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
A. 上海市
C. 西藏自治区
3.4.上海人口的出生率比北京的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的低,其原因是上海
A. 经济发达
C. 文化水平高
5.6.目前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为什么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
A. 人口基数大
C. 资源分布不均
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迁移总数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表示迁入,负值表示迁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是
A. A、C
8.如果A,B,C,D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A. 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
B. 美国、德国、阿根廷、俄罗斯
C. 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
D. 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 ①
10.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 埃及
读我国2005年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图是我国不同时期三个年龄组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能正确反映图中时期的是( )。
A. ①
12.在人口金字塔图中,有几处明显的凹陷处,其中影响M处的成因是( )。
A. 战争
13.图中反映了我国当前人口正面临的问题是( )。
①青少年入学困难 ②人口就业压力大 ③社会福利负担重 ④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A. ①②
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回答下列各题

14.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的时期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
A. 1970年前后
15.据图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一般为(
A. 20年左右
16.“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A. 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B. 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C. 劳动人口过多, 失业率下降
D. 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 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下图为我国1950年以来人口增长统计资料图。2015年10月中央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1950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变化特点是( )
A. 人口总数趋于减少
B. 2014年死亡率达历史最低
C. 逐渐完成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D. 2010年与2014年新生人口数量相同
18.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有利于( )
A. 促进乡村城市化
C. 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下图表达了四个国家4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9.有关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率判断正确的是( )
A. 速度变化最快的是甲
B.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乙
C. 丙国正处于高增长阶段
D. 目前丁国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
20.按人口增长变化的一般规律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
C. 甲丁乙丙
12月23日,广州市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 270.19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读广东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表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回答下面小题。

21.广州提出的“1 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 500万”是指( )
A. 环境人口容量
C. 环境承载力
22.针对广州市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
A. 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C. 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
下图中A、B、C代表三个城市,R1、R2和R3分别代表其服务范围,且R1

23.三个城市服务职能符合规律的是( )
A. A——小学 B——中学 C——大学
B. A——小学 B——大学 C——中学
C. A——中学 B——大学 C——小学
D. A——大学 B——小学 C——中学
24.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服务半径最小,服务范围最大
C. C的城市级别最高
下图为某城镇年内风频统计及工业区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5.对该城镇环境影响最小的工厂是( )
A. ①
26.该城镇东南部适宜规划( )
A. 仓储物流中心
C. 中心商务区
读城市化模式图,回答下面小题。

27.下列有关城市化模式图所代表时空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③主要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④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A. ①②
28.形成这种城市化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
①乡村地区环境优美 ②城乡交通条件改善
③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④城市就业机会多
A. ①②③
下图是我国某省会城市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9.关于该城市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温由城市中心向四周递减
C. 气温由郊区向城市中心递减
30.关于该城市中心气温高或低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稠密,建筑密集,气温高于周围地区
B. 工业、商业集中,气温高于周围地区
C. 绿化面积增加,气温低于周围地区
D. 人口大量迁入,气温低于周围地区
读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31.漫画所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
A. 城市建筑物高大密集,用地紧张
B. 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C. 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D. 土地面积小,居住条件差
32.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 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
B.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C. 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D. 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
33.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下题。

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
B. 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C. 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D. 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功能分区和等时线示意图。图中等时线是指汽车从城市P点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4.从P点出发,车速最快的去向是(
A. 东
35.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
A.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
C.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
36.对该城市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是(
A. 钢铁厂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回答下面小题。


37.上图中,→反映的现象是()
A. 城市化加速发展
C. 逆城市化
38.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处在()
A. 时段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9.人口统计图是进行人口研究和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A、B、C对应时间由远及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甲,济南0~14岁人口比重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面对这一变化趋势该城市采取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2)读图乙,比较省内迁往济南与淄博的人口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简述人口迁入对两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人口迁出总量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迁往淄博市的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当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40.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分析回答:

(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其中主要的是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A.
(2)商业区为图中A区域,原因是
(3)图中C区分布在城市的
41.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示意图,代表居住区,代表商业区,代表工业区,代表文化区;右图为甲、乙沿线居住人口密度分布状况图。据图回答问题。


