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消息说,预计太阳活动将进入新的活动周期,未来五年太阳活动将会变得日益频繁,空间天气灾害将逐年增加。受其影响,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卫星、国防、通讯、导航定位、长距离管网等系统的安全将受到全局性的威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目前,人类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是
A. 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不会频繁爆发
B. 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及气候变化
C. 太阳活动大体上以11年为周期
D. 自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2. 航天、卫星、国防、通讯、导航定位等系统的安全将受到全局性的威胁是因为
A. 太阳活动引发极光
C. 太阳风形成的风力较大
【答案】1. C
【解析】
1. 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类型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爆发次数增大,A 错误;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磁暴,流星雨与太阳活动无关,B错误;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C正确;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耀斑、太阳风,D错误。故答案选C项。
2. 航天、卫星、国防、通讯、导航定位等系统的安全将受到全局性的威胁是因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
④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下表是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21—24日气象观测记录的部分资料,根据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3. 表格中所统计的数据表明21—24日间当地受到哪种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对应图中的哪幅图
A. 甲图
4. 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 气流下沉造成
C.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答案】3. A
【解析】
3. 表格中数据显示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转好,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因此天气系统为冷锋系统。图中A为冷锋,B为暖锋,C为低压,D为高压。故A正确。
4. 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转好,气温下降,气压升高,为冷锋。冷锋系统中,暖气团被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故D正确。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收集和储存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伦敦和芝加哥则利用收集和储存的雨水,满足冲厕所、洗马桶和清洁车辆之需。完成下面小题。
5. 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的矛盾是
A. 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
C. 不同地区间水资源使用不均
6. 解决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是
A. 海水淡化
7. 漫画“节水曲”反映了
A. 工业节水
【答案】5. B
【解析】
5. 我国的降雨时间分布极不均,有些地区雨季旱季分明,因此修建水库,在雨季丰水期拦蓄洪水,到了旱季就可利用之前拦蓄的水,以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故本题答案为B。
6.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不足,主要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D正确;海水淡化适用于海水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地区,A错误;修建水库
7. 读图可知,洗衣后的水用来拖地,拖地后的水用来冲厕,因此属于家庭生活中对水的节约利用,故C正确。
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通过固体、液体传播,A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
B. B传到F界面时,波速突然下降
C. A和B在D处波速明显减小
D. C、E均为液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9. D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A. 地壳和地幔
【答案】8. B
【解析】试题分析:
8. B是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A是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A错;CE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D错误;B传到F,波速突然下降,B正确;A和B在C中波速几乎不变,C错误。
9. F为古登堡面,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以下为地核,C正确。
【考点定位】地球内部圈层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 图中表示向斜构造的是
A. 甲
11. 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
A. 甲
12. 图中丙、丁处的地貌作用形成是由于
A. 风力沉积
13. 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 )环节水量明显增多。
A. ①
【答案】10. D
【解析】
10. 从岩层走向上看,向斜向下弯曲。根据图示可知,图中戊处岩层向下弯曲,所以为向斜,所以ABC错误,故选D。
11. 背斜构造不易坍塌,可以避免渗漏,且天然拱形结构稳定,适合建隧道。根据图示可知,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适合建隧道。BCD错误,故选A。
12. 据图可知,丙地貌为冲积扇,丁地貌为三角洲,两种地貌均为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所以ABD错误,故选C。
13. 根据图示可知,①
【点睛】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水循环。从岩层走向上看,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背斜构造不易坍塌,可以避免渗漏,且天然拱形结构稳定,适合建隧道。丙地貌为冲积扇,丁地貌为三角洲,两种地貌均为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地表径流明显增多。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由我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驾乘的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式点火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天宫二号与地球组成的天体系统与下列哪一类等级一致
A. 总星系
15. 神舟十一号飞行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 信阳市昼长夜短
C. 北京市昼渐长夜渐短
16. 中国留学生在伦敦观看神州十一号飞船发射直播,当地时间是
A. 17日15时
17. 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时,和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
A. 大于1/2
【答案】14. B
【解析】
14. 读材料分析可知,天宫二号与地球组成的天体系统,是绕地球运转的天体系统,与地月系等级一致,B对。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等级都高,A、C、D错。故答案选B项。
15. 神州十一号发射时,北京时间是10月17日7时30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抚顺市昼短夜长,A错。我国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但未达到一年中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达最小值,B错。此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北京市昼长渐短夜渐长,C错。地球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正在加快,D对。故答案选D项。
