26 |
49.7 |
5.4 |
929.2 |
④ |
26.5 |
34.2 |
6.1 |
971.4 |


|
年输沙量/(108/m3) |
占入湖总沙量/% |
长江来沙 |
1.094 |
82.0 |
四水来沙 |
0.241 |
18.0 |
入湖总沙量 |
1.335 |
100 |
出湖总沙量 |
0.351 |
26.3 |
湖内沉积量 |
0.984 |
73.7 |



本文标题: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一)精准定位时空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574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5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