(1)分析影响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2)判断右图中地租水平最高的地段,并说明判断理由。
(3)近年来,房地产商逐渐向该城市东北的乙地周围发展,说明理由。
(4)甲处工业区分布是否合理?并说明判断理由
参考答案
1.2.A
3.4.B
5.6.A
【来源】2013-2014学年湖南省汉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2.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图中上海市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差值最大,其死亡率也最高。主要是由于老龄化所导致的。选项A正确。
3.4.上海人口的出生率比北京的高,但由于老龄化较严重,死亡率较高,其自然增长率低于北京市,选项B正确。
5.6.我国虽然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新出生的人口绝对数量仍然很大,所以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的大量增长。选项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问题。
7.D
8.D
【来源】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图表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考查人口数量时空变化。
7.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由图可知A、D是正值,表明A、D两地区存在人口迁入,B、C存在人口迁出。A、B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通过计算A地区人口增长最快,D地区最慢。
8.埃塞俄比亚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但经济落后,为人口迁出国家,日本、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通过以上分析排除A、B、C三个选项。科威特经济虽发达,但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又由于人口较少,劳动力缺乏,人口迁移率高;索马里经济落后,自然增长率高,为人口迁出区;葡萄牙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与周边国家比较经济仍存在差距,为人口迁出区;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为人口迁入区。
9.D
10.C
【来源】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与人口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注意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还是正数时,人口数量仍然上升。并能结合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口增长特征判断即可。
9.图示③点之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数,即人口数量增加,而③点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则人口数量开始减少,故③点为人口数量由增到减的转折,人口数量最大。因此本题D选项正确。
10.图示国家的人口增长已经出现负增长,判断为发达国家,德国较为符合,而新加坡属于移民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移民较多因此自然增长率出现为负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本题C选项正确。
11.C
12.D
13.B
【来源】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判读人口金字塔图能力,以及对人口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能力。
11.从人口金字塔图中可以看出65岁以上人口增长较快,而14岁以下的年轻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中青年人口增长缓慢,则图③与这种情况相符。所以本题C选项正确。
12.M处对应的人口年龄为20~30岁之间,由2005年倒推20至30年,就是1975至1985年,正是我国严格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之时。所以本题是我国特殊人口政策造成,D选项正确。
13.我国中青年人口多,必然导致就业压力大;老年人口多则社会福利负担重。②③正确,所以本题B选项正确。
14.D
15.B
16.D
【来源】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通过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来考查人口问题。本题结合资料分析,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难度一般。
14.结合题干材料可知人口机会窗口即人口负担系数低,故图示我国的人口机会窗口在2010年前后达到最低值,也就是顶点时间。
15.结合图示可知我国的人口负担系数≤50%的“人口机会窗口”期从1990年到约2030年,大致为40年左右,故选B项。
16.人口机会窗口期人口负担系数≤50%,故人口负担较小,则劳动力充足,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所以本题D选项正确。
17.C
18.C
【来源】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人口统计资料来分析我国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问题,试题难度不大。
17.由图示可知,我国到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为正值,人口总数仍然在增加,A选项错误;2014年我国死亡率较低但不是我国最低的时候,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进步,我国人口死亡率可能还会下降,B错误;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原来的高出生率和高自然增长率转变现在的低出生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因此现在我国基本已经进入“低-低-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因此本题C正确。
18.我国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主要是应对我国目前人口增速慢的问题,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可以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所以本题C选项正确。
19.D
20.A
【来源】【百强校】2013届河南省新乡、辉县一中、师大附中高三一联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9.图示数值分析,速度变化最快的是乙;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甲;丙国2010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正处于低增长阶段;而目前丁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表明老龄化现象严重,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故选D。