16. 神舟十一号发射时为北京时间(东八区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伦敦在零时区,区时较东八区区时晚8个小时,故当地时间为2016年10月17日7时-8=2016年10月16日23时
17. 全球有两条日期界线,一条为180°经线,另一条为0时对应的经线,从零时经线向东到180°为新的一天,从零时经线向西到180°为旧的一天,由材料分析可知,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时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由此推算东经15°为0时,因此从15°E经线向东到180°为新的一天,因此看来和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165°,大于1/3,故答案选C项。
点睛:日期界线
|
人为日界线 |
自然日界线 |
区 别 |
原则上规定180°经线为日界线,但实际的日界线是曲折的,在地球表面是固定不变的 |
不固定,可以是地球上任何一条经线 |
钟点不固定,从0点到24点 |
钟点固定,0点(或24点) |
|
日界线的东侧,为旧的一天;日界线的西侧,为新的一天 |
自然日界线的东侧,为新的一天;自然日界线的西侧,为旧的一天 |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8. 从地理学角度看,古诗描述的是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19. 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 水分
【答案】18. A
【解析】试题分析:
18.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描述我国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故选A。
19. 塞北和江南的差异主要体现南北差异,属于纬度地带性差异,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条件在高低纬度的分布不均为基础而形成的。故选D。
考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性规律。
约在1.3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杭州西湖一带出现了强烈的火山喷发,至今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还存在着一条古代遗留下来的火山通道。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0. 图中能正确表示宝石山最初形成过程的是
A. ①
21. 据图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丙一定是大理岩
C. 甲类岩石含有化石
【答案】20. A
【解析】试题分析:
20. 根据材料,宝石山最初形成过程是火山喷发,属于岩浆岩。读图,有三个箭头指向丁,丁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甲,说明三类岩石都可以形成丁,丁是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甲是岩浆岩,A对。
21. 结合前面分析,甲是岩浆岩,丁是岩浆。丙可能是变质岩或沉积岩,不一定是大理岩,A错。 ③可能是外力作用,或是变质作用,B错。甲类岩石没有层理构造 ,C错。乙可能是变质岩,所以②环节可能是变质作用,D对。
考点:地貌的形成过程,地壳物质循环,三类岩石的转化关系。
读近地面部分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对图中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风带1为北半球的西风带
③风带2为北半球的信风带
A. ①②
23. 图中气压带代表
A. 赤道低气压带
24. 在图中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是
A. 地中海气候
【答案】22. C
【解析】
22. 图中气流向两侧散开,因此气压带为高压(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气流运动向左偏,为南半球。所以风带1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风带2为南半球的西风带(西北风)。故C正确。
23. 图中气流向南、北两侧散开,因此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D正确。低压气流辐合,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只能向北或南一个方向辐散。故A、B、C错误。
24. 图中气压带为副高,风带2盛行西风带,二者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故A正确。
【点睛】本题综合性强,难度一般。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图形信息的提取。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级堆积,形成泥炭。据统计,全世界 85%的泥炭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泥炭主要分布在
A. 亚寒带针叶林带
26. 低纬度地区泥炭分布少的原因是
A. 植物生长量低
C. 缺少堆积条件
【答案】25. A
【解析】
25. 由材料中全世界85%的泥炭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可以得出泥炭主要分布在纬度高且气候湿润地区,即冷湿环境下形成泥炭,结合四个选项,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带符合条件。
26. 结合材料“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级堆积,形成泥炭”可推断泥炭主要分布在气温低较湿润地区,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植物残体分解速度快,泥炭分布少,所以B正确。
【点睛】泥炭是一种经过几千年所形成的天然沼泽地产物,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同时也是煤最原始的状态,无菌、无毒、无污染,通气性能好,质轻、持水、保肥、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增强生物性能,营养丰富,既是栽培基质,又是良好的土壤调解剂,并含有很高的有机质,腐殖酸及营养成份。
读下面天气系统示意图,判断下面小题。
27. 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于
A. 南半球,低气压
C. 南半球,高气压
28. 受该天气系统控制,天气为
A. 晴朗天气
【答案】27. D
【解析】
27. 地转偏向力是北半球向右偏,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该天气系统气流呈顺时针辐散,从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于北半球的高气压,A对。B、C、D错。
28. 受该天气系统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为晴朗天气,D对。气旋控制时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根据图中等水温线数值分布及弯曲形态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C. 甲图洋流为暖流
30. 图中所示区域均位于太平洋,则甲、乙两图的洋流名称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图洋流为秘鲁寒流
C. 甲图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答案】29. B
【解析】试题分析:
29. 水温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上两极递减。读图,根据图中等水温线数值分布及弯曲形态判断,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A错。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B对。甲图洋流水温比同纬度两侧水温低,为寒流,C错。乙图洋流比同纬度两侧水温高,为暖流,D错。
30. 结合前面分析,若图中所示区域均位于太平洋,则甲应是加利福尼亚寒流,A错,C对。乙图的洋流东澳大利亚暖流,B、D错。
考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性质差异,等温线变化规律,主要洋流分布位置及名称。
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读“某植物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1. 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 炎热
32. 随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 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C. 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答案】31. D
【解析】试题分析:
31. 该地植物植株矮小,根系发达,为耐旱的特征。D正确。
32. 因蒸发更强烈,当地水资源趋于减少,故其根系会向更深处生长。D正确。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3. 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A. ①
34. 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