20.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下降趋势,所以其排序为甲乙丙丁。故选A。
考点:人口的数量变化
21.B
22.C
【来源】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21.从材料可以看出,“1500万”是一个“临界点”,说明当人口超过这个数值时就会对社会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所以应该是人口合理容量。因此本题B选项正确。
22.广州市劳动力人口数量较大,无需在引进移民,而应该发展科技,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所以本题C选项正确。
23.A
24.C
【来源】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职能种类等之间的关系。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职能种类越多,除具有高等级城市的职能外,还具备低等级城市的职能。
23.根据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服务级别越高。所以A是小学、B为中学、C为大学,所以符合的是A项。
24.根据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服务级别越高。由于R3,所以城市级别AA服务半径最小,服务范围最小;A比B提供的职能种类少;C的服务范围应大于B,ABD错误,符合的是C选项。
25.D
26.A
【来源】2015届辽宁省东北育才高中部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5.印染厂、化工厂、造纸厂、石化厂都是重污染工业。印染厂、造纸厂水污染严重,位于河流上游不行,B C错;水泥厂大气污染严重,从风向图中可知该城市盛行风向为东北、西南风,当盛行东北风时,水泥厂对城市影响大,A错;石化厂位于河流下游,盛行风向垂直郊区,虽有西南风影响但河流做为卫生防护带,对城市影响稍小,且位于铁路附近交通便利,只能选D。
26.城市东南有铁路阻隔,与城市中心联系不方便,不可以建中心商务区,东北风的下风向,环境难以保证不可建高档住宅小区,更不用说建休闲度假村;有铁路运输,有工厂,建仓储物流中心比较合理,选A。
【考点定位】工业区位因素
【知识拓展】城市分区原则
(1)城市一般设生活区、工业区、对外交通运输和仓库区、郊区;各功能分区应结合自然条件和各区功能特点合理配置,避免相互交叉干扰和混杂分布。
(2)生活居住区应选择城市中卫生条件最好的地段:要求远离沼泽,地势高,空气干燥,不受洪水淹没威胁,土壤清洁或受污染后已无害化,靠近地面水,地形宜向南或东南,获得较多的日照。
(3)工业用地应当按当地主导风向配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的下风侧:按水源卫生防护要求,工业用地应位于河流的水源下游,如果按上述要求发生矛盾,则可把排放废气和废水的不同工厂分设在不同工业区内。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区用地之间应保持适当的防护距离。
(4)保证各功能分区到达规划期时,仍有进一步的发展余地并保证各部分用地协调发展。在卫生上不允许工业区发展到包围生活居住区,或铁路包围城市的用地。
(5)为了保证生活居住用地的卫生条件,各个功能分区的用地选择应同时进行。
27.B
28.A
【来源】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逆城市化问题,试题难度不大。
27.市区人口迁往乡村地区,为逆城市化现象,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现象,主要发生在二战后的发达国家。所以本题③④正确,B选项符合题意。
28.部分人口由城市迁往乡村,主要是由于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乡村地区环境优美是拉力,②城乡交通条件改善是中间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和此现象无关。所以本题①②③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
29.B
30.C
【来源】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热岛效应和气温分布及成因。
29.结合图例,可以看出高温区大致呈环状分布。B选项正确。
30.该城市中心的气温较周围地区低,最可能是绿化面积的增加,缓解了热岛效应。所以本题C选项正确。
31.B
32.D
【来源】2011-2012学年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31.试题以漫画浑身布满灰尘与油渍的小鸟形象说明了当今城市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问题。
32.根据题干信息,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的合理措施:A。建设新城区,可以,但扩大城市规模不可以。因为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可能使城市化问题更加严重。故A错。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与减缓污染严重关系不大。故B错。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是针对臭氧层空洞而言的,与题意不符。
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可以减轻城市化过程带来的不利影响,故D对。
考点:本题组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组结合以漫画形式展现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形象生动。考查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治理措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题意,针对问题(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采取措施,否则易误选。
33.C
【来源】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的速度都一直处于正值状态,势必使城市化的水平一直处于不断提高状态,所以图示的时间范围内,在N时段时该地城市化水平处于最高状态。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慢,在P时段,城市化速度最快;在N时段,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有可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一部分人口开始向郊区转移了。选项
34.B
35.C
36.A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中学高一下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34.车速越快的方向,则等时速线离市中心距离越远;四个方向同一等时速线距离市中心最近的是南面。故答案选B项 。
35.根据市中心的乙应为商业区;甲在外围适宜工业区;丙居中心区偏外适合住宅区;西北部有绿地对保护环境有利 。故答案选C项。
36.钢铁厂布局在了河流的上游,冬季风的上风向,会对城市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故答案选A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分析和城市功能分区。

37.C
38.A
【来源】2013届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三第四次检测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37.城市化的表现主要有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从图1中可以看出①~⑤阶段,该城市的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应是处于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表现为城市人口数量减少,乡村人口增多,而⑤~⑥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城市人口应该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故选C。
38.此类坐标图的读法:过图中标出的点沿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分别做平行线,读出三条平行线分别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即为所求点的三个坐标。从图2中可以看出,乙阶段的就业比重分别为工业接近30%,服务业稍高于20%,而在农业中的就业率约为50%,结合图1,③时段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50%,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及特点。
39.(1)先增加后下降 增加 完善养老制度,加强养老事业发展;应适当调整人口政策,如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2)济南市迁入人口数量比淄博市多;济南市迁入人口中高学历人口数量比淄博市多 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交通、住房以及治安等造成一定的压力。
(3)四川 黑龙江 社会经济因素
【来源】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坐标图判读;有关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和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影响。
(1)分析三角坐标图可知,0-14岁人口比重,以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底作平行线,交点在0-14岁人口比重,可知,A时段0-14岁人口比重接近10%,B时段接近15%,C时段低于15%,济南0-14岁人口比重总体先增加后下降;依据此方法,65岁以上人口比重总体增加;65岁以上人口超过10%,出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应调整人口政策,鼓励生育,吸引外来人口迁移,完善养老制度。
(2)从图乙中可知,迁往济南的人口受教育程度高于淄博,迁往济南的人口数量多于淄博;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有利:因济南出现人口老龄化,人口迁入增加劳动力,推动经济发展,但人多,会增加基础设施和城市自然和人文环境压力。
(3)图丙中横坐标代表各省迁出人口数量,纵坐标代表各省迁往淄博的人口数量,观察图可知,人口迁出总量最多的省是四川,迁往淄博最多的是黑龙江;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但尤以社会经济因素最主要。
40.(1)B
(2) 靠近消费人群
(3)外缘
【来源】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经济因素,其中主要的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所以本题①③正确,B选项正确。
(2)城市土地的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出租金的高低。而土地租金的高低取决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及交通通达度。图中A区离市中心最近,适合于发展商业区,因这里最接近消费人群,租金最高。B区宜发展住宅区,这里靠近商业区和工业区,有利于购物,又方便上下班。C区为工业区。图中A商业区面积最小。
(3)图中C区距市中心最远,位于城市外缘,工业一般集聚性较强,占地面积大,因此选择在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的城市外缘地区;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线两侧,为了方便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
41.(1)地势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铁矿等资源丰富;铁路、公路交通便利。
(2)C地段。 C地段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商业活动为主,常住人口密度较小。
(3)乙地背靠山地,地势高;位于流经城区河流的上游,环境优美;位于文化区,人文环境好;交通便利。
(4)合理;位于与盛行风垂直郊外;位于河流下游;交通便利;靠近矿产(铁矿)资源。
【来源】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形成原因。
(1)影响城市形成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政治、宗教、旅游、科技等)。图示地区海拔小于200米,地势平坦;有河流流经,提供城市用水;公路、铁路纵横交错,交通便捷;丰富的铁矿资源丰富。
(2)由图可判断:②位于市中心是商业区,地价最高,人口流动性强,人口密度较低。对应右图商业区应大致位于甲丙沿线中点处,是C段,位于甲丙连线的中点处,商业活动为主,流动人口为主,所以常驻人口密度较小;而B、C段人口密度大,应该是在商业区外围的居住区。
(3)现在人们的居住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生态宜居,丙地背靠山地,地势高,位于河流上游,环境优美,接近文化区,人文环境好;近交通线,交通便利等,适合人们的现代居住条件,属于高级住宅区。
(4)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甲工业区地处城郊,且处于冬夏季风垂直郊外,大气污染物质对城区影响小;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方向相反的关系可知该地河流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方向流动,因此甲工业区地处流经城区河流的下游,对城市水源影响小;甲工业区有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附近有铁矿资源,有利于工业发展。
本文标题: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573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5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