A. 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
C. 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
35. 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
A. 河流输沙量增大
【答案】33. A
【解析】
33. 读图,根据图例,比较1880—1945年,的沙洲0米线位置,①处看不到1945年的沙洲0米线,说明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A对。②、③、④三处1945年沙洲0米线范围比1880年扩大,说明堆积速率大,B、C、D错。故答案选A。
34. 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河口沙洲面积不断拓宽,河口变窄,河道可能变深
35. 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小,B对,C错误;河流输沙量减小,A错。与降水强度无关,D错。故答案选B项。
第II卷(综合题)
二、综合题(本题共4道小题,共30分)
36.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板块边界的实线、长虚线中,实线代表板块的________(生长、消亡)边界。
(2)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酒精灯、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右图为实验示意图。实验中发现两块海绵向左右侧方向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是________(填板块挤压或板块张裂)。
(3)写出板块的名称:②是________板块,③是________板块,⑥是________板块。
安第斯山脉是图中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填数字代号)
(5)澳大利亚大陆在图中_______板块。(填数字代号)
【答案】(1)生长
(2)板块张裂
(3)亚欧板块
(4)④
(5)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与地貌等知识。
(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虚线为板块和板块的生长边界,会出现大洋中脊,裂谷、海洋;实线是板块和板块的消亡边界,实线附近会出现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等地貌。
(2)据图可知:图中海绵代表板块,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代表地幔物质对流。实脸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纬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说明板块相分离,板块运动形式为张裂。
(3)读图分析可知,②为亚欧板块,③是印度洋板块,⑥时非洲板块。
(4)安第斯山脉是图中美洲板块(④)和南极洲板块(⑤)相互挤压而形成的。
(5)读图分析可知澳大利亚位于图中③板块。
37.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及水循环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的水汽输送和降水的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
(2)甲处地质构造为_____。
(3)在流水作用下,甲处形成的地貌形态是_____,位于河口附近的乙处往往形成_____地貌,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了的地理环境的_____。
【答案】(1)①
(2)背斜
(3)谷地
【解析】本题以水循环和地质构造图为背景,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考查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形态,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地表径流;
(2)读图分析可知,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根据图中的岩层弯曲分析甲是背斜。
点睛:
(1)丰富的泥沙来源。
(2)海洋或湖泊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使得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不能被波浪和海流或湖水冲走,在河、海或湖相互作用的河口地区沉积,促使三角洲的形成。
(3)口外海滨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
38.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及二分二至日的地球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两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A______(填“大于”或“小于”)B。
(2)当太阳直射点在②位置时,北半球为______(填“冬至”或“夏至”)节气。
(3)当太阳直射点在③位置时,此日C地的昼长为_____小时;当太阳直射点在④位置时,D地昼长为______小时。
(4)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_____。(单项选择)
A.当太阳直射点在②位置时,河南各地昼长等于夜长
B.当太阳直射点在④位置时,黄河流域正值小麦收割季节
C.当太阳直射点由①位置向②位置移动时,信阳正午物影长度越来越长
D.当太阳直射点由③位置向④位置移动时,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5)图中A、B、C、D四点中,当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_____;地方时0时日出的点是_____。(只填字母)
【答案】(1)大于
(2)夏至
(3)12 12
(4)D
(5)A、B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 太阳光照图,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
(1)线速度变化规律为: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两极为0。由图可知,A地纬度低于B地,更接近赤道,线速度更大。线速度A>B。
(2)熟记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由图可知,太阳直射点在②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
(3)熟记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由图可知,当太阳直射点在③位置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是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为12小时;当太阳直射点在④位置时,D地位于赤道,终年昼夜平分,所以昼长为12小时。
(4)由图可知①为春分,②为夏至,③为秋分,④为冬至。 太阳直射点在②位置时,是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故A错误; 当太阳直射点在④位置时,是北半球冬至日,不是水稻收割季节,故B错误; 当太阳直射点由①位置向②位置移动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向北回归线,离长沙越来越近,长沙正午物影长度越来越短,故C错误; 当太阳直射点由③位置向④位置移动时,这段时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扩大,故D正确。
(5)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应该是离太阳直射点最近的点。A处于春分日图上,离直射点纬度间隔小于23.5°,B处于夏至日图上,离直射点纬度间隔大于23.5°, C处于秋分日图上,离直射点纬度间隔等于23.5°,D处于冬至日图上,离直射点纬度间隔等于23.5°。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A。地方时0时日出的是出现极昼的地区,为B点。
39. 读某区域
(1)左图中,按气压状况分,A天气系统称为
(2)左图中A、B气压中心的差异主要是由于
(3)左图中此时C地吹
(4)在冬季,由A吹出的气流到达云贵高原之后,常常遇到地形的阻挡,在昆明和贵阳之间往往形成锋面,并且该锋面受地形阻挡而徘徊在此处,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如右图所示)。右图中的
【答案】(1)高气压
(2)海陆热力性质
(3)西北风(或偏北风)
(4)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大气的水平运动、昆明准静止锋与天气等相关知识。
(1)A地中心气压较周围高,因此为高压系统。B地为低压,气流状况属于气旋。
(3)形成高压,为北半球冬季。C地位于东亚,冬季盛行西北风。西北风来自高纬大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一般会出现晴朗寒冷天气。
(4)从A吹出的气流为偏北气流,贵阳位于昆明以北,故①正确。贵阳位于锋后,以阴雨天气为主,昆明位于暖气团一侧,以晴朗天气为主。
本文标题:河南省信阳高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518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5184.html